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素描的光陰里緩行
——讀李娟的散文集《光陰素描》
文/水凝碧
收到作家李娟的散文集《光陰素描》,恰是一個陽光灑滿的午后。人還在假期中,有一本好書用以閑讀,該是多么美好的事。“居漢水之畔,讀書、寫作。”使人仿佛看到了那條流淌在秦嶺南麓的大江,一位被秦風(fēng)楚韻浸染了的女子,把文字養(yǎng)在心里,以秦人特有的執(zhí)著,在文學(xué)的田野里獨行,撿拾起自然和塵世給她的所有恩賜化成文字。因而,她的散文有著水一樣的質(zhì)地,如詩般的清澈,如畫一樣的寧靜。李娟的散文簡潔不蕪,純粹自然、沉靜從容中蘊藏著一種大氣,如一幅水墨丹青,有著秋水長天的靜美。
李娟散文取材廣泛,其中一個重要題材“我讀丹青”是對文學(xué)和繪畫大師的描寫,她對他們充滿著敬仰。她很早就喜歡沈從文先生的作品,因此她的文字也帶了沈先生的細(xì)膩和純美,隨著她的文字心也溫柔的難以割舍。她讀張愛玲,了解她的哀愁和悲涼。她讀豐子愷,林風(fēng)眠,吳冠中,米勒,好像他們就在她的左右。她的文字也因此被熏陶出了古樸淡雅的風(fēng)格,文字開闊和大氣。
李娟用女子特有的細(xì)膩筆觸真情的抒發(fā),之后用富有哲理和詩意的語言闡釋,讓你靜思后由衷地贊嘆她的才情和敏銳。我總覺得李娟的散文猶如一朵蓮花,在泥水和冰封中積蓄力量,亭亭出水,緩緩綻放,超凡出塵的美好中帶著一點點禪意。讀李娟的文字,就像隨著她在光陰中慢慢地行走,時而為人一個人一處景做或長或短的停留。緩緩走近,慢慢去品味。
隨她《春天,去看一個人》到那座鳳凰古城, 沈從文先生的故居中看見先生的《像》“沈從文先生年輕時的一幀黑白照片,一臉的干凈純粹,嘴角微微揚,眉宇間英氣逼人,灑脫俊朗。”“暮年時的照片,戴著一副眼鏡,儒雅、溫和、慈悲。孩童般純真的笑臉,似清水洗塵。走進(jìn)他的書房,仿佛還能聽見他朗朗的笑聲。” “翻開沈先生寫給張兆和的信‘夢里來趕我吧,我的船是黃的。盡管從夢里趕來,沿了我所畫的小鎮(zhèn)一直向西走。我想和你一同坐在船里,從船口望那一點紫色的小山。’字字如明玉,心心念念。‘夢里來趕我吧’,只有深深愛著的人,才看到什么都想到她,想和她共有一雙眼睛,一雙耳朵,一顆純凈的心。世間一切美好,要和她一起分享。醒著夢里都是她,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在水邊讀沈先生的書信,常常無端的惆悵和感傷,堅硬的心一瞬間柔軟了,化為沱江里一泓清流。想起鳳凰水邊他孤單的身影,那一刻,他有了兆和女士,就有了愛,有了一位溫柔的知己,就如同沐浴在人間的四月天里。”“乘上一艘木船,沿沱江順流而下,去聽濤山看望沈先生。兩岸橫著蒼蒼的翠微,吊腳樓將伶仃的腳伸進(jìn)江里,水清澈的令人憂傷,湘女的歌聲如燕子掠過水面。就聽見沈先生輕聲地低語‘三三,你若坐了一次這樣的木船,文章一定可以寫得好多了……’‘三三,我一個人在船上,內(nèi)心無比的柔軟傷感,三三,但有一個相愛的人,心里就是溫暖的。’”“‘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原來,好文字不在氣勢磅礴的的作品里,卻在云中錦書里,在人世小小的悲歡里。那里有刻骨的相思,深深的懂得,幽幽的情思,才是塵世間真切的溫暖,碧玉一般泊在心里,又如一件純棉衣衫,貼心,暖心。”(《你是我的暖》)讀到這里,你是否也會在心底柔柔地說聲“你是我的暖”呢?
她讀米勒的《晚鐘》“濃郁的傷感彌漫在他的畫里,讓人堅硬的心一瞬間如雨滴一般柔軟。我恍然明白,寧靜和悲憫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有些畫,不在筆尖,不在畫布上,在他的心里。生活的磨難沒有給他的畫帶來多少寒意,更沒有讓米勒沉淪。相反,他的畫著色柔和溫暖,深情飽滿,圣潔安詳,土地和農(nóng)人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他悲苦生活里永恒的春天。因為,他從沒有忽視春天。不論霜嚴(yán)雪寒,藝術(shù)帶給他的竟然都是生命的暖意。將一生沉浸在莊稼,大地中的畫家,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她感慨地說“生活給予我的都是金黃的麥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過往,疼痛、歡顏、善美、溫暖都是沉甸甸的麥穗。我以一支筆,俯身拾起它們。因為,我決不忽視美,如同決不忽視春天。”(《決不辜負(fù)春天》)
在《人間煙火》中,我們可以看見“街頭一對情侶,男孩用手臂攬著女孩纖細(xì)的腰身,甜蜜地說著笑著,一會兒,就旁若無人地在女孩臉上親吻一下。他仿佛一只漫步山間的小鹿,口渴了,立在清清的溪水邊啜一口水喝。” “菜市場里,穿花裙子的女孩子買了一把西芹,一位滿頭華發(fā)的老媽媽, 一個小寶寶躺在天藍(lán)色的嬰兒車?yán)铮啄鄣氖直巯衽峙值纳徟阂粯印6盏奈绾螅辛艘稽c點溫暖的陽光,路邊有位婆婆坐在矮凳上縫制小孩的棉衣。一針一線,皆是疼愛”。甚至是街上遇見兩個女人打架,她亦能捕捉出那么一點美妙,“中年女人撕扯著年輕女子的衣服,罵不堪入耳的話。大意是年輕女子勾引了自己的老公。年輕女子頂著一頭金黃的波浪,裝束時髦而俗氣,一邊整理衣服,一邊罵中年的女人,你今天回去就挨打,看你老公不打死你!中年女人一邊走,一邊回過頭回答,我挨打我愿意,我挨打我愿意!圍觀的眾人都笑了,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連挨打也是因為她有資格,連挨打也是因為愛。”讀來,不禁讓人啞然失笑。卸去白日的熱鬧“華燈初上的時候,在江邊散步,燈影搖曳,水光瀲滟。一曲《春江花月夜》,江邊小路上走來一對老人,微微駝著背,手牽著手,邁著蹣跚步履,不離不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人間的另一種煙火,也是最溫暖的煙火吧。”
人生在世,還是那濃濃的親情最難以割舍。 “小名是私密的名字,只有至親至愛的人知道。”“那一聲輕喚,是寂寞紅塵中的一枚碧玉,是人世給你的一份溫暖。”(《小名》)“生命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來不及細(xì)細(xì)品讀。光陰流轉(zhuǎn),一轉(zhuǎn)身,我們成了壯年的他們,父母成了年幼的我們。人間親情,似水流年里,都是錦上的花。不是嗎?你我都來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愛他們。因為兩代人生命的銜接處,光陰只是窄窄的臺階啊。”(《牽手》) “時光似一位睿智的長者,他告訴我,曾經(jīng)的我,永遠(yuǎn)回不去了。”(《光陰素描》)
隨她穿越時光,我們看見作家路遙。“每天中午吃完兩個饅頭,一碗稀飯,就像丟下襁褓中的嬰兒一樣匆忙地趕回工作間。在準(zhǔn)備工作的空檔,用電熱杯燒開水沖一杯咖啡,立刻就坐下來工作。晚飯后,要帶回來兩個饅頭,等凌晨工作完畢上床休息之前,再燒一杯咖啡,吃下去這說不來是宵夜和早點的兩個冷饅頭。后來晚飯后就得多帶一個饅頭,因為房間里增加了一位‘客人’。作家路遙筆下的這個‘客人’,其實是一只老鼠。而這只老鼠竟成了那個孤獨的世界里,作家唯一的朋友。這就是透支生命的作家寫作時最為真實的寫照。這樣的文字,一點一滴敲打在人的心上,讓每一位讀者內(nèi)心酸楚和感動。寫作是艱苦的,與之相伴的生活更為艱苦,寂寞,孤獨與寒冷。英年早逝的路遙,文字中流淌著青春的激情和人生的艱辛,飽含著對于這個冷暖人世的真切的感受,也浸透著對于生活與世界真摯的愛。我們知道真正的作家是蘸著血液寫作的人。也是情愿為文字受苦的人,更是用生命寫作的人。”所以我對這些文字要敬畏,用心去讀,讀他們的文章,懂他們的人生,對寫下文字的人要懷有一種深深地崇敬。
走進(jìn)她的山水文章,我們看見了《水墨徽州》“漫步宏村青石鋪就的小巷,溪水自家家門前流過,有白發(fā)的婆婆在水邊浣洗。阡陌小巷,雞犬相聞,你仿佛一瞬間走進(jìn)光陰皺紋里,走進(jìn)幾百年前的明代。”“恍惚間,看見幾百年前一位紅妝女子被抬進(jìn)徽商世家,深深庭院里,一時間鼓樂喧天,歌舞升平。花燭搖曳,琴瑟相和,共賞春花秋月,共度天階微涼。春宵幾度后,他外出經(jīng)商走了,一去經(jīng)年,賺回來白花花的銀子修老宅,建祠堂,鋪橋修路,光耀門楣。她在老宅里默默等著,用思念和寂寂流年抗衡。‘空守云房無歲月,不知人世是何年’他一去幾年,幾十年。一日,他回來了,紅頂商人衣錦還鄉(xiāng),站在廳堂里,她的發(fā)如雪,鬢如霜,他不敢上前與她相認(rèn)。恍惚聽見黃梅戲里婉轉(zhuǎn)唱到‘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似水流年里,她老了,老成木門上那只彩鳳,再也飛不起來。庭院深深深幾許,多么深的庭院,原來就有多么深的寂寞。徽州女人的寂寞,如小巷里的凌霄花,開了一年又一年,女人的憂愁,唯有廊前的花兒知曉。”這一幅水墨中分明也洇染著她的哀愁。
李娟用她的散文告訴我們,慢也是情趣的。“落雪之夜,圍一爐紅泥小火,讀一本舊書,品一杯苦茶香茗。張潮說,春聽鳥鳴,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世間所有美好的聲音,幾乎都被他寫盡了。是啊,我們有多少個秋冬,沒有聽見蟲鳴與雪聲了?落雪之夜,時光是緩慢的,用一個冬夜聽雪,讀書,想念一位故人。”(《慢》)
春日的陽光花灑在書封上,那朵蓮花素簡干凈。正如李娟所說,“大凡美好而令人珍視的事,都需要慢慢等待,慢慢欣賞”。“文字有著穿透光陰,超乎尋常的力量。它引領(lǐng)我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囂,尋找到靈魂的安寧”。讀著李娟的文字,在她素描的光陰里緩行,走近自然,走進(jìn)大家,感悟生命里的善和真,享受內(nèi)心的那份寧靜和豐盈。

李娟簡介:
李娟,《讀者》《格言》雜志簽約作家。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電力作協(xié)會員。居漢水之畔,文風(fēng)雅潔溫情,蘊含大美。曾獲得第五屆冰心散文獎、“孫犁文學(xué)獎”第一屆散文大賽獎。
散文作品見《讀者》《人民日報·海外版》《海燕》《散文選刊》《黃河文學(xué)》《散文百家》《歲月》《紅豆》《朔方》《語文報·高中版》《中國藝術(shù)報》《西北電力報》等。百余篇作品并常被《讀者》《意林》《格言》《視野》《品讀》《青年文摘》《散文·海外版》《中學(xué)生學(xué)習(xí)報》《中外文摘》等轉(zhuǎn)載。大量散文作品收錄《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中國隨筆年度佳作》以及中學(xué)生閱讀選本;已出版散文集《品嘗時光的味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