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深處的吶喊
——讀韓江《素食者》有感
文/楊嵐
都說愛情是靈魂間的彼此仰望與相互吸引。可我覺得,大多數人的愛情只源于一些外在的東西,最后能達到靈魂層面的,人世間少之又少。
婚姻之旅,恰似幽潭行舟,其間的況味,唯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人都說男人永遠都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我想女人亦如是,畢竟好看的皮囊養眼也養心,僅是看著便可以使人賞心悅目,何況與其共度一生。可小說《素食者》的男主人公選擇英惠做妻子,只緣于她的平庸,這不得不說他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男人,不僅對自己定位準確,活得還挺通透,因為他知道,只有娶平庸的女人為妻才不會讓同樣平庸的自己感到壓力,這件事同時還說明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婚姻與愛情,不得一概而論,并非所有的婚姻都是以愛情為基礎。
婚后的英惠,曾也有一手好廚藝,為丈夫洗衣做飯、打理生活、每天上班前為他系好領帶送他出門,依然一副日式賢妻良母的形象。然而,這樣的英惠,并沒有贏得丈夫的愛與理解,當她陷入自己可怕的夢魘時,也曾幾次予以傾訴,可她的丈夫根本沒有興趣去聆聽妻子一個虛幻的夢。丈夫的漠不關心,讓她幽居心底的孤獨,如深不見底的幽潭,在壓抑中走向了絕望。
五年沉悶的婚姻生活,不知她內心曾經歷過怎樣的煎熬與多少次失望,終于在一場驚悚的夢魘之后,她做出了驚人的改變。
英惠的丈夫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男人,他只關心妻子的行為會對自己造成怎樣的影響,卻從未考慮過她內心的需求。那么既然如此,英惠又何必處處為他人考慮呢?她解除胸罩的束縛,摒棄肉食,甚至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著身體,不在乎別人詫異的目光,這種無拘無束的行徑,是對漠視自己之人所做出的無聲抗爭,是靈魂深處的悲愴吶喊,倘若那時丈夫發現她心理上的變化,能耐心地去聆聽,并給予溫情的溝通與疏導,或可改寫這命運的悲歌,不至于讓她心灰意冷,從而走向死亡。
無人理解英惠拒絕葷腥的真正緣由,即便是她的家人也不例外。其實,親人們的關心毋庸置疑,只是不同素質與性格之人,表達愛的方式有所不同罷了。英惠的家人與現實中的大多數人一樣,看問題主要看表象,不了解她婚后的生活狀況,更無法走入她的內心世界,他們只關心英惠因素食而導致的身體衰弱,為勸誡無果而焦急。她的父親生性粗魯,習慣以暴力來解決問題。但無論何種方式,其初衷皆是出于愛。
真的是好難過,一個人活在世上上竟然沒有懂她的人,除了孤獨,什么都沒有。這樣的女人活著還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嗎?我想,她想成為植物的真正原因,應該是因為植物有生命,但不需要感情。
記得三毛曾經說過: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 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能說出此番話的人,一定是飽嘗了人間的苦辣與辛酸,受盡了情感的折磨與苦痛,對人類充滿失望的結果。
繁華塵世與我何干?又有誰能懂我?這世間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土壤、水和陽光。做一棵樹,冷暖無憂,無關悲喜,自由生長,這大概就是一個絕望之人欲化身為植物的緣故吧。
離婚后的英惠終于擺脫了婚姻的桎梏,沉浸于自己臆想的植物世界,而她身上的胎記,以及在精神異化過程中的種種離經叛道之舉,激發了她身為藝術家姐夫的創作靈感與獵奇心理,他通過人體彩繪的方式,實現了英惠想化身植物的夢想,同時也滿足了自己的欲望。
可向來欲望的背后,往往是痛苦的深淵。
人類確實是感情最為復雜的動物,要想活得游刃有余,必須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體會人生的美好。追求美好與自由是人的本性,可如果沒有法律與道德的約束,那么為了滿足欲望,人類將不擇手段,就像英惠的姐夫。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如果沒有法律,人就是最壞的動物。
姐夫的私欲與英惠對植物世界的沉迷,如同一雙無形的手,將姐姐推入了痛苦的深淵。此后,姐姐宛如在驚濤駭浪中奮力游弋的孤勇者,在痛苦的泥沼中苦苦掙扎,當別人都棄她而去時,唯有姐姐一直陪伴。姐姐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正如生活中平凡的我們,我相信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一定也會和姐姐一樣,雖不懂她,卻能在冰冷的世界中帶給她人間最暖的溫情。
世人皆醉我獨醒,殊不知,清醒之人,方品最深之痛。可面對這紅塵俗世,人們在飽腹之后肉體上的欲望與泛濫的感情生活,我們總不能都像英惠那樣,幻想自己能變成一棵樹,或去選擇死吧?姐姐所承受的,也許正在被當今社會中千千萬萬的女性所背負。
人單靠精神是無法存活的,人類更是無法直接演變成植物,唯有死亡,才能獲得重生的機會,也許死亡后的英惠融入土壤,最后會以植物的形態呈現自己的生命,實現自己的夢想。
韓江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后,我才開始拜讀她的作品,在她的諸多作品之中,皆能感受到女主人公被忽視的孤獨。其中《植物妻子》也寫了女主人公婚后夫妻感情逐漸疏離,丈夫對妻子的變化和內心想法渾然不覺,妻子身體出現淤青,丈夫也未給予足夠的關心,只在淤青嚴重時叮囑其自行就醫,后來丈夫出差歸來,發現妻子在陽臺變成了植物人的故事。
我總在想,為何她筆下的女主人公都想變成植物,而不是貓、或狗這些人們都喜愛的小動物呢?大概是因為動物也有感情、通人性,并能感受痛苦的緣故吧。
韓江身為韓國籍作家,其作品所映照出的現象卻遠非韓國婚姻所獨有,它已然成為一個全球性乃至全人類皆需直面的普遍存在。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當代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艱難處境,在婚姻與家庭中常常遭遇忽視、誤解與情感的壓抑,深陷于孤獨與無助的泥沼。與此同時,也將人類復雜多面的性質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那些自私、冷漠、欲望與掙扎,在故事中交織,讓我們看到在現實生活的重重壓力與復雜關系之下,人們內心深處的隱秘角落,以及靈魂的真實狀態。
作者簡介:楊嵐,筆名陌然淺笑,在職醫生,文學愛好者,2018年開始業余寫作,作品發表于《延河》《自學考試報》《文化藝術報》《鄂爾多斯》《陜西農村報》《延安文學》《六盤山》《寶雞日報》《秦嶺文學》以及《文學陜軍》等諸多網絡平臺,2023年出版散文集《奈何情深》,2024年1月在喜馬拉雅發表30.7萬字有聲版長篇小說《紅塵跋涉》,目前仍在熱播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