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似乎生來就笨。教她什么,剛點著頭,轉而又忘了。再教,又忘。反復幾遍后,方才記住了。女兒,確實比別的孩子,要笨許多。
雖然覺得女兒笨。到了法定上學的年紀,還是把她送進了學校。
一個星期下來,小學的老師找上了門,問母親,你這孩子,好像天生是笨。母親笑笑,似乎不以為然,說,是嗎?她會變聰明的。老師搖搖頭,走了。
一個學期結束了。女兒帶著紅彤彤的試卷回來,試卷上,滿是紅紅的叉叉。試卷的上首,打了一個分數。是個位數。女兒顯得很沮喪,說,媽媽,他們都說我笨。女兒以為母親會責罵她。母親卻沒有。母親只是很平靜的神情,說,女兒,你考得還比我好呢。女兒有些不明白,看著母親。母親說,我小時候,其實比你還笨。我第一次的考試,考的分,比你還低。說著,母親就很認真地給女兒講她小時候的事兒。講得女兒滿是興高采烈。女兒說,原來你是笨媽媽啊,怪不得我也這么笨了。
后來,女兒就并不那么沮喪了。女兒的分。在他們班里,是倒數第一。但女兒逢人都說,我媽媽,小時候,比我還笨。大家都恍然,說,哦,看來這笨,還遺傳啊。
女兒很安心地讀著書。盡管每次的考試都不甚理想,紅叉叉打了一大片。女兒的心態都很好。母親每次,都會給女兒制定一個并不算高的目標。母親說,這是我二年級時,考的分數;這是我三年級時,考的分數……母親的分數都不很高,母親真的是很笨。女兒笑著,想,她的努力的方向,就是超過母親。至少,分數要比母親高。
小學六年級,是一道坎。它關系著女兒能不能順利進入初中,又或是,如果考不上,就要留在小學了。母親說,她上六年級時,為了不留級,自己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后來,母親成功了。母親很順利地考入了初中。女兒說,媽媽,你放心,我也能考進去的。女兒很努力,她知道要考入初中,以前年級拉下的功課也必須補上。臨畢業考的前幾個月,女兒就像是豁出勁一般。
那一年的畢業考。女兒以微高的分數成功了。很順利地,考入了初中。
初中的第一年。女兒笨。明明很簡單的一些題目,自己還是不會做。女兒回去,和母親訴苦。母親又笑了,說,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不過我后來多看了幾遍,漸漸,也就會了。女兒點點頭。
即便如此。女兒的成績,還是不甚理想,還是排在全班的倒數幾名。每次拿著試卷跑回家,總是沮喪著個臉。母親就說,呀,比我那年初一考得要好啊。女兒就顯得有些興奮,說,是嗎?母親點頭,說,當然了。女兒發覺,每次回家,母親說的話總能讓她重拾信心。真好。
不過,有一次,女兒也納悶了,問母親,為什么別人那么聰明,從您這里,就這么笨呢。母親想了想,說,其實,你外婆那時,也很笨的。好像聽你外婆說,她母親,也很笨……女兒“哦”了一聲,看來這笨,還真可以遺傳啊。
轉眼。又到了初三。
初三。又是一道坎。好的高中,孬的高中,或是干脆直接回家。
母親說,女兒,我當時可是考上高中的。母親還給女兒講她高中時的事兒,那些事兒,仿佛都在女兒面前,伸手就可摸到。母親沒說,讓女兒一定要考上高中。女兒卻突然憋足了勁兒。母親都比自己笨,還上了高中。這高中,她考定了。
女兒瘋了一樣的學習。那些題目,做一遍不懂就做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女兒非把這些題目給做出了不可。
高中。女兒真的考上了。雖然是幾分之差。女兒只考上個孬的高中。女兒嘟囔著嘴,心頭有些不痛快。母親倒樂壞了,說,女兒,我們還是校友呢。母親講她以前在這所孬的高中時的事兒,一板一眼。女兒想,看來自己還不算比母親差哦。
進了高中。女兒住了校。女兒的學業,在班里還是很一般。
偶爾,女兒回家時,母親已不和女兒談成績了,母親只和女兒談她大學時的事兒,談她如何如何在大學里認識她的父親。母親談得是喜笑顏開。女兒聽著,卻有些心灰意冷。母親上的大學,可是出了名的名牌大學。女兒實在沒把握,她會考上。女兒還聽說,就他們這所高中,每年考入這所大學的,也就三五人而已。女兒不覺得,這三五人中,能有個自己。自己若能排個三五十名,就心滿意足了。
但母親說,女兒,我比你笨。我都能考上,你為什么就不能呢。女兒一想,可不是嘛,這么笨的母親都考上了,自己咋會考不上呢。
整整高中三年。女兒就像是跟自己干上了。除了學習,這三年,女兒什么也不去想了。女兒唯一想的,就是,不能比母親差了。
高考。女兒竟然奇跡般的躍居全校年級組第一,毫無懸念地進入了那所名牌大學。
拿到通知單的那個夏天, 女兒陪著母親,一起去千里之外看望外婆。
在那里,母親忙著為外婆打理著雜物。女兒就陪外婆,說說話,嘮嘮嗑。
女兒說,外婆,母親說她和您的小時候,都很笨嗎?
外婆忽然笑了,外婆好像知道她要問的似的,笑著說,別聽你媽瞎扯,你媽那時候,可聰明著呢,隨隨便便地,就成了我們當地的女狀元,考上了你們城市的大學。后來,在那里認識了你父親,就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