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學家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道: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誠哉斯言!中國文學經典著作《詩經蒹葭》里有一句名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我看來,優美的文學藝術永遠是那在水一方的佳人,值得熱愛她的人們永遠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和追求。冬月之余,我有幸拜讀軍平之佳作《詩意語文——游牧心靈》,心中頗有感觸,很愿意說上幾句。
藝無止境,文學藝術的道路猶如那山路十八彎,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一顆赤誠的藝術之心去攀登去追求。“不失赤子之心”,這是成為藝術家的必然條件。“我熱愛美,別無他求,就因為我喜歡,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情去做,甚至把它當做自己的宗教,這就夠了。《石崖上的棗樹》是我近期所寫的一篇散文,它得到了讀者的喜歡。那棵棗樹實在是一個很優美的意象,它讓我找到了自己從事藝術所追求的境界——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它讓我想起了錢鐘書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為什么要說這些呢?因為在我看來無論是繪畫還是藝術都要有一種詩的境界。這種境界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言:有境界則自成高格。一篇散文如此,一幅寫意畫也是如此。對于一切成功的藝術作品而言,都應該要達到一種詩的境界。”
詩的境界就是審美的最高境界。它不僅僅是藝術,還是哲學,它與功利無關,也與名利無關,它只與一樣東西有關,就是心靈。游牧心靈,多么美好的一個詞語,多么富有詩意的一個詞語。單從書名的獨到新穎的命名上便可以體察到作者善感善悟的一顆詩心,詩情畫意哲理兼備,這是《詩意語文——游牧心靈》一書讀后給我最強烈的感受。一個高中語文教師,常年帶領學生游弋在詩歌的海洋里,浸泡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上,不說成為國學專家教授,也會被國學經典熏陶成一個謙謙君子、書香秀才。從軍平的《詩意語文——走筆黃土地》到《詩意語文——游牧心靈》,一本又一本佳作地出現,也充分地說明軍平在藝術道路的體悟上也正一步一步進入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他分明是在語文的海洋里蕩起了文學的雙槳,打造著“詩意語文”系列作品,塑造著自己的語文王國。很顯然,他是成功的,他摸到了語文教學的真諦,他尋找到了語文教學的一條成功之路,但愿他能夠沿著他的語文之路繼續拓展,把這一條小徑拓展成一條大道。我想這也是軍平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所追求的“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吧。
打開“詩意語文”的畫卷,讓心靈徜徉在作者塑造著的自然山水田園人文的畫境里,對心靈是一種陶冶和凈化。物我交融,物我兩忘,與自然對話,與山水對話,與人文對話,這是軍平散文藝術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因此,把游歷與哲思與文化在寫景抒情議論中充分展示出來,給人以優美的藝術滋養與陶冶,這是軍平散文藝術逐漸成熟的一個標志。步入《堯頭窯》《江南水鄉》《兩條河流》《韓城印象》《潼關懷古》等文章中,猶如步入一條曲曲折折的畫廊,作者以他優美的文字繪出了堯頭窯遺址的盛衰變遷,繪出了具有江南水鄉特點——河網密布、黃河環繞的合陽大地的美麗,令人向往。在《兩條河流》《韓城印象》《潼關懷古》等文章里,作者熱情謳歌那美麗的山川河流,那美麗的人文古跡,縱橫筆墨馳騁才情盡力挖掘蘊含在它們背后的靈韻骨氣,探討人生的終極價值與人文思辨,把人的靈魂引導到一個崇高、向上的境界之中。真是自成格調!
軍平散文的視野不僅僅局限于風景名勝、人文古跡,他的筆下也有對生他養他哺育他的黃土地鄉村田園的真誠抒寫。《鄉村之歌》《鄉村依戀》《樹的思戀》《生活瑣記》等篇章就是他對黃土地風情獻出的一曲曲贊歌。這里村莊、樹木、秦腔、古會、忙碌的母親等在作者筆下都無不充溢著赤子之情,充溢著赤子之思。詩情畫意哲理形神兼備,文筆浸染著濃濃的懷戀之情,洋溢著游子濃濃的莼鱸之思。他的情感是細膩的,是真誠的。猶如一曲古老的民歌,那氤氳的秦腔至今仍讓人牽腸掛肚。他鐘情于藝術與做人修煉,寫下了《四位師長》《三位藝術家》《兩位大家》《永遠的老莊》,在這里,他寫我對他的文學啟蒙,寫第五可和老師對他的嚴格要求,寫村子里愛國抗日的文子爺,寫平淡人生的賣爆米花老人等,無不浸透著敬意與個人的人生追求。他善于歸納與類比,把對個人人生影響至深的人集中起來,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應,引人思考,耐人咀嚼,令人回味。尤其是他寫人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由近到遠,把詩情與哲思巧妙地結合起來,寫出了大境界,大氣魄。
軍平的散文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現實,他深入地思考人性,寫下了《金匱雜言》《人生隨想》《“好”之說》等精美雜文篇章,有著振聾發聵的作用。在《人生隨想》里,開篇他別具一格地稱贊對手,認為對手是自己的磨刀石,觀點犀利透徹。在《“好”之說》里,作者認為良好的愛好可以成就人,而壞的癖好卻可以毀滅人,尤其是談人與人之交的“好”,作者更犀利地指出出利交與義交的兩個結果,鮮明的對比,啟迪著人心。對社會問題的思考,促使作者寫出靈異性的文章,如《“神”的訴說》,作者把自然比作“神”,替它們代言,借它們之口揭示“霧霾”形成的問題,“懶惰”的危害,“無字碑”的內涵以及河流消失的悲哀,從一個嶄新的視角透視現實與歷史問題,可以說妙趣橫生、情理兼備,給人啟迪,發人深思。這樣的雜文,浸染著作者的情思,閃爍著作者的智慧、洋溢著作者的想象,可以說是玲瓏剔透,美刺兼備,像一朵帶刺的玫瑰,令人賞玩不已。他喜愛讀書,這使他腹笥充盈,《讀書人生》《讀史札記》無不浸透著他的讀書智慧,給人啟迪;他對文學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如《閑話文學》《有一種美是文學》《閑話網絡》等寫出了個人的體悟與認識,確有獨到之處,值得一讀。
軍平現在還很年輕,憑著他對文學的摯愛和不凡的悟性,我相信他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作者簡介:劉成章,陜西省延安市人。曾任《文學家》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部副主任、陜西省出版總社副社長,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散文集《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