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出來的老爸
作者:海 田
自從我1991年赴京入學后,基本上對南京已經生疏了。盡管這個生我養我的城市給予我很多很多的記憶:童年的歡樂和沮喪,少年的得志和失意,青春的愛情與家庭,懵懂事業的初成及夢想……一切都在我踏入北上的那一刻告別了。
整整 34 年,回到這座城市的時間幾乎都很匆忙,要么路過、要么演出,即使是探親休假也沒有超過 3-5天的。而這次我在南京停留了八天,不僅是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而且還是去北京開完會后的再次返回。沒有任何目的的折返,著實驗證了陪伴年事已高父母的唯一重要性。
今年93歲的老爸和86歲的老媽,已經到了身邊不能沒有人陪伴的年紀。這次在南京就是想好好陪陪“貪玩兒”的老爸,而我那個整天絮叨、對老爸深愛有加的老媽,卻是不允許老爸跟著我到處“亂跑”,因為她對我倆出門根本放心不下。可她自己又腰疼腿軟的,無法參與我們的活動!為了滿足老爸的心愿,我對老媽謊稱我倆到家門口的花園溜達,隨后迅速“打的”出門,直奔游玩目的地,兩個小時后再安然返回家中。我與“偷”出來的老爸,如同當年地下黨一樣,對我們的“行動”守口如瓶……
第一站便是南京浦口區的“珍珠泉風景區”!它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定山西南麓,距離聞名遐邇的浦口火車站僅有7千米,那個當年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背影》,就出自該處。而我與老爸奔赴的珍珠泉,倒也有另一番緣由:我女兒的童年是在她外公外婆身邊度過,當年老爸帶我女兒在這里游玩兒,現在我是替我女兒“還債”。曾經年輕的我,根本不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現在,當我看見他們佝僂的背影和顫巍巍的拐杖,才知曉了陪伴的意義。這也許與朱自清寫背影時的心情如出一轍。
珍珠泉風景區以珍珠泉為中心,故景區以珍珠泉命名,分布著珍珠泉、卓錫泉、琥珀泉、佛手湖、六合山等自然山水風景。其中心珍珠泉歷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為高僧法定建定山寺于獅子峰下,是佛教禪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曾在此面壁三年,留下了定山寺遺址、達摩碑等眾多歷史遺跡和傳說,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明清時代以珍珠泉為中心建樓、臺、亭、閣三十余座,形成了融山水園林為一體的優美景觀。明代學者莊昶隱居泉畔,修建亭閣并留下“一水光搖萬斛珠”等詩句,吸引名流探訪,形成“江北第一游觀之所”的美譽。
1984年,珍珠泉及其周邊區域被南京市人民政府重建開發為 “南京市珍珠泉風景區”。隨后又建有四方國際建筑藝術展、名石藝術館等人文景觀,并開發了珍珠泉長城、歡樂水世界、野生動物園、晉蘇鑫游樂園、天立索道、國際高爾夫球場、明發度假村等旅游娛樂項目,是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融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度假療養為一體的綜合景區。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珍珠泉的白龍泉眼,我大開眼界,“一泉三景”(噴珠泉、晴雨泉、喜客泉)的傳說和自然奧秘及人文積淀令我駐足和遐想……
自浦口珍珠泉之后,我與“偷”出來的老爸一發不可收拾,相繼欣賞了南京莫愁湖的湖光山色,打卡了久負盛名的繡球公園,在旋轉餐廳俯瞰金陵美景,重返久違的玄武湖皇家園林、泛舟湖上盡享微風,還在清明節這一天瞻仰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為 80 多年前為中國和平解放奉獻生命的國際及我們的先驅們獻上了緬懷的花朵。
南京的變化日新月異,每次回來都有新的驚喜。騎上共享單車,乘坐無人駕駛的地下鐵軌列車,經濟實惠的物價和繁華集中的市井文化,讓我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質樸和親切!這是我的故鄉,所到之處,抬頭遇見的是一張張淳樸善良的笑臉,輕松和諧的氣場撲面而至,熟悉又陌生,遙遠又親近……
南京,不僅有國人憧憬的紫金山、秦淮河、總統府和各類江南小吃,還有勤勞善良的一群我的父老鄉親。這個城市雖然已經不屬于我,但她早已刻進我的骨髓,這片生養我的土地不僅流淌著我的血脈,還有我與“偷”出來的老爸在他年邁之時的這段“趣聞軼事”。這一切的一切都會永遠珍藏在我的生命中……
記得那天在珍珠泉,我給女兒發去照片和文字:“外公當年帶你來,現在我帶外公來”。她迅速回復:“將來我兒子再陪你”……好吧!陪與不陪已經不重要了,有她這句話足矣!不過真到那時,孩子們倒不會“偷”我出來,而且我知道他陪我,應該不是“從浦口出發”,而是“從中國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