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惟杰自傳
(中篇小說)
作者:遠山
一
我叫謝惟杰,字兼三,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嘉慶六年(1861)任金堂縣知縣。金堂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割新都、雒、金水三縣的部分地區建置金堂縣,因縣內有金堂山而得名,我在嘉慶五年(1801)主筆始修的《金堂縣志》中有記載。《華陽國志》也記載新都縣有金堂山,含當時金堂縣部分地域,由我主筆始修的《金堂縣志》記載的金堂山是指金堂縣城在城廂鎮,距離東面四十里的地方,下至沱江峽口附近一帶都稱為金堂山,這就是金堂縣命名的由來。我84歲那年長眠于金堂,一覺醒來則是公元2024年。掐指一算,整整睡了230年。
睜眼一看,發現自己躺在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廟里,文廟是古代祭祀孔子和儒學教育的場所。宋嘉祐二年(1057),金堂縣治由舊城址搬遷到古城鎮(當時城廂名)后修建了文廟。宋末毀于戰亂,元代重修,元末又被毀。明洪武年初,知縣朱景哲主持重建,明成化年間加以維修。明末又逢戰亂,主體建筑再次被毀,只留存“天德”“王道”二石坊和欞星門、泮池。到了清乾隆初年(1661),知縣董煜捐出自己的俸祿倡導修建文廟,但未完工。嘉慶十四年(1809)我任金堂知縣時,在我的倡捐重修號召下,終于完成了重建工程。
大成殿正中央豎著孔圣人的高大塑像,塑像前擺放著香火和貢品。此時殿內空無一人,我便獨自在文廟內四處邊走邊看。
文廟坐北朝南,深紅色的“萬仞宮墻”將整個文廟包圍起來。“仞”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八尺或七尺為一仞。圍墻有萬仞高,用以稱頌孔子學識淵博高深,一般人無法領悟其中的奧妙。文廟有左右兩道小門,左邊的為圣域門,即達到圣人之境界,到達圣域門時,武官下馬,文官下轎。右邊為賢關門,意為求學入仕之門。
文廟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池塘,名為方塘,里面栽種荷花,人們又稱荷花池。方塘四周的石欄每一塊石板上都雕刻了孔子與學生的故事。方塘正對的是三間六柱火焰沖天柱式石牌坊,中門鐫刻“欞星門”三字。欞星門石牌坊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為傳統榫卯結構。傳說欞星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著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著孔子可與天上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星相比。欞星門石牌坊上的浮雕圖案豐富、雕刻精美,有傳說的“鯉魚跳龍門”“魚化龍”的圖案,寄寓學子有個美好的未來。欞星門是文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道大門。
穿過欞星門就來到了戟門前院,中間有一個半圓形的池塘,名為泮池,又稱硯池或洗墨池。泮池中間有一座石拱橋叫泮橋,人稱“狀元橋”。泮池、泮橋都蘊含了期望學生跳躍龍門的殷切之情。
經過狀元橋就來到戟門,這是文廟的第二道門,因祭祀孔子時,在門的兩側陳列儀仗性的兵器“戟”而得名,又稱戰門。戟門左邊建筑為名宦祠,是專門祀奉在本地任職而勤政愛民、有卓越貢獻的官員,官員過世后由當地士民舉薦,經會同官府學政審核批準,將其牌位入祀名宦祠。右為鄉賢祠,當地因學識淵博、德高望重,品行受人廣泛尊敬的人,過世后祀奉于鄉賢祠。左側那樽塑像居然還是我自己,肯定是后人為了紀念我修善這座文廟有功而塑的。塑像背后是一大段介紹我的生平文字,更多的是我擔任金堂知縣期間的各種政績,重點突出的是興修水利、扶植農桑、重視教育、懲治豪強。
走過戟門便來到了寬闊的天井,正對著的宏偉建筑就是文廟的正殿——大成殿。大成殿是專門祭祀孔子以及其他儒學賢士的地方,前有東、西廂房,后有崇圣祠。崇圣祠是供奉孔子祖先的場所,后兼作教授儒學的地方。城廂文廟始建時間早,歷史悠久,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修復后更為雄偉壯觀,是城廂古城主要名勝古跡之一。
在古代儒家的價值觀中,“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是大丈夫出仕的終極目標。文廟祭祀孔子以及部分弟子,武廟祭祀“武廟十哲”以及歷朝歷代的著名將領。
城廂武廟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六年(1741),知縣田多稼組織人員在文昌宮后面修建了武廟,僅有幾間房屋。到了嘉慶13年(1808),有一天,我與幾位鄉紳到明教寺游玩,我們登上鐘樓,將整個明教寺一覽無余。其中一位鄉紳對我說:“知縣大人,你往左邊看,墻外有一大片地方空著,如能修建一個寺院就好了。”
“我覺得這么大一塊地方,又與明教寺相鄰,干脆把武廟遷建到這里來。”另一個鄉紳建議道。
聽了大家的建議,我甚為高興,當即決定倡捐新修武廟。我派人從民間找得了四根有數百年之久的大樹作為柱子,又征集上百名工匠加班加點地建設,當時遠近士庶商賈軍民無不踴躍參與,捐資出力,耗銀萬兩,落成之日萬民歡呼。建成的武廟規模宏大,坐北朝南。正殿共三間,左右為鐘鼓樓,后面是啟圣宮(武星殿),正殿前有月臺,天井東西廊廡共20楹,有大門(儀門)和樂樓。儀門外是彩臺,再前就是一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其實為龍子狻猊。狻猊旁為左右轅門,人們進入武廟就從轅門進出,前面為照壁。當時,我專程從成都請來工匠,塑造了精美的武圣關公及其他武將的塑像。武廟建成后,每年春秋仲月吉日及農歷5月13日為祭日,縣府眾官及百姓都前來武廟祭祀。
走過儀門,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武廟正殿,重檐歇山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青瓦蓋頂、粉壁木柱、飛檐斗拱,技藝精湛。天井周圍的紅色圍欄古樸、端莊,將武廟裝扮得肅穆、威嚴。走上月臺,邁過厚重的門坎進入大殿內,是一個寬敞、明亮的殿堂,飛檐斗轉,細膩精工,立柱房梁,橫平豎直,雕窗花格,古樸典雅。 正殿供奉的是關羽及關平、周倉塑像,兩邊有歷朝歷代有名的武將的畫像。而天井兩邊的走廓墻上畫的分別為“武廟歷史演圖”和“關帝圣跡圖”,細細觀賞,能看到有趣的歷史典故和人文故事。
二
我信步走出文廟,抬頭一看,只見一輪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萬丈霞光映紅了天邊,映紅了大地,映紅了文廟門前的那塊寬敞的廣場,幾十個身穿漢代服裝的漂亮女青年,在古典舞曲《鳳求凰》的旋律伴奏下,邁著整齊的步伐和優美的舞姿,歡快地跳著古典舞蹈,幾百個男女老少在此圍觀看熱鬧。
《鳳求凰》是漢代司馬相如創作的一首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的情歌,這首詩體現了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深深愛慕和強烈追求,表現了對封建思想強烈的反抗,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權威的突破,為男女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之典范。其次,在藝術上,用“鳳求凰”全篇比興,不僅表達求偶,而且也象征著男女主人公的崇高理想,高尚旨趣,默契知音。全詩言淺意深,朗朗上口,感情濃烈奔放、纏綿俳惻,很好地把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融為一體。
司馬相如字長卿,生于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蓬安縣),長于蜀郡成都。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司馬相如被譽為“辭賦之宗”,歷代備受推崇。其《子虛賦》《上林賦》《諭巴蜀檄》《難蜀父老》《諫獵疏》《封禪文》等,皆為傳世名篇。司馬相如是我從小崇拜的偶像,在我八歲時便會背誦他那些詩文。
我出身于官宦之家,父親是乾隆時代進士出身,在朝官至五品,我的童年便是在乾隆金色時代成長,在父親母親的諄諄教導下成才。父親考上進士在入朝做官時我才5歲,母親便肩負起經營老家謝家大院和守護我們弟兄二人的重任,直到我12歲那年,母親才帶我們舉家進京與父親團聚。
我母親出生于書香門弟,不僅是位才女,而且還是一位美女。雖然年過三旬,然而她還是長得白皮嫩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隨時充滿著微笑,白凈的瓜子臉兒白里透紅,身材始終保持得像少婦。母親飽讀詩書,出口成章,與父親經常在一起詠詩作詞,和賦對聯,在家鄉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廣為流傳。
父親還在家時我5歲、弟弟3歲,日夜接受父親給我們灌輸的孔孟儒家思想,日夜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我們每天坐在《四書五經》、《道德經》、《孝經》、《論語》、《大學》、《中庸》等眾多的書籍面前“頭懸梁.錐刺股”。當我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父親便教我讀《三字經》了,再大一點便給我講孔孟之道,講謝家值得炫耀的輝煌歷史,目的是要讓我從小懂得“學而優則仕”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道理。我沒讓父親失望,3歲便能背《三字經》,4歲便能背誦《詩經》,5歲多時便能通讀通背《四書五經》,7歲時便能模仿司馬相如做起賦來。我從小喜歡聽母親講故事,她最愛講,我也最愛聽的便是漢武帝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大詩人司馬相如。我在金堂上任期間,曾多次前往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故里參觀考查。
這期間我家的莊稼一直是管家在負責經營,每年糧食滿倉,
豬牛雞鴨成群,母親便拿出許多糧食救濟村兒里的窮苦百姓,深受鄉親們的愛戴,譽稱母親女菩薩。母親也讓我們兄弟二人每天必須下地勞動兩個時辰,跟趙管家學習農業知識,了解各種糧食作物的種植和成熟過程,更主要是懂得農民的艱辛,讓我們從小明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的真正含意。在我12歲這年,父親在朝庭已官至五品,便派人把我們全家接到京城定居,從此一家五口便又幸福地團聚在了一起。臨走時,母親把謝家大院的整個家業全部托付給了管家。若干年之后,我到四川金堂縣作了知縣,兄弟在老家縣里也作了知縣,父親辭官還鄉,帶著母親回到謝家大院,學陶淵明過起世外桃源生活。
《鳳求凰》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于漢代就興起,沒想到兩千年后的今天,這個古老的舞蹈居然出現在金堂縣城里,可見當地民間文化是何等地厚重與繁榮。
當我穿著清朝官服出現在人們眼前時,不少圍觀者都用好奇的眼光盯著我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那人是誰?”
“你問我,我問誰?”
“身穿滿清官服,八成是個演員。”
“他這身打扮好像文廟大殿里那樽塑像,難道縣里要把當年金堂好縣官謝惟杰搬上銀幕?”
“我聽文廟管理處謝主任說,為促進金堂網絡文學創作人才、基地、作品等孵化培育,解鎖城市宣傳的流量密碼,豐富城市形象的藝術表達,傳播主流價值、激發文化活力,金堂縣面向全社會發起2024年“金蜀葵”網絡征文大賽活動,通過網絡文學精品創作,以文閱城,講好金堂故事,展現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萬千氣象,但沒說要拍電影呀!”
“我聽縣府外宣辦的人說,一位謝姓大老板也就是謝惟杰的后人,愿出資拍攝一部謳歌謝惟杰的電影《謝知縣正傳》,通過這次征文活動和電影拍攝,有力推動金堂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好啊,謝惟杰可是咱們金堂歷史上難得的一位好知縣。宣傳他的電影一拍,咱們金堂便更加火爆了!”
“演謝惟杰的演員都提前到咱們縣里體驗生活來了。”
“好啊,我們也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串個角色,美美的過把戲癮。”
一群男女青年立即活躍起來,歡呼雀躍。
一個中年男子走過來大聲問我道:“喂,請問你是飾演謝知縣這
個角色的的演員嗎?”
我被這群人的對話搞得一頭霧水,也不知道電影為何物,便似是而非地點了點頭。
那群人滿以為我承認了是飾演謝惟杰的電影演員更加興奮不已,幾個男女青年還激動得手舞足蹈。
一位官員模樣的人遠遠地走過來,有人向我介紹道:“他是金堂縣文廟管理處的謝主任,他可以向你詳細介紹謝惟杰在金堂擔任知縣期間的各種事跡。”隨即又指著我向那人介紹說:“這位是主演謝惟杰的明星演員,你看他多像你家老祖宗。他提前來金堂體驗生活,了解當年謝惟杰在金堂造福百姓的典型事跡,你可得好好接待人家呀!”
謝主任上前握著我的手,激動的說:“歡迎、歡迎,歡迎您這位遠道而來的大明星!請問您是哪里人?”
我說:“我就是金堂縣城人!”
謝主任驚詫道:“啊?我們縣城可從沒見過你這個人,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謝惟杰,祖籍是浙江會稽人,但金堂卻是我的第二故鄉。大清嘉慶年間在金堂擔任知縣,掐指算來已有260多年了。”
“啊——?”謝主任被我這段話驚得目瞪口呆,用手指著我,張著大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那群人呼啦一聲奔過來把我圍在中間,像看怪物一樣瞪大眼睛望著我,七嘴八舌地議論我,說什么的都有。
“這人八成是個騙子,冒充謝惟杰行騙來了。”
“沒錯,前幾年有個報道,一個騙子還冒充他是乾隆爺呢!”
“哈哈……”
“這人可能是個神經病,從瘋人院里跑出來的吧!”
謝主任笑著對眾人說:“別瞎猜了,這位老師已經入戲了,是以謝惟杰這個角色在與我們對話呢!”
眾人齊聲說道:“嗨,原來如此!”便又圍過去看美人跳舞去了。
謝主任熱情地對我說:“我先帶您到縣城轉轉,然后再帶您去金堂八大景區之一的五鳳溪古鎮參觀考察,明清古裝戲只能到那兒去拍攝。咱們邊走邊看,順便給您介紹縣里和鄉鎮的一些情況。”他不由分說,領頭便走。
我無法繼續申辯,只好似是而非,稀里糊涂地跟在謝主任身后,邊走邊看邊聽他介紹金堂縣改革開放45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然而好些話我是一句也聽不懂的。
一進入縣城市區,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幢幢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和一條條寬敞美觀的大街,街道兩旁樹木成行綠葉成蔭,大街上車水馬龍,人行道上行人如云。開車的和走路的都十分遵守交通規則和講文明禮貌,沒有隨意超車和闖紅燈的。馬路兩旁沒有亂停亂放的,路旁看不見垃圾筒,但大街上和人行道上卻看不見一丁點兒垃圾,一座地地道道堂而皇之的現代化文明城市令我感慨不已,這與200多年前的金堂縣城今非昔比,早已舊貌換了新顏,但仍保留了不少歷史痕跡令人懷古,眼前仿佛一下子出現了260年前我初來金堂縣的情景……
三
260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帶著夫人和兩個年幼的兒子離開京城前往四川金堂縣上任。我們一家四口一路上跋山涉水,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不是坐船就是趕車,有時還得步行,見客棧歇店(住宿),見飯店打尖(吃飯),見了許多崇山峻嶺,峭壁懸崖,蒼松怪木,異草奇花,看不夠的名勝古跡、觀不盡的名山美景。
進入秦巴山區多為高山地帶,不是連日濃霧寵罩,便是綿綿細雨纏身,拖泥帶水,苦不堪言。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到了成都。我給夫人和兩個孩子講,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遷往成都,構筑城池。關于成都一名的來歷,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公元前316年,秦國大軍滅蜀后設置蜀郡,重筑成都城作為蜀郡首府。太守李冰在此建成了舉世聞名、萬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從人,不知饑謹”,從此被譽為“天府之國”。
我們一家四口當日便在成都郊區一家汪記客棧住下,客棧汪老板是金堂人,悉知我是前往他家鄉金堂縣上任的新知縣,也就是他以后的父母官,便對我一家妻小特別熱情,還設宴款待我們。席桌上全是金堂特產,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山珍美味,應有盡有。席間汪老板不停地向我斟酒,我也頻頻舉杯向他表達了謝意。汪老板悉知我是第一次到成都,便自告奮勇要陪我一家四口先把成都幾大著名古跡游玩了再去上任不遲,諸如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宮、文殊院、都江堰、望叢祠、揚雄墓等等。夫人首先提出要先去祭拜揚雄,和參觀揚雄故里。
我夫人姓楊名雪竹,山西太原人氏。據傳揚雄祖先原本姓楊,還是晉國重臣,后因晉六卿之亂受政治迫害,其中一支南遷楚國境內的巫山地區生息繁衍,為了掩人耳目,故將楊姓改為揚姓,揚雄的祖先便是其中之一。西漢末年,揚雄的爺爺揚季官至廬江郡(今安徽廬江縣)太守,為逃避仇家迫害,棄官入郫邑(今四川郫縣)隱居,成為自耕農的普通平民。揚雄父親早故,幼年之時家道更加窮困潦倒,到了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地步,四歲多便淪為乞丐,靠乞討養活雙目失明的母親。為了生計,七八歲便參加生產勞動。家境雖極為貧寒,但他卻胸有大志,一心研讀圣賢書,五歲時便能背誦司馬相如的代表著《子虛賦》,十五歲時便做出了千古絕唱、膾炙人口的《蜀都賦》,
后來居然成為西漢末年最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詞賦家、歷史學家、漢語言文字學家,歷經四朝五帝,一生頗為傳奇。我夫人從小便崇拜揚雄,視揚雄為她的祖先,也便是這次入蜀她首先要去祭拜揚雄的主要原因。
我夫人父親是乾隆年間的進士,不僅滿腹學問,而且還有一身好武藝,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他視女兒如同掌上明珠,從小便輔導她飽讀詩書,精通琴、棋、書、畫,而且還傳授給了她一身好武藝。因與我家父同朝為官,又是至交好友,便把她女兒許配我為妻。在日后漫長的歲月里,我在官場上雖然屢屢受到小人暗算,但一家老小的性命卻沒有受到半點威脅,因為人人都知道我身邊有一位武功高強的女豪杰。
四
且說這一日汪老板帶著我們進入了金堂縣境內,沿途綿延的林帶舒緩秀美,山谷里隱隱約約傳來“叮咚、叮咚”的砍柴聲。
兩邊山上如期而至的山歌,深沉、凝重……
在通往金堂縣城的大路上,呈現出一派春末農家的荒涼景象。
春旱已久,所有田地龜裂,田里秧苗和地里的紅署玉米苗,以及其它糧食作物都枯萎了。
田間地頭的婦女們背水救秧苗,一臉愁苦。
我見一個背著孩子的年輕女子給田間勞作的人送茶水,走上前去問道:“姑娘,這是你的小弟嗎?”
汪老板正要開口卻被我擺手制止,言下之意我要私查暗訪。
“不,是我的男人!”年輕女子低著頭,提著茶壺匆匆離去。
我望著那女子的背影,百思不解地搖著頭。正好一個中年婦女走過來,我便將其攔住,問道:“那個女孩兒,她怎么嫁這么小一個男人呢?”
中年婦女回答道:“我們這一帶十幾歲的大姑娘,嫁給一個幾歲的小丈夫很普遍。實際上是買來的一頭牲口,孝敬公公婆婆,伺候小丈夫,煮飯喂豬,打柴割草,還要下地干農活,經常挨打挨罵,還不給飯吃。小丈夫長大了才圓房,還要等十多年。小丈夫長大了姑娘人老珠黃了看不起給休了,特別是那些被公公霸占了的姑娘,被長大的丈夫休了而上吊投井,光在我們這個村里就有好幾個。”
我驚訝道:“號稱天府之國的西川地區,竟還有這種怪事?”
中年婦女嘆息道:“你們不是本地人吧?”
我點點頭。
中年婦女道:“這叫童養媳,在我們這里十分普遍。”
我愕然道:“怎么光你們女人下地干活,男人呢?”
中年婦女道:“我們都是孤兒寡母守著家,男人們跑的跑了,有的被抓去當了土匪,有的被官府抓去做了苦役。”
我感嘆地對夫人道:“這一帶的婦女太苦了!”
陽光從大樹枝葉的空隙中斑斑駁駁地灑在山道上,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凄涼景象,我再無心情觀景。
汪老板在一路無語中把我們帶到了金堂縣城,只見城內槐樹成蔭,松柏茂盛,景色蔥郁,十分壯觀,心情也就一下子好了起來。汪老板帶我們繞城一圈,并滔滔不絕地給我們介紹金堂縣的前因后果和古往今來。我沒讓汪老板把我們帶進縣衙,而是住進一個小客棧,目的是先不驚動縣衙,我要在縣城里繼續私查暗訪,了解民情,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之后再入衙做官,而且一定要做一個有利于金堂百姓的好官。我怕汪老板走漏風聲,便打發他返回成都去經營他的客棧。我把兩個孩子安排在客棧住下休息,然后便帶夫人到大街上體察民情。
五
山影綽綽、迷霧裊裊,千年古縣金堂風景如畫。
今天恰好是個趕集天,大街上熱鬧非凡,男女老少背著背篼,從四面八方云集到這里進行物資交易,討價聲、還價聲不絕于耳。熱鬧的集市突然出現混亂,原來是一伙歹人在欺行霸市。
欺行霸市一是?強買強賣商品?,利用暴力和威脅手段,強制他人購買或出售商品;二是?通過威脅、恐嚇等手段,迫使他人提供或接受特定的服務;三是?強迫他人參與或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四是利用暴力或威脅,強迫他人參與或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五是?在市場、農貿集市等場所利用黑惡勢力欺行霸市,迫使他人接受不平等或不合法的交易條件;六是?利用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和夫人在一旁默默觀察那伙人的表演,記住了他們的長像,先不打草驚蛇,待我上任之后再慢慢理麻他們。
我和夫人離開集貿市場,再來到縣城鬧市大堂壩,只見七八個衣衫襤褸的鄉下人攔住我們的去路,高聲叫道:“外地來的活菩薩,請給我們一點活命錢吧!”
我驚訝地問道:“你們這伙人是怎么回事?”
一個光著膀子的漢子道:“我們都是鄉下的窮苦百姓,世世代代在那里耕種,本本分分地過日子。不期連續三年大旱,收成甚微,官府的租子卻分文不少。更可恨地是最近來了一伙土匪霸占了我們村子,男人強行拉去當土匪,女人拉去當壓寨夫人。我等所幸逃了出來,可憐我們吧!”
我問道:“你們為何不去找金堂官府?”
光膀漢子道:“舊知縣走了新知縣還沒來上任,現由李主簿管事,他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一個年輕小伙子憤恨地道:“官府不但不管,還把我妹妹搶走,爹娘病倒不起。”
我憤憤道:“天理不容的狗強盜!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年輕小伙子道:“我叫劉青。”
夫人道:“好名字,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別著急,我肯定幫你把妹妹從縣衙要出來。”
眾人半信半疑地望著我和夫人,齊聲道:“我們腰無半文,沒有一粒糧食,都三天沒吃飯了。”
我說:“發給你們每人二兩銀子暫且度日,兩天后到縣衙去領取。”
劉青道:“恩人,我等還不知道你們的來歷,憑什么縣衙會發給我們銀子?請問你們是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官府都不敢惹的土匪,就憑你們一男一女兩個外地人,就能攆走那伙強盜?”
夫人正色道:“你等可聽好了,這位可是新上任的知縣大人謝惟杰,我是他的夫人楊雪竹。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幾天后你們便知分曉。”
眾人大驚,一齊跪倒在地,磕頭不已,然后起身而去。
我帶著夫人在街頭慢步行走,附近廣場傳來一片叫好聲。我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個賣藝女在那里擺弄槍棍,把一條長棍舞得云遮霧繞,贏得看熱鬧的人陣陣喝彩聲。
一伙黑衣人悄然出現,領頭的大漢分開眾人,信步走到賣藝女身旁,雙手一抱拳道:“乖妹妹,你讓我們找得好苦哇!”趁機在藝女胸前抓了一把。
賣藝女以閃電般的動作連續扇了黑衣大漢幾個響亮耳光。
黑衣大漢怒斥道:“臭娘們兒,竟敢在老子面前動武,看劍!”遂挺劍而前,欲擒賣藝女!
賣藝女舉棍迎擊,一個“鯉魚翻身”躲開劍鋒,使出“雙龍出海”之棍法,直逼黑衣大漢。
黑衣大漢舉起雙劍騰空來一個“雙劍叉魚”,欲致賣藝女于死地!
夫人見勢不妙,飛燕展翅騰空而起,舉雙拳向黑衣大漢頭頂襲來,大漢橫舉雙劍,用力一推,把夫人擋了回去。而后大漢手腕一轉,劍鋒直向夫人小腹刺去。怎料夫人輕功了得,輕輕一躍,跳到大漢身后,穩穩落地。就著落地時的緩沖蹲下,拾起地上一把大刀向大漢的小腿砍去。大漢一轉身,持劍由下往上一挑,挑開夫人的大刀,劍鋒忽地轉而向夫人脖頸刺去。夫人不慌不忙,不斷轉動手腕,架開大漢又快又狠的雙劍,并不斷向后邁步。大漢察覺夫人內功深厚,持劍的虎口被震的發麻。不由得大驚失色道:“娘們兒武功了得,看來不是等閑之輩,唐某甘拜下風。弟兄們,跟我撤!”
呼哨一聲,一伙黑衣人便消失在人群里。
我問那賣藝女道:“這一伙是什么人,你怎么跟他們結上了仇?”
賣藝女道:“稟報恩人,與我們交手的這人是從青城山下來的土匪二頭目唐成俊,大頭目叫胡彪,幾百個嘍啰,盤踞在我們五鳳溪鎮打家劫舍,禍害百姓,我父母均死于他們之手。”
夫人道:“官府為何不派兵去進剿?”
圍觀人群中一位長者道:“這位夫人有所不知,這個胡彪精通十八般武藝,一般人哪是他的對手。舊知縣辭官而去后,主簿李富貴把正直的張縣丞關進監獄,與土匪頭子胡彪內外勾結,合伙魚食金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我狠狠地對眾人說:“這筆糊涂賬,一定要清算!”
賣藝女上前給夫人叩謝道:“多謝夫人救命之恩!黃娟我上無雙親,下無姐妹兄弟,請夫人收下我給你做丫鬟吧!”說完便跪在地上。
夫人雙手扶起黃娟道:“你的手身不凡,是跟誰學的?”
黃娟道:“我爹爹以前是五鳳溪古鎮一家客棧老板,有一年客棧住了一位云游道士,爹爹見他武藝高強,便免收他的房費和飯費,只讓他教我幾手武功以防身之用。父母遇害后,我便靠學來的這點本事在縣城街頭賣藝混口飯吃,誰知又被胡彪這個魔頭給盯上了。”
夫人道:“那我就收下你作養女,等謝老爺正式上任后,馬上組建一支金堂縣武裝,由你負責訓練,盡快鏟除盤踞在五鳳溪古鎮的那伙強人,還金堂百姓一片藍天和平安之地。”
黃娟道:“母親放心,小女保證完成任務!”
李富貴帶著幾個打手大搖大擺地走過來。
黃娟道:“母親,來者便是李富貴!”
夫人道:“來得正好!”
李富貴道:“你們是什么人啦?敢在本老爺的地盤上聚眾鬧事!”
李富貴見我夫人和黃娟美如天仙,頓時眉開眼笑地對幾個打手道:“來呀,將這兩個娘們兒給我帶回府上去。”
幾個打手一擁而上,企圖擒拿我夫人和黃娟姑娘。
夫人大吼一聲道:“來呀,來呀!”揮拳打得幾個打手東倒西歪。
李富貴大吼一聲撲向我夫人。
夫人幾個耳光打得李富貴鼻青臉腫,眼冒金星,撒腿就跑。
夫人亮出朝庭委任狀,吼道:“哪里跑,新任知縣在此,還不快快跪下請罪!”
李富貴頓時癱軟在地。
六
我高高坐在大堂上,巡檢、幕僚、衙役、四班分立在兩旁。
李富貴跪在堂下,舉目四下一望,身后站立著許多圍觀百姓,身子不由得一陣哆嗦。
我威嚴一聲吼:“升堂!”
堂下衙役們一起喝將起來:“升堂——!”
我憤憤道:“李富貴藐視朝廷王法,膽大包天,篡奪了金堂縣生殺大權,把朝廷任命的縣丞打入監牢,李富貴你知罪否?”
李富貴磕頭道:“小人知罪!”
我道:“你勾結土匪胡彪禍害金堂百姓,你知罪否?”
李富貴把頭磕得山響:“小人錯了,小人錯了!”
我道:“土匪胡彪禍害金堂百姓,你不但不剿匪,反而與王匪打得一片火熱,僅憑這一條你便是死罪!”
李富貴道:“謝大人饒小人一條狗命,我情愿馬上離開金堂。”
我冷笑一聲道:“你惡貫滿盈,還指望我放你一馬,你就白日做夢吧!公差何在?”
兩個公差應聲而至道:“知縣大人有何吩咐?”
我威嚴道:“令你二人即刻去大牢將張縣丞帶來。”
兩個公差“喏”了一聲,飛快跑出大堂。
我喝令道:“傳那幾個欺行霸市的家伙上堂!”
幾個衙役瞬即將四個惡棍帶上堂來,喝令跪在堂上。
我喝令道:“先將他們各打50大板!”
四個衙役一起上前將四個欺行霸市的惡棍按倒在地,一頓板子打得哭爹喊娘。
行刑完畢,我對這四人道:“我不殺你們的狗頭,但爾等必須馬上拖家帶口給我滾出金堂境內,多呆一天就要打斷你們的狗腿。”
四個惡人把頭磕得像雞啄米,起身抱頭鼠竄而去。
滿堂喝彩聲,無不拍手稱快。
我又吆喝道:“幕僚何在?”
幕僚黃興應聲而至道:“小人聽令!”
我吩咐道:“你馬上去辦幾份公告張貼在四處城門上,以后誰要是膽敢再?欺行霸市,一定嚴懲不饒!”
黃興“喏”了一聲,趕緊跑下堂去辦理。
兩個公差將張縣丞帶上堂來,見了我便一頭跪在地上道:“謝青天啦,你是小人的救命恩人吶,請受小人一拜!”隨后把頭在地上磕得山響。
我趕緊走下堂去,雙手扶起張縣丞,嘆息道:“讓你受苦了!從現在起,你仍然是金堂縣丞,請上坐處理知縣空缺期間集壓的各種案子,因為這段時間的情況你最熟悉。”
張縣丞道:“小人能力有限,還是請知縣大人處理,我僅給您打個下手而已。”
我正色道:“你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絕不能當甩手縣丞。”
張縣丞道:“請問大人,這個李富貴該如何處置?”
我將手用力往下一劈,道:“殺!”
張縣丞立即壯了膽,快步走上堂去,從案臺上抽出一根簽來用力甩到堂下,大吼一聲道:“給我拉出去斬了!”
四個公差拖起哀哭不已的李富貴走出大堂。
臺下百姓一片歡呼之聲。
我大呼道:“金堂父老鄉親們,本官正式上任,惡人已除,城外已廣貼告示,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臺下百姓歡聲雷動。
我轉對張縣丞道:“我一路看到金堂地區遭遇嚴重春旱,小麥、油菜、苦蕎、豌豆、胡豆等糧食作物顆粒無收,天不下雨田里又插不上秧苗。馬上組織金堂百姓大種黃豆、小豆等秋糧,同時還多種蘿卜、白菜之類的蔬菜。種子全部由官府提供,秋收時節百姓只還種子不交租。”
張縣丞道:“是,下官馬上照辦!”
衙門外人山人海,齊聲呼道:“謝知縣,青天大老爺呀!”
七
張縣丞在客棧里向我匯報。
張縣丞:“我組織人力盤點了縣里倉庫,能作種子的雜糧數量不多,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我說:“那怎么辦?現在要不抓緊種下去,老百姓今冬明春的日子就更沒法過了。”
張縣丞:“只有到鄰縣去購買,但沿途都有胡彪強人謀財害命。”
我說:“不管怎樣,這些種子一定要辦的。胡彪匪徒我會組織武裝力量盡快鏟除,然后再護送你購糧種的人。”
張縣丞:“這——好是好,只不過——”
我說:“還有什么困難?有話直說!”
張縣丞:“庫銀早被李富貴揮霍一空,縣衙各部門辦事人員都好幾個月沒支付俸餉了,下官實在是找不出錢去外地購買這批種子。”
我呻吟半晌,道:“你計劃一下,金堂縣一共有多少土地需要改種那些秋糧,一共需要多少種子,多少錢一斤,一共需要多少銀子。這份錢先由我來墊上,待你如實上報朝廷下撥之后再還給我便是。”
張縣丞欠身向我作揖道:“謝大人真是金堂百姓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哇!”
我正色道:“咱們為官者都是父母官,一定要做個好官。當官不為民做主,那就叫昏官,用老百姓罵人的話叫狗官!”
張縣丞:“下官一定牢牢記住知縣大人的教誨!”
我說:“再給我介紹一下金堂縣內的匪患情況吧!”
張縣丞:“胡彪盤踞在五鳳溪一帶,地勢對他十分有利,官兵若大隊圍剿他就化整為零鉆進崇山峻嶺,他在暗外官兵在明處,用游擊戰術給官兵很大殺傷。若是小股進山圍剿,他又聚零為整,捏緊拳頭一口將小股官兵吃掉。他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失利便分路逃走。”
我問:“金堂現有多少兵力?”
張縣丞道:“大約有五六十號人,團練使是李富貴的一個親信,聞訊李富貴出事便潛逃了。現在是群龍無首,哪里還有法拉出去打仗?”
我說:“你盡快把這伙人組織起來由我夫人集中訓練,由她統一調遣指揮。”
張縣丞大驚失色道:“就憑貴夫人一個女眷,敢跟胡彪去較量?”
我笑著說:“你可別小看我那夫人,雖為女流之輩,卻有萬夫不當之勇!再加上在大街上又收留了一個小女子叫黃娟,武功也十分了得,能以一當百。有她配合我夫人出戰,便如虎添翼。”
張縣丞:“太好了,金堂百姓可把你們給盼來了!”
我說:“讓黃娟暫且代理團練使,明天便統一演練隊伍,并設下擂臺公開習武招兵,誰若能贏得黃娟,誰便可擔任金堂團練使,你隨我現場觀看。”
張縣丞高興地:“好!”
八
三天過后,縣城大校場旌旗飄揚。
我在張縣丞陪同下參觀招兵情況,校場左側是男人招兵站,青壯年男子排起長隊,興高采烈地報名參軍。
青年甲道:“你看場上那對女士的武藝何等高強,參加這樣的隊伍真是三生有幸!”
青年乙道:“新來的謝知縣是個清官,他夫人也是女中豪杰,今天有幸能見到二人的真容,這輩子真沒白活一回!”
參軍的青年婦女也排著長隊等候著。
不少青年婦女站在遠處圍觀,交頭接耳地議論著。
婦女甲道:“我們童養媳就是一頭會說話的牲口,上侍候公公婆婆,下侍候小丈夫,還要下地干活,操持家務,還經常挨婆婆打罵。”
婦女乙道:“這下好了,我們參加了知縣夫人的娘子軍,以后便再也不受婆家的冤枉氣了,知縣夫人真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婦女丙道:“知縣夫人文武雙全,堪稱巾幗女英雄,咱們跟她學一身好武藝,以后便再也不怕土匪欺侮咱們了!”
隨后便又有不少女人排到了長隊后面。
我走上臺去向臺下文武百姓發號施令道:“金堂縣的同胞們,父老鄉親們,金堂近期匪患嚴重,經請示上峰同意,我決定組建一支守家護院的地方武裝,由武功高強的楊雪竹女士擔任總指揮,由黃娟姑娘擔任總教練,從今天起開始認真演練,平時多留汗,戰時少流血。隊伍演練之前,先由總指揮和總教練給大家做個示范。”
在震天響的戰鼓聲中,黃娟手執長弓騎白馬繞校場跑了一圈,然后背身拉開硬弓,對準靶臺連放三箭,箭箭穿透紅心,全場一片歡呼雀躍。
戰鼓聲中,夫人也打馬繞校場跑了一圈,突然仰在馬背上拉開硬弓三箭齊發同時命中靶心,全場發出一片山呼海嘯般的喝彩。
張縣丞看得目瞪口呆。
二人在歡聲雷動中跑回陣中各自取了兵器打馬返回校場,頃刻廝殺起來,兩馬相交,黃娟的長槍與夫人的雙錘舞得旋風轉,槍錘相擊呼呼有聲卻看不見二人的人影,全場看得呆了,半晌才發出天搖地動般的叫好聲。
張縣丞驚嘆道:“古有花木蘭和穆桂英,今有夫人和黃娟姑娘,讓下官大開眼界了啊!”
我對張縣丞說:“盤踞在五鳳溪古鎮的那伙土匪十分猖獗,不僅禍害五鳳溪百姓,還騷擾周邊鄉鎮,打家劫舍,劫財搶人,把男人搶去當嘍啰,把女人搶去當壓寨夫人,擾得金堂方圓數百里雞犬不寧。這伙強盜原是一伙官府叛軍,大頭目胡彪、二頭目唐成俊、三頭目朱永貴,武藝都十分高強,連小兒聽到他們的名字都不敢夜哭。昨天接到受害百姓舉報,一伙地痞流氓在縣城聚眾鬧事,我想這絕不是一般的地痞流氓,肯定是胡彪派人到縣城來打探虛實。咱們得抓緊訓練出一支能征慣戰的隊伍,盡快鏟除這伙匪徒,胡彪一日不除,金堂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寧,我重建金堂的計劃也就無法實現。”
張縣丞:“謝大人為何不向市里報告,請求官府派兵前來征討。”
我說:“朝庭是指不上了,金堂只能靠我們自己了。”
九
縣城東南方向有一塊寬闊場地,也便是金堂的校場和演兵場。夫人將兩百多名男女士兵分成紅黑兩隊,反復演練各種陣勢,塵土飛揚,殺聲震天……
我站在一旁觀看演練,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當隊伍演練到太陽當頂的時候,兩百多人整整齊齊地列隊站在我面前,聽我給大家訓話。
我朗聲道:“經過二十多天的集中演練,你們的戰斗力有了顯著提高。對五鳳溪慣匪胡彪的殊死一戰即將打響,為民除害的時間到了。大家對徹底消滅這伙匪徒的信心有沒有?”
“有!”全場兩百多將士發出震天響的吼聲。
我大聲道:“現在我宣布:這次戰役的總指揮由楊雪竹擔任,由本人擔任監軍,黃娟為先鋒,劉青為參軍,一切聽從楊總指揮的號令,行動方案暫時高度保密,絕不能走漏半點風聲。隊伍解散后,大家便依計行事吧!”
近段時間胡彪一伙時常到周邊幾個鄉鎮打劫,眼皮下面的金堂縣城卻繞道而行,就連與金堂交界的簡陽也不敢輕舉妄動,還不是因為懼怕我夫人功夫十分了得。因我剛來金堂,縣里諸多事務還是一團亂麻,我得盡快理清頭續,步入正軌。同時還得把精力用在隊伍訓練上,也就暫時顧不上理麻胡彪一伙,他們也不敢對金堂縣城輕舉妄動,暫時處于相安無事狀態。時間一長胡彪認為我和夫人也不過如此,那伙賊寇悉知夫人美貌,還有她手下那幫女兵們個個如花似玉,令嘍啰們朝思暮想,恨不得馬上搶到匪巢五鳳溪去當壓寨夫人。當胡彪通過內線悉知我和夫人去了成都,便要攻打金堂縣城,拿下縣城應不在話下。豈知這是我和夫人放的煙幕彈,布下了天羅地網,只等那伙賊人往網里鉆,勢必一網打盡。
主戰場放在城郊的斷魂谷,由黃娟帶幾十個如花似玉的姑娘誘敵深入,由夫人帶領主力四面埋伏,四面開花,力爭將胡彪的主力全部消滅在此地。
胡彪帶領賊寇一路狂奔,在太陽離下山還有一竹竿高時到達斷魂谷,一路急行軍已人困馬饑,離縣城還有七八里之遙,胡彪正要下令讓隊伍在此小憩一會兒,只見一隊兵馬從山彎里突然沖將過來,只見黃娟帶領幾十號美女一聲吶喊,一起殺將過來。
胡彪打馬來到陣前,抬眼一看,只見土坡上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女孩手執兩口雁翎刀,坐下一匹桃花馬。她身邊簇擁著幾十個女兵,手執各種器械,個個英姿颯爽,美如天仙。讓那伙賊人看得目瞪口呆,饞涎欲滴。
胡彪看著黃娟嘲笑道:“一個小小的黃毛丫頭,不在家中好好地待著學針線,競跑到戰場上來揮槍舞棒,這是你們女娃子家來玩耍的場合嗎?”
黃娟也不答話,手執兩口雁翎刀直取胡彪。
胡彪用大刀架住,大笑道:“無知的小女娃,趕緊做我的壓寨夫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不快活。不似神仙,勝過神仙!”
黃娟大怒道:“放你媽的臭狗屁,我叫你這不識時務的賊寇立刻作刀下鬼魂。”
胡彪見黃娟左右三四十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向眾賊道:“你們奮力上前,若擒獲了這些小淫婦,且賞給你們任意取樂。”
眾嘍啰吶喊了一聲,一齊向那群女孩子沖了過去。
突然一聲巨響,二頭目和大部分匪徒連人帶馬掉進一個偽裝得天衣無縫的陷阱里。
胡彪和三頭目帶領著幾十個幸存的匪徒轉身狂逃,轉過一道山梁時,只見我夫人一聲吶喊,揮雙錘殺奔過來。錘到之處,三頭目和那些殘兵敗將們紛紛落馬。胡彪驚得呆了,心中懼怕起夫人來,正想逃跑,夫人的雙錘已迎面砸了過來,胡彪大叫一聲不好,只好硬著頭皮使出全身本事應戰。一時間刀來錘往,直殺得天昏地暗。當戰八十回合之后,胡彪的氣力已漸漸不支。他正在疲于招架之時,又見黃娟打馬直奔過來,他心頭一驚,被我夫人一鍾打下馬來。
余下幾個嚇破膽的匪徒全部死在黃娟刀下,她然后再跳下馬來,一刀割下胡彪的頭顱,夫人原本要把胡彪押回縣城公審之后再斬不遲,見狀也只好嘆息一聲。便問掉進陷阱里的歹徒都抓上來了沒有,黃娟告訴夫人已被她下令全部活埋,沒留下一個活口。夫人責備她不該把事情做得這么絕,匪徒中還有一部分是被胡彪抓去強迫當了匪徒的窮苦百姓,這些人應該教育一下放回家去,不該全部處死。
夫人率領得勝人馬回到縣城,張縣丞早已率全城百姓夾道歡迎。文武諸官在南門口恭候,對夫人拱手賀喜道:“夫人神機妙算,真乃我金堂百姓保護神也!”
就在夫人與黃娟誘剿胡彪主力之時,劉青則帶領幾十人直奔五鳳溪胡彪巢穴,也是剿殺干凈,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十
剿滅胡彪之后,我要辦的第二件大事,那就是要讓金堂百姓不能再餓肚子,讓家家戶戶過上男耕女織、和睦相處的太平日子。于是我便帶領縣衙全體公務人員走遍了全縣所有鄉村,問寒問暖,詢問今年莊稼收成情況。當我得知大部分村民都因春天大旱收成不好,沒有小麥、油菜、胡豆種子,明年春夏又要鬧饑荒。我聞言之后,便當即吩咐全縣各鄉鎮到村里挨家挨戶調查清楚,每家有多少地,需要多少種子,由全縣統一調配,必須全部種上秋糧,絕不允許荒廢一寸土地。
至此,我便對金堂全縣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首要任務是扶植農桑,興修水利,重視教育,懲治豪強。
金堂太平后,我夫人就在家中精心教導兩個兒子學農桑、習耕讀、讀詩文、習兵馬。不僅讓兩個兒子學習書本知識,而且還請城郊老農給他們講授農業知識,每天到田里地里去勞動實踐,請那些老把式莊稼漢手把手地指點調教。讓兩個兒子從小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珍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不要忘記根本。
我兩個兒子聰明過人,無論書本知識還是農業知識,一教便懂,過目不忘,十幾年后一個成了進士,另一個成了舉人。
金堂縣貧困的真正原因是原始的生產方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像一條永遠也掙不斷的鐵鎖鏈,牢牢束縛住村民們的手腳,世世代代在貧困線上掙扎。男人終日地里田里,口朝黃土背朝天;女人圍著鍋臺轉,一日三頓飯。于是我便把在江浙一帶農村的種植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知識和理念傳授給金堂村民,讓他們嘗到了不少甜頭。金堂貧窮還有一條重要原因,那就是完全靠天吃飯,遇到天旱嚴重缺水,村民們便到遠處背水灌溉莊稼,遠水不解近渴,故而每年春秋兩季大旱,造成糧食大量歉收,大多數人家都沒有太多的余糧,所以造成青黃不接,一到三四月份,村里的野菜和樹皮便成了村民們的主糧。我便下定決心要從根本入手,那就是興修水利,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于是便由我親自擔任總指揮,調動全縣人民的力量,晝夜不停地開山開渠引水。我讓石匠們在工地巖石上用鏨子鏨寫了八個大字:興修水利,造福人民。
全縣水利工地上每天挖土、搬運、抬石的人們,穿梭般地在工地上來回奔跑。男女村民對水利工程十分賣力,為了早日竣工,大家吃住都在工地上。
工程進展十分順利,3個月之后,全縣水利工程圓滿竣工,不僅灌溉著本縣家家戶戶的農田,而且還讓周邊兩個縣的百姓受益。竣工這天,成都府總督還特地趕來祝賀,震耳俗聾的鞭炮聲響了好久好久。早已準備好的數支獅子隊、高蹺隊跳著蹦著來了。搭好的戲臺上,川劇、京劇、秦腔比著唱、比著樂。一時間,鑼鼓喧天、炮聲陣陣。從四面八方云集而來的男女老少看得發呆,一些會唱山歌的老人也紛紛出臺唱起老民謠,人們樂不夠,笑不夠,熱鬧情景感染得人們直掉眼淚。
我夫人不僅上臺表演了歌舞,還給大家表演了十八般武藝,把整個竣工現場氣氛渲染的淋漓盡致。
水利竣工不久便是種秋糧季節,我便號召全村百姓不要誤了農時,抓緊播種,不要荒廢一寸土地。我便親自到成都找總督借糧種,讓那些沒有種子的人家任意領取。由于有了水利資源,來年村民們家家戶戶喜獲大豐收,也是金堂縣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這樣大的豐收。
完成了水利工程這件大事之后,我便與夫人商議,不僅教導我們兩個兒子成才,還要在縣城建一所書院,命名為金堂書院,把縣城所有孩子都集中起來讀書,不僅免費上學,而且還免費提供一頓午飯。夫人滿口答應,并主動承攬起教學任務,我便讓她擔任金堂書院的首任院長,還給她聘了兩個專職教書先生。
不久又在全縣每個鄉鎮都辦起了學館,開館之后的各項資費全部由縣里提供。但我有一個硬性條件,那就是全縣所有學齡兒童必須上學,否則便得不得縣里任何照顧。村民們雖沒文化,但他們卻深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他們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子孫后代都面朝黃土背朝天,都想供孩子念書,將來才會有出息。可是一是苦于沒有學堂,二是苦于沒錢送孩子們上學。這下可好,知縣老爺出資辦起了學堂,而且還是免費讓孩子們去上學讀書,還管食宿,這樣的好事做夢都夢不到,這謝老爺便是天上的活菩薩,只有傻瓜糊涂蟲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上學,于是全縣鄉村的孩子們便一個不漏地到各地學館去上了學。
我完成興修水利和辦學堂這兩件大事,見金堂父老鄉親都過上了富裕日子,特別是每天聽到孩子們那瑯瑯讀書聲,我便有一種極大的快感,覺得此乃人生一大快事。
兩年之后,我又在金堂縣城建起了前文已介紹過的文廟和武廟,這也算是我對金堂人民做出的一項重大貢獻。
十一
我從200年以前的往事回憶中回過神來,繼續跟在謝主任身后,一路停停走走,走走停停,邊走邊看,邊看邊聽他不停地介紹。最后又把我帶到縣城周邊的一個村子里去參觀。
莊稼長勢十分良好,不少男女村民正在田間地頭勞作。聽謝主任介紹說,隨著金堂全縣“城鄉一體化”工程的突飛猛進,村鎮也自然加快了這一工程的進程,一幢幢破舊的農家小院頃刻間倒下,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在朝陽的映襯下格外絢麗多彩,已分不清哪兒是城鎮,哪兒是鄉村,只感覺來到了天上人間。謝主任還給我講了金堂人民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主打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并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然而,這些話兒我一句也聽不明白。
謝主任把我帶進一個富有川西特色的農家大院,大門上方掛著一塊橫匾,上面印著“王家大院”四個醒目的大字。謝主任告訴我說:“這個村子有二十多戶人家,村民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家家戶戶都辦起了農家樂,接待成都市里以及外地前來參觀旅游的游客,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這家主人姓王,他的農家樂也就叫王家大院。這家的小吃最有名,咱們就在這家吃早飯。”
我隨謝主任走進大院,只見里面擺放著農家使用的石磨、石碾、風車、犁頭、鋤頭、背兜、背架等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謝主任介紹說就些東西只是作為道具展示給游客們看的。墻壁上還掛著紅辣椒、玉米串、大蒜頭,充滿了濃郁的川西鄉土氣息。
走進飯廳展目一望,已有不少食客坐在那里用早餐,老板與謝主任是老熟人,笑容滿面地走過來招呼我倆坐下,一位漂亮小姐很快端來茶水和瓜子。謝主任與老板說話間,幾樣特色小吃也就端了過來,展眼一看,全是我200年以前就喜歡吃的東西。諸如涼拌麂子肉、水煮黃臘丁,這是山中野味,城里人沒有這個口福。野生菌燉土雞、竹筍燉臘豬腳桿、涼拌蕨菜、根面丸子、酸菜豆花、炕肉和尚、蘑芋燒鴨子,還有地火爐燜出來的鼎鍋飯,全是有機食譜,天然食料,醇香可口,喜得我贊不絕口。
吃完早飯,謝主任說車在外面等起了,馬上帶我去參觀千年古鎮五鳳溪。
尾聲
我和謝主任坐的小轎車緩緩行駛在山間公路上,我興奮地將頭伸出車窗外,一邊聽謝主任介紹五鳳溪古鎮,一邊盡情欣賞窗外美景。
在我的印象中,五鳳溪古鎮風景如畫,遠處山影綽綽、迷霧裊裊。古鎮廣場中央有三棵參天古柏,樹身可容五六個大人圈圍,是古鎮最大的一道景觀。據傳遠古時代便有了這個小鎮,明清時期又有大的改變,一直保持著那個時期的傳統文化和建筑風格,青磚青瓦,石板大街,行人如云。
古鎮有5條老街,分別是金鳳街、青鳳街、草鳳街、白鳳街、小鳳街,還有很多古跡,古橋、古樹、古建筑,如關圣宮、王爺廟、火圣廟、棧道、過街樓、柵子門、廊橋等等。走在古鎮上,能聽到鳥兒歡快的叫聲,潺潺的溪流在山間流淌,五鳳溪古鎮是成都少有的山地古鎮,在上山下坡之間感受著這份寧靜的美好,真的讓人很是享受,周圍是連綿的群山,如果從高處看下來,五鳳溪古鎮就像一顆鑲嵌在大地之上的明珠。
古鎮與三縣兩州接壤,四面八方、南來北往的小商小販便云集這個古鎮,于是各地形形色色的小商品便云集到了這里,那時興三天趕一集,古鎮與三縣兩州接壤的百姓都到小鎮來趕集,隨時都可以交流他們手中的農副產品及土特產品,便給古鎮帶來了空前絕后的繁華,據說州府的官員們經常前來光顧古鎮風采,這些人愛往小鎮跑的目的是喜歡品嘗這兒的小吃。說到古鎮的小吃那可是天下聞名,諸如葉兒粑、糍粑、雞蛋醪糟、醪糟湯圓、龍抄手、珍珠丸子、擔擔面、餡子面、排骨面、雞肉面、牛肉面、豬肉面、羊肉湯鍋、牛肉湯鍋、香腸、臘肉等等。還有從大山深處販過來的各種野味,諸如野雞、野兔、野豬等等。還有堪稱一絕的涼粉、涼面、麻花、麻糖、芝麻餅、南瓜餅等數十個品種的特色小吃,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食客向往,我擔任金堂知縣期間無數次往這個古鎮跑,主要視察當地農業生間情況和學館教學情況,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
我在回憶中小車便到了五鳳溪古鎮,下車跟在謝主任身后邊走邊聽邊看,千年古鎮現代化立體感十分強烈,雖然舊貌換了新顏,但還保留著的千年古鎮原樣。聽謝主任介紹說,五鳳溪古鎮如今已和黃龍溪、洛帶、平樂古鎮一樣為國家4A景區。
此時太陽已升起兩竹竿高了,鎮街上已熱鬧非凡,男女老少背著背篼、挎著籃子,從四面八方云集到小鎮趕集,不知今天是個什么日子,鎮街中心居然還有演出。在震耳俗聾的鞭炮聲中,一支獅子隊、高蹺隊跳著蹦著來了。搭好的戲臺上,一位老藝人正在用川腔演唱川劇片段《五臺會兄》:
雀鳥歸林玉兔催。
我家住赤州火塘內,
父子八人把宋歸。
我的父官拜金刀令公位,
母親娘佘氏太君女中魁。
父幼年沙場兵對壘,
身未離甲頭未離盔。
全不想駕下文武多虧誰。
八虎幽州把敵退,
文武迎風酒三杯。
惱恨奸賊潘仁美,
屢次把我楊生是非。
因潘豹擺下百日擂,
偶遇七弟放學歸,
我七弟少年英雄少智慧,
上擂臺把潘豹的性命追。
潘洪賊拉父進宮內,
八賢君暗中解過圍。
悔不該去赴金槍會,
虎口交牙被敵圍,
我父子被困沙灘內,
命七弟搬兵把營回。
潘仁美把私仇記心內,
可憐我七兄弟他在箭下命歸!
誓不與奸賊同朝內,
五臺山削發念“慈悲”。
稟明師尊赴香會,
眾家施主把我陪。
櫻桃、竹葉多美味,
羊羔燒酒席前堆。
……
謝主任站在我的身旁邊聽戲邊給我介紹說,金堂縣委縣政府將把五鳳溪古鎮打造成一個影視基地,吸引天下攝制組來這兒拍攝明清題材的影視劇,吸引天下游客前來五鳳溪古鎮參觀旅游,修閑度假。
謝主任還向我介紹了五鳳溪古鎮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二十大以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并向我展望五鳳溪古鎮美好的未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五鳳溪古鎮生態人文景觀,必將以嶄新的容姿展現在世人面前,必將成為一座“宜游、宜居、宣養、宜賞”的旅游度假名鎮,從而帶動鄉村的全面振興,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得到更大提升。鎮黨委和鎮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帶領全鎮人民加快步伐實現這一目標。
我跟在謝主任身后邊走邊聽邊看,街道兩旁閃過一個又一個宣傳二十大的廣告牌: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建設五鳳溪古鎮美好的明天!”
……
我感慨不已,決定重返金堂,再活200年……
遠山簡介:作家、編劇、導演。中潤海天傳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原中國電影文化發展中心影視部主任、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鐵道兵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東方電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先后發表、出版各類題材的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影視劇文學劇本八百多萬字,其中多篇部獲獎并搬上了銀幕和銀屏。
一九八五年步入影視圈,先后編導各類題材影視劇四十多部,其中多部獲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