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讀王庭德,讓我淚流滿面。自以為經歷過滄桑歲月的洗禮,內心已經變得厚實、堅強。但讀王庭德的這本自傳小說《這個世界無須仰視》,還是我讓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在淚水婆娑中感受這個身高僅有1﹒2米的侏儒殘疾青年坎坷的人生之旅,為他頑強拼搏、自食其力的感人事跡所欽佩和折服。感覺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勵志書,適合所有迷茫的人閱讀。
合上這本雅致的小說,望著窗外朦朧的月光,我內心在思索著一個深刻的命題,人的靈魂高度。不管是什么樣的小鳥,它能唱出婉轉動聽的妙音,它就是神奇的夜鶯;不管是什么樣的夜鶯,它能在五線譜上盡情舞蹈,能讓人精神受到震撼,靈魂有觸動,就是人間的天使。
書中有一個卑微的生命在低吟淺唱,書中有一個倔強的靈魂在向命運抗爭。書中訴說著許多人間真情,書中有許多人生警語,讀后猶如心靈雞湯。
他出生于陜西省旬陽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一場高燒過后,雙腿嚴重畸形,身體幾乎停止生長,比同齡人矮了半截,走起路來一顛一跛……”,這是庭德在自傳中的一段自我描述。讀到這里,我感到心酸。庭德的父親是智障患者,母親是一名智力低下且視力不清的人。這樣的家庭環境確實讓人揪心,且心痛,也讓我們更加關注小庭德的滄桑的人生軌跡。
讀完這本自傳體小說,掩卷沉思,我覺得這本書充滿正能量,給我們傳遞許多積極向上的元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學習。
一是無論身處何境,都要有夢想,用夢想點燃自己的人生。小庭德的童年是孤獨的,因為身體有殘疾,沒有更多的伙伴可以玩耍。父親在他六歲時就離開人間。與爺爺相依為命,與一只八哥成為知己和好朋友,這只八哥是他心靈唯一的寄托。但就是唯一的八哥,也被一淘氣的小男孩騙走,殺掉。小庭德為討回那只可愛的八哥,受到小男孩父親的不屑和嘲弄。他們父子很殘酷,根本體會不到這只八哥是庭德生活的樂趣。讀到這里,我很悲憤。因為八哥,小庭德而珍愛生命,感覺生活的美好;因為失去八哥,小庭德而傷心落淚。童年是孤獨的,但因為這只八哥,記憶儲存了這么多美好的印象。
等到他該上學時,因為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他選擇了在教室外旁聽。他的兩年偷學經歷,讓我吃驚,也讓我為這個倔強的小男孩贊嘆。他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校長,讓他免費就讀。陽光終于照射到那個寒冷的小屋,雖然是一米陽光,但足可以溫暖他幼小的心靈。為了買條普通紅領巾,他上山砍柴想換錢。他力氣小,行動又不便。但這個小男孩好強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是一名農技推廣工作者,現在單位辦公室也配置了電腦,安裝了寬帶。可我沒有把電腦技術學精,僅僅滿足于能打印稿子,簡單排版。相比庭德,我感到很慚愧。內心的動力不足。庭德為能系上一條普通的紅領巾,要付出那么多汗水。我們有如此優越的辦公條件,不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確實應該三思,知恥而后勇。
二是無論身處何境,都要自強不息。庭德讀小學時,征求老師同意后,就賣方便面,掙一些錢買學習用品。初中三年,他自學照相,業余時間給人照相,用照相掙來的錢,養活自己,完成學業。而初中畢業,無法再讀高中,高中不實行免費,他家距離高中又那么遠。選擇就業時,我再一次感到無奈。他愛好文學,初中就有一篇美文在《全國中學優秀作文選》上發表,那篇文章的發表點燃了他的文學夢想。為了生存,他給鄉上寫新聞報道,鄉上給稿費來生活。似乎生活對他張開了笑臉,但他有殘疾,走路很不方便,可以用“步履蹣跚”形容,他要克服多少困難,走到采訪地,寫完稿子,鄉上蓋章后再投寄報社。對健康的新聞工作者來說,輕松一點,是舉手之勞。但對庭德來說,太多太多的不容易。僅2001年,他在《陜西日報》《陜西農村報》《三秦都市報》《西安晚報》《陜西人口報》《安康日報》等省市媒體上發表新聞稿件59篇,報社稿費加上鄉政府的獎勵,他掙了3000元,受到旬陽縣縣委宣傳部的表彰獎勵。他身殘志堅,讀到這里,我為遠方的這個小弟鼓掌。靜坐常思自己過,反思自己,我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我也碼文字取暖。給幾個勞模人物寫過報告文學。《為了心中那片熱土》《與觀風流,且看今朝》《一方熱土一方情》,寥寥幾篇。沒有采寫更多的報告文學。是沒有時間嗎?不是。是沒有可創作的素材嗎?也不是。可能我得過且過,放縱自己,給自己心靈放假的時間長一些。懶于動筆,懶于構思,也就懶于去采訪和人交流。庭德行動不便,積極捕捉新聞素材,而我有一份職業,惰性多一些而已。這就是差距,這就是我應該反省的地方。
三是心存感恩,珍惜機遇。盡管庭德寫通訊剛有起色,在妹妹出嫁,帶母親遠走他鄉后,厄運再次降臨。她妹妹想帶他走,他斷然拒絕。讓妹妹照顧好母親,他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他走出那個偏遠的村子,到縣城賣過報紙,艱難中尋求生存。冥冥中遇到貴人。安康市陽光學校徐校長,讓他免費學習電腦技術,掌握一種技能,為自己謀求職業打好基礎。人常說,身高臂長。他人矮,手也特別小。掌握五筆打字談何容易。我深有體會。我車禍后,左手殘疾。當時胳膊上的鋼板未去掉,在鍵盤前練習打字,可能是有些反應,傷疤處特別癢。練習了幾個晚上,自卑感特別強,我放棄用五筆打字,也放棄了那次培訓機會。現在用右手“兩指禪”打字,很慢。可庭德克服了許多障礙,憑著意志。學會了五筆打字,現在每分鐘可以敲90多個字。他練習打字,小手都腫脹時,校長強迫他休息,打點滴消炎。讀到這里,我為庭德超越自我的毅力而欽佩。聯想到自己,當時在困難面前,自己退縮了,選擇消極逃避。現在不會五筆打字,就是當時沒有戰勝自我,自卑充斥了自己的頭腦。沒有想到,殘疾人是特殊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來獲得,而是來體驗的。于災難中體驗活著的美好,于失落中體驗獲得的欣喜,于絕望中體驗希望的可貴,于無法生存中體驗自食其力的激動……
四是面臨絕境,要堅持,希望在轉角。庭德因熟練掌握電腦操作技能,為他再就業提供了技術支撐。他在A公司上了三個月班,因公司招聘一健康的員工,而下崗。為就業他再次闖蕩江湖,嘗盡人間辛酸。在一次次挫折面前,庭德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堅強。頑強地生存,就如山崖上的野菊花,在寒風中怒放。歷盡艱辛和磨難,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在一網吧兼復印打字部謀職。此后,在國內多家報刊雜志上發表過13萬字的詩歌散文,加入了陜西省作家協會。成為陜西省殘疾人作家協會的秘書長。受到了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接見和鼓勵。他還參與慈善事業,支持無腿青年徐禮根安裝假肢;為汶川、玉樹地震以及安康“7•18”洪災捐款。他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許多媒體相繼報道。讀到此處,我為這個小兄弟的善舉喝彩,也為他的博愛情懷而贊歌。
他在本書的后記中寫道:“正常人能做的事,我能做到,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我通過努力,依然能做到。身體上的殘缺,動搖不了我自強不息的信念,也阻礙不了我參與慈善事業的步伐”。多么樸素的話語,多么高貴的心靈。這段話詮釋了,鳥美在華麗的羽毛,人美在細膩善良的心靈。
這就是一個殘疾人作家坎坷的心路歷程。書中沒有刀光劍影,但處處可見精神的拼殺;書中沒有“宿敵”,但他一次次戰勝“災難”的侵襲。一次一次挫折,一次次絕境處柳暗花明。這本書中有許多獨特的人生感悟,讓你在挫折面前不再彷徨,在困難面前,想盡一切辦法摧毀。用“催人奮進,給人感召”形容,恰如其分。
他書中這一段話,特別精彩,讀后如醍醐灌頂。我反復默讀,恍然大悟許多人生哲理。“這個世界無須仰視,永遠會有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強大,比如身高,比如權勢,比如金錢,比如名望……,與其仰視別人,攀附別人,不如正視自己的內心,歷練他,灌溉他,使之強大起來,以巨人的姿態融入這個世界”。“很多人,在仰視強勢群體的同時,忽視了弱勢群體,從而被名韁利鎖束縛了靈魂,迷失了自己。其實,身體的殘缺并不可怕,精神的殘缺才會讓人成為永遠的弱者。”
其實,書中像這樣精彩的蘊含人生哲理的妙語很多。讀后,我久久不能釋懷,感覺他是中國當代的保爾,又一個“史鐵生”式的文壇新秀。
行文至此,庭德打電話,說他的新書再版銷售五萬冊,榮獲幾項文學大獎。我真誠地希望更多的人分享這本很好的勵志書,希望庭德的文學之路越走越廣闊,寫出更厚重,有思想內涵的小說。
作者簡介:王國棟,筆名牧云,陜西省作協會員。已由西安出版社公開出版《輕彈歲月》《素描時光》兩本文集,國家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已館藏。詩歌和楹聯作品多次獲獎,現工作于藍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