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以詩為燈:李凡筆下的現實與靈魂

1 

以詩為燈:李凡筆下的現實與靈魂

——讀詩集《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創傷》

 

作者:蘇勇

 

拉美詩人路易斯·卡多索-阿拉貢將詩歌譽為人類存在的唯一實證,這一深刻洞見在李凡的詩集《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創傷》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一定程度上,詩歌是用真誠、新鮮而洗練的語言去書寫和表達我們的內在情感和生命狀態。經由詩歌,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我們置身的世界,并且重新建構我們想象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方式。在李凡的詩集中,詩人以極具冒犯性的筆觸、深邃的隱喻、噴涌的情感,揭示了當下人類生存的種種困境,并為我們重新打量這個世界提供了新的感知方式。為了更為深切地把握這本詩集的內涵和價值,我們不妨借助以下四個關鍵詞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第一個關鍵詞為冒犯。詩學意義上的冒犯,指的是在詩歌創作領域內,詩人有意識地運用反傳統或顛覆性的意象手法,以此突破既有的審美框架與表達慣例,喚醒讀者對我們這個習以為常的世界或者日常事物的再認識和再發現。這一策略不僅拓寬了詩歌意境的邊界,更引領我們在常規認知之外,重新探索或發掘這個娑婆世界的別樣面貌以及情感表達的無限潛能。李凡的詩歌里,冒犯之語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她會將卡夫卡指稱為亡徒,將蝸牛比喻為信使。這些新奇的意象,使得圍繞在我們周圍的世界變得陌生而有趣。詩集的第一首詩《太陽》,雖然簡短,但語言極具沖擊力,帶有極強的冒犯性。李凡寫道:“就像一個火辣辣的傷口/裸露在/人世間?!憋@然,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如此冒犯的表達都是比較少見的。通常,詩人們將太陽視為光明的使者、希望的象征。例如,泰戈爾在《太陽頌》中贊美太陽為綻放光耀金蓮的摯友,舉起巨斧劈開黑暗;在艾青的《太陽》一詩中,太陽以難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雪萊在《生命的凱旋》中也將太陽視為引領萬物蘇醒和生命凱旋的力量。即便是在波特萊爾的筆下,太陽也是養育萬物的慈父。而在古代詩歌中,太陽通常被稱為金輪、金烏,也都是些極具正能量的能指。在李凡筆下,太陽不再是一個蘊含著希望與拯救的能指,而是一個受難者、一個承載著世間苦楚與滄桑的形象。它不再是高高在上、光芒萬丈的神圣存在,而是被賦予了人性的脆弱。太陽仿佛也經歷了生命的起伏與跌宕,也有著難以忍受的創傷。這樣的描寫,不僅讓太陽這一傳統意象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也讓讀者在品味詩歌的同時,感受到了詩人對于生命、對于世界的深刻感悟與思考。當然,這種冒犯性的意象本身也極具含混性。以《太陽》這首短詩為例,它既可以被解讀為癲狂者或傷痛者內心世界的扭曲反映,是他們情感狀態的直接映射;也可以被視為一種深刻的隱喻,象征著在現代文明的侵蝕下世界的滿目瘡痍,連太陽也不能幸免。

再比如《我以為這是地獄》這首詩,詩中寫道:“電梯門打開后/一片黑暗/里面的燈壞了/硬著頭皮/走進去/恍然間/我以為這是地獄?!痹娙藢㈦娞葸@一現代的發明大膽地比喻為地獄,這顯然是一種公然的冒犯。實際上,電梯作為能指,可以被視為現代科技產物的縮影。盡管這些現代產物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它們背后的邏輯——追求速度、強調高效,卻在無形中使現代人陷入了一種日漸盲目、異化的境地。

第二個關鍵詞是隱喻。詩集的封面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隱喻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深沉的情感共鳴。那覆蓋整個世界的令人有壓抑感的黑色,仿佛將世間萬物都籠罩在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之中。傷痕累累的太陽,不再是那個曾經驅散陰霾、帶來無盡光明的神圣象征,而是一位經歷了無盡苦難與創傷、卻依然屹立不倒的孤膽英雄。封面上的白鴿,盡管翅膀上帶著傷痕,卻依舊堅定地向著那顆泣血的太陽振翅前行。某種程度上,這只白鴿仿佛是詩人的化身或鏡像,它那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姿態本身足以讓人為之動容。

詩集里的隱喻有對現實世界的直面,有本體論意義上對存在的追問、有對單一的工具理性主義或技術現代主義的反思。而在這些隱喻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破碎的、無助的卻始終沒有沉淪的獨行俠、清醒者形象。經由詩集里驕傲的板栗樹、自身難保的昆蟲、落淚的狗、去留無意的鴿子、沉默的大海,以及日食、眼罩等意象,我們看到了世界的貧瘠,以及意義的貧困。

盡管李凡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我們并不完全認同。但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是:隱喻有它的重量。雪是詩集里反復出現的一個意象,它既是遮蔽之雪,同時也是敞開之雪。雪覆蓋了世界,一切的骯臟、創傷都被覆蓋!但同時因為它的色彩、它的溫度,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體驗。在《如果我們可以等來一場雪》這首詩里,一切都會隨風而逝,生命無常、人生短暫。我們往往以為那飄落的雪是極易消融的,但事實上,它終究會再次飄落,而人卻只有今生今世。在《降雪之前》這首詩,李凡寫了輕盈之重,我們的世界,物質越來越豐富,但我們卻越來越無趣,對于那些觸手可及的美,我們喪失了欣賞的眼睛。在《你和雪之間》這首詩里,詩人探討的是,在一個喪失了愛的世界,你和雪究竟哪個更冷。《多想讓自己下一場雪》這首詩則試圖讓時間暫停,讓忙碌的人們因為一場雪的陡然飄落,而暫時停下腳步,去重新審視我們的過往,讓那些“無用之物”豐盈我們那已然干癟的內在??傊?,在這些隱喻的交織與碰撞中,李凡的詩不僅是對俗世的深刻剖析,也是一場心靈的覺醒之旅。它讓我們在紛擾的現實中尋得一絲寧靜,于意義的荒漠里發現生命的綠洲。

第三個關鍵詞是悲悼。悲悼(mourning)通常指的是對失去所愛對象(這里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如自由、尊嚴、理想等)的一種情感反應。與抑郁不同,悲悼雖然同樣伴隨著悲傷,但它并非病態。悲悼和抑郁相對,抑郁是病態的悲傷,抑郁可以使一個人失去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失去愛的能力。

詩集收錄了大量的悲悼詩,這些詩顯示了詩人曾經被愛包圍,盡管悲悼的對象永遠地停留在時間的彼岸,但是我們并未因他們的離去而枯萎?!栋⒕恕贰赌愕氖帧獞浲馄拧贰赌莻€曾在撫河旁洗衣服的女人》《爺爺的遺言》《他說他的靈魂是空的》《我看著那些花兒慢慢老去》《秋天,也快過去了》《這世間,你們曾來過》《思念》等詩篇中,寫滿了對親人、朋友以及世間所有美好之凋零的深切悲悼。這些飽含深情的作品,某種程度上是我們能夠在這些曾給予我們愛的人所空缺的情形下,得以為我們繼續獨自而不孤獨地走下去,提供了力量補給。在《寫給安妮的信(未完待續)》中,詩人寫道:“安妮/我給你寫了近二十年的信/郵筒,卻一直/是空的?!边@透露出詩人內心深處面對著一個如同幽靈般揮之不去的存在,盡管她付出了二十年的努力,卻始終未能真正釋懷與告別。因而,詩人才一再地書寫安妮,這種持續地書寫意味著悲悼并未完成。顯然,這些悲悼之作,不僅是對過去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讓我們在失去與懷念中,學會珍惜與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詩集里的很多詩歌不僅是寫于新冠疫情期間,也是對疫情的直接書寫。這些詩歌不僅直接描繪了這場瘟疫給世界帶來的創痛與不幸,還深情贊頌了那些逆行者的無畏與付出。盡管疫情已經過去,但是對疫情的悲悼卻似乎始終缺席。悲悼行為并非僅僅為了受難者,更是為了讓幸免者能夠更健康、更堅強地繼續前行。悲悼意味著告別,它能幫助我們從陰霾中走出,重新面對新的挑戰。但遺憾的是,我們往往迅速且不假思索地切斷了與疫情的關聯,以至于某種程度上,我們心靈上的傷口并未真正愈合。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李凡的寫作具有了獨特的愈合功能。《今日》《燃》《有個人間》等詩都是對這場災難的記錄、感受?!豆?021,酒先干為敬》為我們儀式性地提供了某種祭奠與告別的契機。詩人說:“有些人離去了/時間的核,會在未來為他們停留。”在《我們,終究不是神的孩子》這首詩中,李凡描繪了人類的脆弱與無奈,病毒與戰火隨時都可能奪走我們的生命?!皶腥穗x去,永不再回/我們不是上帝的寵兒/依舊要推著西西弗斯的石頭/蹣跚而行。”而在《他們》這首詩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場巨大的悲悼活動,在這場災難中,我們不斷地與親人、與歲月、與一切喪失、與一切不曾擁有甚至是夢想告別,剩下的或許只有熱淚盈眶。但正是這些告別,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蛟S,在悲悼的淚水之后,我們會更加堅強地走向未來。

第四個關鍵詞是人間。李凡的詩集洋溢著濃厚的煙火氣息,她深切地凝視著我們所棲居的這個世界——這個被韓炳哲稱為“績效社會”的人間。這人間,每個人都奮力爭取成為超人,因為一旦無法蛻變為超人,便意味著毫無競爭力,隨之而來的,便是被這個紛繁復雜的人間悄然邊緣化,甚至面臨被放逐的命運。更為荒誕的是,我們這個世界關于成功的標準竟如此單一而機械,似乎任何與名利無關的東西,無論其內在價值多么豐富,都只能被視為無意義的折騰。因此,我們太多的人將個人的幸福與完滿完全寄托于外在的認可與物質的積累,而忽視了內心真正的追求。那些懷揣著夢想、渴望探索未知領域的靈魂,在這樣的人間往往被視為不合時宜的異類。他們的努力與堅持被輕視,甚至被嘲笑為無意義的掙扎。然而,正是這些靈魂,才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值得注意的是,李凡的詩集不僅充滿了煙火氣,更深刻地關注著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人間的人與人性。詩人通過這些赤誠的文字,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績效社會,看到成功與幸福的多樣性。她告誡我們,或許應該學會望向他人,看見那些不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的人與物,因為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存在,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底色。

在《路邊》這首詩里,李凡關注的是一位凜冽的晚風里售賣麥芽糖的大姐,她用文字的擴音器和放大鏡,讓我們看到了他人的辛苦與堅持。她是這么寫的:“她不停敲著大塊的麥芽糖/一塊一塊叮叮咣咣地敲下來”“風依舊很大/她繼續敲著堅硬的麥芽糖/叮叮咣咣”“我默默看著她皺巴巴皴裂的手/仿佛目睹,她把那些堅硬的日子/一點一點地,敲下來”。在《不提人間》這首詩里,一位孤獨的被視為異端的不過五年級的十歲孩子,成了李凡描寫的對象,這樣一位被遺棄在成績和規矩之外的孩子,只能站在樓頂,望向碩大的天空。詩人寫道:“我沒有見過你/可是我看到了/你抬頭望過的那片/沉默,又無力的天空”《沉默》這首短詩描寫的是我們所置身的這個日漸嘈雜、無趣的世界,我們喪失了聆聽的耳朵,世界日夜轟鳴,但是我們的內在卻萬籟俱寂。詩人寫道:“雪落時/其實,是有聲音的/只是世間嘈雜/讓我們誤以為/雪花,是最后一個/沉默者?!?/p>

顯然,在這些詩作中,李凡從不掩飾自己的脆弱、彷徨與無助,她始終是一個無所依憑、不堪承受生命之重的主體,但是在這些表象的背后,我們又分明看到一個遺世獨立、毫不妥協的洋溢著極為豐沛的情感熱度的生命。她犀利、真誠、慈悲。盡管如此,她依然相信人性,相信光。正像這本詩集里,最后一篇《如果這個世界會有創傷》寫得那樣:“如果這個世界會有創傷/別怕/每個人的心底/都有潛在的光……”

總之,李凡的詩歌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紛繁復雜的人間萬象,也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內心深處的幽暗角落。李凡以冒犯性的筆觸挑戰傳統,以深邃的隱喻賦予日常以新意,以悲悼之情緬懷過往并期許未來,更以深切的人文關懷凝視著我們所棲居的這個人間。她的詩歌不僅是對現實的深刻剖析,更是對靈魂的深情撫慰。顯然,在這個充滿創傷與不確定的世界里,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力量——一種能夠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潛在之光的力量。而李凡的詩歌,無疑正是這樣一股溫暖人心、鼓舞精神的力量源泉,它以其獨特的魅力與深度,觸動著每一個渴望被理解、被照亮的靈魂。


(作者系江西師范大學副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作者簡介:蘇勇,男,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青年井岡學者,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協會員,江西省評協特約文藝評論家、戲劇影視專委會副主任,南昌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主要從事文藝評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著有《解構批評的形態與價值研究》一書,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中國美術報》《文藝報》《外國文學》《江西社會科學》《內蒙古社會科學》《青海社會科學》《中州學刊》《戲曲研究》《文學與文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并有若干被《紅旗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并有中、短篇小說見于《黃河文學》《牡丹》等雜志。曾獲中國文聯第四屆啄木鳥杯年度優秀論文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首屆全國網絡文藝評論大賽一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優秀長評論文獎,田漢戲劇獎·評論一等獎等。

 2


附:

 

李凡簡介:

李凡,筆名依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江西省作家協會成員,南昌市作協副秘書長。發表詩文、評論、歌曲若干,參與創作十余部舞臺劇和微電影并榮獲相關省市級與國家級獎項。曾擔任《中國現代詩歌研究》書籍副主編等工作,相關媒體受邀嘉賓。出版詩集《這人間》《如果這個世界會有創傷》。

 

新詩集《如果這個世界會有創傷》簡介:

《如果這個世界會有創傷》是一部意蘊深厚的現代詩詩集,廣泛涉獵心理幽微、教育哲思、情感波瀾、日常生活、時代發展及人文思想等諸多領域。作者身兼文學、心理學、教育學之背景學養,身為心理咨詢師,她以獨特視角洞察世間萬象,借詩歌之翼,與世界進行深度對話。她以詩人獨有的敏銳觸角,于平凡生活中捕捉詩意與哲理的火花,穿越愛與悲憫的細流,直抵人心最深處;以師者寬廣的胸懷,探尋教育的真諦與生活的本源;更以一顆熱忱而真摯的心,直面創傷,用詩歌的溫柔力量,輕撫世界的每一寸溫暖與美好,讓讀者在詩行內核中感受心靈的治愈與希望的光亮。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最新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videos另类极品| 毛片基地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5566| 理论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伦y4480私人影院|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182tv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另类精品| 三级免费黄色片| 机机对机机的30分钟免费软件| 全彩里番acg海贼王同人本子| 麻豆国产入口在线观看免费|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性色av|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91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猫咪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无套后进式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波多野结衣丝袜美腿|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 麻豆91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不卡|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在线视频|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另类|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男人桶女人30分钟完整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