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兵《沐月記》:沐月時代寫傳奇
作者:閆衛星
李迎兵長篇小說《沐月記》(中國文史出版社2023年1月,入選推出多位茅獎作家新作的“中國專業作家典藏文庫”)是一部耐讀的文學力作,這部作品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內涵,帶領讀者走進民國時期的烽火歲月,領略時代變遷下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沐月記》以呂梁離石為歷史文化地理坐標,圍繞著李府展開。李府,這座曾經輝煌的家族府邸,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家族的興衰。小說從女主人公小月鶯(李效黎)的視角出發,講述了她在李府的成長經歷、前往北平求學的波折、在燕京大學的青春歲月以及與丈夫林邁可在戰爭時期的傳奇經歷。小月鶯原名李月英,小說將其幻化為李瀟麗(小月鶯),通過她的記憶,讀者得以一窺李府昔日的繁華與喧鬧,以及背后隱藏的生存危機。
從創作手法來看,《沐月記》巧妙地融合了新歷史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為讀者呈現了一幅獨特的歷史畫卷。新歷史現實主義使小說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將歷史場景生動地還原于讀者眼前。從二十年代軍閥混戰的硝煙彌漫,到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離石、忻口、盧溝橋、長沙會戰等慘烈戰事的側面展現,作者以細膩的描寫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例如,在描寫戰爭場景時,“戰場上,硝煙彌漫,槍炮聲震耳欲聾。士兵們在槍林彈雨中奮勇沖鋒,鮮血染紅了大地,殘肢斷臂隨處可見。”這樣的描寫讓讀者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以及那個時代人們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同時,現代主義手法的運用為作品增添了深度和內涵。小月鶯的微觀視角不僅是故事的切入點,更是作者深入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窗口。通過她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讀者能夠感受到個體在歷史洪流中的渺小與堅韌。在面對家族的興衰、戰爭的磨難和人生的抉擇時,小月鶯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掙扎、恐懼、希望和勇氣。這種細膩的心理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也讓讀者更容易與人物產生情感共鳴。例如,當小月鶯得知父親要將她送往北平避險時,她內心的恐懼與對未知的迷茫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得淋漓盡致:“小月鶯望著父親嚴肅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懼。北平,那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等待她的將會是什么?她緊緊地抓住衣角,手指微微顫抖,眼中滿是不安。” 在情節設置方面,《沐月記》可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說以小月鶯姐姐李云鶯出嫁的熱鬧場景開篇,這場盛大的婚禮本應是喜慶的象征,然而,作者卻巧妙地通過這一情節暗示了李府即將面臨的生存危機。熱鬧的背后,是家族命運的暗流涌動,為整個故事奠定了緊張的基調。隨后,小月鶯被父親送往北平避險,她與哥哥李瀟民一路輾轉,歷經艱辛。這一情節不僅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也為小月鶯的成長提供了契機。 在北平,小月鶯的生活充滿了挑戰與機遇。她在哥哥的幫助下考上了燕京大學,在這里,她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經歷了愛情的萌芽。然而,平靜的校園生活并未持續太久,日偽軍的追捕打破了一切。小月鶯與丈夫林邁可在險象環生的情況下,開著司徒校長的座車出城,司徒校長因此被捕,而他們則踏上了逃亡之路。這一系列情節的轉折,將故事推向了高潮。讀者的心隨著小月鶯的命運而起伏,緊張刺激的情節讓人欲罷不能。在逃亡過程中,他們面臨著重重困難和危險,但小月鶯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與林邁可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難。這種情節設置不僅展現了人物在極端環境下的勇氣和智慧,也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 人物塑造是《沐月記》的一大亮點。小月鶯作為小說的核心人物,她的成長歷程貫穿始終。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到堅強勇敢的女性,小月鶯的形象在經歷中逐漸豐滿。在李府時,她目睹了家族中的種種紛爭和親人的命運起伏,這些經歷使她過早地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和人性的復雜。姐姐李云鶯的出嫁、曾姨娘的悲慘命運,都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然而,小月鶯并沒有被困境打倒,反而在困境中磨礪出了堅強的性格。 前往北平后,小月鶯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成長。她努力適應新的環境,積極追求知識,同時也在愛情中學會了付出與堅守。面對日偽軍的追捕,她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她與林邁可之間的愛情,在戰爭的背景下顯得更加堅貞不渝。他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面對生死考驗。小月鶯的形象體現了那個時代女性的堅韌與勇敢,她的成長歷程不僅是個人的奮斗史,更是時代女性的精神寫照。 除了小月鶯,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小月鶯的哥哥李瀟民,學有所成,他關心妹妹,在小月鶯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成熟穩重與小月鶯的懵懂天真形成鮮明對比,從側面襯托出小月鶯的成長。曾姨娘的命運則充滿了悲劇色彩,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會女性的無奈與悲哀。這些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共同構成了一個生動的民國社會畫卷,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時代的風貌和人性的復雜。 作品的主題深刻而多元,通過小月鶯及其家族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以及人們在戰爭中的命運感和滄桑感。戰爭如同一場無情的風暴,席卷了每個人的生活。李府從曾經的繁榮到面臨生存危機,家族成員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小月鶯的成長歷程更是與戰爭緊密相連,她在戰爭中失去了親人、朋友,也在戰爭中收獲了愛情和勇氣。戰爭使她失去了童年的無憂無慮,卻也讓她迅速成長為一個堅強的女性。這種命運的起伏和滄桑感,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以及人們在戰爭面前的渺小與無奈。 同時,小說也展現了人性的光輝與美好。在艱難的歲月里,小月鶯與家人之間的親情成為她堅強的后盾。父親李文祺為了保護女兒,不惜將她送往遠方;哥哥李瀟民對妹妹的關愛和支持,讓小月鶯在困境中感受到溫暖。此外,小月鶯與朋友之間的友情、與丈夫之間的愛情,都在戰爭的陰影下愈發珍貴。這些真摯的情感在黑暗中閃爍著光芒,成為人們堅持下去的力量源泉。它們體現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愛與希望也從未熄滅。 在語言表達上,《沐月記》展現出了極高的水準。小說語言優美細膩,富有感染力。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將民國時期的社會風情、人物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對離石城、北平城等地的環境描寫,不僅展現了地域特色,也為故事營造了濃厚的氛圍。例如,對離石城的描寫:“離石城,這座古老的城池,城墻高大而厚實,歲月的痕跡在城墻上留下了斑駁的印記。城內的街道狹窄而擁擠,兩旁的店鋪琳瑯滿目,吆喝聲此起彼伏,彌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樣的描寫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古老的城市,感受到它的歷史底蘊和獨特魅力。 在人物情感描寫方面,作者更是細膩入微。無論是小月鶯對家人的思念、對愛情的憧憬,還是面對戰爭時的恐懼與勇敢,都通過細膩的文字傳達給讀者。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使讀者能夠深入人物內心,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例如,小月鶯在思念姐姐時的描寫:“每當夜深人靜,小月鶯總會想起姐姐出嫁時的情景。姐姐那美麗的笑容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她多么希望姐姐能在身邊,像以前一樣陪伴著她。思念如潮水般涌來,淚水浸濕了她的枕頭。”這樣的描寫觸動了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使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世界。
《沐月記》是一部具有強烈時代特點和藝術感染力的精品力作。它以獨特的視角、精彩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深刻的主題和優美的語言,展現了民國時期的歷史畫卷和人性傳奇。這部小說排版字數五十八萬字。《沐月記》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更讓人們在閱讀中領悟到生命的堅韌與美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無論是對歷史愛好者還是文學追求者而言,《沐月記》都將是一次難忘的閱讀之旅,帶領讀者走進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感受歲月的滄桑與人性的光輝。
作者簡介:閆衛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人民日報》、《文藝報》、《山西文學》、《火花》發表文學作品若干,獲得山西省第九屆文藝評論獎,出版文學作品集數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