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勻當代詩歌創作觀察與概述
作者:文聯軍
文學是城市精神的地標。一個城市可能有優美的環境、精致的建筑、現代化的設施,然而,真正能體現城市靈魂與內涵的,是文學。而詩歌,又是文學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成立于1958年6月18日的貴州省都勻市,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貴州省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生活著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州人口的68.5%。都勻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勻毛尖茶原產地。66年來,隨著都勻市經濟、文化的發展,都勻市的文學創作,特別是現代詩歌創作也逐漸步入繁榮時期。
早在新中國成立不久,1933年出生的都勻詩人陳昌槐就在1953年的《新黔日報》上發表詩歌《無償農具到山間》,在1957年的《萌芽》雜志上發表詩歌《金梯》;1937年出生的都勻詩人廖臻賢也在1962年3月的《貴州日報》上發表詩歌《選種》,在1964年5月的《貴州日報》上發表詩歌《夜雨》。
都勻詩群創作中堅力量的都勻市作家協會成立于1984年,前身為都勻市文學創作協會,首批會員37人,現有會員232人,其中中國作協會員8人,貴州省作協會員54人,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散文詩學會、中國散文詩研究會會員13人。現有詩歌、詩詞作者近百人。1984年,都勻市文學創作協會成立后,1985年1月創刊的油印內刊《山魂》,曾大量刊發詩歌和散文詩作品,多首作品被《山花》《花溪》《詩歌報》等省內外報刊選用轉載。之后,從《山魂》走出了一批詩人。
1977年—1979年,是都勻詩歌及文學的成長時期。這時的都勻詩歌與全國的文學一樣發展,猶如雨后春筍,景象喜人。作者隊伍逐漸擴大,發表作品數量不斷增加,作品的影響力也漸漸增大。先后涌現出1945年出生的劉映春、1947年出生的彭世莊、1955年出生的王澤洲等有實力的詩人,他們的詩歌紛紛出現在省內外報刊,給都勻文學帶來一片生機。正是如此,都勻詩歌才從單純地謳歌生活到全面地表現生活的光與影,從而把都勻文學推上新的臺階。
上世紀80年代,都勻的現代詩歌創作在貴州詩壇占有重要地位;許多都勻作家都是從詩歌創作開始步入文壇。其中較突出的有劉映春、彭世莊、王澤洲、以及1958年出生的龔煒等人的詩作。因此,都勻文學的發展時期,是從1980年至1985年,這一階段主要成就是詩歌和散文詩創作,都勻的詩人不僅活躍在都勻文壇,而且優秀者還引起省內讀者的注意,在全國文壇嶄露頭角。1980年,龔煒的詩歌《春晨》(二首)先在《山花》雜志發表,后被《新華文摘》雜志轉載,為貴州詩歌首次被該刊物轉載,評論認為“詩寫得含蓄而富于情趣,反思的哲理從中自然地流露出來……較為深沉和有一定氣勢。”都勻文學開始有了大的轉機。這年12月底,在“1976至1980年貴州文藝獎”評獎活動中,龔煒的詩歌《春晨》、王澤洲的詩歌《看悲劇》分別獲二等獎。接著,羅文亮的散文詩連連被省內外作家、評論家評論及被各種選本收入。與此同時,宋健、白映泉、魏愛民、王從順、徐光清、藺劍平、初燁、劉登廣、陸靈廣、陳建華等一批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作者的詩歌作品也在《山花》《青春》《花溪》等各級刊物發表并受到好評,他們的作品也不同程度地為都勻詩歌增添了光彩。
都勻詩歌創作的高潮在發展時期,到了繁榮時期,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作者堅持不懈。特別是崛起了一批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的年輕作者,為都勻的詩歌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從散文詩看,1937年出生的羅文亮的散文詩集《布依人的婚戀》《布依情》《神州拾韻》富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給讀者帶來鮮明的審美感受。1946年出生的石尚彬、1966年出生的楊啟剛、1965年出生的劉學文、1937年出生的劉世彬等的創作對活躍都勻散文詩壇起到重要作用,劉世彬、劉權還合著內部出版了散文詩集《山花和貝殼》。在詩歌方面,劉映春的《啞女》《藍月亮》表現人性美和禮贊生命意識。龔煒的《高原女性》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語言個性,無疑是對“高原詩”風的響應。彭世莊的某些詩作把視角轉向都市,充滿現代意識,意象化地展現其對人性、人生的認知與理解。當代中國散文詩界領軍人物和精神導師、著名散文詩人耿林莽高度評價楊啟剛的散文詩為“楊啟剛的寫作是嚴肅的。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民族色彩,藝術個性也已經形成。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民族色彩,藝術個性也已經形成。”1997 年 4 月,楊啟剛加入中國詩歌學會。
都勻詩歌的繁榮時期是1985年至2000年,這階段的都勻文學最大的特點,一是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包括老中青三代的作者陣容,二是開始有作品結集出版,結束了前二十幾年都勻沒有個人詩歌作品集的歷史。隨著1985年王澤洲的詩集《遠山》、1986年羅文亮的散文詩集《布依情》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都勻分別有了第一本個人詩集和第一本個人散文詩集。之后,羅文亮又出版了《布依人的婚戀》(貴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神州拾韻》(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兩部散文詩集。其中,《神州拾韻》獲貴州省1996年首屆文學獎三等獎。再后來的數年時間里,都勻再沒有詩集出版。但這個時期,一批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者,如宗世杰、熊志堅、汪凱、劉權、李繼剛、魯谷峻、李國清等,以及出生于七十年代的耿文福等,他們的散文詩創作也為都勻的詩歌創作增添了活力。后來,王澤洲、龔煒、劉權等人因工作調動先后離開了都勻到北京、重慶、福州等地工作生活,而初燁、陳昌槐、廖臻賢、劉世彬、陸靈廣、劉登廣、李國清、汪凱等也先后去世,但都勻乃至黔南文壇不會忘記他們對詩歌所作出的貢獻。
進入新世紀之后,都勻詩歌創作的碩果時期開始呈現。涌現出胡鳳林、吳英文、楊萍、劉功明、伍亞霖、李曉妮、趙榮莊等一批詩歌新人。這階段都勻詩歌的兩大特點一是一批高質量的佳作在《詩刊》《星星詩刊》《詩歌報月刊》《中國詩人》《詩歌月刊》《詩選刊》《詩潮》《散文詩》等報刊發表,并被翻譯成英文、韓文、蒙古文等文字對外推介,入選《1949—1999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經典文庫·詩歌卷》《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詩歌卷》《<民族文學>30周年精品選·詩歌卷》《中國最佳詩歌》《貴州新文學大系1990—2019·詩歌卷》《新世紀貴州作家作品精選·詩歌卷》《紀念建黨90周年貴州文學精品集·詩歌卷》等多種重要詩歌選本;散文詩入選《中國散文詩百年經典(1918—2017)》《中國散文詩100年大系》《新中國詩歌史料整理與研究?作品卷?散文詩(2000—2018)》《散文詩的新時代:2000—2021中國散文詩精選》等重要散文詩選本。這些發表和入選的作品中,不論是詩歌,還是散文詩,楊啟剛的創作成就最大,成果最豐,并且二十余年來筆耕不輟。他的作品,題材豐富且具多樣性,文字蘊含哲理思辨色彩,又賦予了悲憫憂患意識,呈現出一位詩人深刻的生命體驗與社會思考,具有較強的個人創作風格辨識度,以及獨特的文學個性與創造性。二是一批風格迥異的個人詩集從2004年開始至今不斷公開出版,并且榮獲各種文學獎項,從而使都勻詩歌創作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其中,楊啟剛出版《遙望家園》《打馬跑過高原》《落日越過群山》《低吟或晚唱》《獨奏曲與交響樂》;伍亞霖出版《倒敘》《一生四季》《善廣順行》(合著);吳英文出版《細節凌亂》《時光沙床》;楊萍出版《我等你在緋紅的黎明》《重逢青春的微笑》;吳治由出版《真想給生活一記響亮的耳光》《途經此地》;胡鳳林出版《花開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李繼剛出版《情人埃卡》,張俊出版《詩意人生》,劉功明出版《簡單地生活》,邵華忠出版《故鄉是一朵云》,李曉妮出版《高原上那一片愛的水域》,趙榮莊出版《榮莊詩集》。據不完全統計,新世紀以來,都勻詩人公開出版個人詩集20余部。以外,還公開出版了《在時間之水中漂流——貴州都勻六人詩選》《內心傷重的河流——貴州都勻“抗災救災”詩選》兩部詩歌選集。
這些詩集中,《文藝報》曾刊出評論文章對《遙望家園》進行了評論,稱之為“詩歌語言質樸自然,至言不飾,實而不華。當一個詩歌時代受到社會的冷落時,留給詩人的選擇只有沉淪或超越。一位真正有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詩人對超越性的孜孜追求肯定是執著虔誠的,他用肩負苦難的十字架將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歷所感,發于情而形于詩,賦予寫作以生命超越的意義苦苦前行。”這也是黔南首部被《文藝報》評論的詩集。2007年9月,《花開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榮獲由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等聯合舉辦的貴州省第八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評獎活動詩歌類二等獎;2015年2月,《低吟或晚唱》榮登由中國散文詩研究會組織中國散文詩界專家學者主辦評選的“2014年中國散文詩排行榜”;2015年9月,《打馬跑過高原》榮獲由貴州省作家協會主辦的目前貴州最高級別的專業詩歌獎“貴州省第二屆尹珍詩歌獎創作獎”;2022年3月,《落日越過群山》榮獲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全省專項文學獎項“首屆貴州省文學獎”詩歌類三等獎。
都勻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詩人占比量大。在這些出版過個人詩集的詩人中,占一半以上。其中,楊啟剛、吳英文、楊萍、趙榮莊為布依族,李繼剛、吳治由為苗族。新世紀以來,三位都勻詩人先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其中,2000年8月,在黔南州文聯退休的羅文亮被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批準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為黔南州第一位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作家。2007年8月,在都勻市人民政府創建辦公室工作的楊啟剛被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批準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填補了都勻市長期以來沒有中國作協會員的空白。同時,也成為黔南州第一位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青年作家和第一位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少數民族作家。2020年8月,在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工作的吳英文加入中國作協。2007年10月,楊啟剛以其散文詩組章《在生活的邊緣》被湖南《散文詩》雜志評為“全國十佳散文詩人提名獎”;2009年1月,楊啟剛被貴州省作家協會和《當代貴州》雜志社共同評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貴州十大影響力提名詩人”。
此外,萬兆軍、陳文慶、曾真、班雪紛、蒙祖芳、丁玉輝、朱錫榮、陳凱、任雋瑤等一批尚未出版詩集的都勻詩歌作者也創作出一批作品在報刊上發表,他們也為都勻的詩歌創作隊伍增添了力量。
1996年8月,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民族文學》雜志1996年第8期推出“慶祝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40周年專輯”,刊發了10位黔南作者的小說、詩歌和散文作品,詩歌作品是楊啟剛的組詩《民間》和彭世莊的詩歌《故鄉印象》(三首)。這也是黔南少數民族自治州的少數民族作家首次以集體亮相的方式進入當代中國文學的視野。2009年8月,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的國內權威詩歌雜志《詩刊》2009年8月號下半月刊以7個頁碼的篇幅隆重推出“群落展示·貴州都勻詩人詩歌作品小輯”,刊發都勻老中青三代詩人詩人劉映春、彭世莊、楊啟剛、伍亞霖、吳英文等6人的作品及作者簡介。《詩刊》推出都勻詩人的作品,充分地顯現了都勻詩歌創作的可觀陣容,這種形式的出現,對都勻的文學創作特別是詩歌創作無疑具有很大的推動力。這是貴州當年一座城市的詩人群體首次被《詩刊》重點推出。
為了對外加大宣傳推出都勻詩人及其作品,去年以來,楊啟剛先后策劃組稿編輯三期都勻詩歌作品小輯在有關公眾號上推出,其中,2023年 11月20日,在《詩探索》公眾號推出“詩群·貴州都勻詩人小輯”,刊發34位都勻老中青三代詩人的每人一首作品;2024年5月24日,“詩歌地理:貴州都勻詩人作品小輯”在“中詩網”推出,包括從“40后”到“00后”老、中、青三代詩歌作者30人的作品;“閱讀西部”公眾號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也分三期推出“詩歌地理:貴州都勻詩人作品小輯”;5月30日,包括從“30后”到“90后”老中青三代散文詩作者17人的作品“貴州都勻詩人散文詩小輯”在“看見貴州”公眾號推出。小輯推出后反響極大,有力地鼓舞了大家的創作熱情。其中,“中詩網”的閱讀量達三萬人次。
目前,都勻詩歌創作仍然后繼有人。其中,“98后”布依族詩人楊云天創作勢頭最健。近年來先后在《星星詩刊》《揚子江詩刊》《詩歌月刊》《上海詩人》《民族文學》《華文文學》《飛天》《青春》《延河》《西湖》《散文詩》等刊發表作品百余首,作品曾獲第十屆“抒雁杯”青春詩會暨全國大學生詩歌大賽一等獎、“第十屆中國校園‘雙十佳’詩歌獎(十佳詩歌獎)”、第七屆中國詩歌春晚“2020年度十佳新銳詩人”等獎項,曾參加《星星》詩刊主辦的“2021·第十四屆全國星星大學生詩歌夏令營”、《詩歌月刊》主辦的“2020年第二屆長三角新青年詩會暨青年詩人改稿會”等活動,作品入選《2019中國年度優秀散文詩》《青年詩歌年鑒(2021年卷)》《詩日子:日常詩意之美(2025)》(天天詩歷)、《星星》詩刊“2020·全國大學生詩選專號”等選本。2019年7月,楊云天加入中國詩歌學會。
由于筆者眼光的局限,也許在這里對都勻詩歌創作情況的描述不盡全面。但毋庸置疑,新世紀以來,都勻的詩歌創作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貴州詩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與貴州其他地區的詩歌群體創作相比,都勻地區的詩歌創作還是較為滯后了。在全國產生影響的作品和詩人更是稀少。因此,迫切地需要各位詩人從人性的挖掘,藝術審美,題材表現等方面著力,譜寫都勻詩歌創作的新篇章,讓都勻詩群繼續在文壇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