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韓三之詩歌與天洞說


韓三之詩歌與天洞說
——關于藝術回歸本真的思考(之一)

 
忽培元/文
 
 
什么是藝術,什么是藝術家?似乎早已不是什么話題。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的詩歌與畫作進入了我的眼簾,我感到了困惑與震驚!也感到了欣喜與愧疚。什么是藝術,什么是藝術家?一萬年前的巖畫、圖騰?八千年前的勞動號子?六千年前的祭祀舞蹈、占卜記錄?那些人類最初的聰明的祖先,那身體裹著獸皮抵御過饑寒的冬季,在填飽了肚子的溫暖春天,當女人們用樹枝、鮮花與獸骨把自己裝扮得花枝招展,雄健的男人突然“詩興”大發,想干點與狩獵與勞作無關的取悅異性或是宣泄激情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創造藝術的沖動。而這種原始的沖動,并不需要刻意要達到什么好評目的,更不需要任何的所謂規律技法,而是純主觀性的忘情的創造,癡情的吶喊、跳躍、揮灑與宣泄!這就是最原始本真的藝術,就是人類藝術家鼻祖們的誕生過程……
 
面對三之的詩、畫,我想到了上述這些。我為當今藝術陷入功利的迷途而困惑,我為三之藝術像黑夜中的星火導引藝術反復歸真而震驚,更為當代藝術探索出現的一縷曙光而欣喜,也替那些個自封的當代大家、大師而愧疚。人類最初的藝術,是黑暗中的燈火,照亮了精神的困頓與愚昧。我們的藝術,詩歌、繪畫,包括雕塑,怎么就走到了如此簡單幼稚的地步,走到了如此毫無生氣、無可奈何的境地?纖細、羸弱、直露、蒼白、無病呻吟、病病歪歪,假冒偽劣。
 
燈火何時在漸漸熄滅?火種在何方?今天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又在哪里?屈原之后的天問,如何回答,誰來回答?
 
三之是一個詩人,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三之是一個畫家,真正意義上的畫家。三之是一個雕塑家,真正意義上的雕塑家。當你面對他的作品,你就會想到,他不是來自象牙之塔,而是身裹獸皮的,充滿原始意味的一個“穿越”而來的個體。他的每一個毛孔,的確同那些桂冠詩人、先鋒畫家絲毫不著邊際。他的作品告知你,他的藝術基因,是來自我們的先祖心靈。可貴的是他并非是天生而就,而是經歷過千辛萬苦才掙脫了重重的羈絆。是自覺清醒的一個悟者、一個山泉藝術家。他不是熱愛和尊重藝術,他是熱愛和尊重生命。他的藝術的本源不是來自客觀世界,而是來自于鏈接著上帝與自己的心靈,是來自上帝的眼睛,來自宇宙之手。他的藝術創造,不是出于某種需求,而是如同風雨雷電,無不是其主觀意念的膨脹與奔涌宣泄。
 
面對他的詩、畫,驚嘆之余,突然領悟,藝術的創造本當如此。假如不是這樣,那就是我們陷入了誤區。旁人與自然,只是反應物。而唯獨自己才是主宰藝術創造主體。面對三之的藝術,我就像面對高山、面對大海,面對一塊蒼苔斑駁的巨石,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或是鉆入了螻蟻的肚子,或是一個細菌的內囊,他所展示的不是我們的眼睛所見,而是我們的心靈所感,是有形中的無形,是無形中的有形。這種樸素自然的發現,卻正是常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確就像是“皇帝的新衣”,令人想到當年的老子與莊子。三之的手是直接同老、莊相牽的。他是騎著青牛而來,他是駕著蝴蝶而來。我們從他的詩中,我們從他的畫中,看不出準確的形象,分不出明了的道理,但是卻感悟到了生命的律動與宇宙的深邃。這是美妙難言的,這是深博而不可測的。只能感受而不可言說。這就是創造,就是更本真意義上的藝術,不可復制,不可解讀更不可能臨摹、或存在什么技巧與規律。就像宇宙間每一種生命狀態,是唯一,是了悟,是混沌,是禪意,是符號,是密碼,是攝魂、是裂魄,是……也許什么也不是,就是一種存在與呈現。色塊與線條,點與面、規則與無序、清晰與模糊、貼近于遙遠,仰望與俯瞰、宏闊與微纖……總之,是一種提醒,是一種暗示,是喚起生命意識的激情之美、悲憫之怨、強烈之恨、破碎之夢、陽剛之韻、陰柔之曲、充滿了音樂的元素與陰陽的變幻色彩。是暗夜中的閃電,是雨霧中的雷鳴,是寂寞中的吶喊,是夢魘中的頓悟……總之,我們用語言無法表達他的藝術,更無法用任何的尺度與標準來衡量它的境界。
 
這就是三之的作品與他的個性。他是我的鄉黨,來自一個古老的角落。那里有古老的長城烽燧,還有更加古老的山川與河流。某一天的黃昏,他在那紅色巖石的洞穴之中,發現了古人的秘密。也就從那洞中穿越到人類的昨天。從此“不知有漢,何論魏晉。”“恰空”穿越,來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中。從此黃粱一夢不曾醒,無奈充當爛柯人。于是他開始用那把斷柄的斧頭,開始雕琢自己的藝術。他主要的語匯,就是鑿空與穿透。他在巖石上,他在鋼鐵上,他在美玉上,他在一切堅硬的物體上穿鑿各種各樣的洞穴,就像一個太空人來到了地球,懷著一個孩童要探知一切的目的。于是他的軌跡,形成了他的藝術天地。凡人誰也無法理解更無法企及的奇妙的樂園。在這伊甸園中,丘比特的愛箭,等待著三之的到來。隨時俘獲著每一顆鐘情的靈魂,奏響愛的樂曲。
 
2013年4月4日于北京
 
 
他令上帝為難
——三之《天洞》藝術再認識(之二)

 
忽培元/文  
 
 
三年前,青年藝術家韓三之冒險進藏無意間發現了巖石上呈現的千奇百怪的自然洞穴足以發人深思,頓時天眼洞開,展開想象的翅膀,實現了由現實向未來的哲學的穿越。他激動不已,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遂萌發了在山崖上打洞的想法,卻被當地政府以“神山不可襲擾”的理由謝絕阻止。為了表達虔誠,他用自己僅有的十萬元買了九個報廢的混泥土攪拌機外殼親自動手焊接成十多米高的塔形雕塑,豎立于青藏高原,作為地球人類向宇宙對話的第一座洞化載體。他當時講著自己的故事,顯出十分的激動、癡迷。
 
三年過去了,當我再度見到三之,他的熱情與激情有增無減,而且顯得更加癡迷。他還請我在宋莊觀看了他的洞化藝術預展。我吃驚地發現,這三年間,三之一直都在手腳不停地打洞。就像一頭發瘋的穿山甲,或是一只狂躁的土撥鼠。他永不停息地埋頭打洞,在木頭上面,在鋼板上面,在漢白玉上面,在陶瓷上面,在墻壁上面,在藏民用過的老牛皮袋子上面,在能夠找到的一切材料上拼命鑿打。他廢寢忘食、義無反顧、不辭辛勞、不厭其煩,頂著種種的壓力,冒著任何的風雨,不知疲倦地用各類工具打著各種形狀的洞。他明顯地消瘦,雙手磨出厚厚的繭子,腿上留下道道傷疤,據說還鑿破幾條褲子,磨禿了幾十根鋼鉆……然而他至今熱情不減,津津樂道,打洞不止,樂此不疲。
 
當我面對三之,聽他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的興趣和決心,講著自己洞化藝術全新的美學意義、志史價值和社會人類學的昭示愿景,我不僅感到新奇,更為他的癡情而深深震驚。說真的,我也許永遠都不會像他這樣地癡迷于一件事物,因為我自己說白了也還是一個常人,一個未曾脫俗的人。好在自己還能夠理解一個超凡脫俗者的不易與價值。我因此被他深深地感動,對他刮目相看,感覺眼前這個貌似普通的人,是與常人完全不同地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中。雖然大家都是呼吸著同樣的空氣、接受著同樣的陽光,也同樣離不開維生素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營養,但確實又像是截然不同的生物。他更像是來自外星或是未來,因此具有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識與截然不同的生活目標、審美理念和精神追求。我因此對他產生了好感甚至是敬意,也為自己的世俗與功利感到羞愧,并重新清理自己的思想,試圖努力深入地接近他的觀念,閱讀和解析他的靈魂。
 
今天,當我面對三之,我像看到了復活的哥白尼或是愛因斯坦,看到了雷諾或是塞尚、梵高、卡夫卡。他實在不是一個普通的藝術家,更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畫家。他的確是屬于遙遠的宇宙與無盡的未來。他是植根于地球黃土里的一棵樹,但卻又是一顆同人類傳統與通常意識格格不入的叛逆種子的萌發。他不屑于認同人類已經擁有的膚淺的審美與追求。世俗的人們自然也不能理解他的審美與追求。這就是他的現實悲劇的癥結,也正是他理想與追求的價值所在吧。
 
藝術創作,原本就應該是這樣的一種為常人難以理解的理想與追求。悲劇在于利令智昏的人類早已忘記了這個最基本而原始的創新法則。可是時刻俯視人寰的上帝記得,他在小瞧了人類千年之后,突然就遇到了這樣的一個意外的挑戰。一個令上帝無法回避的挑釁者與發難者。
這令我想到了大師石魯。在“文革”的牛棚中,石魯被單身監禁。他發瘋了,精神分裂、虛弱而瘦羸不堪。但是大師的靈魂是強大而富有主宰力的,這產生的慣性使得他仍然沒有停下手中的筆。香煙盒、包裝紙、廢報紙甚至自己的襯衣、帽子,和造反派要他寫交待的稿紙、墻壁和地面……他日夜不停地在能夠抓到的任何媒介上書寫涂抹,漢字、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山水、人物、花鳥,具象、變形、和抽象的幾何線條與圖案等等,看著完全沒有通常的章法與繪畫的邏輯。但是正是這樣的一批下意識的瘋狂的涂鴉作品,成為石魯思想藝術與人生軌跡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完全的放棄與解脫,完全的沉溺于癡迷,徹底的自由奔放、隨心所欲,真正的反仆歸真、返老還童——沒有任何考究與顧及的自由自在的藝術創造……
想到了石魯,或許更有助于理解三之的苦心與處境。對于一個真正有抱負的藝術家的精神世界而言,金錢與種種世俗誘惑的包圍,無異于單身監禁,更勝過“文革”中的牛棚折磨。長期處在這樣令人窒息的氛圍中,人難免會發瘋的。三之之所以對“洞”如此的瘋狂,就是渴望在這世俗的黑屋子里鑿出一個個的洞來。就像當年的鄭板橋,一進范縣的衙門,就命令衙役在圍墻上鑿出許多的洞來。為的是放氣、透氣——放出官場的污濁之氣,放進民間的新鮮空氣。可見洞的藝術,遠遠超過了審美的需求,而是某種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韓三之《天洞》藝術的暢想圖                                          

 
《天洞》藝術的實施現場
 
為了實現《天洞》藝術的理想,三之在苦苦地堅守。當他奮力鑿著那些洞穴,他就感到自己終于找到了表達思想的維度與空間。他更設想著在自己的故鄉陜北黃土高原腹地,沿著洛河川永寧山綿延百里的紅砂石崖上鑿百余個不同形狀不同寓意和不同深度的巨型洞穴。通過這些洞的呈現,把人類的來龍去脈講述出來。他說這是留給未來的銘記,更是鑿給當下的警示!他說這是自己造型藝術由平面走向立體的跨越,更是自己的詩歌與文明理念由文字化入物境的跳躍與升華。這也許是五千年后人類再度發現的“巖畫”,是人類后現代之后造型藝術的啟蒙,云云。
 
正當他對于自己的發現與探索激動不已興奮不已之時,卻不斷地遭到人們的誤讀與質疑。他無法替自己解釋,就像是嚴冬里曠野上一棵寂寞孤獨的樹。世俗的眼光與傳統理念幾乎淹沒他的熱情。來自方方面面的阻力,令他舉步維艱。他深深感到掙脫世俗泥淖的痛苦。沒有人能夠理解一個叛逆的嬰兒由庸俗母體中分娩那種孤立無助的艱難。
 
也就在此時,出現一個空靈的聲音,“這是什么?!”
 
那是來自蒼穹的上帝發問吧。智慧的上帝什么沒有見過,平素總說人類一思考,他老人家就發笑。可是這一回上帝作難了,他面對著那些莫名其妙的洞穴,百思不得其解。上帝難以發笑,而是皺起了眉頭發問:
 
“這是什么?這是誰干的?這個人是不是瘋了?”
 
眾神聽得,個個莫名驚詫。沒有人能夠回答上帝的問題。于是上帝開始懷疑自己的智慧。
這是發生在不久前的事情吧。是我的夢境,還是某種幻覺?當我定睛再看,上帝不見了,唯有這些洞穴,這些令上帝皺眉頭的或許是人類最新思想的痕跡還孤單地存在著。這就是青年藝術家韓三之的傳奇。基于這樣的考慮,我看他的這些已有的和想象中的洞穴作品。可以命名為“令上帝為難的藝術”。
 
是的,的確令上帝莫名驚詫。眼下中國最時髦的詞匯莫過于“中國夢”吧。天下的藝術家也許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叫自己的作品化入永恒。五千年或者一萬年之后,這個世界上今天的藝術家們創作的迎合世俗、轟動一時的作品,有哪一件還會存在?那時候,人們欣賞的繪畫、雕塑的面貌又將會是什么樣子?人們的審美取向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人們還會滿足于平面的繪畫對于具象的描摹與色彩的諂媚依賴嗎?人們的審美理想又將會發生怎樣的演變?我們可以想象,那時候的人們面對三之留在志丹縣紅砂山崖上的《天洞》作品,將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會不會就像對待當今世界發現世界奇觀那樣神秘驚呀?人們會不會突然發現五千或一萬年前的“古人三之”鑿刻在山崖之上的各種圖形的空洞,竟是那樣的具有歷史的研究價值與當下的審美意味?人們會不會認為這些二十一世紀初的人類“天洞”作品,所透露出的哲學的,美學的、民俗學的與歷史學的啟迪與時代的烙印遠比一副今天出土的完整的恐龍骨架與夏鼎商彝還要令人驚喜。人們會不會因此對它精心地加以保護,更像今天參觀埃及金字塔與中國秦兵馬俑一樣,懷著神秘的新奇和種種的疑慮和問題,成群結隊的來到這黃土高原的腹地參觀探求,就像研究敦煌壁壁畫和龍門石窟那樣?有人一定會說,這些都是癡心妄想。
 
是的,一切的創造,無不由癡心妄想開始。魯迅先生講,在中國搬動一把椅子都是要付出血的代價。何況要突破世俗的重圍,越過雷池邁出真正有新意的一步。可見變革何其難耳。
世界的問題何嘗不是這樣?人類的自私與貪婪,吞噬著創造與智慧。趨利與貪欲魔方的法則統治人們的思想。圣人、賢人,越來越成為遙遠的星辰。這種黑暗的氛圍無異于是一個黑色的世界。黑暗之中充滿了污穢和血腥,更聚集了所謂的名士與權威。在令人窒息的黑屋子里,當一個青年苦苦地掙扎著醒來,吃力地睜開眼睛,突然眼前一亮,他透過自己想象中的洞穴,看到了明媚的未來。當年的梵高與卡夫卡,他們完全不懂得追求,也可以說是放棄了世俗的功利而選擇了自由。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達,前者作品無人問津,后者處女作印500冊,且在書店中三年僅賣出11冊,而且10冊的買主就是作者本人。年輕的卡夫卡臨離開這個世界,還想著要見那位唯一買過自己書的人。這就是梵高與卡夫卡的遭遇,就是叛逆者當時的處境,也就是顛覆時尚的代價,一生默默無聞,窮愁潦倒。
 
古代巖畫的創作者,在當時也許是大逆不道,或是不為人所知的素人所為,至少并非是當時人們公認的藝術家作品。今天看來,巖畫無論如何都是天才所為,前所未有的原創藝術,是足以令上帝皺眉頭的全新的創舉。它同樣也曾令上帝大傷腦筋甚至懷疑自己的智慧。好在上帝畢竟是智慧的化身,他沒有忽略和抹殺這些創造,而令它長留世間,成為人類藝術的先導。
三之也許一開始就是一個叛逆的孩子。他從陜北的土窯洞中誕生,一幅黃土的質樸膚色,粗菜淡飯的強健體格,老實本分的秉性,本可以像他的父輩,成為一個老實巴交黃土里覓食的農民。然而他天生一顆不安分的靈魂,他希望飛翔,希望看到外部世界,希望讓外面的人們知道自己的世界,希望讀懂未知。于是他堅定地由黃土的山巒中走出來。聰慧靈動、天資圓滿的他,原本可以很快脫穎而出,成為名利雙收的當代著名畫家,但他卻鬼使神差地步入了苦難境地——叛逆傳統與不斷創新的追求。先是許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以后就是讀不懂他的囈語般的詩歌與畫作,那些離開具象誘惑的點畫斑駁的離奇圖案。終于,一次畫展,竟然轟動京城。茫茫人海中,終究還是遇到了知音。如今他又開始打洞……洞穿世俗,洞穿迷惘,用穿越消除困惑,以挑戰詮釋未來。如同猿的直立行走,實現人類文明的二次飛躍。
 
這就是傳統的叛逆者更是人類尊嚴的呵護者三之,一個在化界的洞里乾坤中穿越的自由奔放的藝術苦行僧與殉道者。
            
2014年6月 初草于廣州客舍。
           
作者簡介:
 
忽培元  作家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
 
 
 
韓三之詩歌作品(節選)
 

深夜
 
深夜
我知道我能翻越你
眼看著花瓶成為深夜的星星
我坐在月亮的上邊
水穿過新橋
穿過海
穿過音樂刮下的灰塵
穿過花崗巖和他們的
森林女兒   水
 
像   入眠的
兒歌
 
2004821
 
這時,大地芬芳的面孔
 
如花,我的身
這時,大地芬芳的面孔
我們的時間花 在
風的搖擺里是完美無缺的
盡管婦女們在
魚蛇交錯的歌聲里
站立起來
盡管留神于廣大的孩童快樂場
 
而你的價值在光明的中心
 
雖然秘密縈繞在常見的事業之外
遠遠地被少數人頌揚
給于你的平衡
會出乎我意外的歌詩中
我會讓你歡樂  慈愛
如己身
 
2009717
 
 
一部交響作品的預演
 
號在哪里
第一號 1 2 3
小號  大提琴和
貝斯
感情要豐富   開始
鋼琴太響了
 
唱——唱起來
漸弱   輕輕地
她非常尊敬他愛戴他  如恨
 
大提琴要有力
唱——唱——唱
通過感覺  想象  奏出 A
優雅點
超出作曲家以外的思想精髓
 
從頭再來  鋼琴  現在
必須給足夠的自由空間
 
漸強  注意了
她很浪漫  像月亮風
 
無須準確  整齊
她要蒼茫的遠方
 
中間部分漸強
如花崗巖之舒展
需要極高的技巧
第八號交響
你們早了
連貫地再來一次
可以調出大家內心的聲音
音樂響起
雨聲大了
在 C 之前
1  2  3  4  5  6  7  8  9
 
注意漸強音
在這個窗口
加進我們賦予作品的理解與演繹
無學術的序曲
第三和第四管號  掌握好時間
不要停太久
不要露出太多節拍
 
第五  交響曲
同是我的血液
 
我們的血液
我們的血液一起
流入大地
 
2003718
 
 
懷念爺爺
 
無縫的冰冷鋁材
塑料管陪著銅帽
這是爺爺的護籃
 
棉茸茸的被子
白個生生地蓋在爺爺的身上
爺爺是骨頭與革命的組合
 
床是白的
棉被是棉的
針是鋼的葡萄糖是甜的
衛生紙施完了它的用途
 
這種組合與死亡有關嗎
 
我曾用眼睛多次打量這些沒有表情的事物
我不知道大夫與藥
以及鐵與棉被的質地能否善良地伸進爺爺的心臟
 
爺爺的眉毛長長的
這種特殊的生命
用一輩子的時間才穿透爺爺的皮膚
我羨慕這種
即使剪斷了也不感到疼痛的符號
 
爺爺不想走
緊閉著眼睛
大口大口地呼喚著空氣
 
我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樣子
記得奶奶臨終前留戀地說
再讓她看一眼窗外的綠葉樹
 
在死亡的那邊
是否也有太陽和星星
是否也有曲線與愛情
 
我說爺爺
你堅強些
你是美男帥哥呵
爺爺的呻吟更大了
我的思維改變不了這個83歲的現場
 
是否再過幾天
我會看著哭聲淹沒在火與灰燼中
看著行走的列車拉著思念慢慢地遠去
 
2004107YC

 
韓三之

韓三之簡介:
 
韓三之,詩人,藝術家。1971 年出生于陜北吳起。1995 年畢業于西安美院,2002年就讀於西安美院研究生課程班。2004年應邀到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作訪問學者 ,曾到美國、日本舉辦畫展。2014年在陜北志丹縣永寧山旁的七里灣創作了化界藝術《天洞》,宏觀地觸及到哲學、宗教、藝術與時代的重要神經,微觀的包括藝術中的詩歌、音樂、建筑、雕塑、繪畫、攝影、篆刻、剪紙、行為觀念、大地藝術,引發上百家媒體的轉載與爭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中国videossex古装片| hdmaturetube熟女xx视频韩国|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卡无卡视频|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在线视频一二三区2021不卡|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a毛片免费观看|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软件|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把她抵在洗手台挺进撞击视频| 国产大片黄在线播放|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 少妇饥渴XXHD麻豆XXHD骆驼| 免费看一级性生活片|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芬兰bbw搡bbbb搡bbbb| 性asmr视频在线魅魔|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久re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 | yy6080一级毛片高清| 波多野结衣护士|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区|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茄子芒果| 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 日本不卡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