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出自己就有了生命力
——讀趙曉夢詩集《一夜之后》
梁 平
詩人趙曉夢是我重慶的小老鄉。我在成都供職十余年間,八小時之外有很多在一起的機會,小酌、大飲,聊天南地北,聊得更多的是詩歌。曉夢讀大學沒有經過高考,被走了捷徑,這恐怕是現在剛剛從考場上下來的那些學生無比羨慕的了。少年曉夢夢的是文學,高中就八方投稿四處獲獎,因為此,重慶北碚縉云山下著名的西南師范大學破了高考的格,讓他直接從高中畢業進了大學的中文系。這么多年過去了,原來那個文學青年趙曉夢,臉還是那張娃娃臉,心性已經成熟,結實、靠譜,包括他的詩歌。
詩集《一夜之后》是曉夢近兩年的新作。他在一家紙質傳媒做高管,職業是每天要面對太多的沒有文學色彩的文字,一個標題、一個句子、一個標點符號地過濾和審讀,這是要命的活兒,非常人可以勝任。離開這些文字,就是他自己的文字,早些年亂七八糟寫了些八卦雜說,微博上的粉絲已經把他纏成一只肥碩的纏絲兔了。我曾經很鄭重地提醒他:“兄弟,這是一個浮躁的虛擬,可以有但不可以當真,當真了自己會出現幻覺,這樣的幻覺最終傷害和消耗的是自己的才情。”這以后,曉夢從他辦公樓出來回到家里,開始珍惜和愛戴自己堆碼的文字,短短幾年時間,一部《一夜之后》擺放在我們面前。
這是一部值得閱讀的詩集。時光在曉夢的臉上沒有留下多少痕跡,所有的經歷、感悟與思考像蜘蛛網一樣布滿他的每一根神經。于是有了《行走大地》、《季節詞典》、《秋天之門》、《偶然鄉愁》、《一夜之后》、《南方北方》六個樂章,對于生命、生存狀態、時令季節、故土、鄉親、友情,幾乎所有的生活元素成為了這部詩集的內核,而這些,并非游離于詩人之外的隔靴搔癢,而是實實在在的自我抵達。
曉夢的詩,如同詩人本身一樣,真實、親近。《在新九的山中過年》是詩人到鄉下過年寫下的。過年的詩很多,但是曉夢能夠寫出不一樣的感受:“你看到的一切都是新的。/遠處剛蘇醒的山,院子里/長出新芽的樹,和這透明的風,/這芭蕉葉上一塵不染的陽光,/甚至陽光下黝黑發亮的百年老宅。”這里就有一種冷靜里埋伏的澎湃,流走的記憶,久違的故土,在詩人眼里的新是心境的新。“寂靜一如泛著綠寶石光亮的矮樹叢,/清洗著心肺。在這新九的山中,往事/如同后院枝頭盛開的杏花,縫補著空白。/墻角那棵果殼干裂的石榴樹,一臉謙卑,/在藍色天空下,我們都沒有說話。”由景及情,這是一種再通俗不過的寫法,然而在這里卻有一種久違的傷感。詩中的矮樹叢、杏花、石榴樹、天空……這所有新鮮、明媚的景物,仿佛讓我們看到豐繁復雜一生,無言以對。“如同這個被遺忘的山中老院子,/新年的陽光始終走不出屋檐的陰影。/時間像路邊的驢和馬,等待青草長出來/而我在碳火的灰燼里,等待/銅火鍋的原香彌漫開來。//只有這溪中逆行的魚,在逃脫網的糾纏。/只有你懷抱這黝黑發亮的老宅子,/久久注視,這枚生銹的鐵釘,/在班駁的陽光下抵抗衰老。只有我知道/‘這里的一切都將活得比我更長久’。”年邁的故鄉總是年輕的,而人生的短暫,稍縱即逝,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活得過故鄉。在所有寫過年的詩歌中,這一首過年就別有一番滋味。
想象與思想是詩人缺一不可的寶典。缺乏思想的想象即使天馬行空,也輕如薄羽;缺乏想象的思想即使諱莫高深,也無非空洞。這都是在詩歌里需要警惕和規避的。我以為,曉夢深得其要義。比如:
春天被過度修剪,我注定將遲到。
在這片缺乏睡眠的河灘,
陡峭的風,刀子一樣削來。
而垂柳,像凌亂的琴弦碰在一起。
我聞到雨打泥土的芬芳,還有
掌心迷人的麝香。我注定將遲到。
遲到詩人給雨舉行的葬禮。
我被縮小在十里外的長亭上,
就像濕地公園一棵孤獨的蘆葦,
在四面透風的天空中,
身體單薄得像張紙,眼看
就要被吹走,就要被砍頭。
夜晚接滿一缸水,刺骨的水顯得更黑。
寒冷以看得見的速度,冷卻
我這根被春天燒紅的鐵。我注定將遲到
你對河灣眉頭上青草蟲的催眠,
遲到岷江河谷發出最后的痙攣。
面對這潮濕的街道,支離破碎的夜晚,
“我必須用全部的肺來呼吸”。
——《倒春寒》
我喜歡這首詩。一個時令讓詩人看見的是“夜晚接滿一缸水,刺骨的水顯得更黑。/寒冷以看得見的速度,冷卻/我這根被春天燒紅的鐵”。面對一個大家不愿意接受的“逆時令”,詩人以敏銳的嗅覺和準確的認知,在單調、枯燥的概念里迭出的意象以及與之抗衡的意志和思想,增強了這首詩的縱深和遼闊,而且,“我必須用全部的肺來呼吸”,這就是詩人的任性。
詩歌寫作其實是一種自我救贖,這種救贖是對自我的真誠追尋和確認,這也是每一個詩人都在有意無意而完成的命題,如同任何藝術歸根結底還是無法回避人性的探究。不同于一些先鋒寫作者刻意的特立獨行,也不同于一些偽先鋒的裝神弄鬼,趙曉夢的姿態從始至終都是真誠的。在《城里的月光》里,詩人這樣寫道:
一眼能望到的距離越來越短
一眼能看清的事物越來越多
在一堆紙里,你能找到的還是紙
十根煙頭也照不亮你的臉
你的臉,慘白得模糊一片
像是從未吃過一頓飽飯
你能做的,無非是走出屋外
沿著二環路,一路快走
比房子還高的橋,沒有紅綠燈的汽車
正一車一車拉走屬于你的月光
一點一點被掏空的你,虛汗淋漓
在橋身巨大的陰影里,空氣是會呼吸的痛
這樣的夜晚不適合做夢
請不要站在月光的對面打望
那些暗藏的米粒會灼傷你的眼
盡收眼底的東西越少越好
一堆報紙,掩蓋不了你淋漓的汗水
月光下走著的,都是你的親人
“一眼能望到的距離越來越短/一眼能看清的事物越來越多”這是一種頗具哲學意味的觀察和自省。這是一首容量極大的詩歌,慘白、模糊、掏空、灼傷這樣的詞,把詩人似乎遮掩的現實與內心的沖突撕扯開來。或許由于職業原因,單調、周而復始的生存空間與時段反倒是成就了詩人獨立的思考,屬于詩人的月光被一車車拉走,夜的城市“空氣是會呼吸的痛”,因為看得清的事物越來越多,這種痛就是沒有解藥的痛、無法逃避的痛。那么就自己給自己一劑解藥:“請不要站在月光的對面打望”,讓“盡收眼底的東西越少越好”,這里有一種無奈,也有一種勇氣,因為詩人相信“月光下走著的,都是你的親人”。其實,這也是一種人生經驗的價值所在。
曉夢的詩有很多句子是能夠過目不忘的。比如“那些吃五谷長大的迎親隊伍/走在你細小的腰身上/年復一年,埋藏著淤泥/埋藏著愛與被愛的秘密”(《這河里到底藏了多少秘密》);比如“忘記一條路比忘記一個人困難”(《路過》);比如“這黑夜的乳房啊/一只干癟,一只飽滿/就像我生活過的兩個城市/——重慶和成都//握住黑夜的乳房/就是不想睡覺,也不想說話” 《我握住了黑夜的乳房》。諸如此類,可圈可點的太多,這也是詩人對自己作品的嚴謹和挑剔,實屬難得。
《一夜之后》是詩人趙曉夢在詩壇失聯多年以后的“回歸”之作,我以為可稱作“出手不凡”,可喜可賀。從曉夢其人、其詩來看,我更加堅信一個判斷:一個真正優秀的詩人,無論你在做什么職業都可以優秀。只要你不是在裝扮自己,而是結結實實寫出“自己”來,寫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寫出自己的“這一個”,那么你就無愧于詩,無愧于詩人這個桂冠。
【附錄】
四川實力派詩人趙曉夢詩集《一夜之后》出版
詩集:《一夜之后》,作者:趙曉夢,四川文藝出版社,每本定價:28元。
“一夜過后/幸福的人們忙著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我獨自站在馬路口/目送海子,趕著裝滿詩歌的馬車/越走越遠”四川實力派詩人趙曉夢,多年沉醉于語言的韻味、世界的詩意,執著于詩壇耕耘,創作出一批語言新鮮多汁、意象新穎的優秀詩歌。2015年11月,趙曉夢的最新詩集《一夜之后》,由四川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該詩集收錄詩人近兩年所精心創作的百余首詩歌新作。詩集分為六章:行走大地、季節詞典、秋天之門、偶然鄉愁、一夜之后、北方南方。或抒寫故土鄉愁、親情之思、友情之嘆,或向陽光、大地、季節、景物送上頌贊,幾乎所有的生活元素成為了這部詩集的內核,加之詩意濃厚,語句清新,韻味悠長,稱得上是詩歌界又一豐美的收獲。
作為一名資深媒體人,趙曉夢在通過新聞、非虛構與世界保持親密互動的同時,并沒有將自己的詩意才情被信息的海洋淹沒,而是對語言保持自己的高度敏感和對世界的“痛感”,難能可貴。在媒體的歷練反而給他的詩歌增添了思想和現實的深度。正如著名詩人、《星星》詩刊主編梁平在為該詩集所作序言中所評價的那樣:“《一夜之后》是詩人趙曉夢在詩壇失聯多年后的“回歸”之作,我以為可稱作“出手不凡”。從曉夢其人、其詩來看,我更加堅信一個判斷:一個真正優秀的詩人,無論你在做什么職業都可以優秀。只要你不是在裝扮自己,而是結結實實寫出“自己”來,寫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寫出了“自己”的“這一個”,那么你就無愧于詩,無愧于詩人這個桂冠。”著名作家、理論家朱丹楓評價《一夜之后》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度較好,質量上乘的詩歌作品。當一個詩人達到技術上成熟之后,更重要的是境界,是內心的豐沛,是對美好的喚醒,是對正義的追尋,這正是趙曉夢和他的詩作給予我們的力量。
郵購地址:610012四川省成都市紅星路二段70號
華西都市報社 趙曉夢,18615760999。
郵購價格:每本28元,5本以上加收10元快遞費,5本以上免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