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情(外二篇)
作者:唐宋
爸爸媽媽,我來看你們了。
老伴,我來找你聊天。
徐輝站在北京郊野的一處公墓前低下頭。古樹參天,枝繁葉茂。一圈又一圈的年輪,鐫刻下思念直到永恒。遠處那山花爛漫,陽光燦爛。和煦的微風拂面,撥動心弦,也撫摸著草色青青。徐輝已是年過半百的老人,有了兒孫后執意一個人過,不給兒女增添負擔。可兒女以為他脾氣古怪,不近人情。誰也不知道徐輝心里怎么想的。他年輕時候就這樣,一直都要強,很有自己的主見。徐輝祭奠了父母和妻子后,回到家中,沏了一壺鐵觀音茶,就坐在藤黃色的沙發上,閉著眼睛,回想起來當年的往事。徐輝的兒子徐斌和孫子徐樂樂,孫女徐麗麗走了進來。那小孫子和小孫女見爺爺閉著眼睛,就過去拉著徐輝的手。徐輝睜開眼微微一笑。兩個小家伙纏著徐輝講故事。徐輝的兒子也坐了下來,想聽一聽過去的事情。徐輝陷入了回憶,那可是一段難忘的歲月---
還記得,那是一九四九年的秋天,太陽很溫暖。這是徐輝聽他父親母親說的。那一天,徐輝在翻看母親的日記,他看的很入迷,只見徐媽媽寫著:新中國成立了,人民當家作主,幸福不忘共產黨的恩情。徐輝小時候經常看到這句話,但年紀太小,不太懂,后來他大學畢業許多年,自己入黨后才明白了很多。看了一會,徐輝正在喝茶,徐爸爸和徐媽媽走進書房,他們見兒子國慶節放假回來不出去玩,反而翻看他們的日記,不覺心里一怔,心想,兒子現在什么都好,學歷好,工作好,又是優秀黨員,工作單位年年評優,真是許多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可偏偏他現在二十八了,還沒有結婚。自從徐輝的女朋友出車禍走了后,徐輝就悶悶不樂。許多人勸徐輝,可徐媽媽心里知道,這需要兒子自己走出來,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看到徐輝看日記,徐媽媽說,兒子,你現在怎么樣?徐爸爸也問,工作肯定沒問題,就擔心你的婚姻大事。徐輝抬頭一看是父親和母親,就笑了笑,說,我很好啊,爸媽,不用擔心我的。徐媽媽說,你又在翻看我的東西。徐輝說,我想知道你和我爸當年的事情。徐爸爸聽了笑了笑,說去外邊轉一轉,就出去了。
送走徐爸爸,徐媽媽坐在沙發上說,我就給你講一講好了,我和你爸在一起愛戀是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我們參加過群眾游行,站在天安門廣場上,我和你爸爸都扛著紅旗。就是那一天我們有了革命的友誼,最后變成幸福的一家人。還記得立冬之前,我們就站在天安門前笑容滿面的拍了一張合影,再后來,我們挺起胸膛一起走在長安街。那是很威風的。徐輝聽了這些話,饒有興致又追問,當年北京城好看嗎?徐媽媽說,城墻拆了以后,北平就成了北京。徐輝說,北京在明清就叫做北京啊。北平是什么時候的名字。徐媽媽說,我可不知道。
好在徐輝是北京一個中學的歷史老師,所以他當然知道,就說,北平,是北京的舊稱之一。“北平”一詞,最早源于戰國時燕國置右北平郡。西晉時,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是北平作為一個地名第一次出現在行政區劃中。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大都易名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后于1403年(明永樂元年)明成祖將北平改名為北京,與南京對應,形成“兩京十三布政使司”,此為今名之始。1928年(民國十七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北平特別市,簡稱北平。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后,首都設于北平市,同時更名為北京市。聽了徐輝這一大段介紹,徐媽媽笑容滿面,畢竟兒子的專業知識是遠近聞名,難怪許多北京中學都搶他去。他卻對徐媽媽的母校情有獨鐘。徐媽媽問為什么,徐輝說,我這就是為了向母親的母校致敬。徐媽媽熱淚盈眶,畢竟自己的母校在北京并不出名,是一個很普通的學校。徐輝婉言謝絕許多北京名校的邀約,那個時候,徐輝的親朋好友,老同學都很不理解,可徐爸爸和徐媽媽卻理解,這讓徐輝心滿意足。徐爸爸當年工作忙,許多事情,都是徐媽媽操辦,徐爸爸和徐媽媽拉扯大徐輝,他們的不容易,徐輝知道。
聽了這個故事,徐斌和徐麗麗,癡癡的想。徐樂樂卻拿著蘋果啃了起來。徐麗麗又纏著徐輝講下一個故事。
時間到了一九七九年的春天,花兒多鮮艷。徐爸爸和徐媽媽看廣播和報刊雜志說,要改革開放了。所以徐爸爸狠下決心去了深圳,徐媽媽就留在了北京。他們分工明確,不愿意徐輝這小子一個人受罪。如果他們都走了,徐輝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要受累了,畢竟家里人多,不能拖累大家。自從徐爸爸走后,徐媽媽一個人拉扯徐輝。徐輝問,你們兩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深圳,我呢?徐媽媽哈哈大笑,傻瓜,當年你都工作了。可一個人在學校宿舍,我放心不下。你多大都是媽媽的孩子,況且你還沒有結婚。徐輝笑了笑,又轉移話題,問那些年,怎么過的。徐媽媽說,他們許多日子是很難見面的,只好彼此寫封信。打電話太貴,都要省吃儉用,給徐輝攢下來結婚用。徐輝聽了眼里含淚。
徐斌聽了這個故事,不敢說話,徐輝瞅了一眼徐斌,就知道這臭小子會笑話自己,但也不生氣。徐樂樂聰明過人,就說,爺爺結婚遲,爸爸結婚那么早,一定是個壞孩子。大家哄堂大笑。徐麗麗朝徐樂樂后腦勺輕輕敲了敲,讓他別搗亂,又聽徐輝講下一個故事,原來徐麗麗的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題目叫做《爺爺奶奶的故事》。
不知不覺,到了二零零九年的秋天,陽光多燦爛。徐爸爸彎了腰,因為個頭高啊。徐媽媽白了頭,畢竟總操心呀。徐爸爸總說徐媽媽是瞎操心。徐輝是一九八五年結婚。后來就一直在徐媽媽母校任教,徐輝的妻子是學校語文老師。文史不分家,所以他們,時常研究學科,不知不覺情投意合就走在了一起。后來徐輝做了這個學校的校長,妻子為了避嫌,調離了,后來去了一家傳媒公司,專注寫電影劇本去了。
徐輝和妻子平時工作挺忙,回家看望徐爸爸和徐媽媽的時間不多,都讓兒女代替。徐爸爸和徐媽媽看著孫子孫女,也滿生歡喜,安慰許多。北京奧運會后的這一年,徐輝想退休,自己開公司去。徐媽媽和徐爸爸很不理解,覺得徐輝不搞教育,偏偏想下海經商,是不務正業。但他聽妻子說,電影市場很不錯。所以徐輝想與妻子一同在北京開一家傳媒公司,專門搞電影。一開始當然不順心,徐輝也開始嘗試創作電影劇本,但能力有限。妻子寫的劇本,又跟不上時代潮流。兩個人只好從年輕人當中尋找機會。后來慢慢的就好了。公司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徐輝也在北京住進了朝陽公園附近的臨湖別墅。徐爸爸和徐媽媽卻不愿意搬過來,他們依然堅持在老房子。老房子在海淀區,靠近頤和園。徐輝問為什么不愿意搬到朝陽區。徐媽媽說,在海淀區很多年了,有感情,去頤和園散散步挺好的,也方便。徐輝執拗不過,只好作罷。徐輝和妻子在國慶節時候,帶著父母到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老人家很激動,淚流滿面。他們看著北京的繁華都流下了熱淚,歲月記憶著幸福,就在每一個的身邊。
徐麗麗聽了,也哭了。徐斌問為什么。徐樂樂說,爸爸,你看爺爺。徐斌轉過臉,徐輝早已濕潤了眼眶。徐斌趕忙拿紙巾,徐輝卻擺了擺手。大家都想聽下一個故事,徐輝卻嘆了口氣說,你們啊,都像小孩子。
還記得二零一九年的春天,也就是去年這個時候,你們都知道了?徐輝深情回憶起來。徐輝的兒子徐斌點了點頭,徐輝的孫子徐樂樂和徐輝的孫女徐麗麗,都拉著徐輝的胳膊,依偎身旁,安慰他,爺爺別哭。徐輝搖搖頭,看著自己的妻子的遺照,老淚縱橫。徐斌說,爸,我媽如果不是出車禍,現在還活著。徐輝自責道,都怪我,讓她拿電影劇本去了,她開車太快,結果出事了。徐斌淚光點點。徐輝深情說,你們知道了,去年春天,北京的花兒已開遍。我的父親離開了人間,我的母親一個人孤單。他們曾經的愛戀難再見了,只能去看那些老照片。我的爸爸媽媽永遠離開了我。你媽媽也永遠離開了我。只有我一個人還活著,太痛苦了。說著,淚流滿面。徐麗麗和徐樂樂,爭先恐后用小手給徐輝擦眼淚。徐斌忍不住,轉過頭,黯然神傷。
吃過午飯,徐斌推著輪椅,走在朝陽公園湖邊,徐輝坐在輪椅上,手里拿著電影劇本,戴著老花鏡看了看。徐斌說,爸,我公司有一個電影劇本投拍了,就是回憶過去的故事。這幾年這個題材,票房大賣。我有一個想法,打算把你說的四個故事,拍成電影,您看怎么樣?徐輝卻搖搖頭,別拍,等我百年之后再說吧,電影不能只賣錢,要賣情懷,傳播滿滿的正能量。徐斌低下頭,面露慚愧。畢竟這幾年,電影很賺錢,可自己拍的卻只能逗笑罷了。徐麗麗說,百年之后,什么意思?徐樂樂說,傻瓜,這個都不懂。徐麗麗問,你聰明,那你說。徐樂樂搖搖頭,不知道。徐輝說,電影劇本先寫出來再說。徐斌欣喜若狂,看向遠方,波光粼粼的湖面,垂柳蕩漾開來。
桃花潭
大唐天寶年間,涇縣的縣令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他叔父李陽冰家,心里很激動,便寫信邀請李白到自己家中來做客。汪倫叫來隨從李龍,讓他去請李白前來。這汪倫隨從李龍也久仰李白大名,得知去拜會李白,喜得無心入睡,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心中細想,多年以來,總讀李白的詩,這一回有幸親自前往拜會,機會難得,定要留下好印象,以便日后好見面,想著想著就傻笑起來。妻子見他如此,便勸說,你如果不睡覺,明日見了李白,人家見你這幅嘴臉,無精打采,你想想看,如何是好?李龍聽了這話,拍了拍腦門,尷尬一笑,便吹滅蠟燭,不知不覺睡著了。
次日一大早,李龍就起身,打點好一切,跨馬出發。臨行之前,妻子叮囑他,見了李白要禮貌,不可粗鄙。李龍答應下來,跨馬飛奔而去,不幾日興沖沖抵達李白處,結果門人說李白不在家。李龍只好在廳堂等候,直到黃昏時分,李白才歸來。李龍近前畢恭畢敬的遞上汪倫親筆書信,還不忘多瞟幾眼李白,這李白雖說上了年紀,可風采依舊,不減當年,自是大文豪一般的氣度不凡。李白接過去看,信上說:
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便欣然接受邀請,又招待汪倫隨從李龍留宿一晚。李白有一個書童叫做杜虎,跟隨李白多年。汪倫隨從李龍正在喝茶,那杜虎走了進去,與之攀談。李龍問,李白先生如今可好?杜虎說,還不錯。李龍說,我素聞先生喜歡青山綠水。杜虎說,那是自然,青山綠水才能出口成章。正在此時,一個丫鬟路過門口,說,老爺如今日子不好過,我們明日要走了,舍不得也沒辦法。杜虎趕忙打圓場說,他說的是李白先生的叔父,得罪了京城高官。李龍點了點頭,默然不語。
次日李白帶著這書童杜虎,和汪倫隨從李龍,一同離開南陵。一路上汪倫隨從李龍喜上眉梢,李白卻平心靜氣,畢竟多年行走江湖,對仰慕自己的人,見得多了。汪倫隨從李龍對李白說,先生鼎鼎大名,此去可是一件大事。李白笑道,此話怎講?李龍心知肚明,此番可是汪倫力邀,如若說出實情可要麻煩了,但不說出實情,又怕李白到了會怪罪自己,想到這里,渾身不自在,李白問他,你有什么心事,但說無妨。李龍笑了笑,搖搖頭,趕忙說,沒什么,就是覺得先生此去,如夢初醒,有些不可思議,能請到先生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李白笑說,原來如此。杜虎見李龍神色異常,頓時欲言又止,且靜觀其變,不知有何緣故,以至于此。李白抵達汪倫所在地,但見河岸郁郁蔥蔥,鳥語花香。許多踏春出游的人都在青山綠水之間,來去自如。李白見了自是喜悅萬分,書童杜虎也喜出望外。
過了一座山,汪倫隨從李龍和李白,以及李白書童杜虎下了船,見一個戴著蓑笠的人坐在岸邊,不見有人來迎接。三人正要離去,那戴蓑笠之人緩緩站了起來,轉過身,拿掉蓑笠,汪倫隨從驚道,此乃我家主人汪倫。李白轉過頭,果然一個相貌堂堂,玉樹臨風的青春俊杰。汪倫見禮問候,李白感激不盡。離開碼頭,李白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只有一個酒店在岸邊,一個旗桿上豎著一面杏黃旗,上面書寫著萬家酒店四個黑色大字。四處張望,沒有一朵桃花,只有郁郁蔥蔥的雜草在小山坡上。李白很是詫異,張嘴去問,汪倫不答。環顧四周去看,也無濟于事。汪倫卻不緊不慢,依然笑容滿面的盛情款待,命人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并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眼前這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李白的書童杜虎頓時瞠目結舌,汪倫也尷尬一笑,依然昂首挺胸,汪倫的侍從李龍見狀,也低下頭,不敢多說話。就在眾人看向李白時,李白聽后卻大笑不止,并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由此眾人才如釋重負。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河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
這日,汪倫帶李白,抵達桃花潭,果然一處人間仙境。李白跟著汪倫走在潭邊,那波光粼粼,岸邊桃花朵朵,果然是美不勝收。李白問,不是沒有桃花么?這桃花哪里來的?汪倫說,先生抵達,桃花自來。淡泊名利者,好比這一池潭水,清澈見底,才不愧立于天地之間。李白笑了笑,又問,這桃花潭水有多深。汪倫愣了愣,搖搖頭。李白說,我看深不可測 ,猶如人心。汪倫說,我知道先生有首詩叫做,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說,這是夸張了。汪倫說,大唐詩人有不少,唯獨先生獨一無二。李白笑道,何出此言。汪倫說,如今北方烽煙四起,天下并不太平,我看先生還是在此安居數日,靜觀其變。李白說,實不相瞞,我也想靜下心來,江湖上走了太久,也很累了。汪倫說,我知道先生憂國憂民,只是時運不濟。李白說,無人知我心中苦悶。世人以為我在長安得天子洪恩,必定喜悅無比,可我心知肚明,天子只把我當做消遣物罷了。高力士之輩,貪得無厭,欺上瞞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我寫詩難道是為了讓天子快樂么?不,我想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但我寫不出來那些苦悶的東西。我的詩,是為那些與天地抗爭者而作。汪倫聽了深感震動,當即提議與李白稱兄道弟,李白欣然接受。二人又談笑風生一會,盡興而歸。
李白多年游蕩大江南北,漂泊江湖,卻不曾在官場得意,見汪倫雖是小小縣令卻也怡然自得,便十分羨慕。雖說自己名揚天下,世人皆以為自己衣食無憂,可唯獨自己心知肚明,眼下乃是捉襟見肘。汪倫本想贈送金銀珠寶,古玩字畫,但又覺得李白會覺得自己有些俗不可耐,故而作罷。那李白的書童杜虎和汪倫的隨從李龍看出端倪,二人偷偷找汪倫訴苦說,汪大哥,你可不知道。李白先生如今生活大不如前,需要接濟,但有苦難言罷了。聽了這話,汪倫恍然大悟。杜虎問李龍,桃花潭的桃花哪里來的,李龍耳語告訴他,是汪倫命自己早早準備好,撒到桃花潭去的。
這日,李白赴宴,汪倫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緞。李白堅辭不受,汪倫說,哥哥不必推辭。這馬匹還望笑納,乃是預祝哥哥馬到成功。李白問,官錦又是何說法?汪倫說,哥哥以后必會飛黃騰達,官運亨通,錦上添花。李白聽了點了點頭,熱淚盈眶。三日后,李白和書童杜虎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和隨從李龍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等人餞行,并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又挑來兩壇美酒贈于李白。李白感激汪倫的盛意,當即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貝加爾湖畔
遠遠的眺望,波光粼粼的貝加爾湖水,像少女的心一樣,溫柔可人。也像男人的肩膀一樣,力大無窮。又或是像孩子的笑臉,可愛天真。再或是像老人的眼眸,慈祥安靜。這里的歲月像一圈又一圈靜靜的年輪,這湖水,就好比人的眼淚,時而熱烈,時而冰冷。多少次的夢啊,永遠忘不了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夜,那一時,那一刻。在湖畔,有風,有草,有花,有我,還有你。
李亮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這再普通不過了,并不是什么偉大的東西,一句話,長大了周游世界。所以他學習了外語,還是好幾門。他認識了一個俄羅斯的姑娘,叫季米羅娃。他們大學四年都在一起,是很好的朋友。李亮從沒有想過去學習俄語,季米羅娃也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會來到遙遠的東方,還是一個古老的中國。
他們互相知道的關于中俄兩國的歷史,或許都來自當年的蘇聯,這是他們父輩,乃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輩人才有的記憶。蘇聯專家到過中國的大西北,中國的學生也去過俄國的西伯利亞,那個叫做貝加爾湖的地方,很吸引中國的學生。
畢業離開北京后,李亮回到老家西安的幾天里,一直都在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講述那些年的故事。這天午飯后,李亮上了個衛生間,正在洗手,突然有人打電話過來了,李亮一看,居然是季米羅娃。就走了出來,坐在客廳沙發上,他們在電話里用俄語交流。老人們就聽不懂在說什么了,只是搖搖頭笑了笑。
李亮問,羅娃,你在哪里啊。季米羅娃說,我在圣彼得堡旅游。李亮說,好,祝你玩的開心,晚上給你打電話,我現在在海邊,你聽。說著自己又走到衛生間,用手在臉盆里拍打著水花,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季米羅娃問,你在青島嗎?李亮笑了笑,承認了。季米羅娃又和他說了幾句話,兩個人就掛斷了電話。
李亮沒去過圣彼得堡,但知道,這座俄羅斯的城市相當于中國的上海。季米羅娃回國前力邀李亮去,但李亮婉言謝絕了。對于這個俄羅斯姑娘,李亮只當做好朋友。可酷愛中國文化的季米羅娃早就深深地被李亮吸引了。因為在學校的時候,李亮經常向外國留學生講述關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季米羅娃對中國宋朝,尤其西夏歷史很感興趣,這就是源自小時候,季米羅娃的外婆帶她去圣彼得堡博物館見到過一些西夏文物的緣故。李亮又對她介紹過,西夏的東西,都來源于宋朝,尤其北宋。這讓季米羅娃對宋朝就更喜歡了。
西安在中國古代叫做長安,在北宋,叫做京兆府。季米羅娃,知道。李亮多次強調過好幾遍,這對于外國人來說,很不容易記得。兵馬俑很有名氣,大唐芙蓉園也很有名氣。季米羅娃聽李亮介紹過,但當季米羅娃再問西夏時期的長安怎么樣,李亮卻說不出來。所以季米羅娃回到俄羅斯后,又去了圣彼得堡博物館,又去帶著外婆去看西夏文物。外婆老了,季米羅娃推著輪椅,外婆依然像小時候拉著季米羅娃的小手那樣,喋喋不休,指指點點,介紹一番。季米羅娃很高興,并不厭煩外婆的嘮叨,畢竟離開俄羅斯四年了,在中國留學。雖然假期也回來,可季米羅娃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外婆年紀大了,第一年,還走的很快,參觀博物館,第二年慢慢的走,第三年,拄著拐棍。今年,季米羅娃畢業后,老人家居然要坐著輪椅了。原來老人家年輕時候,參加過偉大的衛國戰爭,從莫斯科出發,打敗過來犯的法西斯敵人。
回想年輕歲月,老人家有說不完的話,但這幾年她不再說了,畢竟說不動了。季米羅娃看著外婆,笑了笑。二人在圣彼得堡博物館參觀西夏文物,戀戀不舍離開。
晚上,李亮打電話給季米羅娃。季米羅娃說,你沒騙我呢,果然打電話給我了。李亮說,那當然,我有一個想法,你要不要聽。季米羅娃好奇的問。李亮就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從圣彼得堡飛西安,我們去銀川賀蘭山逛一逛,然后一起去貝加爾湖畔。季米羅娃問為什么。李亮卻搖搖頭不說,要等著季米羅娃到西安再說。季米羅娃答應下來。
過了兩天,季米羅娃坐上了飛往中國西安的航班,到了西安,李亮就到機場迎接了。兩個人很久沒有見面。高興的擁抱在一起。季米羅娃來過西安很多次了,所以對這里并不陌生。李亮帶著她又登上古城墻,眺望遠方。
李亮和季米羅娃第二天就離開西安到了寧夏銀川,在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走了走。回想圣彼得堡博物館的西夏文物,再看眼前的西夏王陵。季米羅娃有些黯然神傷。李亮問為什么,季米羅娃搖搖頭,說,這里風沙大。是的,眼下是中國大西北四月天時。每年這個時候,都有風沙。李亮也覺得沒什么,就這樣被季米羅娃說服了。季米羅娃知道成吉思汗的故事,她曾經與李亮為此爭論不休。李亮認為成吉思汗統一天下,減少割據紛擾。但季米羅娃認為,成吉思汗滅亡了西夏,許多文物毀于戰火。面對蒼茫雄渾的賀蘭山,這座西夏王朝興衰榮辱的地方,他們沒有爭論什么,只是看著這西夏王陵在訴說著關于西夏的地老天荒。賀蘭山下的風很粗狂,是中國大西北特有的那種感覺。季米羅娃在遠東沒見過這樣的風光。因為這里沒有很多樹和草,看上去有點地老天荒的模樣。
離開西夏王陵,他們一起去了夢中的貝加爾湖。季米羅娃把這里叫做少女的心,她說,這里像一面鏡子,照亮了自己的心情。還記得小時候,外婆帶自己來過。這輩子有兩個地方忘不了。一個是圣彼得堡博物館,一個就是貝加爾湖。李亮聽她這樣說,心里很感動。季米羅娃看著李亮不說話,就問他一輩子忘不了的兩個地方是哪里。李亮回答,一個是西安老家,一個是首都北京。季米羅娃問為什么,李亮說,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很重,都有一個落葉歸根的情懷,無論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故鄉的云。季米羅娃聽李亮介紹過那首中國經典老歌,也輕輕的哼唱起來。別說,她中文很好,唱的還不錯。李亮聽了微微一笑,也跟著唱。兩個人坐在去往貝加爾湖的車上。路邊綠油油的草和漫山遍野的野花,撲面而來。這里的地勢很開闊。四月里,草長鶯飛,是春暖花開的好景色。
不多時,旅行的車子到了,許多人下了車。李亮和季米羅娃也緊隨其后。遠遠的,兩個人便看到如大海一樣的貝加爾湖。這里春風拂面,像媽媽的手一樣,那樣溫暖。李亮走在湖畔,季米羅娃跟在后面。這個時候,許多人都散開了。他們都去湖畔旅館登記,要住七八天。他們兩個不著急,因為還不知道要在這里停留多久。時間不知不覺到了午飯時候,他們一起去吃飯,又把行李放在旅館里。一人一個房間。吃過飯,二人相約來到湖畔,坐在石頭邊,看著波光粼粼的湖面發呆。
季米羅娃是歐洲人,故鄉是圣彼得堡,所以很開朗,這四年對李亮的愛慕沒有中斷過。可是李亮卻沒有意識到。季米羅娃開口說話了,你四年大學,除了學習,沒有其他收獲嗎。李亮愣了愣,微微一笑,說,有啊,我認識你很高興,我們是好朋友。中俄友誼萬歲。季米羅娃聽了,低下頭,又問,還有呢。李亮撓了撓后腦勺,不知道說什么。季米羅娃說,你沒有喜歡過我嗎?李亮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大三時候和一個山東女孩分手后,再沒有想過這件事,沒想到一個外國姑娘會喜歡自己。因為李亮在學校時候見過季米羅娃和一個來自莫斯科的俄羅斯小伙走在一起。季米羅娃見李亮心不在焉就一直追問。李亮卻避而不談。季米羅娃只好看著湖水,心里空蕩蕩的,她以為李亮不喜歡自己,她知道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強扭的瓜不甜,所以她不希望勉強李亮做任何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因為她真的很愛他。
夜晚來臨,篝火晚會開始了,兩個人都參加,喝著伏特加,吃著大列巴,還有烤魚。載歌載舞的俄羅斯人,笑容滿面迎接來自中國的客人。季米羅娃拉著李亮的手,兩個人來到湖畔,背靠著背坐著。李亮說,貝加爾湖在古代,被中國人叫做北海。中國漢朝有一個故事叫做蘇武牧羊。季米羅娃為了和李亮相識,當然看過這個故事。李亮也怕季米羅娃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就解釋說,古代這里很荒涼,但現在這里很美麗。季米羅娃聽了,又追問,有什么美麗的。李亮指了指遠方,湖面上灑下了月光,水聲像大海一樣。有游船在湖面,船上的燈光映照下,湖面上就出現了點點柔光。
季米羅娃起身摸著李亮的臉頰,深情的張嘴朝他額頭一吻。李亮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的說不出話來。季米羅娃說,你知道,貝加爾湖畔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李亮說,為什么。季米羅娃說,我外婆對我說過,她年輕時候與外公就在這里認識的,外公是個中國人,故鄉就來自西安,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西安,可是外公得病去世了,外婆就回到了圣彼得堡。李亮聽了唏噓起來。季米羅娃說,你為什么不問我外婆為什么回圣彼得堡呢。李亮說,那還用問,當然是你外婆思念故鄉,又怕留在西安,睹物思情。看來你外婆已經被中國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季米羅娃聽了點了點頭,沒想到李亮這樣明白,自己卻一直不明白。李亮說,你的意思我明白,你希望我和你能變成你外公外婆那樣,可是我還沒有想好。季米羅娃納悶說,為什么。李亮說,我不知道,因為你愿意離開圣彼得堡么?我可不愿意離開西安。季米羅娃說,我為什么不愿意離開圣彼得堡?李亮驚訝萬分。季米羅娃繼續說,為了你我愿意離開任何地方,包括故鄉。
李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問那件事,就是關于季米羅娃和俄羅斯男生的事情。季米羅娃聽了哈哈大笑的說,那是我哥哥。我哥哥他在北京大學做外教,比我大五歲,只是長的年輕。李亮聽了一臉茫然,原來季米羅娃的哥哥,李亮見過,看上去不過二十出頭,原來他已經結婚了,妻子也是中國姑娘,來自大連,靠海的城市,是一個男子漢乞丐的東北女生。這下子,兩個人終于就搞清楚了。李亮又解釋自己大三的女朋友,季米羅娃卻用手捂住他的嘴巴,讓李亮不用說了。季米羅娃說,既然你們分手了,為什么還要告訴我什么原因呢。李亮心里明白,如果一個中國女生一定會追問的,這讓李亮感覺到了季米羅娃這個俄羅斯姑娘的不一樣,她很大度量,很善解人意,這與中國東方文化不一樣。
李亮和季米羅娃就這樣緊緊的抱著,靜靜地坐著,看貝加爾湖波光粼粼。夜是這樣的迷人,仿佛回蕩在銀河系一般。柔波里的愛人,露出迷人的微笑。這夜就是一個世界,屬于貝加爾湖畔的夜。李亮抱著季米羅娃,深情的說,這一夜有風,有草,有我,有你。季米羅娃說,我希望永遠和你擁有這樣的夜晚。
作者簡介:唐宋,自由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文藝青年。多年來,創作一些散文,詩歌,也從事音樂歌曲歌詞創作。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