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事后素方可為
——評析書畫藝術的市場捆綁
作者:王發賓
一、書畫藝術的內涵體現
書畫首先是一種文化傳遞,它源于最古老的語言記事及情感表達,在這種文化表現的過程中逐漸融入心靈的內蘊,并把這種積累又一次一次體現在筆墨之中,這是書畫走向藝術的一種原始開端,也是書畫發展的必由之路,反之就會變異,就會出現怪象。所以刨根問底,尋找書畫的本源,要知曉書畫是干什么的,怎么發展,目的是什么,它要走向何方,成為什么現象,最終要達到一種什么狀態,精神要體現什么,意境要追求什么,怎么成為人民大眾所喜歡的一種雅俗共享的文化藝術,知道這些創作路徑,才有可能一步一步登上一個一個臺階達到一種神秘的意境高度。
書畫藝術的靈魂可以說是意境,意境是藝術家通過作品營造出來的一種氛圍、情感和靈性,比如在畫一幅山水畫時,畫家不只是畫出山水的外形,更重要的是通過筆墨的細節運動傳達出寧靜悠遠的心境,以及所要探求的那種人生的神秘境界,讓欣賞者有身臨其境、猛然開悟的感知和格物自明之鳴,同頻共振之律。在書法作品中,通過字體形態的筆畫施轉和整體布局的大膽構想展現出飄逸古樸、陰陽共生、奇側互變、哲理推演等思想的生動表現,才能把書法的內涵隨著書畫家的靈感體現出來。書法和繪畫體現的形態不一樣,它要表現出一種仿佛如此又不是如此的神秘感覺。書法是抽象的,在抽象之中表現具象,寫出的筆畫與字形不能俗,一定要有內涵得出奇,結構不能呆板,一定要有韻律的活潑。藝術的特點就是要有表達規律的統一性和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二、書畫家要認識市場
在這個市場經濟統領的時代,抖音快手不斷地推出書畫家的作品,書畫也被市場言說的神乎其神。以前書畫家只知道埋頭創作,不知道如何走向市場,使得書畫與市場常常脫節,書畫家找不到相應的市場,市場找不到相應的書畫家,二者常常擦肩而過,卻不知眼前就有一座橋梁。繼承傳統文化,書畫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讓這個高雅的文化藝術受眾于廣大的人民群眾,傳播成了新時代文化發展的主要手段。但也滋生著不良的弊端和惡劣的后果,使一大批書畫家通過便捷的傳播飄了起來,有的說某某超越了王羲之,有的甚至把某某吹成了神,有的自圓其說夢見了王羲之,對此書畫和市場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從當下書畫現狀分析當下市場,市場為廣大書畫家提供了一個互動平臺,開展一系列傳播傳統文化的新渠道,這是好現象,能使廣大群體了解書畫、愛上書畫,但也是壞現象,使好多畫家偏離了書畫的原本意義,出現了一大批缺少自己內心靈感追求的沒有創意的作品,而是涌現出一大堆追求虛名撈取金錢的書畫家。他們一改以前刻苦鉆研的學風,進入偷奸取巧脫離書畫本源的無真正書畫價值的照搬照抄行列,用涂鴉式的胡亂筆墨蒙蔽群眾獲得利潤,掏空自己原本天真爛漫的良心,一頭鉆進了銅臭的死胡同。
走向市場,首先要認識市場,所以我們要大膽地走進市場了解文化,把我們的書畫事業推向市場,讓市場認識書畫的表達方式和書畫家的繪畫初心,從繪畫中聽風云變化,看山脈起伏,覺云卷云舒。一種以萬物為動向的時空挪移,在書畫中產生著情感變化和意志的攀登。如何為廣大書畫家提供一個突破市場捆綁的書畫環境,把市場理念傳遞給書畫家,讓書畫家建立起市場意識、慢慢實現市場行為。在當下的書畫行業中,市場行為往往存在著一種偏見,常常出現對策略的誤解,策略是二元對立派生出來的一種智慧和手,它以誠實為基礎存在于市場之中。所以我們對市場行為的實施往往不夠準確,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嚴重影響了市場,脫離了市場的價值規律。為此我們要用市場意識正確理解市場行為所產生的市場結果,有了這樣一個真誠的認識過程,就能提高市場效益。從全國書畫市場的高度切入,深刻論述新時代書畫市場的特點是扎根于傳統文化沃土之中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和他們生活緊密相連的能夠表達他們內心向往的美好前景和精神力量,這是當下書畫市場所需要的藝術作品,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歡的作品。我們洞察到了這個市場商機,就要用創作的理念在藝術的靈魂深處尋找表達這些能代表一個時代精神面貌的突破口,來記錄這個時代的偉大創意和鮮活的崇高精神以及背后感動天地的故事。指向明確了創作的精神情感就會從筆墨中帶入潛藏在心靈的理想展望。
三、讓藝術走近人民大眾
書畫家是一個參差不齊的群體,這些人群又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創新者,他們不是接近于意境的追求者,就是接近于現實的觀賞者,或者是精神的推崇者,可是我們在創作時常常把它放在了同一個標準,或者叫專業水準上,丟失了普通人對傳統文化的忠誠與熱愛、厚道與雄渾、磅礴與宏大的尋找。如何表達他們深藏在內心那種火熱的情感和浩然之氣,體現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多元文化形成的民族之魂,往往被一些所謂的抽象意境忽略了,而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又看不到他們所喜愛的深層次的意象,常常被潑上了一頭霧水,所以畫家要選擇老百姓所喜愛的事物和樸實的追求,作為創作的思路進行創作,與市場一定能碰撞出強大的火花。比如畫一顆大西瓜,既有火熱的情感,又有夏日的清涼,還有充饑解渴的爽快,這種與生命緊緊相連的生動表現難道不是生命的真實意境嗎。畫一輛載著稻谷回家的牛車和畫一輛小轎車,在農民的心里感覺就不一樣,盡管汽車美麗、好看、跑得快,但離他們比較遠,不如一輛牛車親切,不如豐收實惠,所以意境的層面表達要抓住普通人的心理需求,不是單一的意化、禪化、佛化、神化、要在接近老百姓喜歡的基礎上提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像我們吃的三頓飯一樣,北方的大燴菜永遠不會讓北方人討厭,南方的米飯也同樣最喜歡南方人。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這個層面,如脫貧攻堅,農村的科技和紅旗渠的鋼鐵錘鏨,肩搭白毛巾的勞動者和刷手機的新型農民,畫和字也是一樣,不是普通人的欣賞能力低,水平不高,而是我們脫離了他們最普遍意義上忠實與坦蕩的內心追求,是我們自己不了解他們內心在愛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離什么最近,取向一定要和對象有深層的內在關聯,才能夠啟發他們對意境的聯想和拓展。其實我們所表達的意境也好,禪學也好,最終都要歸結到老百姓的懷抱里。比如你畫的高山白云,肯定沒有聯想到農民煮飯時環繞在上空的蒸汽和揭開鍋蓋時鍋底展現出從山坡上刨出來的土豆、蘿卜,他們像不像白云環繞的山峰、有沒有天地交合的感覺,等等你根本沒有去想,也不知道此時你已經丟失了傳統文化。老農們長期在純粹的忠、義、禮、智、信、仁、孝中生活,養成了一種浩然正氣,他們的眼神和他們的所思所想都體現了這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的書畫家卻沒有正確的認識市場,反而丟掉了這些傳統的東西,被金錢忽悠得神魂顛倒,一心鉆進名譽坑里,吹捧自己、夸大自己、抬高自己,詩書畫脫離了高雅的內涵和文化的修養而失去了生活的表達,打著創新的幌子越走越遠離了傳統。
書畫家要理解老百姓,向百姓學習。有了這個過程,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涵養就擴大了范圍,提升了高度,走進了誠實的世界,感到了平凡中的偉大,樸實中的豪華,真誠中的淡雅,生命中的煙火。這樣會使我們變得靈活起來,能在厚重的土墻里看到樓房的俊俏,從犁開大地的泥土中抒發筆墨的情趣。捕捉老百姓喜歡老牛犁田的黃昏,雄雞打更的朝霞,裊裊盤旋的炊煙,減少虛妄不實的無病呻吟和名利武裝的高大頭腦。通過這樣的互動,更多的民眾有了真誠與樸實的鑒賞水平,從最樸素的感情中靠近和拓展了理性,使廣泛的文明形態、科學思維和意識逐漸升華。理解了這些,相互之間就得到了共同提高,就能貼近群眾、突破書畫市場的捆綁,活躍市場、拉動經濟、形成了產業。傳統文化就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有深刻意境的書畫就不難遇上知音了。而那些只戴帽子不長眼的盲人書畫家就逐漸地被歷史淘汰了。
四、如何讓作品生長效益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尋找同類合并,適應不同人群,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會清晰地看到每一個事物都有上、中、下三個層面,然后分析我們處在哪個層面,就從這個層面學習交流,這樣大家的水平能在一個層面上晃蕩,既不會溢出也不會下沉,像一顆游動在水平尺上的水晶珠子隨時能調整平衡,使大家在這個相差無幾的平面上獲得開心和幸福之感。如果你覺得自己水平高,就找你的同類,這樣既不會排擠他人也不會冷落自己,大家在一個園子里各種各的田地,相互不至于因缺乏水分而枯萎。當然了作品的水平不僅僅是作品本身,他和作品的作者息息相關,一個英雄本身的光環就很讓人感動,再看他的字時就自帶一種精神,看到了積極向上的品德,這幅作品就能滋養人的情操。如果你是一個斤斤計較、高高在上的人,作品用筆著色都不錯,但是不食人間煙火,那你的作品也只能留給后人欣賞了,與古今沒有緣分。
我們要和中層底層人結緣,建立一種藝術緣分,情感緣分,社會緣分,經濟緣分,推動物質流通、穩定市場繁榮。用一種通俗的大家能接受的能在字里行間吸收傳統文化營養的能得到愉悅并在欣賞中提升品位獲取收益。經過長期的積累慢慢提高欣賞能力和專業水平,如果能使這個人群提升了欣賞水平,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得到傳承。什么是書畫藝術水平,看水平,注意沒注意水平里邊的道德、人品和思想感染力,有沒有傳統的東西,怎么分出高低,底線建立在什么基礎上,何為高,何為低,高低里面有沒有傳統基石、人文底蘊、社會影響、群眾基礎、生長的土壤。恰恰相反群眾喜歡的是傳統觀念和傳統文化,而那些自認為藝術水平高的人恰恰缺少了這些。你藝術水平高,卻丟掉了最原始的最普通的東西和看似普通卻有深厚傳統底蘊的人形成了隔閡,要打通這個隔閡就是放下架子到人民群眾中去,接受人民群眾的再教育,從百姓身上汲取營養,反過來我們也要引導百姓提高自己的認識廣度,跟上發展的時代,使傳統的東西加入新的科技,合著時代的節拍走向市場繁榮,這樣就把市場和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慢慢地使文人學會了市場,市場喜歡上了文人,大眾化的書畫得以欣賞,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愿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共同做好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五、瞄準新科技,擁抱大前方
社會的發展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時代出現了新的技術,數字收藏流行起來,數字收藏是一個很有前瞻性的新生事物,它又一次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觀念,詩書畫走上了快車道,人民大眾的見識得到快速的提高,欣賞水平有了實踐的過程,由原來的看不到,到親自參與買賣,市場行為調動了書畫家和收藏家的興趣,使他們的參與更加踴躍并獲得了價值感和意義的提升,他們的創作更有積極性,對書畫的認識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使他的作品在原來的層面上增加了厚度和高度,意境的深藏使作品多了看點,黃金線的擺動產生著無窮的想象,使人不斷地處在一種身臨其境的變化中和追逐情感的捕捉上。時而覺得縹縹緲緲而神來神往。那種似風非風似云非云的感覺讓景色和情感產生一連串的碰撞,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帶來奇妙的想象和思考,數字化的提升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出行。這些深藏于數字里的內容和藝術技巧極大地活躍了市場的收藏,開闊了書畫家的眼界,提高了市場的賣點和看點,大眾化的參與使市場走向了良好的發展趨勢。
高層來自底層,底層慢慢會變成高層。書畫家只要有一顆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心,我們一定要鼓勵他們,支持和幫助他們,使他們有個良好的奮斗環境和不為名利潛心創作的心態,這是我們普通人的共同心愿。大家都在為文化的發展做貢獻,所以要互相幫扶,彼此共勉,共同為傳播繼承中華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買畫的要適應愛畫的,愛畫的要理解作畫的,大家都要從書畫作品中吸收營養來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文化認知,賣畫的是想體現自己的價值,傳播中華文化,獲得生活的經濟補償,活躍市場金融,豐富自己的生命意義;買畫的是想通過自己的行動充實家庭的文化修為,養成生活的文化情趣,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而擴大收藏。
我們按照自己的知識層面和經濟能力進行選擇自己要參與的活動,只有我們知道了自己多大多重了,就好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了,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游歷、轉化、提高自己,使我們逐漸進入中間層,努力邁向更高層,共同守護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六、書畫藝術的民族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聲音的傳播大大超出了文字的傳播速度,人民大眾在接受教育的速度上有了明顯的提高,過去在學校里才能學到的知識現在一下子變成了人民群眾茶余飯后的娛樂生活了,他們見到的和聽到的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知識的浪濤沖擊著他們的思維,他們在自然而然地變化著、前進著。從思維的方式和觀念的轉變都有了飛速的提高,所以我們對人民群眾也不能拿過去的舊觀念看他們了,文人的絕對優勢受到了沖擊,書畫于人民大眾的距離逐漸縮小,他們雖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但是,有時候他們在某些地方的認知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反倒顯得有些幼稚了。因為他們是大自然的實踐者,經驗的積累者,智慧的挖掘者,生活的創造者。純凈的思想使他們得到了科學的滋養,黑暗的愚昧接受了光明的洗禮,閉塞的途徑得到了空靈的傳播,無障礙的聽、看、感、知的六維空間運用使人打破了高下與愚昧,直接進入了高科技的掌握和使用中,科研和愚昧直接碰撞產生出的火花照亮了天空,一些智能人領先占領了時空。
人民大眾有了全學科的老師,天文地理都能隨時隨地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打開手機百度人工智能一下就能掌握了幾千年沒有遇到的學問。神奇、神速、神通把知識擴展的淋漓盡致,新型農民是初中以上的農民是會刷手機的農民,是有經濟頭腦,懂得審美的新型農民,他們身上既有憨厚的傳統文化又有高尚的道德禮儀,他們對書法、繪畫已跳出了傳統的意識,又融合在傳統的理念,走上了獨樹一幟的時代風尚。當然一幅畫的水平高低,要與看畫家的水平高低與觀賞者的水平高低聯系得很緊,觀賞者能彌補和發揮作品的不足之處,或者把作者沒想到的意境推進一層,使畫更有味道,更能啟發人、打動人,使讀者浮想聯翩深意源源不竭,讓文明復興的大旗在世界高高飄揚。愿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共同做好這項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家家掛字畫,人人懂欣賞,頭腦有文化,四肢載科技,五行隨身化,傳播手掌間。到哪時我們都是藝術家,又都是企業家、專業戶,多面手。一個全新的社會就等著我們與新型農民相容相交一道前行了。
2024.12.7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