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談談詩歌精神
——李富元詩歌《我的心》簡析
作者:汪其飛
對于詩歌精神,著名詩人楊煉曾對其如此定義:以“詩歌”一詞命名的、持續激活詩人的精神。我個人認為這是詩歌精神的核心。作為一位真正的詩人,必須也應該具備這種詩歌精神,但我覺得詩歌精神也應該包含對詩歌本身的思考,對詩歌的虔誠,以及大悲憫情懷以及詩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擔當。詩人李富元的詩歌寫出了野毛梁上的整個生活,包括時間和空間的幸福和痛苦,有敘事、有深情、有真愛、有悲苦,給我們提供了一幅自然的、活生生的生活畫卷,讓我們共同經歷活著、痛苦、悲憫、幸福和未來。
詩人李富元在后記中寫道:“雖然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被命運捉弄得東游西逛,但始終沒有在理想中丟失對詩的愛好和學習。就像高原上牧馬人腰間銜著的酒囊,困頓了咪上一口提乏。我在生命中讀詩,總是讓我來勁和提神。我把詩歌當酒囊銜著!”,這就是發自詩人內心深處對詩歌精神最清晰的聲音,對于詩歌,詩人自始至終都是虔誠的,他信仰詩歌,仿佛對太陽的信仰,“‘詩’,或許/就是流淌著我血液的詩/是我要的詩,藝術都是在/屠殺自我后涅槃而生/再讓靈魂,站著說話”(出自《詩》),“詩如深井,我的心是轤轆”(出自《今夜無語》)。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詩歌具體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這首《我的心》。
在這首詩中,作者把自己比作旭日,他愿把黑夜孕育的光和熱灑向山川大地,照徹人間煙火;作者把自己比作一盞燈火,他愿給人們真誠地祈禱平安吉祥快樂;作者把自己比作久旱后的雨滴,他愿澆灌焦灼的玉米,去傾聽植物們體內的血流和氣息;作者把自己比作流浪漢,他愿用自己的行囊把世間所有的痛苦辛酸災難全部背走。這是何等博大的情懷!這首詩詩意濃烈,激情澎湃,心懷蒼生,仿佛全身被火與光所包圍,滾滾熱血在詩人的體內奔騰,處處是溫暖,處處是深情,處處是祝福。在《祈愿》中,詩人寫道“點亮生命的燈/讓我照亮你的孤獨/讓你抹去我的憂傷/我們才點燃著自己的命燈/讓天看讓地看讓你看/我祈愿祝福的心/為你永遠亮著。”此時,我的激情也開始涌動,生命也重新歌唱!
詩人在創作詩歌的過程中,內心是愉悅的,他找到了幸福的感覺,“……幸福的感覺是生命沒有壓力/心能像向陽的那片樹林/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再吸吮風/或者給即將到來的春天揮揮手/幸福的感覺是,心安靜得/能微察秋毫,連朋友給你的一個/隱秘的鼓勵都能感到一天的溫暖/幸福的感覺是生命舒展/吃樸素的家常便飯都香甜得如同/久旱后的一場雨,浸入骨髓/幸福的感覺/是人生中難得的饋贈/讓我們回味一生”(出自《幸福的感覺》);他用最熱情的文字,和心窩里掏出來的詩句,和春天握手,和詩歌握手,和幸福握手,“握著你的手,如握著溫和的陽光/如握著長發般柔順的風/握著柳絲嫩黃的芽/握著桃花微笑的花瓣/握著山的青綠草的芳醇/握著水的碧波泉的清流/春天,你好!”(出自《春天,你好!》)。讀這樣充滿活力的詩歌,詩歌的正能量也溫暖著我們孤寂的內心世界,我們也是幸福的。詩人李富元的這些作品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詩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的心》
我的心,是黎明的遠山上
噴薄而出的旭日,我愿把
黑夜孕育的光和熱,灑向
山川大地,照徹人間煙火
我的心,是點燃在案桌上
一盞圣潔的燈火,我愿在
梵音般流水的經卷中攀著
檀香縈廻的祝福,給人們
真誠地祈禱平安吉祥快樂
我的心,是久旱后的雨滴
當我順著焦灼的玉米莖桿
流入根系時,我仿佛聽到
植物們體內的血流和氣息
激情涌動,生命重新歌唱
我的心,是流落在沿大街
乞討的流浪漢,我的心中
背著沉重的背囊,我愿把
世間所有的痛苦辛酸災難
討要來裝進我的行囊背走
【詩作者簡介】:李富元,甘肅省甘谷人,1963年生,朵金軒書畫院院長,曾在《星星詩刊》《北京文學》《中國文化報》《詩林》《生活報》《白銀日報》《天水晚報》《中國詩歌網》等刊發表詩歌數百首,詩歌微刊《詩聲音》《好詩人》主編,出版詩集《世間物象》。
【推薦者簡介】:汪其飛,英語語言文學學士,《星星》詩刊圖書出版中心外聘編輯,獨立出版人,翻譯,詩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