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進入新世紀以來,一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是越來越走向前所未有的泛化與分化。在傳統的嚴肅文學之外,由網絡平臺催生的類型小說,則是其中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一個文學板塊?,F在的長篇小說領域,其主要構成基本上是嚴肅文學與類型小說兩大類別,甚至形成了兩種寫法、兩類閱讀的明顯分野。這種類型文學的方興未艾,雖然使文學生態更顯多元和多樣,但生動而紛繁的發展中,也潛藏了一些傾向性的問題,值得人們認真加以關注。
類型小說是指以題材分類的流行小說,它接近于通俗文學作品,再在文化背景、題材類別上進行細分,具有一定的模式化的風格與風貌,以滿足不同愛好與興趣的讀者。類型小說的興起與持續,至少有寫作、閱讀與市場三個方面的因素在合力主導。尤其是閱讀趣味不斷發生分化之后,不同的趣味與需求都需要滿足,這是類型小說所以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類型小說到底有多少類型,因為區分不同,看法并不統一。結合現有的作品類型與流行提法,它可以歸為十個大的門類,這就是:架空\穿越(歷史),武俠\仙俠、玄幻\科幻、神秘\靈異、驚悚\懸疑、游戲\競技、軍事\諜戰、官場\職場、都市情愛、青春成長。如果再細分,還會更多。類型小說過去主要流行于網絡之間,現在除去網絡之外,還伸延到了傳統文學的期刊與紙質出版等領域。通常的傳布方式是,先在網絡與線上造成一定影響,然后再做延伸產品,如改編影視、改編游戲、紙質出版等等。大約從2010年開始,類型小說轉化為紙質出版的力度加大。這不僅造成了年度長篇小說出版總量增大到3000部以上,而且帶動了寫實類的職場、官場小說,虛構類的穿越、玄幻小說的持續行銷。
官場與玄幻題材走俏也有缺失
目前,類型小說雖然總體上還不失其多樣化,但最為走俏和暢銷的,則主要集中在官場與玄幻兩大類別。據開卷圖書研究所“2012年小說類圖書暢銷排行”統計,在前10名暢銷圖書中,以黃曉陽的《二號首長》、《高手過招》、《陰謀高手》為代表的官場小說就占據了4種之多。而“新浪·讀書2012年小說類圖書點擊排行”顯示,排在前10名的小說,除去排第二的《失寵王妃》之外,其余9種均為官場小說,如《我的野蠻上司》、《總裁的午夜新娘》、《女副部長官場博弈》、《二號首長》、《交易》、《新駐京辦主任》、《省委第一秘書》、《靠近女領導》等。而在網際與線上廣為流行的,主要是玄幻與仙俠類小說。在“盛大文學”發布的“云中書城Q1數字圖書銷量排行榜”中,排行前9位作品均為起點中文網旗下作家所著的玄幻類小說,如“我吃西紅柿”的《吞噬星空》,“唐家三少”的《神印王座》,“不信天上掉餡餅”的《官家》、“月關”的《錦衣夜行》、“貓膩”的《將夜》、“天蠶土豆”的《武動乾坤》、“忘語”的《凡人修仙傳》、“辰東”的《遮天》等。
而恰恰是官場與玄幻這兩個最為行銷的類型小說,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又游離于批評之外。概要來說,這兩大類型的作品,內容各有嚴重的缺失,寫法上也少有文學性,稱之為原創小說都較為勉強??陀^地說,早期的由改革文學過渡而來的官場小說,針砭時弊、揭露腐敗,在正與邪的較量中充滿人間正氣。而后來的官場小說,漸漸由仕途進退,官場沉浮,進入到展示腐敗本身和渲染權色交易的泥淖。這種“后官場小說”,成為當前市場的主要產品,使得這一題材領域嚴重變味。有調查顯示,官場小說的讀者中,黨政機關公務員占到30.5%,工商企業工作人員占27.1%,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20.3%。三者相加,占到了閱讀總人數的79.7%。不難設想,這些置身官場的人們讀了這樣的正邪難分的官場小說,很難指望他們能對官場現狀進行應有的反省,恐怕負面的作用要大于正面的影響,是毋庸待言的了。而脫胎于武俠小說的仙俠玄幻小說,也看不到早期武俠的行俠仗義,匡正誅邪,作品里除了魔杖、魔戒、魔法、魔咒,還有各種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怪獸、幻獸。這里的所謂武林高手之間的交手,其實根本不是武功修為的較量,而是各自的“寶貝”的角力。這些玄幻文學所呈現的,實際上就是一個游戲化的技術產物。因此,它并非是幻想的文學世界,而是文字呈現的游戲世界。這種“擬象”的世界,因為體現的并非是現實社會的真實投影,必然是“缺血、蒼白”的,不食人間煙火的。這種作品,除了給某些人以一種簡單的神性想象的滿足與發泄之外,很難再有更多的意義。這種典型的快餐性作品,其實只是一種文學的衍生品。
首個大獎梳理類型文學
當然,對于偌大的類型小說作者群,也不能給予輕視。事實上,在軍事類題材、歷史類題材、后宮類題材的一些作品中,一些類型小說家也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才情,使得這些類型小說在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上,都具有著一定的質量。這也表明,類型小說作家,文學造詣上也許并不一定全面,但因為情有獨鐘,術有專攻,不排除會在某一方面的寫作上,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施展自己的特別才情,寫出帶有經典元素的佳作力構來。總體來看,類型化的作家因為尚年輕和未定型,可能還會有新的成長與變化,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而走向分化,走向成熟。而這種成長與成熟,顯然既需要文學批評的助力,也需要與傳統文學的接軌。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特別看重由浙江省作家協會、杭州師范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并以為有其特別的意義。今年3月,首屆“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在杭州揭曉并頒獎,15部作品分獲金、銀、銅獎,其中,劉慈欣《三體》摘得金獎;流瀲紫的《后宮·甄?傳》,龍一的《借槍》,張大春的《城邦暴力團》,貓膩的《間客》獲得銀獎;孔二狗的《黑道悲情1》,小橋老樹的《侯衛東官場筆記》,桐華的《步步驚心》,李西閩的《腥》,李可的《杜拉拉大結局》,阿越的《新宋》等獲得銅獎。作為國內首個直接面向華語網絡文學和類型小說的文學大獎,可以說,“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對近年來類型小說進行了一次系統梳理與認真選拔,各個類型的優秀之作,都被一一遴選了出來,反映了類型文學創作近年的已有成果。因為類型文學興起的時間較短(10年左右),并游離于主流文學的關注視野,所以沒有設立這一方面的獎項。這次的類型文學評獎,是在這個龐大的文學領域首次設獎,可以說彌補了這一方面獎項缺失的一個空白。它的設立與開評,確實有為類型文學正名的意義。除此而外,它還具有著通過評獎,向文壇內外通報類型小說優秀作品排行的意義,通過彰獎優秀作家作品,向廣大類型小說作家提供創作示范與借鑒的意義。
從目前類型文學的現狀與走勢看,未來類型文學的發展,將會在現有的基礎上,一些類型逐漸超越原有的題材范疇,向跨界延伸,使一些類型逐步融合,如現在的職場與官場,已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跡象。這樣的跨界發展,會使類型文學較之過去視野更為宏闊,內含更為寬泛。還有就是一些類型文學作家,會借鑒經典文學的因素,向傳統文學致敬和靠近,使類型小說的文學性更為增強,生命力更為增長,影響力更為增大。比如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瀲紫的后宮小說等。如果這一切越來越成為一種大的潮流的話,類型文學就會成為與傳統文學互動、互競的一個新興文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