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剩
——《凡人俗事》系列之五
作者:安玉琦
一
狗剩出生前,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不到10歲就相繼夭折了。當潘趙氏再次生下這個男孩時,她嘴里不時哼唱著,天婆婆,地爺爺,給俺送來小兒郎;不生病,也無災,能吃能喝最好養。一邊哼唱著一邊緊緊摟著孩子,生怕一松手就跑了似的。
男人潘海來中年得子,喜出望外,但又滿心憂慮,生怕這個孩子再步哥哥姐姐的后塵……他實在不敢往下想了,只好臨難抱佛腳,趕緊去請料事如神的三爺爺。三爺爺不緊不慢地來到他家里,先是恭喜“虎子臨門,闔家天福!”,然后躡手躡腳走到炕前,讓他娘解開襁褓,近前瞅了兩眼孩子紅紅的胖臉蛋,又順手摸了摸孩子的小毛頭,接著拽了拽孩子的小雞雞,然后沉吟片刻,若有所思地說:“哎,這樣吧,小名叫狗剩;大名也一塊起好,就叫潘浩陽吧!狗都不稀罕的東西,這孩子保準命大,造化也大,肯定出息個人物。”
潘海來和潘趙氏聽了,雖然覺著這個名字不雅觀、不中聽,但三爺爺德高望重,說得也有理有據,便點頭答應了。從此,這孩子就有了個說起來好養,但又難聽的名字——狗剩。
二
狗剩不負期望,平安度過10歲這道在村里被視作坎兒的年紀。從此就像南大汪的蘆葦越發茁壯起來,真是風吹雨打都不怕啊。他皮實,骨架硬,力氣大,還能吃苦,干活也利索。剜菜,摟草,拾糞,放羊……童年伙伴誰也比不了他。但學習一般化,經常照抄肖愛國的作業。自然,他也會有所回報。比如肖愛國被鎮上同學欺負了,他不過夜就會打過去;再比如肖愛國剜菜籃子不滿,他會把自己剜的菜先給他裝滿……他知道肖愛國喜歡小喜鵲,有一回,他爬樹掏鳥窩,不小心一腳踩空,從樹上摔了下來,腿骨折斷,疼得他齜牙咧嘴,但也沒掉一滴眼淚。后來,三爺爺為他配制了接骨膏藥,過了一個星期就好了。
正如他爹說的,狗改不了吃屎。他仍然天不怕地不怕,硬是不知死活!這天,肖愛國告訴狗剩南大汪有只王八趴在岸邊曬太陽,聽三爺爺說它是長蟲變的。咱把它抓出來,倒掛在樹上三天,看看能變成長蟲嗎?狗剩便拉著肖愛國就往南大汪跑去……連個鱉影子都沒有,哪來的王八?狗剩把衣褲一脫,我給你摸條鯽魚吧。話音剛落,便一個猛子扎下去,可是半天沒見浮上來,這下可把肖愛國嚇壞了,以為他被王八咬住了。他慌慌張張地跑到西瓜地里,喊著三爺爺快救救狗剩啊!三爺爺扔下鋤頭,急忙跑過去,一看,狗剩漂浮在水面上,像個水鬼。三爺爺顧不得脫衣衫,立馬跳進大汪里,竭盡全身力氣將狗剩抱上岸邊,事不宜遲,三爺爺將狗剩鼓囊囊的肚子搭在膝蓋上,用手掌拍打著脊背,狗剩不斷地吐口水,大約過了半個時辰,狗剩還魂了……
這天,狗剩和肖愛國在河邊放羊,都覺著口渴。狗剩讓肖愛國看著羊,自己狗不溜秋地摸進三爺爺的西瓜地,慌不擇手地摘下一個西瓜,正要抱著往外跑,卻被三爺爺逮個正著:“渾小子!西瓜才半熟,能吃出西瓜味嗎?”三爺爺揪著狗剩的耳朵,“走!把你送回家,叫你爹揍你個狗不改吃屎!”狗剩急了,連忙下跪,又是作揖又是磕頭,“行行好吧,三爺爺!我再也不敢了!”三爺爺噗嗤一聲笑了,拍了他一下腦瓜子,“記著啊,小子們!再過半個月,爺爺摘個又大又紅又甜的西瓜,一起來吃喲!”
半個月以后,狗剩又憶起了三爺爺說的話。這天中午,狗剩翻地瓜秧,口渴的嗓子眼兒冒煙,想找三爺爺討西瓜吃。當他快到瓜棚時,卻發現三爺爺直挺挺地躺在西瓜地埂上,怎么喊、怎么晃都沒反應。狗剩嚇壞了,急忙背起三爺爺,一路小跑到村里衛生室。好在送醫及時,三爺爺很快蘇醒過來了……
三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狗剩轉眼間長成了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但還是個楞頭青。什么農活都不打怵,而且專撿重活臟活兒干,從不脫奸磨滑。推車送糞,簍子裝得像個小山,咬著牙,鼓足勁,上坡下隘都讓車子走的穩穩當當,不怠撒一點糞末的。豬圈里除糞,臊臭熏天,他眉頭都不皺一皺,抄起鐵锨跳進豬圈,手舞足蹈著,一池豬糞個數小時就除完了,一天下來,總比別人多除一兩池豬糞。
尤其雷雨天搶場,他恰似沖鋒陷陣的戰士,拼著性命虎口奪糧。有次被雷雨澆了個落湯雞,患了重感冒,高燒39度,各種藥吃了不少,就是不管用,幸虧三爺爺挖來“蹦根子”熬了,狗剩喝了,又蒙頭睏了一過晌,晚上就退燒了。
這年,白沙河要修大橋,得上白石山推石頭,山路崎嶇,溝壑縱橫,沒一個人不打怵的。可是狗剩第一個報名,決然上山推石頭。他接連送了半個月的石頭,大橋眼看就要修好了,意外卻發生了,就在送最后一車石頭下山時,剎車繩子突然繃斷了,連車帶人翻進了石頭塘子,等村民把他救上來,已經昏迷不醒,差點丟了小命……
狗剩不光對農家粗活樣樣不在話下,就是對農家細活也是有板有眼的:鋤地、間苗,溜糞、點種……尤其使牛耕地、耙地那些把式活兒,一點也不差池三爺爺……
四
珍寶島打仗那年冬天,四川鐵道兵部隊來縣里征兵。村支部覺得潘浩陽(狗剩)這孩子吃苦耐勞、身體又好,便推薦他去驗兵。
體檢,各項指標均合格;政審,更是一路綠燈;帶兵的來家訪,回答的問題也不錯。不久,就收到了縣武裝部發來的《應征入伍通知書》。他高揚著紅面通知書,在大街上來回跑著,恐怕誰人不知道似的炫耀著。就在這一刻,他似乎覺得自己的人生即將開啟新的篇章。
這是個難以忘懷的日子,12月4日,全縣1千多號應征青年集合于一中操場上,人人滿懷激情,個個精神抖擻,而且個頭一般高,身姿挺拔,遠遠望過去,真像銅墻鐵壁一樣,威武得很哪!盡管小北風吹得呼呼作響,潘浩陽卻激動得額頭直冒汗珠兒……
開午飯了,一碗香味撲鼻的大白菜燉豬肉,兩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潘浩陽心里嘖嘖著,在家過年也吃不這么好啊。一班人圍成一圈,蹲在操場上,吃得津津有味,滿口流油。潘浩陽拿起第二個饅頭,大口大口逮著,突然高興地冒出一句:“我就是為你來的!”不料,這話正巧被帶兵的嚴指導員聽見了,但他沒說什么,只是皺了皺眉頭,覺得這個兵入伍動機不純,思想覺悟有問題,便找到縣武裝部黃部長,堅決把潘浩陽退回!
五
狗咬尿泡空喜歡。
潘浩陽回到村里,覺得沒臉見人,就躲在家里蒙頭大睡,而且三天不吃不喝。他爹怕他尋短見,趕忙去請來三爺爺。三爺爺掀開他的被子,照著屁股啪啪兩巴掌,打得他哎喲叫娘。三爺爺斥責道:“看你這點出息,狗改不了吃屎!當不上兵,你不好當個正兒八經的莊戶人嗎?不光你要有餑餑吃,還要叫全村人也都吃上餑餑!”三爺爺點上一袋東北旱煙,吧嗒吧嗒狠抽一口,對著狗剩噴過去,嗆得狗剩一骨碌爬起來,抓著三爺爺的手說:“有您給我作主,我好好干,保證以后讓全村人天天吃饅頭!”
三爺爺用煙袋鍋子輕輕點點他的頭,笑哈哈地說:“嗯!俺覺著你有這個能耐。”
從這以后,潘浩陽對種莊稼更加上心了,尤其鐘情于麥子,因為它是做饅頭的最好原料。后來,三爺爺向隊長推薦,讓他去縣里農業局小麥種植試驗田跟著農技員老黃學種麥技術。他覺得機會難得,暗下決心,一定把技術學到手,不辜負三爺爺和全村人的囑托和希望。于是,他每天跟著老黃在田里忙碌著,仔細觀察麥子的生長情況,還記下了兩本厚厚的培植、管理等方面的學習筆記……回到村里,在他的技術指導下,本村的麥子比鄰村的麥子就是長得好,收成也多個二三成。那時,村里人雖然還不能天天吃饅頭,但也不像過去那么稀罕了。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農村大地,潘浩陽承包了全村的農田,年年種麥子,年年都有好收成。后來,他又承包了鄰村的農田,成為鎮里最大的小麥種植帶頭人,并被選為縣人大代表,真是風光無限哩!但他并未陶醉于榮譽和功勞之中,而是不斷開創新業績,先后辦起了面粉加工廠、面條生產廠,還到縣城開了面包制作廠……盡管創業的道路充滿了磨難,有失敗,有挫折,但他始終牢記初心,就是讓父老鄉親“天天吃饅頭”,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六
三爺爺百歲之年,駕鶴西去。
潘浩陽急忙從縣城趕回來村里,又急忙走進南嶺那片金黃色田麥里,給三爺爺選了一方墓地,并且樹碑立傳……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