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掌鞭”,是我父親的堂兄。
他少年時便沒了父親,是我的寡婦四奶奶靠賣針線把他養大。青年時是生產隊大轱轆馬車的駕駛高手,常被派出去拉東西,大鞭一響,可神氣呢!他村南一鞭響,村北都聽得見,大家都喚他“掌鞭的”。漸漸地,大家都忘了他的大名,在稱呼前加上“掌鞭”二字,于是便慢慢叫開了。經常在烈日曝曬,掌鞭大爺的臉黑黝黝的,人們叫他“黑掌鞭”人們有時真的就想不起他真實的名字——白玉生。
小時候,掌鞭大爺可是我引以為榮的大人物。我和小伙伴一起跟著掌鞭大爺的大耙后撿柴禾,他高興時便把我抱上大耙。我摟著掌鞭大爺的腰,緊抓著他腰間的旱煙袋。閉了眼,便有飛一樣的感覺。前面兩頭騾子撅起大尾巴,尾梢兒不時掃著我的臉和脖子,癢得我咯咯地笑著。那些小伙伴羨慕地站在一旁直咽口水。 回家時,我們的柴禾籃子放在掌鞭大爺的大轱轆馬車上,我們擠了一車,一路嘻嘻哈哈。掌鞭大爺一路打鞭,一路喊:“誰要小孩兒?賣小孩兒嘍——”歡樂的笑聲灑滿了午間的小路。這時的掌鞭大爺像童話里趕馴鹿拉雪橇的圣誕老人一樣可親。
他的脾氣很直正,是個對犯錯的人六親不認的“黑老包”。一個遠房爺爺叫白老三,年輕的時候在土匪里混過,日本人來了當過漢奸,還挎著盒子槍當過黃衣軍。掌鞭大爺很看不慣他,說不了三句話就要吵。因為有一次三爺說了一句共產黨的壞話,掌鞭大爺在飯市上把他摁到地上打掉他兩顆門牙。我們一群孩子有一次在生產隊的西瓜地里偷了才長到碗口大的瓜藏在草籃子里,回家時搭坐掌鞭大爺的拉糞車回家。到半路坑凹路段,籃子底下藏的瓜被顛出來,一個個滾到車廂里。我們驚恐地看著掌鞭大爺的臉徒然間變得可怕。他沒說話而是猛一揚鞭,兩頭棗紅騾子拉著我們到大隊部。掌鞭大爺對著喇叭喊著我們父母的名字:“聽到廣播后馬上來大隊辦公室!馬上來到辦公室!來領你們家偷瓜的壞分子!”。事情過后有好幾天,掌鞭大爺都不理我這個“偷瓜賊”。有時我和伙伴們挎著沉重的草籃子,他趕著騾子大車從我們身邊過去,連看都不看我們一眼。我們望著騾子車后揚起的塵土走遠了,齊聲大喊:“一二,黑掌鞭!一二,黑掌鞭!”
掌鞭大爺年輕時娶過一個漂亮的媳婦,白白凈凈的,就是整天病歪歪的,結婚幾年也沒孩子。每次見了我,都會招手讓我過去,從屋里找出好吃的塞給我,并讓我小聲叫她“娘”。可后來,她越來越消瘦,眼睛也大的怕人。再后來,當鵝黃的棗花盛開的時節,她終日躺在家院的彎腰棗樹下。掌鞭大爺在那個時候不再趕大車,坐在她旁邊陪著她,給她一口一口喂水。掌鞭大爺再沒有駕馬車,打響鞭的威武了,一臉的溫和。我在他家柵欄門兒邊偷看他們,不敢進去。母親交代過的,說大娘是桃花女,就要沒了,去了要沾邪氣的。棗花紛紛飄落時,掌鞭大爺把大娘安葬在村東的一片荒地,她沒留下后,因此不能上祖墳。我和自家的一個小弟弟給她披麻戴孝,算做孝子。后來很長時間不去他家,晚上從他家門前過,也是飛跑的。
一年后,掌鞭大爺又去了個媳婦。高挑個,皮膚黑。整天好吃懶作,印象最深的是她整天拿著梳子梳她并不濃密的頭發,從不去地里干活兒。本家都不喜歡她,常聽嬸子大娘在一起說她的壞話,好像是和前院的那個大隊干部相好了。掌鞭大爺那一陣子常趕馬車出差,兩個人就偷雞摸狗兒。大家都在商量要不要告訴掌鞭大爺,一天,掌鞭大爺半夜回家,給逮著了。當時,他手里還拿著馬鞭,一出手,半空一個響鞭,那個家伙的臉上被鞭梢兒重重劃過,跳墻逃了,幾天不敢出門。天明了,他趕著馬車拉著媳婦去鄉里離了婚。還給她買了一兜兒燒餅,把她送到她娘家。可后來這個女人真嫁給了那個干部,就與掌鞭大爺隔墻住著。
人們也為他張羅著找個伴兒,可總沒成。四奶奶去逝后,他真正地成為一個鰥夫。漸漸的,他習慣了一個人,人們也習慣了他一個人。閑時男人們就聚到他家,打打牌,抽盒煙,喝點兒小酒兒。誰家來親戚家沒地兒了,就去和他擠擠過個夜。掌鞭大爺的家成了村里男人們的娛樂中心。掌鞭大爺呢,也漸漸成了村里最有威望的人。紅白喜事都請他去當總管,其實他見事就去管一管,不請也會自到的。“黑掌鞭”又成了“管的寬”。整天地忙碌著,倒也沒見他寂寞過。
在冬天農閑,村里娶媳婦,嫁女兒的事就多了,掌鞭大爺常披著那件破舊的老羊皮襖,頭上裹著那塊黑不溜秋的白羊肚手巾,扯著洪亮的嗓門兒在村里紅白事上呼來喝去,一刻也不閑著。無論男女老幼怕他,沒他一句話,看庫房的連一盒煙也不敢隨意放;做飯的連加一瓢水也要經掌鞭大爺的允許;主家屁點事兒也要請示掌鞭大爺。倘若一句話惹惱了他,我的天,那還了得!他會扯著嗓子罵上幾句,一摔袖子,不管了!離了他,這事兒還怎么辦下去?沒辦法,只好去央結吧 。一支煙工夫,掌鞭大爺便又出現了,繼續滿院子指揮。誰家的紅白事離得了他?反過來,哪家的事兒他不過問,不張羅,他能吃下去飯,睡得著覺呢?
“在咱村,十天沒支書行,可一天沒掌鞭大爺也不中。”村里人如是說。
老年的掌鞭大爺收養了一個本家侄兒,為他蓋房娶妻,也算有了養老送終的人。過年回老家,總去看看他。在城里見了老鄉就打聽他的近況,給他捎些東西回去。總是牽掛他!
得到他去逝的消息很意外,老覺得他會活到八九十歲。心情沉重地回到老家時,我的掌鞭大爺已靜靜地躺在一口白色的薄棺材里了!棺材前是他的一張畫像。他一生只照過一張身份證照片,死后請一個正在學畫畫的中學生給畫的。那畫哪里有在這2000來口人的大村里叱詫一生的掌鞭大爺的一點兒神韻呀!
沒有哀婉的嗩吶吹吹打打,沒有氣派肅穆的靈車,沒有龐大的送葬隊伍,我辛勞孤獨了一生,為百家事操勞了一生的掌鞭大爺,那口沒有漆染的薄薄的棺木就是你的歸屬?!
“黑掌鞭啊!黃泉路上要走好,下輩子好好投胎吧!……”隨著一
他少年時便沒了父親,是我的寡婦四奶奶靠賣針線把他養大。青年時是生產隊大轱轆馬車的駕駛高手,常被派出去拉東西,大鞭一響,可神氣呢!他村南一鞭響,村北都聽得見,大家都喚他“掌鞭的”。漸漸地,大家都忘了他的大名,在稱呼前加上“掌鞭”二字,于是便慢慢叫開了。經常在烈日曝曬,掌鞭大爺的臉黑黝黝的,人們叫他“黑掌鞭”人們有時真的就想不起他真實的名字——白玉生。
小時候,掌鞭大爺可是我引以為榮的大人物。我和小伙伴一起跟著掌鞭大爺的大耙后撿柴禾,他高興時便把我抱上大耙。我摟著掌鞭大爺的腰,緊抓著他腰間的旱煙袋。閉了眼,便有飛一樣的感覺。前面兩頭騾子撅起大尾巴,尾梢兒不時掃著我的臉和脖子,癢得我咯咯地笑著。那些小伙伴羨慕地站在一旁直咽口水。 回家時,我們的柴禾籃子放在掌鞭大爺的大轱轆馬車上,我們擠了一車,一路嘻嘻哈哈。掌鞭大爺一路打鞭,一路喊:“誰要小孩兒?賣小孩兒嘍——”歡樂的笑聲灑滿了午間的小路。這時的掌鞭大爺像童話里趕馴鹿拉雪橇的圣誕老人一樣可親。
他的脾氣很直正,是個對犯錯的人六親不認的“黑老包”。一個遠房爺爺叫白老三,年輕的時候在土匪里混過,日本人來了當過漢奸,還挎著盒子槍當過黃衣軍。掌鞭大爺很看不慣他,說不了三句話就要吵。因為有一次三爺說了一句共產黨的壞話,掌鞭大爺在飯市上把他摁到地上打掉他兩顆門牙。我們一群孩子有一次在生產隊的西瓜地里偷了才長到碗口大的瓜藏在草籃子里,回家時搭坐掌鞭大爺的拉糞車回家。到半路坑凹路段,籃子底下藏的瓜被顛出來,一個個滾到車廂里。我們驚恐地看著掌鞭大爺的臉徒然間變得可怕。他沒說話而是猛一揚鞭,兩頭棗紅騾子拉著我們到大隊部。掌鞭大爺對著喇叭喊著我們父母的名字:“聽到廣播后馬上來大隊辦公室!馬上來到辦公室!來領你們家偷瓜的壞分子!”。事情過后有好幾天,掌鞭大爺都不理我這個“偷瓜賊”。有時我和伙伴們挎著沉重的草籃子,他趕著騾子大車從我們身邊過去,連看都不看我們一眼。我們望著騾子車后揚起的塵土走遠了,齊聲大喊:“一二,黑掌鞭!一二,黑掌鞭!”
掌鞭大爺年輕時娶過一個漂亮的媳婦,白白凈凈的,就是整天病歪歪的,結婚幾年也沒孩子。每次見了我,都會招手讓我過去,從屋里找出好吃的塞給我,并讓我小聲叫她“娘”。可后來,她越來越消瘦,眼睛也大的怕人。再后來,當鵝黃的棗花盛開的時節,她終日躺在家院的彎腰棗樹下。掌鞭大爺在那個時候不再趕大車,坐在她旁邊陪著她,給她一口一口喂水。掌鞭大爺再沒有駕馬車,打響鞭的威武了,一臉的溫和。我在他家柵欄門兒邊偷看他們,不敢進去。母親交代過的,說大娘是桃花女,就要沒了,去了要沾邪氣的。棗花紛紛飄落時,掌鞭大爺把大娘安葬在村東的一片荒地,她沒留下后,因此不能上祖墳。我和自家的一個小弟弟給她披麻戴孝,算做孝子。后來很長時間不去他家,晚上從他家門前過,也是飛跑的。
一年后,掌鞭大爺又去了個媳婦。高挑個,皮膚黑。整天好吃懶作,印象最深的是她整天拿著梳子梳她并不濃密的頭發,從不去地里干活兒。本家都不喜歡她,常聽嬸子大娘在一起說她的壞話,好像是和前院的那個大隊干部相好了。掌鞭大爺那一陣子常趕馬車出差,兩個人就偷雞摸狗兒。大家都在商量要不要告訴掌鞭大爺,一天,掌鞭大爺半夜回家,給逮著了。當時,他手里還拿著馬鞭,一出手,半空一個響鞭,那個家伙的臉上被鞭梢兒重重劃過,跳墻逃了,幾天不敢出門。天明了,他趕著馬車拉著媳婦去鄉里離了婚。還給她買了一兜兒燒餅,把她送到她娘家。可后來這個女人真嫁給了那個干部,就與掌鞭大爺隔墻住著。
人們也為他張羅著找個伴兒,可總沒成。四奶奶去逝后,他真正地成為一個鰥夫。漸漸的,他習慣了一個人,人們也習慣了他一個人。閑時男人們就聚到他家,打打牌,抽盒煙,喝點兒小酒兒。誰家來親戚家沒地兒了,就去和他擠擠過個夜。掌鞭大爺的家成了村里男人們的娛樂中心。掌鞭大爺呢,也漸漸成了村里最有威望的人。紅白喜事都請他去當總管,其實他見事就去管一管,不請也會自到的。“黑掌鞭”又成了“管的寬”。整天地忙碌著,倒也沒見他寂寞過。
在冬天農閑,村里娶媳婦,嫁女兒的事就多了,掌鞭大爺常披著那件破舊的老羊皮襖,頭上裹著那塊黑不溜秋的白羊肚手巾,扯著洪亮的嗓門兒在村里紅白事上呼來喝去,一刻也不閑著。無論男女老幼怕他,沒他一句話,看庫房的連一盒煙也不敢隨意放;做飯的連加一瓢水也要經掌鞭大爺的允許;主家屁點事兒也要請示掌鞭大爺。倘若一句話惹惱了他,我的天,那還了得!他會扯著嗓子罵上幾句,一摔袖子,不管了!離了他,這事兒還怎么辦下去?沒辦法,只好去央結吧 。一支煙工夫,掌鞭大爺便又出現了,繼續滿院子指揮。誰家的紅白事離得了他?反過來,哪家的事兒他不過問,不張羅,他能吃下去飯,睡得著覺呢?
“在咱村,十天沒支書行,可一天沒掌鞭大爺也不中。”村里人如是說。
老年的掌鞭大爺收養了一個本家侄兒,為他蓋房娶妻,也算有了養老送終的人。過年回老家,總去看看他。在城里見了老鄉就打聽他的近況,給他捎些東西回去。總是牽掛他!
得到他去逝的消息很意外,老覺得他會活到八九十歲。心情沉重地回到老家時,我的掌鞭大爺已靜靜地躺在一口白色的薄棺材里了!棺材前是他的一張畫像。他一生只照過一張身份證照片,死后請一個正在學畫畫的中學生給畫的。那畫哪里有在這2000來口人的大村里叱詫一生的掌鞭大爺的一點兒神韻呀!
沒有哀婉的嗩吶吹吹打打,沒有氣派肅穆的靈車,沒有龐大的送葬隊伍,我辛勞孤獨了一生,為百家事操勞了一生的掌鞭大爺,那口沒有漆染的薄薄的棺木就是你的歸屬?!
“黑掌鞭啊!黃泉路上要走好,下輩子好好投胎吧!……”隨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