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時光
——淺析王國偉詩作《兩張照片》
作者:史映紅
漢代名家王充在《論衡·佚文》里曰:“夫文人文章,豈徒調墨弄筆為美麗之觀哉?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善人愿載,思勉為善;邪人惡載,力自禁裁。然則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毛詩序》里言:“情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是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曹魏開國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里亦言:“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觀察近些年,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壇,可謂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玉石雜糅,一些主義被顛覆,一些信奉被重組,一些概念被肢解。遠遠望去,文壇很熱鬧很喧囂很沸騰,像農村臨近年關的農貿市場。五零六零后旗幟高舉,一呼百應;七零八零后捋臂張拳、躍躍欲試;九零零零后虎視眈眈、覬覦已久。從風行一時的“美女作家”到“梨花體”“羊羔體”“海嘯體”;從“軀體寫作”到“打工寫作”“明星寫作”“退休寫作”;從先是有人罵人,到后來對罵,接著是群罵,最后發展到要對薄公堂,法庭相見。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文學“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然則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不要說文學“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更不要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就在我寫這篇拙評之際,從中國作家網看到一個消息:“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事業單位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目前已經申請注銷登記,已經成立清算組,并且告知相關債權人申報債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讀書和文學與很多人的生活漸行漸遠,也與很多人的心靈漸行漸遠。
在這讓人極其痛惜的狀況下,總有一些人在努力堅守,像一座門可羅雀的寺廟里的僧人,青燈伴古佛,執著于清塵打掃,焚香誦經,暮鼓晨鐘。他們做著與文學緊密相關的工作,卻不爭話筒,不爭上鏡率,不爭版面和字號。也不以權威自居,對人頤指氣使、指手畫腳、評頭論足。他們用睿智冷靜的目光觀察世事紅塵,用熨帖溫暖的手掌撫摸人間冷暖,用悲憫體恤的內心感受人世滄桑,用真誠真摯的文字記錄世態炎涼和人間疾苦。給社會和時代奉獻著煦陽與清風,像盛開的向日葵,比如我魯院高研班同學王國偉和他的文字。
回到詩作《兩張照片》:“我又一次/看見你的小短裙了/那年買的,和/那天穿的/而我總想著里面/曾經一起奔涌的火焰”;這種情況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整理抽屜衣柜時,收拾舊物用品時,翻找一份草稿或書籍時,不經意間會找到孩子兒時精心制作的小手工,聚精會神畫的一幅畫,一兩件已經陳舊甚至破損的小衣服、“小短裙”、小鞋子。猶記得是“那年買的,和/那天穿的”情景:當初孩子是那么喜歡,高興的轉了一圈又一圈,蹦蹦跳跳的樣子,笑靨如花的樣子,孩子的欣悅與大人的頷笑,仿佛就在昨日。那件或紫紅或粉紅或大紅的“小短裙”,讓一個普通人家的空氣與陽光里有了歡樂的音符,音符繚繞著、回蕩著,像“奔涌的火焰”。
“歷盡滄桑,卻/依然敏感/突然不可遏止的/悲從中來/沒由來的,涕淚滂沱”,人到中年,“歷盡滄桑”,老人們年老體弱,疾病纏身,時不時生病住院,要陪護伺候。孩子還不諳世事,學業甚緊,開銷頗大。遠親近鄰經常有事相托,諸事相求,又不好推辭。工作標準與時俱進,要求嚴苛,容不得一絲一毫疏漏;這就是悲壯的人到中年。“可憐白發生”(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宋·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精力與體力不可逆轉地下降,但又不得不振作精神,繼續迎接歲月的風吹雨打,迎接生活的霜雪雷電。國偉這些文字真切真摯,從容扎實,娓娓道來,跟他為人一樣內斂而真誠,低調而坦率。
“生活總是游離在生活之外/我還沒有好好享用/盛宴就已結束/這時多么想要一個人/來愛,可是/卻沒有”,作為普通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蕩氣回腸的大事要事做,但紛繁蕪雜、瑣碎零亂之事一件接著一件,這一件尚未辦妥,那一件又等著處理,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好不容易找的半日安閑,想“好好享用”悠閑時光,放松放松緊繃的神經,不料瑣事雜務突然而至,“盛宴就已結束”,只好匆匆起身,重新奔波在車海樓林,忙碌于滾滾紅塵。
童年時小鳥依人、小尾巴一樣寸步不離的孩子,現在忙于繁重的學業事業,他們已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和自己的秘密。而我們的義務,或者說責任,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給他們轉足生活費。有人曾說:美即過程,過程即美,很多經歷一晃就會成為記憶,很多記憶注定難以回歸,這就是作為我們人的宿命。
國偉的作品通常來自家長里短、柴米油鹽,來自街頭巷尾、山河樹木,來自耳聞目睹、所思所悟,并用樸實無華和簡約輕靈的文字記下來,成為約定俗成的一種時態,一種世態,一種常態。故而能很好的與讀者在心靈上達成契合,同頻共振,看似細小輕微,卻很動情動人。
兩張照片
作者:王國偉
我又一次
看見你的小短裙了
那年買的,和
那天穿的
而我總想著里面
曾經一起奔涌的火焰
歷盡滄桑,卻
依然敏感
突然不可遏止的
悲從中來
沒由來的,涕淚滂沱
一個可笑的,老男孩
生活總是游離在生活之外
我還沒有好好享用
盛宴就已結束
這時多么想要一個人
來愛,可是
卻沒有
作者簡介:
王國偉,山西代縣人,現任山西省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山西文學院副院長、山西文學博物館副館長、《黃河》執行主編,一級作家。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學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十屆青聯委員。已出版詩集《相思樹》《神話》《兩棵樹之間》、文集《云心乃水》、電影劇本《浴血雁門關》(單行本)、電視連續劇劇本《忽必烈》(合作)、《察必皇后》等作品。曾獲國家廣電總局優秀電視劇劇本獎、趙樹理文學獎、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黃河》優秀詩歌獎、“汾酒杯·山西賦”全國賦文學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等,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