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局辦秘書、文學青年到局長、省作協會員,陳鵬整整用了20年時間。如果在別人眼里,自己是成功人士的話,陳鵬認為,某種程度來看,是文學,把他渡向了成功和幸福的彼岸。
當了局長,自然公務繁忙,但作為一個省作協會員,可不能過河拆橋名不副實啊。陳鵬給自己規定,工作再忙,每個月必須寫一篇散文、隨筆或者小小說。
陳鵬寫的第一篇作品是千字文《不敢喝茶》,矛頭直指現代人的虛偽和功利,發表在本市的晚報上。“琴棋書畫詩酒茶”、“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可謂大雅大俗之物。陳鵬在文章的開頭寫道,“鄙人喜歡喝茶,無論什么茶水,只要淺淺地呷上一口,就能大致說出茶葉的品種、產地……”
文章發表的當天,陳鵬的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大家都在夸他的隨筆寫得深刻。局里的一些干部職工則徑直來到他的辦公室上門祝賀。
辦公室趙主任豎起大拇指,“局長的《不敢喝茶》寫得好啊,但茶還是要喝的。”說完,變戲法一樣的從隨身的小包里掏出兩盒包裝精美的鐵觀音,不由分說放到陳鵬的桌上。
人事處錢處長豎起大拇指,“局長的《不敢喝茶》寫得好啊,但茶還是要喝的。”說完,變戲法一樣的從腋下的大信封里掏出兩盒包裝精美的龍井,不由分說放到陳鵬的桌上。
財務部孫部長豎起大拇指,“局長的《不敢喝茶》寫得好啊,但茶還是要喝的。”說完,變戲法一樣的從抓在手里的報紙卷里掏出兩盒包裝精美的碧螺春,不由分說放到陳鵬的桌上。
……
一天下來,陳鵬竟然收到高檔茶葉四十幾盒。下班前他叫來監察室的同志,讓他們登記一下,然后全部送到辦公室作為接待用茶葉。
陳鵬寫的第二篇作品是千字文《美酒飄香》。市作協組織會員到當地的一家大型酒廠采風,隨后要求每個會員寫一篇文章,集中刊登在本市的晚報上。陳鵬在文章中寫道,“在釀酒車間,工人師傅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搪瓷茶缸,我們從壇子里輕輕地舀出一點原漿酒送到嘴邊,哇,好香……”
文章發表的當天,陳鵬的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大家都在夸他的散文寫得生動。局里的一些干部職工則徑直來到他的家里上門祝賀。
辦公室趙主任豎起大拇指,“局長的《美酒飄香》寫得好啊,你再嘗嘗這種酒香不香。”說完,變戲法一樣的從身后拎出兩瓶茅臺,不由分說放到陳鵬家的門后。
人事處錢處長豎起大拇指,“局長的《美酒飄香》寫得好啊,你再嘗嘗這種酒香不香。”說完,變戲法一樣的從身后拎出兩瓶五糧液,不由分說放到陳鵬家的門后。
財務部孫部長豎起大拇指,“局長的《美酒飄香》寫得好啊,你再嘗嘗這種酒香不香。”說完,變戲法一樣的從身后拎出兩瓶貼著英文標簽的洋酒,不由分說放到陳鵬家的門后。
……
一天下來,陳鵬竟然收到高檔酒四十幾瓶。第二天一上班他就叫來監察室的同志,讓他們登記一下,然后全部送到辦公室作為接待用酒。
陳鵬寫的第三篇作品是千字文《快活似神仙》,講述的是他幾年前飼養熱帶魚的故事。“要是文章發表出來,他們再送我玻璃缸和價格不菲的龍魚什么的,我家豈不成了水族館?”經過幾天的反思,陳鵬覺得自己是名作家,但同時更是一名局長一名人民的公務員,他沒有改變整個社會風氣的能力,但他可以潛移默化影響一個局的風氣。
一個月后,陳鵬的報告文學《背光的花朵》發表在本市的日報,洋洋灑灑一個整版。文章中,陳鵬用充滿深情的筆觸講述了市兒童福利院里一群殘兒、孤兒的故事,字里行間催人淚下。
文章發表的當天,陳鵬的手機鈴聲沒有預料的此起彼伏。直到中午下班前,陳鵬收拾好桌子剛要出門,趙主任、錢處長、孫部長等突然齊刷刷地站到了面前,他們一個個眼睛通紅,“局長的《背光的花朵》寫得好啊,我們要結對幫扶孩子,做他們的愛心爸爸、愛心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