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遠航的遼寧文學艦
韓春燕/文

拿到大連出版社出版的“字碼頭”讀庫10本素雅精致的文集后,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躍入眼簾,這十個作家中的大多數我都很熟悉,作為遼寧文學創作的主力,他們已活躍在文壇多年。大連市委宣傳部和大連出版社有著令人欽佩的氣魄和令人肅然起敬的情懷,他們在2014年第一批“字碼頭”讀庫推出大連十二位本土作家之后,又將關注的目光和扶持的對象擴大到了整個遼寧文學。
我非常喜歡字碼頭與遼寧艦這兩個非常具象的詞語,這十本文集也確實仿佛一支艦隊正在文學的浩瀚海洋中揚帆遠航。
十位作家的作品中有小說集也有散文集,小說集中無論是刁斗具有現代主義意味的《出處》,還是孫春平、李鐵、于曉威、周建新繼承現實主義傳統的《誰能摩挲愛情》《手影》《午夜落》《平安稻谷》,它們都是遼寧文學近年來的重要收獲,而散文集中除了鮑爾吉•原野是專業的散文作家,其他人則有小說作家有報告文學作家還有詩歌翻譯家,但無論怎樣,這些散文集里的作品拿到全國去毫不遜色,并且還具有著獨特的光芒。“字碼頭”讀庫將遼寧近年來優秀作家作品聚集一起以文學艦隊的方式推向全國,這無疑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孫春平的小說極具遼寧本土特色,他的故事、人物以及講述故事塑造人物的語言都屬于他的故鄉。遼西鄉村氣質的好故事棲身于孫春平關于城市、鄉村和各類人群的小說之中。李鐵、周建新、于曉威三人是遼寧中青年作家的骨干。李鐵給讀者的印象是一個專門寫工業題材的作家,其實李鐵小說所表現的天地很廣闊,比如這本集子里的《護林員的女人》《犧牲》《我們的關系》《手影》。即便是以工廠生活和人物為表現對象的小說,他最主要的關注點也是人,男人女人,以及他們之間的各種關系,比如《男女關系》和《定向爆破》,當然這種種關系里面混合著時代的和職業身份的元素,但人性的元素是作者最著意想表現的。周建新是遼西葫蘆島人,他的出身、閱歷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寫作資源,家族的鄉村的廠礦的漁民的,這些資源最后經過他的精心加工成就了他的家族故事、地域往事、鄉村演義、廠礦風云、海味傳奇。于曉威相比其他幾位小說家要年輕些,但后生可畏,于曉威的小說正如劉大先所言,它們正在生長,綠色的藤蔓已經攀爬得更高更遠。于曉威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作家,他的創作正逐步從傳統敘事中掙脫,對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對文學敘事形式的追求,讓于曉威的文學道路愈加廣闊。
刁斗無疑是遼寧作家中的一個異數,遼寧作家大多來自于鄉村,他們的寫作資源和知識背景都是鄉村的傳統的,而刁斗的文學營養主要來自于西方,他沒有鄉村生活經驗,也缺少市井和民俗的經驗積累,他的創作一開始便注重敘事技巧,注重社會邊緣人群,注重對人作為存在的形而上追問。
鮑爾吉•原野在中國當代散文中自成一派,其以俊逸靈秀詩性幽默的文字,講述著人與人、人與自然萬物間的血脈親情。原野的散文是飛翔著的鳥,它總是落在山巔、林稍、河畔、草尖之上,落在屋檐、馬廄、露珠、歌聲之上。他的文字中有愛有慈悲有綿延不絕的喜悅和憂傷。原野的散文是美的,美得如處子一般;原野的散文是豐富的,豐富得讓天空大地上的所有生命都在他的文字里歌唱。原野的散文是有仙氣的,是萬物借他來發聲。
《英格蘭流年》是高海濤2015年的重要收獲。他的精神氣質和知識結構都非常有趣地形成一種對峙性的緊張和沖突,而這種緊張和沖突在他的散文中就構成了一種難得的文本張力。他出身于遼西鄉村,是遼西的小米和民間文化喂養了他,遼西的鄉村文明滋養成就了他文化人格的重要部分,而他學的是英語,喜歡的是西方文化,又曾有過到美國高校進修的經歷,所以他文化人格的另一部分是被西方文化打造而成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土與洋的差異使高海濤的散文色塊駁雜韻味獨特。在《英格蘭流年》的篇篇美文中我們不難看到一個神奇的風景。
劉元舉的散文縱橫捭闔,輻射廣闊,內容豐富,氣象宏大,卻又紋理細膩;鶴蜚的散文帶著女性的溫度和性情,記錄了歲月漫過心頭留下的點點滴滴;李青松的散文則散發著曠野的氣息,他的文字是素樸的,但素樸的散文之中卻有著大擔當。
艦隊已經起航,我們站在碼頭上向他們揮手致意,愿遼寧文學乘風破浪!
作者簡介:韓春燕,文學博士、博士后,一級作家,《當代作家評論》副主編,渤海大學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