花落花開(小說)
作者:譚昌乾
我是上官星云,家住在月亮鎮的北端,上班的單位在月亮鎮的南端一個叫大沖壩的地方,中間是S436省道。從家里去單位是由北往南,從單位回家是由南往北,我在南來北往的日子,花落花又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幸考上一個師范專科學校,我讀的是政史系。90年從學校畢業,到教育局報到等待分配。開學前夕,也就是8月25日,到教育局去咨詢分配去向,管人事的老雷說,經研究你到月亮中學去,那里差一個歷史老師,正好專業對口,派遣證直接發到學校。去學校報到,校長說,歡迎你加入。你來了可以先適應一下。開學之前,我在月亮鎮轉悠。
當時的月亮中學稱為縣三中,屬于初高中混合型學校。分配了有地方可去,我高興得很。回家告訴老漢,他說:“有點像是發配充軍”。因為別人都是進縣城或是去到距離縣城較近的學校,而我去的方向卻與縣城背道而馳,翻過幾個山就到云南了,按照大人的理解是去了煙瘴蠻荒之地。我倒是沒覺得有啥不妥,畢竟有個地方可去嘛。
從考上學校到參加工作,至少改變了像上一輩人在家日曬雨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生活狀況。常想,陶淵明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驗的是一種愜意,實際生活中的農耕則更多的是艱辛和勞苦,青少年時代的農耕生活給我留下了太多難以忘懷的記憶。歲月如梭,來來去去幾十年,不知不覺就這樣走過來。
月亮中學1973年開始籌建,到2014年,縣內學校布局調整,最終與鎮中學整合。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月亮中學始建,本著不占耕地的原則,選址在原紅星村墳山土埂上,當時師生人數不多。后來學校規模擴大,發展起來就感到促狹,最終選擇并校到大沖壩鎮中校址。上級先后劃撥土地80畝,建教學樓、宿舍樓、周轉房、食堂和修運動,面積足夠,只是從三中校區到鎮中校區距離遠一點。以前我在三中校區,家離教學樓比較近,聽見上課鈴聲響走進教室也不遲,我在三中校區上班 24年。合并到鎮中校區后老早就要趕去等待,基本是早出晚歸,至今近十年。粗略一算,每天南來北往,來回大約四公里,一年52周,每周上班五天,一年大約走1040公里,十多年就差不多是10400多公里,真是不可細算。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加油站,哪個朝代都有,培養教育學生,一代又一代。我們學校原來是縣立中學、辦初高中。初中一直存在,高中先辦普高,后改辦職高,升級為省立職高,再改辦縣立普高,幾經變換。有過輝煌,有過陣痛。學生層面無論普高職高均有考上大學,比如南大、重大、中青院、川大、川師大、宜賓學院等,有的發展得還比較好。后來生源減少,布局調整,高中不再辦,只辦普九初中,縣立中學同鎮中兩校整合,結束一鎮二校內卷的歷史。老師層面,有同事堅守教學崗位幾十年搞成名師骨干的,有停薪留職下海經商搞發達了的,也有發展得一般的。命運沒有定數,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教書或經商,好和不好,從經歷上說都已經過了,至少豐富了人生閱歷。建校幾十年,師生來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一屆又一屆。走向社會后,從政的有廳級干部,從醫的有專家學者,從商的有企業大家,從軍的有將校官佐,當然也有走向反面的。校小社會大,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有成功的也有失意的不一而足。
我初到校,總務主任安排我食宿生活、教導處安排我任教的課程,校長說,你當高九三級一班班主任,鍛煉鍛煉,慢慢融入這個群體之中,成為其中的一員。我說咋個安排咋個做,沒問題。
人到此地,戶口就遷移到此地,派出所上戶口,地址是月亮鎮牌坊街。這已經是我戶口遷移的第三站,前兩站分別是,出生時戶口上在玉皇觀老家出生地,讀師專時按照要求遷到宜賓安阜好供應口糧,畢業離校遷回到分配單位所在地。那時糧食還是供給制,一月二十八斤,每月到糧站去買回交到學校食堂。食堂再配置菜肴,煮熟給我們吃。
那時糧站曾經是個相當紅火的單位,掌握著我賴以為生的糧食供給。我同事的父親在糧站工作,著實令人羨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實施,國家放開了對糧食地管控,糧站的效益也就差了,直至最后解體,同事的父親就成了下崗工人,后來在學校附近開了個小賣部自主經營。我是到小賣部買東西時認識同事的父親的,認識同事的父親后來就認識阿容,阿容是他女兒,我娶了他的女兒為妻,他就成了我岳父。
結婚的時候到鄉民政辦去辦結婚證,辦證的同志比較熱情,登記后沒多久就得到了證。領證的時候還提醒我,生小孩要到計生辦辦準生證。那些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生小孩要依照計劃審批。第一個小孩三歲后,準備生個二胎,早些年阿容的戶口在農村老家,符合生二胎的條件,去辦了一個二胎準生證,懷上了我們很高興,多個孩子多個伴嘛,一心等待孩子降生。沒成想那年阿容出麻疹,情況很嚴重,到醫院找醫生診治后,咨詢醫生是否對胎兒有影響,醫生說那是肯定的。根據她的經驗,生下后胎兒很可能有后遺癥,建議引產。權衡再三接受醫生建議,引產。第二個孩子沒來到世上,有點遺憾。第二年再去辦二胎準生證,政策變化已經辦不到了,當時的說法是一對夫妻只要一方有工作就只能生一胎。一個孩子有點少,長大成家后如果對方也是獨生子女,將來負擔就有點重,要負擔雙方四個老人,如果發展得不好,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將是艱辛的。唉,前幾年可以生二胎,年歲大了不安全,只好作罷。我們終究就只有一個孩子,子女保險系數就不太高,畢竟人生的意外誰也說不準,我們生怕孩子有個三長兩短。我岳父家的大兒子前些年開車滾下懸崖,被發現時已經生命不在,就是個例子。擔心歸擔心,其實也無法。總不可能天天放在手掌心里吧?
孩子滿過五周歲需要讀幼兒園,聯系老師讓她讀大班,第二年好讀小學。老師覺得她小了不方便管理,不想收她,好在同事的愛人在幼兒園旁邊的小學上課,托她聯系一下方才入讀,熟人好辦事。后來讀小學比較順利、初中到我們學校就讀,可直到畢業,都沒輪到我教她,我沒上他們班級的課。
后來阿容開辦了個幼兒園,需要當地片區教辦和縣教育局審批、辦證。教辦是那個時期片區學校的管理部門,諸多的事項需要聯系,好在經辦的同志都是比較正直的人,基本沒經歷什么磨折,感覺世界上總是好人多。那時國家允許社會力量辦學,阿容的幼兒園辦得比較紅火。
2008年阿容參加教育局和人社局組織的民辦代課老師公招考試,如愿考轉為正式公辦老師,找到一份工作,這是人生的一個轉折,直接影響今后家庭生活質量,其時阿容已經39歲了。曾經有八字先生測算說,39歲有喜,是個轉折。我本不信,但確實喜事一件,冥冥之中好像遇上幸運之神。
當老師,職稱評定是個大事。2000年評中級職稱,名額只有一個,多人競爭最后我幸運得評。2007年評高級職稱,縣立中學老師需要職稱計算機C級考試合格才行,我有科合格,有科得59分沒過關,失去機會;2010年條件夠了,有更優秀的同志參評,再失去機會。當所有條件都具備的時候,學校合并高級名額已經超限,看來已經沒什么希望了,2019年峰回路轉,又劃來兩個名額,幸運得評,距離評中一已經二十年,真是悲喜參半。悲的是評個職稱干了二十年,不知是否是個例?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呢?喜的是畢竟評上了。自我感嘆的是,有的事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盡量把工作干好隨遇而安就好。有名額時條件又不夠;條件夠了名額又沒有了。名額有條件也夠,競爭的人多,可能性就變得比較小,優中選優方可勝出。這幾年名額有了,有的同志條件又不夠,名額還用不完。總體上說足踏實地,干出成績,把自己變得優秀卓越,抓住機會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人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一點不假。
人吃五谷雜糧,就會生病,生病就得住院。醫院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正常情況下沒人想進醫院,但有時不得不進醫院。進醫院,延緩生命,進去了出來就是兩種結果,一種好了,一種去了。岳母就因身體不適,到醫院一檢查,系癌癥,醫治一年終究無救,隔幾年小姨妹也因癌癥醫治無效去世。生老病死,自然規律,無非活在世上的時間長點或短點,看得開就放得下。古代的皇帝吃仙丹企圖長生不老,不是一個也沒有成功嗎?有些病醫生也愛莫能助,曾經一位同事平時特愛鍛煉,堅持不懈幾十年,突然有天不適進醫院,檢查是腦栓,出來后偏癱了,經過康復鍛煉勉強倚靠拐杖走路。有人就開玩笑說,你鍛煉了個寂寞,但也不否認鍛煉的作用,偏癱或許是個偶然,但偶然中又有必然。比如那位同事特愛喝酒,每次不整上兩三杯,輕而易舉不下桌子。醫生說他是酒害的。酒是好東西,有量居之,適可而止,舒經活血有益健康,喝多有害、麻痹大腦、刺激神經。看到有的人因喝酒致病,或喝醉酒走得東倒西歪,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有的同志說,不喝酒生活中少了許多樂趣,誠然如此,也沒必要一定要把自己灌醉啊!酒友說喝醉的人是不認為自己會醉的。我特別佩服醫生的心態好,看淡了生死,也有可能看得多了已經麻木、就波瀾不驚熟視無睹了。
世事變幻無常,像經營站曾經是相當紅火的單位,當初我家堂哥師范畢業在一個鄉鎮中學教書,看到經營站一度紅火,很是羨慕,千方百計設法調到那個單位去賣肉開票,后來隨著改制,單位破產而失業,調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有句話叫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確是有幾分道理。慢慢人生之路,各種坎坷誰能算得準呢?這樣或那樣都是一種選擇,選擇無非是一種舍棄,有舍有得,有得有失,不可能什么都占齊全,想明白了就釋然了。有些選擇可能沒有更改的機會,自己得承受。
我每天吃喝拉撒,農貿市場、商場、超市、批發門市為我提供了生活用品。農貿市場最早提供的都是原始的瓜果蔬菜,糧油米面、后來有了大棚蔬菜,季節性就不再那么明顯,春夏秋冬都有新鮮蔬菜,我在蔬菜食糧品種多樣可以選擇的時候,又多了一些擔心,反季節蔬菜食糧吃了是否有利于健康?擔心歸擔心,最后我還是要吃,不吃我又能吃其他啥子呢?很多毛病都是吃出來的。生活條件艱苦的時候,沒有那么多病人,現在生活環境條件好了發現病人特多。舉個例子,我剛到此地,人們吃點粗茶淡飯,幾萬人口也沒看見幾個偏癱之人,幾十年過來偏癱就有幾十個。因此平時盡量吃得清淡一些,不吃或少吃大魚大肉,那些年生活緊張不容易吃肉,人變得特別饞嘴,喜歡吃大肥肉,多添加點油葷,那是身體需要。而今清淡平和才是生活的健康本色,再簡單也需要購買,購買就要用錢。營業所、信用社事關經濟,我存錢取錢,打理生活,把日子過好我得與他們打交道。有時到別處辦事就需要吃酒店住旅館。酒店、旅館是過客驛站,我吃過住過,來來往往都只是暫時的場所,非久居之地,但多少也是要花錢的。我在月亮鎮居住多年,基本情況還是了解的。
月亮鎮曾經是個商旅福輳之地,當然其發展有個過程。初期僅僅是個小鎮,除一般商品買賣外,就數煤炭產業興旺,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后來煤炭產業調整停產歇業,挖煤工人無事可做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小鎮一時顯得蕭條。后來開采頁巖氣,取代煤炭成為生活主要燃料。隨著大批外地氣田工人和家屬的到來,需要生活消費,餐館、旅店、超市增多,又帶動小鎮發展,小鎮被列入新區建設規劃,由小鎮升格為縣域經濟副中心城鎮。政府發揮職能,領導城鎮正常有序運行,供電所、氣站、水站,作為企業,事關人們生活所需,水電氣價格高低人們都得接受。市場調節,價值規律嘛。
從遷來此地開始,就與當地建立起這樣那樣的關聯,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像駐足經緯網點上的一只小鳥,我動經緯動。
太陽東升西落,我自南來北往。
四季輪回,花落花開。
2023年4月15日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