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人生像一棵樹
2015-12-22 10:25:31
作者:苗雨時
鄉土人生像一棵樹
——點評井秋峰《鄉土》組詩
苗雨時/文
《鄉土》
此詩兩節,有兩個意向維度:一是落葉即鄉土。一片落葉,從泥土中來,又回到泥土中去。它伴著詩人的閱歷人生。詩人的生命就是一片落葉,旋轉在鄉土之上。二是葉落歸根。父母離開家鄉,但夢回鄉。因為那里有祖墳,住著一代又一代先人。什么都可以放棄,唯有這一點放不下。在這里,鄉土情結,為血緣所系。
《父親》
父親一生倔犟、剛強。為了生存,養家粥口,他與命運抗爭。土地是他的戰場。他骨中有鈣,鈣中有鹽。所以,他面對死亡而無畏,一次次擊退病痛。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農民的形象。
《母親》
母親是故鄉中的故鄉。她家里家外一把手。操持一家人的日子。但在那荒唐的年代,母親必須閹割自已才能換取弟弟的口糧。這使母親過早離世。但她離世前,卻以大地的善良包容、原諒了這個世界。
《女兒初長成》
農家有女初長成,到了婚嫁的年齡。女兒出閣,是農家的一件大事。父親忙前忙后,方方面面,生怕有一點疏漏。一切為了孩子的幸福。他的全部心聚焦在一點,即父親永遠做女兒一生渡船的錨。這錨牢系的,是父女情深。
《愛上了倒行》
倒行,是逆敘,是回眸,是從現在退回從前。退呀,退呀。但物是人非,奶奶不見了,母親也見不到了。然而,一直退下去,退回泥土,退回樹根,退回家園,回到原初的自我。這是生命的反思、反省,也由此是赤子之心的回歸……
讀完這組詩,我想象:鄉土的人生就是一棵樹。它的生命,根植大地,沐浴著陽光、風雨,與自然四季的輪替,開合注息。一茬老的枝葉落下來,一茬新的枝葉重又生長。年復一年,生生不息。鄉土人生是自然人生。詩人的生命秉持此種觀念,他的生命之思所生成的詩歌話語,也如一棵樹,那帶著泥土氣息的鮮活口語,像風吹樹葉一樣,颯颯搖鈴;那單純而明晰的思緒,也像樹木抽技散葉一樣,疏朗有致。而整組詩的藝術風致,也是一棵樹的站立姿態:質樸,自然,低勢,親近……
附:
鄉土(組詩)
一
夾在床頭一部書里的葉子
是很普通的楊樹葉,早已泛黃
我看書時,它常會從書中
飛舞著向下,像從樹上一樣
多少年了,我不舍丟棄它
它是從老家院子里大楊樹上飄落的
那個秋天風分外大,把我吹得
也像片葉子
而今,老家院子荒蕪,楊樹被砍伐
我想,如果把這片葉子揉碎
它就是一捏土,家鄉的熱土
二
自從父母十幾年前來到小城
我家的十二畝土地
荒廢了一兩年后,給本家人種了
回鄉時,起初還去看看
走時像離開老人或者孩子,扭幾次頭
至今,就連把土地當作命根子的父親也很少提起它們
跟父親聊天時,他除了談起生活的瑣事
偶爾還說到那塊離村子很遠的薄堿地,說到祖墳
和住在那里的十多位先人
我知道,經歷過生死的父親
什么都可以放下了
比如錦衣玉食,比如宏大的致富計劃
比如陪伴他七十三年的身體
唯獨,能守著自己的老人
他將來仙居的兩平米土地
讓父親放不下
◎父親
開始與自己為敵!被衰老、疾病綁架的父親
幾年前就站在了他自己的對面,不可調和
一位老人的渴望,是彈藥,是武器
為了溫飽,年輕時的父親,跟夜爭跟天爭
一年到頭,莊稼地
是父親的戰場
“人定勝天”。敲打一下父親的骨頭
就有很多鹽掉下來
年邁了,父親把戰場擺到自己身體里
和父親一起被發現得病的人
早就不在人世了
而父親,頑強的他總能戰勝重癥的自己,像金蟬脫去殼
◎母親
刀口是母親的門
她的刀口跟馬或者豬身上的刀口一個作用
母親已帶著腹部上的刀疤去了天國
母親是被馬車拉著往返公社衛生院
馬車沒有棚子,顛簸得很
母親失去生育能力后弟弟才有口糧
我偷偷看過母親的刀疤
是一個大蜈蚣
它一定會時不時咬著母親的
給母親燒紙錢時
我會跟她念叨念叨,都將過去了
請母親原諒那些傷害過她的人
◎女兒初長成
女兒出嫁時,我將做如下一些事
讓女兒成為公主,獲得所有人祝福
用二十多年的愛作紅毯,送女兒去和她的王子牽手
然后,送女兒一把鎖和三個錦囊
付出愛,有了祥和,有了平安,有了幸福
“一生一世,家是渡船。”告訴女兒
我身上的鐵足夠鑄成錨,置于她們的船頭
還有,一整天我都會照著
女兒此時的樣子,在心里塑一個她
我往老里活,女兒向小里倒著生
“一老一小漫步在黃昏,回憶是跟著我的馬”
◎愛上了倒行
最近,我愛上了倒著走路
可以看著遠去的樹木、花草
以及房子和人
是啊,他們越走越遠,還有日子
走了很久,也沒能走回過去
走到逝去的某一個早晨
無法看到去世的奶奶,和更早去世的母親
我仍固執地倒著走,不做停留
我以為倒著走,就像葉子從樹上落下
回到泥土,回到樹根
是與春天登上枝頭相反
是回家,回先前的自己
來源:井秋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