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風輕一詩人
——詩人李榮印象記
作者:吳茂盛
李榮是我的兄弟。是詩人。一個非常純粹的詩人。
關于李榮,因為太熟悉的緣故,我想說的想寫的實在太多太多。我和李榮是高中同學。在上世紀那樣貧瘠的歲月,詩歌喂養過的青春,讓我們無比珍惜。而在當下這樣浮躁的年代,經歷綿長歲月打磨與沉淀的友誼,堅不可摧。
李榮的文學才華在中學時代就開始顯山露水,那時候就在我們當地報紙和中學生刊物遍地開花。有句著名的成語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李榮因文學嚴重偏科,且與大學失之交臂;高考失利的文藝青年李榮因此而走進軍營,成了一名消防戰士。后來他當兵、提干、考軍校,在部隊風生水起。1998年的某一天,李榮說,他不再寫詩了。當時,我很詫異,對文學那么癡迷的文藝青年怎么說停筆就停筆了呢?這一停,就是十年。不寫詩的李榮繼續和我頻繁地往來,一見面就喝酒、打麻將、K歌。有時候,我們醉得一塌糊涂,玩得天昏地暗。時間一晃到了2008年的一天,李榮說要重新回到革命隊伍——寫詩。這一次又讓我非常驚訝,我不得不用懷疑的眼光望著他:“真的?”他的語氣很堅定:“當然是真的!”此前我和上世紀八十年代校園詩歌運動的詩歌兄弟邱華棟、周瑟瑟、洪燭、湯松波的詩集剛剛以“歸來者詩叢”的名義在中國青年出版社集體亮相;現在,新歸來者詩群又多了一員實力干將。
就這樣,李榮懷揣著文學夢想,攜帶著一首《歸來者之歌》重新歸來:
我要把生銹的筆擦亮
讓它重新發出槍的光芒
接著,歸來者詩人李榮一發而不可收,他的作品在《人民日報》、《詩刊》、《詩神》、《綠風》、《草原》、《青年文學》、《文學界》、《創作與評論》等數十種報刊開花結果,并接二連三出版詩集《靜悄悄地黎明被誰驚醒》、《高處的天空》和長篇報告文學《砥柱》;其作品還先后榮獲全國公安文學大獎賽一等獎、第32屆中南地區優秀社科圖書獎、《西北軍事文學》優秀詩人獎等獎勵;這一部部大作擲在文壇上都是當當有聲,影響廣泛。
李榮是一名軍人,是一名消防衛士,是一名激情澎湃的詩人。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陽市消防隊在撲救衡州大廈火災時突遇高樓坍塌,20名官兵壯烈犧牲。李榮含淚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我火紅的兄弟
他們在火海中經歷燃燒
和灰燼
他們在撲救大火中經歷災難
和滿目瘡痍
——黑夜中的大火
你能否點燃潮濕的森林
把黑暗燒穿?
——黑夜有黑沉沉的烏云
烏云翻滾,黑夜孕育的淚水即將落下
——黑夜孕育的淚水即將落下
它會不會將這最后的火種撲滅?
——《靜悄悄的黎明被誰驚醒》(長詩)
這首詩是李榮停筆期間寫的唯一的一首詩,發表后在很多重大活動中被廣泛朗誦,聽者無不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2009年6月14日,邵陽洞口縣消防隊指導員宋文博帶領官兵連續奮戰3個晝夜,因勞累過度誘發腦溢血不幸犧牲。李榮又一次含淚寫下:
媽媽,其實我真的不想離開你!
不想離開我親如兄弟的士兵
不想離開這片我守護了8年的黃土地
我多想再睜開眼睛
看一看你滿頭的銀發
我多想端一杯甘甜的水送給你
滋潤你哭啞的喉嚨
我多想附在你的耳邊告訴你
媽媽 我愛你
就像你和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媽媽愛我一樣深!
——《媽媽 其實我真的不想離開你!》
李榮的生命如果不是貫穿了一種大愛,不是對軍人職業操守的無比忠誠,不是對生命和愛情的無限珍惜,不是對自然和美的無比崇敬,又如何能寫出如此至美至純的詩句?
李榮不走語言實驗的極端,不玩那些讓人不知所云的另類花樣。他的詩率真、明快、坦誠、純粹。我喜歡這樣如水般質地的語言,“唐詩一樣的漁歌,明亮如鏡/在江水上蕩漾/像江面上撲騰的鴨群”;我更喜歡這樣似火般美感的意境,“我彎腰寫詩的姿勢/多么像鐮刀、鋤頭、小米加步槍/多么像我手中的筆描繪的秋天/比消防紅還紅的五星紅旗/被一把把稻穗和一道道麥芒/虔誠地捧在手心,像一頂皇冠/戴在我的頭上”。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優秀的詩人操縱語言,仿佛音樂家操縱音符,畫家操縱色彩一樣,自由而瀟灑,通過詞與詞組合成有節奏有動感的形象。李榮說,這正是他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白水環繞的村莊
白水澆灌的花籃
花籃的花兒香,心上人
歌聲像滿坡的牛羊
這是我反復吟唱的地方
涉過一道道河水翻過一道道山岡
綠草往山坡上走
白水在家門口流
家門口,眼含憂傷的姑娘啊
云兒你不要遮了她眺望的目光
我兩手空空,喊一聲
妹妹你何時跟我走?……
——《白水環繞的村莊》
這樣的詩,講究傳統的優美形式,遣詞造句非常完整和易懂,而技巧純熟,含蓄而節制。
李榮是一個用心靈寫作的詩人。他說,一首好詩,必須先感動自己,然后又能感動讀者。這樣的詩有沒有呢?有。2012年2月26日,在李榮作品研討會上,就有這樣一個小小的插曲:當時,我和著名作家王躍文、魏劍美、紀紅建、詩人洪燭、楊志學、評論家王涘海、饒翔等先后發言后,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魏委也即興暢談了自己的體會。她深有感觸地說:“李榮的作品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剛才,我抽空翻閱了李榮的詩集《高處的天空》,當我讀到他的《坐在我對面的士兵》這首詩時,作為女性和母親的我,頓時就被深深的感染了,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當時我的淚水就出來了。現在,談到這首詩我又要流淚了。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被火燒傷左臉的士兵,他的內心很矛盾、很猶豫,他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把受傷的事告訴他的母親。這名戰士的猶豫很形象地表達了兒子對母親的牽掛和母親對兒子的牽掛。而這份牽掛的背后,又有更深的意味和思想。這樣的詩,有幾個母親讀了后會不被感動呢?”說到這里,魏委有點哽咽,我分明看見,她的眼睛已是紅紅的了。第二天,我寫了一篇短文《一首讓宣傳部長落淚的詩》貼在我的博客上。沒想到這篇博文被新浪重點推薦,當天的點擊率超過了一萬六千多次。
后來,洪燭感慨道:李榮的詩非常動感情。他這種帶體溫的作品,比市面上許多空有技巧與才氣的所謂“零度寫作”的詩歌,更容易感染我。也使我對他刮目相看。
令人刮目相看的李榮,不僅僅因為他的詩,還因為他的處世哲學:為人低調、不計得失、淡泊名利。他主編的一本很有影響力的詩歌選本——《當代新現實主義詩歌年選》,就是他節衣縮食,自掏腰包出版的;外地的文朋詩友來長沙,他又成了接待辦主任,打著拱手迎來,又打著拱手送往;他屢屢發起的“詩歌沙龍”或“文友聚餐”,都是精心籌劃,積極買單……
關于李榮,我想說的想寫的實在太多太多,如果不就此說住,恐怕一部長篇也不夠。重新歸來的李榮,他的寫作比過去更自信、更從容、更恬然、更得心應手了。李榮,云淡風輕一詩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