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管閑事的老王(小小說)
作者:甄西同
老王天生愛管閑事,用他老伴的話說,生就個操心命,一日沒事做,這一天過不去。
自家的事,管就管了,操心就操心了,可隊里事、鄰家事、認識、不認識的,只要他遇上總會管。
老伴勸道:“一不圖面粉,二不圖麩子,干嗎操這么多閑心。”
老王嘿嘿一笑。
閨女兒子勸:“爹,別干那些出力不討好的事了。”
老王還是嘿嘿一笑,我行我素。
生產(chǎn)隊時,莊前有塊地,剛種上小麥。周圍鄰居家的雞、鴨、鵝跑到地里糟蹋,隊長組織人員用秫秸把地四周扎起來。時間一長,這些雞、鴨、鵝從秫秸籬笆里鉆個洞進出(有人說是人為的,故意用手扒開)。
老王找這幾家說:“把自家的雞、鴨、鵝圈好,不要糟蹋莊稼。”
一社員說:“地是你家的?咸吃蘿卜淡操心。”
另位社員說:“你要是眼饞也把你家的雞、鴨放進去。”
老王無語,找到生產(chǎn)隊長。
隊長說:“咋辦?”
老王在隊長耳邊言語一陣。
隊長說:“能行嗎?”
老王一拍大腿說:“隊長,準行。”
老王偷偷從集市上買了老鼠藥用麥粒拌上撒在地的四周,從此再沒有這些東西禍害莊稼了。
事后,人們知道這事是老王干的,紛紛找到他。老王說:“你們光顧自己,把自家的雞、鴨、鵝喂肥了,不管別人家?思想覺悟太低了。”
想想是這個理,大伙也就不再說什么。
鄰居家一小孩玩耍時被另一家的狗傷著。狗主人想一走了之,沒等小孩父母開口,老王搭話了:“你家的狗是不是也狗仗人勢,連小孩也不放過?”
狗的女主人不示弱沖著老王說:“又不是你家小孩,干嗎操這心?”
“是不是我家小孩另說,狗把小孩傷著就該說道說道。”老王憤憤地說。
女人見老王來氣了,認為他多管閑事,耍賴地說:“他家小孩為什么沒看好啊?”
“是,他家的大人有責任,可你也不能一走了之。”老王說。
“小孩喊你爹?”
“喊我爹,咋了?”說完老王后悔了,按同族還差著輩分呢?
“要不,報警。”老王說。
狗的男主人走過來說:“大叔,大人不記小人過,宰相肚里能撐船,啥事好商量。”
老王對男女主人說:“年紀輕輕以后可不能再做這種事了。”
莊上張三三十歲才處上對象。對象是老王媳婦娘家一遠房侄女,管老王叫姑父。
姑娘來老王家打聽媒。老王把張三夸得像朵花,人不僅長得帥,還忠厚、老實,家庭日子過的如何如何殷實。
老伴不同意說:“睜著兩眼說瞎話,如果他家條件好,三十歲才說媳婦?這叫好一家枉一家。”
老王說:“你這就不對了,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座婚。”
男方提出登記結(jié)婚,女方要男方拿出五百元彩禮錢。張三家砸鍋賣鐵也拿不出這些錢,難壞了爹娘。
老王勸女方:“咱圖的是人,干嗎非要這么多錢?”
姑娘頭一扭:“五百就五百,要不這親沒法成。”
老王說:“三百成不?”
姑娘猶豫一會說:“姑父,看你面子三百就三百。”
老王高興不得了,對張三父母說:“姑娘彩禮錢要二百。”
張三父母把準備好的二百元錢交給老王。
老王瞞著家人偷偷從家里拿出一百元一起交給姑娘。
多年后,張三兩口子鬧矛盾才把彩禮錢給說出來了。
此事傳到老王老伴耳朵里,老伴氣不打一處指著他說:“看看這心操的,費了口舌還搭錢。”
當然,老王只是嘿嘿一笑。
有一年,老王騎車去三十公里外的魚城趕廟會,回家路上,天色已晚。騎到半路,見一位渾身上下臟兮兮的老太太坐在溝渠堰上,嘴里不停嘟囔著,見有人過來,老太太嚇得雙手抱頭,打著哆嗦。
老王一看便知,是位有精神病的老人。
“在這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地方咋辦?家里人心里該多難受?”老王來到老人身邊,老人家更是害怕,站起身來就走,老王稍停片刻慢慢靠近老人,想從老人嘴里得到一些事情,可老人家不配合,兩只手亂舞著。
老王守著老人,直到老人家人來到,老王騎車才離去。
十年后,一次老王領(lǐng)著老伴去市醫(yī)院做手術(shù),住院期間得知為老伴做手術(shù)的主治醫(yī)師正是當年那位患有精神病老太太的兒子夏。
夏是因母親患病,勵志當一名醫(yī)生,大學畢業(yè)分配到這家醫(yī)院,后成為主治醫(yī)師。
夏知道老王就是當年守候母親,沒讓母親走失的恩人,不勝感激。
老伴住院一個月的費用,夏全部承擔。
老王不愿意,可夏死活要承擔這些費用。
如今老王八十歲高齡,一些事情只要遇到還是依舊那樣。他常說:“生下就是操心命,想躲都躲不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