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學詩札記(之五01——五五0)
學詩札記(之五O一)素常情況下,我感覺自己只是一只再普通不過了的中國白兔子,頂多也就是比別的動物白一些,野一點(壞笑)。只有當我秉筆寫作的時侯,我才像個俯視人間的圣人!
學詩札記(之五0二)我希望用源于靈魂深處的純粹母語“元音”去表現直覺、先驗、細膩、內涵、層次、質感和境界。
學詩札記(之五0三)真正杰出的詩人大抵屬于博學的藝術家。不敢設想,一個僅僅識得幾個可憐的母語文字而對其他藝術領域從未涉足的所謂詩人,我們還能指望這樣的人寫什么呢?!恕我直言,我不會將自己寶貴的生命浪費在那些缺氧的“作品”里。
學詩札記(之五0四)現代詩創作是隱藏和省略的變形藝術,更是構建自由延伸想象與多維空間組合共融互補的精神能量場。平衡性、可感性與神秘性,是現代詩創作三個關鍵點。
學詩札記(之五O五)人到50,其言不虛。坦率地講,男人總是有那么點小愛好,我不直說,你肯定懂(傻笑七秒)。詩是“直接說出”。記不清此句是哪個文痞說的混帳話。這純粹是個人自殺式的偏頗之見。我再三強調,文藝的核心價值在于擁有顛覆性的想象空間。看似信手拈來,舒卷自如的想象,混沌、曖昧、包容、歧義、靈動,且耐人尋味。我想我已經說得很"直接"了。
學詩札記(之五O六)一旦喪失了純真無瑕的童心、不可思議的審美直覺、無處不在的張力埸、自然隨性的語感以及呼之欲出的內生節奏,意味著作為一位詩人,其藝術生命已結束。
學詩札記(之五O七)寫詩不能理性過重,那樣的話,會把詩活活地壓死的。詩人最關鍵的不是表達所謂的思想深度(盡管詩的內涵像血液那樣不可或缺),而是盡可能尊從心靈,并依托超凡脫俗的想象力。這是詩人之所以稱為詩人惟一的驕傲。
學詩札記(之五O八)作為讀者,你真的稱職嗎?!
學詩札記(之五O九)詩人大都熱衷于巧妙地運用有限的文字去觀照筆墨之外的“神遇之景”,去追尋融自然、時空、直覺、性靈于一體的精神愉悅和東方自由心境以及無限的可能性。
學詩札記(之五一O)不得不承認,現代詩的精神內核質地、多元感悟體驗的審美彈性和獨具個性魅力的生命空間,制約并最終決定藝術作品的趣尚、勢能及品相。
學詩札記(之五一一)現代詩的基本任務是喚醒。喚醒自由、人性、熱情、博愛、美善、夢想、欲望……
學詩札記(之五一二)多年來,在文藝領域內,有人極力鼓吹“呈現”、“存在”等。這本身并無絕對的對與錯,只是更多地在強調自然和平等思想而已。然而,倘若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切入或從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一基本視角管窺,我們均不難理解,詩的喚醒功能遠比“呈現”、“存在”更容易讓人進入既自主自愿又自由自覺的精神領域。
學詩札記(之五一三)事實上,現代詩應盡可能地傳達出一些自然的、合理的、先驗的、靈性的、積極的、健康的、無限的人文思想及自由精神。
學詩札記(之五一四)大而言之,對于一個真正覺悟了的有學養的優秀詩人(藝術家)來說,從事文藝創作不單純是為了恢復“天賦本性”的靈魂訴求,還意味著在骨子里要具備把全人類的重量都擔在肩上的使命感。換言之,一流詩人(藝術家)即社會正能量的代名詞。
學詩札記(之五一五)說到現代詩,不能撇開寫作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切守舊的、阻礙社會發展進步的"庸眾"與詩亳無瓜葛。詩人不是“做戲”、更不是一本正經地反這個、反那個。詩人都是永遠的先鋒派,理所當然地“處于社會進程的頂峰”(法國詩人蘭坡語)。我所說的“永遠的先鋒派”這一概念與1910年左右發起的那埸“歷史先鋒派運動”(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俄國先鋒派)迥然不同。永遠的先鋒派首先是一種姿態,一種境界,一種精神,一種實驗,一種思維模式,彰顯出更顛覆、更純粹、更泛化、更復雜、更模糊、更人性的美學及藝術追尋;其次,它必須能相對較輕松地復活詩人內心一種真正的審美視差,哪怕是完全虛幻的、或非理性的、或離奇荒誕的;再次,這種“先鋒性”是帶些野性的,恰如魯迅筆下的“韌”。
學詩札記(之五一六)我必須創作出一首專屬于自己的簡潔而樸實的現代漢詩。這是我為自己規定的最高且唯一的審美標準。假如你愿意理解成審美要求亦無妨。
學詩札記(之五一七)談及我的生活,其實算不上什么豐富的(傻笑十七秒),比如自嘲、滑稽搞怪、意淫、讀書、寫字、禪坐、旅游、攝影、做夢、大哭、聽音樂、唱京戲、品咖啡、看電視、觀書畫作品、欣賞舞蹈藝術、□□、□□、□□□、□□□□□、□等等。這些足夠我活得自在的了,我想。然而,有一點,我卻很清楚,那就是倘若離開了這些生活元素,我剩下的也就只是一具抽干了精血的軀殼而已!
學詩札記(之五一八)我能包容詩人身上的“俗”,但決不與渾身散發著“庸”味的所謂詩人交往。是可庸,孰不可庸。這叫“俗而不庸”。
學詩札記(之五一九)如果說博爾赫斯的夢想世界始終處于滿腔的困惑與神秘的暗示之間自由穿越的話,那么,我的夢幻王國則存在于內心極度的平靜與潛意識里渴望擁有的全然另類的童趣之間。
學詩札記(之五二O)無須再考證,"寧靜致遠"這幾個字的淵源,究竟是否最先出自西漢初年劉安之口。這句成語當初一定是針對詩人說的。是的。我確信!
學詩札記(之五二一)好詩一如愛世人的全能的真神,永遠慰扶柔靜、純美的靈魂。
學詩札記(之五二二)優秀詩人大抵擅長藝術地釋放純潔的情欲。換句話說,只有那些超乎塵世一切物質功利性的情欲方可入詩。
學詩札記(之五二三)2015年10月7日晚,備受億萬華人矚目的第四季《中國好聲音》在北京國家體育館“鳥巢”直播總決賽。各路音樂才哥靚妹顛峰對決后,歌后那英戰隊的民謠帥男張磊以他極富穿透力的中國好聲音,榮膺2015年度中國好聲音總冠軍。第四季中國好聲音總決賽硝煙已消散兩天了,對于張磊歌星演唱的那首充滿感傷情調的《旅行》的歌詞,我已記不清,但我卻分明記住了已包攬三季“中國好聲音”冠軍的導師那英那句看似脫口而出的大白話:“他唱的每一首歌都那么地對!”竊以為,與那些“飆高音”和“純炫技”的歌者相比較,張磊的這種原生態唱法無疑是顯得太古板、太低調、太內斂了,然而,恰恰是這個直抵受眾“靈府”的“低調”,讓他脫穎而上。寫詩,理固宜然。
學詩札記(之五二四)詩人韓東曾說“詩到語言為止”。無獨有偶。假如我沒有講錯的話,總想折騰出點事來的楊黎先生也曾從“語言”切入,拋出過他的基本詩觀,詩從語言開始(鄙人早在韓東未說“詩到語言為止”這句話之前,就曾說過:詩從靈魂噴出,至語言完成射精)。很顯然,這兩位當代詩壇大佬級人物也只是用手指頭輕輕地碰到了現代詩這位仙女的陰蒂,并未有實質地動作。不客氣地說,倘若以更寬泛的視野去判定,韓楊二位詩兄的上述“名言”是經不住認真推敲的。詩,永遠潛藏在“語言”這面魔鏡的三界背后。真正的詩遠遠不在“語言”層面(在當下中國詩壇,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語言這一層!)。詩人,務必應懂得,魔鏡即便再怎么“魔”,也還只是局限于“鏡孑”。我的意思是說,只關注“鏡孑”的你,這輩孑休想呼吸到真詩。詩,就這么簡單。
學詩札記(之五二五)詩是我靈魂深處俯拾即是的風景。
學詩札記(之五二六)大致說來,寫詩應平視,看讀應仰視,評詩應俯視。
學詩札記(之五二七)在藝術創作領域中,我的基本主張是唯心至上。此刻,時令已至深秋,風輕、云淡、人靜、夜沉,窗外的那彎皓月,冷冷的。我伸出舌尖舔了舔她的雙眸。我深信,這一秒,她正幸福地受孕。情況似乎就是如此。其實,我覺得,我的這句話很不嚴謹,應該刪除“似乎”才更妥貼。
“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的《焚書》,幾乎涵蓋了中國詩畫創作美學藝術的全部要義,應該多研讀。
學詩札記(之五二八)無數跡象警示我們,現代詩創作必須"去大眾化"。這是類似于主權的概念,不應有絲毫的讓步。現代詩創作必須也只能是純私人化、個性化的一種形而上(其實也多少兼具形而下)的寫作技藝或稱之為卓異智性表達。一味地強調所謂接地氣、有人間煙火味的"大眾化"是幼稚的、可笑的、淺薄的,非但對詩寫毫無裨益,還極易斷送和輪奸創意思維,對整個藝術界乃至社會生活都造成莫大的傷害。力避"大眾化"思維定勢,你的創作才有可能出奇致勝,才有可能最終領到"藝術諾亞方舟"船票。切記,好端端的"大眾"美少女,決不能一"化"而變為人盡可夫的娼妓。我基本贊同客觀唯心主義創始人、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的觀點:真理可能在少數人一邊。諸君以為然否?
學詩札記(之五二九)詩是時代最稀缺的靈魂圣火,她必須刺疼時代乃至人性最敏感的神經末梢。詩人決不可陷入西方某位大師所謂的“及物”或“不及物”等諸如此類的狹隘而詭吊的語言學術性創作盲區。現代詩唯一有效的語言不是別的,她只能是詩性、自足、內省、決絕的抵達。
學詩札記(之五三O)優秀的現代詩理當傳遞出多維而靈動的價值觀,而絕非單一的所謂“正能量”。換句話說,真正杰出的詩人大都會避開幼稚的“學生腔”或純文人烏托邦式的期望值,而使自己的文字趨于樸實、精準、簡練,且極富生活情趣。
學詩札記(之五三一)如果說當下中國現代詩“仿西化”的語感褻瀆侵襲了擁有數千年優秀文化底蘊且從容、自然、靈性、飄逸的中華民族母語的話,那么,鞏固、拓展、提升、重塑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文藝創作活力及精神價值刻不容緩。別忘了,我們體內流淌著的始終是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
學詩札記(之五三二)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生態健康和諧發展不可或缺的內驅力之一,生動形象地彰顯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軟實力和卓異的文化品位及個性。恕我直言,眼下,中國現代詩生態圈表面繁榮,實則“亂象”叢生,“暗流”涌動。但愿我是杞人憂天吧!
學詩札記(之五三三)真正成熟的詩人大抵以“具備萬物,橫絕太空”的真覺體悟的“知”與源于自然,主觀、多維、個性、流動、反常且自給自足的“識”,建構融歷時性、共時性、人文性、差異性、藝術原創性于一體獨立不羈的文化審美心理及價值觀照譜系。
學詩札記(之五三四)古今中外,文化流氓還少嗎?!
學詩札記(之五三五)最杰出的詩人往往都不務正業,也不是所謂的詩壇大佬級核心人物,從來不是。神,絕少現身于人群中間,卻分明又離人不遠。一旦當上了詩人,命里注定超凡脫俗。
學詩札記(之五三六)詩書畫等藝術創作是“道”,所謂殊途同歸。確切地說,藝術是道的異化和外延。
學詩札記(之五三七)書法講究一個漢字“變”。不懂“變”術,不諳“變”理,那頂多也就只是在寫字;知變會變,主動求變,朝夕思變且不離“法度”,方可稱為書法藝術。我已說得夠口語了,我想。
學詩札記(之五三八)有時,沉默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敘述。去山里走走吧,詩人!
學詩札記(之五三九)從某種意義上看,現代詩富有內涵、質感、彈性、節奏的自由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作品的生命力。
學詩札記(之五四O)如同即興創作“自由”一樣,現代詩創作是沒有規矩約束的,其永遠是一個盲目的進化過程。這種“盲目”與直覺相似。詩人在內心深度必須存有對人類自由和美始終不渝的探求精神。只有在絕對“自由”的詩里,詩人才會由衷地感受到慰安、愜意、價值與尊嚴。
學詩札記(之五四一)現代詩貴在藝術地表達詩人純粹的精神內核以及虔誠的關于自然與生命的體驗。如果說詩應具有核心藝術元素或稱傾向性的話,那么,我認為,這就是。
學詩札記(之五四二)真正的寫作會讓人變得豐盈、謙遜、神明、祟高。
學詩札記(之五四三)毫無疑義,抽象對于純藝術創新來講,是真正搔到靈魂癢處的一門學問。遺憾的是,在地球上,這樣的人實在少得可憐!
學詩札記(五四四)當境界不處在同一個層面上的時候,任何關于詩的解析都是盲人摸象。
學詩札記(之五四五)好詩引領我們走向純靜。
學詩札記(之五四六)不必諱言,真正優秀的詩人骨孑里總是異常孤寂且痛苦的。
學詩札記(之五四七) 不客氣地說,目前中國詩壇絕大部分所謂的詩人僅僅是在自娛自樂。這和詩有什么關系呢?!
學詩札記(之五四八)詩是簡括的綜合性藝術。詩的簡不單是指用墨,也不是什么技巧(那是小兒科),重要的思想容量。判斷一個詩人內功高低,全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無限的“簡括”上。
學詩札記(之五四九)杰出詩人不僅要看其作品的量,更要品其藝術作品的質。寫出能留傳后世的史詩般的文字是我的夙愿。感謝主!想讓我從靈魂深處叫你“詩人”很簡單,把你自認為具備良性生態功能的文字勇敢地亮出來吧,否則,你想都別想!真巧,我的夢友博爾赫斯好象也說過類似的話。博兄的原話,我記得不太清楚,大意是:“我的夢是有品位的。要我夢到胡安·庇隆,想都別想!”(大笑二十七秒)
學詩札記(之五五0)真的,我離詩很遙遠。我只是不經意偶爾親吻到她的影子而已。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童年,本名郭杰,1963年生,中國詩歌學會會員,1980年習詩至今,筆耕不輟,現居蚌埠。曾策劃中國詩壇第三條道路與垃圾派“兩壇雙派詩學大辯論”等文學藝術活動,部分作品獲多個獎項或入選各類詩賽。
QQ:22348347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