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她們的綺麗世界

圖片1 壹嘉出版社 2025年

 

她們的綺麗世界

——簡評《越過群山與海——海外華語女作家小說選》

 

作者:解芳

 

近幾年來,國內各類報刊上刊載的海外華文文學作品,已經有了相當的數量。不少出版社、文學雜志也開始出版海外作家的個人專集,開辟海外專欄。關心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人,對于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華文文學的前期發展,一般都有大致的了解。它們緣起于二十世紀初。在五四前后,國內一些文化人和作家都曾負笈海外。比如,老舍在英國寫出了《趙子曰》、《老張的哲學》,《二馬》。留日的郁達夫寫了《沉淪》、《風鈴》。女作家陳衡哲在《留美學生季報》,發表了《一日》。在抗戰期間,郁達夫、夏衍、胡愈之等人流亡南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辦報紙、寫作,對新馬華文文學發展,有過極大的影響力與貢獻。

二十世紀中期以后,大批的臺灣學生留學歐美,學成后原地成家就業,其中不少人從事文藝有關的工作。于是,有了六十年代的留學生文學,代表作有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白先勇的《紐約客》、張系國的《游子》。五四與三、四十年代海外華文的創作,充滿著異鄉游子對國家愛恨交織的情感,以及對故鄉難以排遣的執念。而反映在六十年代留學生文學里的題材,比較典型的是留學生個人的切身問題,比如學業、工作、戀愛、生活的壓力,因為種族、膚色、長相而遭受排斥與歧視,進而產生精神的苦悶等。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從大陸遷至海外的人數增多。文藝界又出現了一群新的創作成員,把來自海外的文學作品的質和量明顯提高了。從這時開始,海外華文文學在題材、精神上,有了深度和廣度的擴展。就廣度來說,九十年代以后的海外華文作品,已不再限于客居異鄉的苦樂,而是跳出失落、彷徨的敘事,將視野推及歷史、未來,異鄉社會的發展、變遷,以及那塊土地上人情、人性的糾葛與沖突。就深度來說,不少作品從對身處新環境的體認開始,在新的時局和社會里,作一種自我的重新發現與追尋,并且以一個局外人、旁觀者的姿態,審視、思考、探究異邦、家國兩個世界。 

早期華文文學與文化傳統中,女性基本上是被排除在外的。女性無法像男性那樣提筆創作。即使有心為之,也受到社會、經濟等諸多條件的限制而不易發展。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女性創作才蔚為風潮,在市場上占有一片天地。海外華文女作家人數眾多,由于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其作品各有各的風格和內涵。這本小說選集收錄了當代海外重要華文女作家的小說共十二篇,題材范圍、人物類型,以及筆法風格,都迥然相異,各有特色。這些女作家業已定居海外,卻仍以中文寫作,且作品常在國內重要文學期刊上發表,受到評論家的重視。

在這十二篇作品中,以國外為背景、海外華人為題材的占了一半。這些作品大部分寫的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國外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追求目標等等。他們的生活,與國內有著遙遠的距離,但是他們的感情是中國式的,并且用一種中國人的眼光來觀察、感受異國的生活。

《樓下》和《黑鳥》,這兩篇小說處理愛情、婚姻問題。前者表現夫妻相互積存已久的恩怨愛憎,后者則呈現了華人婦女與美國男人在戀愛觀和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樓下》是顧艷2022年發表于《長城》雜志上的作品。顧艷在赴美前,已頗具知名度。她文筆流利,所關懷的題材以女性在情愛、生活及職業上的事件為主,是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女性主義寫作者之一。她也寫過農村的人世滄桑,晚清民初的歷史記憶。新世紀初,顧艷曾一度停筆。近幾年在客居地美國又開始寫作。停筆后再出發,顧艷的風格愈趨凝重樸素,題材上也做了開拓,將書寫焦點集中在海外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后、以留學移民美國的一群人,以及他們在美國安身立命、融入社會的種種經驗。

《樓下》寫的是知識女性出國留學,丈夫做了陪讀先生。陪讀先生體弱、不擅英文,只能待業在家。妻子照顧著軟弱無能的丈夫,贍養一家的生活。但她又是個不甘寂寞、追求理想的女人。這就使得她在思想感情上交織著不可解脫的矛盾和苦惱。她雖然對丈夫有感情,卻經不起考驗。當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男子出現在她的生活里,她便對婚姻愈發失望,想要掙脫出來。另一方面,丈夫畏縮、退卻,在婚姻和事業上都只有一個逃走的辦法。他對于生活失去信心,只有在對女鄰居的幻覺中,享受到溫暖的人情,得到心理慰藉。

小說對于夫妻的“出軌”行為,沒有流露出同情和譴責的傾向。作者無意進行道德評判。她在這里提出的是,夫妻全部的生活,大半為了家庭奔忙,為了家庭不惜犧牲一切。然而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個體精神的自由與獨立性應當受到尊重,哪怕是在謀生不易,成功更難的異鄉,追求精神與身體獨立自主的希望,也并沒有完全滅絕。在這篇小說中,作者運用了各種細節暗示,在異鄉他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女性對于不愿意的事,不再聽其自然就算了。她不再認為有了家庭,女性就要陷入作妻子、作母親的牢籠,把從前追求的自我都要消滅。相反,她可以堅強地從煩憂而失卻自我的日子中掙脫出來。

張惠雯屬于年輕一代作家。她曾經留學新加坡,最終定居美國。二十五歲時,她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徭役場》,獲得 “新加坡國家金筆獎”。以后,又獲得 “人民文學新人獎”、“上海文學獎“、“曹雪芹華語文學獎”等獎項。她的作品不算很多,結集出版的小說集只有六個,但由于她年輕而又連續得獎,在文壇頗引人矚目。《黑鳥》是張惠雯2022年發表在《上海文學》上的短篇小說,刻畫了一個要求自立又需要男性溫情的婦女,在處理愛情與金錢之間的關系時,所產生的復雜心情。

新時代的婦女爭得了戀愛、結婚的自由,也有了經濟上作主的能力。她們走出了傳統,不再作男性的附庸,也不囿于婚姻制度、生男育女的困局。五四時期,她們抱持獨身主義,是因為她們對社會、對自身的命運有了清楚的認識。戀愛最后不外乎是結婚,而結了婚,女人便算完了。然而迢迢渡海而來的“娜拉”,抱持獨身主義,只為追求西方精神的愛情,企圖改造自己以符合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不免遇到更多實際的困境。當抽象的男女平等的概念走向實際的行動,諸如戀人明算帳、平攤開支,出資裝修居所,卻分不到一半的產權,與志同道合的情人攜手暢談人生的美麗夢境便破滅了。渡海赴美的女性,受到西方文化的教育啟蒙,性別意識特別強烈。對傳統家庭結構在個人自由上所造成的鉗制、約束有深刻地體悟。但也正是從離家之后,她才開始把“家”看作一種辯證的概念,在文化的移位中,重新審視婚姻與家庭的意義。“家”并不一定是女性的禁錮場。傳統的婚姻體制也未必在愛情與人生中,扮演牽制與困束的角色。相反,它可以是一種維護與保障,避免愛情隨著外在因素而弱化、變質。小說的題目是《黑鳥》。黑鳥的窩被吹掉了,卻總會很快再蓋一個,再找到一個家。這似乎對應了女性徘徊夢境與清醒之間,總能為自己在家庭、社會中尋找到新的定位。

唐穎的寫作偏愛城市的題材。這類題材的小說,往往以形形色色的情愛糾葛為主線。但唐穎的故事總是不落俗套。她寫女性的成長過程,及其與現實搏斗而掙扎的故事。作品中每個人物都在走自己的路,成為特定時代的反映、種種心境與生活的投射。她從八十年代開始發表小說。1998年她出版了第一個小說集《麗人公寓》,很快就蜚聲文壇。多年來她創作不懈,一直不斷有作品問世,質與量并重,尤其是短篇創作上,常出現令人驚喜的新穎風格。唐穎也是一位劇作家,活躍于話劇及電影兩個領域。關錦鵬監制的電影《做頭》,就是根據她的小說而改編。另外,她也曾與實驗戲劇的劇作家張獻,策劃過“上海越界藝術節”。《樹在樹中老去》是唐穎2021年發表在《作家》上的短篇小說,寫了一個女人的兩段婚姻。它不以傾訴生存的艱難作為主旋律,也沒有著力描寫為綠卡而千瘡百孔的人生。它表現的是一位女畫家,想要掙脫生活的負累和束縛,卻遭遇更多窘境的悲哀。在小說中,作者對女人越洋到美國的內心矛盾、心理活動沒有作很多正面揭示,一切盡在不言中,反而具有更大的張力。

《那么多的日子》所選取題材是海外游子返大陸探親。這曾是海外作家筆下的時髦題材,但作者黑孩處理得與他們不同。她表現的不是親人會面時的相見歡,而是與親人的疏遠陌生,與家庭逐步疏離的一種邊緣人的悲哀。黑孩在日本生活了三十多年。她離開大陸前,已經開始寫作。1989年,她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大概由于后來從事其他工作的緣故,相隔三十年,她才回歸到文學的創作,在《收獲》、《上海文學》等雜志上發表作品。由于她個人經歷的影響,她的小說往往描繪日本城市生活的圖景,展現現代日本的環境和人情世態。

《那么多的日子》發表于2023年的《江南》,以一種既帶有溫馨又充滿惆悵的情思追懷往事,通過一個返鄉探親的女兒的眼光,來看待家庭、周圍環境,以及她印象中的一些人和事。在這篇小說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母親對子女的無條件愛。父親去世后,母親與三兄妹相互依存。然而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望與希求,每個人都被一些飄忽的東西所迷惑、所阻礙。原本牢不可破的兄妹情誼,也因各自的利益而生出嫌隙。故鄉親情好像是一地碎琉璃,只剩下對母親的依戀。人的成長與離散總是密不可分的,但每一段行程,無論走到哪兒,都仍有一條溫情之線,不絕如縷地聯系于其間。這似乎是作者想表達的。她用樸實無華的筆觸,寫出了生活中的苦澀和甜蜜、煩惱和歡樂。

趙彥的《風繼續吹》與《那么多的日子》題材相近,寫女人在弟弟返鄉探親時所產生的感受、聯想,以及由此引起的種種復雜的感情活動。《風繼續吹》發表于2023年的《香港文學》。在這篇小說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現代化大城市,和黑孩所寫的小城生活瑣事,不論是時空地域,還是敘事者的思想情感及對人對事的看法都完全不同。 趙彥目前就讀于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是拉丁美洲文學專業的博士生。她在國內刊物上發表過小說,出版過長篇小說,還寫散文隨筆。她的創作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熱愛探討人的普遍處境、生命價值與文化心理。《風繼續吹》全篇也是由一些日常瑣事組成。但是,小說對于香港這座從殖民時期沿襲下來的優越感,以及這種優越感對于女人造就的一種敏感驕傲的性格,都寫得很鮮明。特別是女人對弟弟移民國外,和一個外國女人結婚不屑一顧的心理,處理得細膩而不瑣碎。如果細細品味,就可感到充溢在小說里那種對他人的偏見及刻板印象,其實在中國社會中是帶有普遍性的。

收入集子的另外兩篇小說,《是時候了》與《山中宮闕》,都是側寫衰老與疾病,把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不同人物,寫得深刻、動情,讓人難忘。《是時候了》以父親和女兒為題材,寫一個始終不肯從歷史苦難中走出來的女兒,在父親臨終之際,終于決心從七十年代母親自殺的記憶中走出來,擁抱新的生活。作者陳謙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寫作。她是一個非文學科班出身的人,但對寫作技巧有相當的把握,內容上、藝術處理上也頗有特點。陳謙在美國攻讀的是電機工程,獲得學位后任職于硅谷的芯片設計公司。她進入文壇可以說是闖進來的。第一個長篇《愛在無愛的硅谷》就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幾年后寫出的《特蕾莎的流氓》、《望斷雁南飛》又先后在 “郁達夫文學獎”、“人民文學獎”中奪魁。

《是時候了》是陳謙的近作,發表于2023年的《花城》。這篇小說略去了對于事件過程的平鋪直敘的介紹與交代,突破了時空順序的限制,隨著女兒思緒所至,擷取了若干細節加以渲染與刻畫。盡管小說不注重情節,但是環境氣氛、人物心理狀態并不晦澀難懂。此外,在小說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由大陸遷至美國的、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盡管那些有關母親的苦難記憶,時常涌上心頭,折磨著女兒脆弱而敏感的神經,但她與家庭、與姐妹之間有著溫情脈脈的感情;把父親接到美國后,也盡其所能地將父親照顧到了最后。

《山中宮闕》的筆調是略帶傷感的。危機護理中心里的人們,憂郁、狂躁,“像蛆蟲那樣跳著舞掙扎”,過著過了今天不知還有沒有明天的日子,讓人感到傷感。護工小妹想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想尋找新的生活意義,卻找不到任何出路。她從周遭人們的經歷中,思考生命是僅止于此嗎?從對父母的記憶中,發出 “我如此年輕,什么都沒來得及做”的感慨,最后決定留在深山,與中心的人們為伴。這篇小說是作家倪湛舸提供給我們的,發表于2022年的《特區文學》。倪湛舸畢業于芝加哥大學的神學院,然后去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宗教文化系任教。大家都習慣于將她看作學者。其實,她的詩歌、散文都寫得極其漂亮。她的小說不算很多,除了長篇小說《異旅人》之外,還有收入《莫須有》這本集子里的一些短篇歷史小說。就在這數量不多的篇什中,她不拘一格地描寫各色人等,采取比較魔幻的方式來表現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歷史。

黎紫書是一位出生于馬來西亞的作家。她自九十年代末開始發表小說,得過臺灣兩大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的文學首獎。對大陸讀者來說,黎紫書這個名字,也不陌生。其成名作之一,是她2020年的長篇小說《流俗地》。在這篇小說里,黎紫書敷衍了馬來西亞錫都的一位盲女,以及她樓上樓下的住戶的故事。小說以寫實為基礎,鋪陳了小鎮生活中柴米油鹽的日常,并融合了現代主義的成分,用隱喻、虛實相生的筆法,勾勒出大敘事背景中,市井小民的困頓與掙扎。

收在這本選集里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黎紫書的近作,發表于2023年的《收獲》。這是一篇書信小說,寫的是女作家收到一封英文長信,給她寫信的是一位陌生的猶太老婦。在信里,老婦細細討論了女作家從裘帕·拉希莉那里抄竄來的一篇小說。信就像引起漣漪的一塊石頭,擊中了女作家心中的隱憂,使她震驚得幾乎不能自持。小說用的是第二人稱,小說的“你”即是女作家。女作家從大陸移居美國,“科班出身,一直保持閱讀習慣”,“英語底子好,中英文書都涉獵不少”,有志寫作,卻干起了剽竊的勾當。

黎紫書寫作這篇小說前,文壇上恰有一樁“抄襲案”。也許直覺到這風氣惡劣,于是決定寫小說,透過大眾傳播之力,使作家們正視此一問題。文藝創作,可貴的是獨創。但作家因襲、模仿他人作品的并不少見。二十年代,凌叔華的一篇《花之寺》,抄竄了契訶夫的《在別墅里》,成為被攻擊的焦點。再早以前,周作人“半偷半做” 地寫過一篇《孤兒記》,大抵是按雨果小說摘譯改寫的。然而當時,作家們才因翻譯知道有外國小說,引起一點對于外國文學的興味,并不諱言模仿,也不否認受影響。但“抄襲“與”模仿“并非一事,文藝終究以獨創為貴。黎紫書的著眼點正在于此。她用筆收斂,沒有正面的批判、責難,但也沒有竭力隱藏自己的觀點。讀者仍能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對寫作本質的追問,以及對文壇上各種丑陋現象的慨嘆與不滿。

孫未的《在哥特蘭島》也與作家有關,寫的是世界各地作家來到哥特蘭島上的一個文學中心進行創作。讀這篇小說,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保羅·安格爾與聶華苓在愛荷華籌辦的“國際協作計劃”。 作家們在一個超越國族的新天地里,講述身邊的人、事,以及他們曾今走過的社會的變動、興衰與人世滄桑。孫未是當前十分活躍的旅德女作家。她在大學讀的是工商管理,曾任職于電視臺,也在文化傳播公司工作過,目前在薩爾大學讀比較文學的博士班。她擅長于描繪現代城市的圖景,善于表現現代城市的環境,以及人物精神上的迷惘與人性的流失。但她屬于不斷進行探索的作家。《在哥特蘭島》這篇小說,并未以在海外的華文作家為主,而是透過“我”對周遭環境、人物細膩的觀察,打開了一扇新的窗,讓讀者進入一個華人作家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學人共同生活、彼此習染的天地,藉故事認識人生和歷史進程。

選集里還有三篇小說,寫的都是國內的生活,視野推及上一代的歷史、下一代的未來。《斷裂》是日本華僑作家陳永和的小說,發表于2022年的《芙蓉》。陳永和是位很有特色的作家,很少投稿,認為“寫作的目的不是沖著發表”。她的小說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對鄉土、對人的關懷。在藝術表現方面,她也不斷尋求讓現代人了解過往時代、社會風貌的方法。比如,她2015年發表于《收獲》的長篇小說《一九七九年紀事》,以文革的記憶作為依憑,刻畫出許多人物來細想這十幾年間的前塵,反思這一代人身經目睹了一場大悲劇后,又該如何勇敢大步地向前進。她也善于營造特殊的氛圍,用以指涉人性。對于艱巨的時代背景,淡淡抹上幾筆,便令人感受到離亂的陰影。

陳永和在《斷裂》中,充分發揮了她隨意點染、“輕描淡寫”的特點,寫一個鄉下少女無法與身處的社會認同,尋找不到出路,以至最后采取了極端的辦法,用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擺脫這種難堪的境地。這篇小說線索單純、用筆簡樸,通過“我”的“袖手旁觀”和少女個人生命的起伏不定來作對比,給予讀者的啟示是多方面的。世間平凡的人,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前進,顯得無能和無助,也注定是要被遺忘的。

《路》寫的是少年的生活和心理狀態。作者李鳳群從鄉村到到城市里求學、謀生,最后旅居美國。她的作品帶有濃重的泥土氣息。比如,她201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大江邊》,取材于農村的凡人瑣事,表現了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他們走過戰爭、饑荒、改革、轉型等歷史階段,在大時代的激流里,充滿著悲傷與恐、熱忱與決心。

在《路》這篇小說中,李鳳群選擇了一個新的題材,換用了一種寫作方式。她用三條線索相互襯托的寫法,來加強題旨的表現。一條線索寫的是少年在雨夜被托付給司機,送到鄉下的奶奶家。一路上,疾風暴雨,驚險重重,少年的言談舉止也毫無掩飾地露出劍拔弩張的樣子。另一條線索揭開了少年精神上的傷口。他的雙親仳離,父親再娶。少年飽含著怨懟與嫉恨,到處惹事生非,父親只好把他塞到鄉下。還有一條線索則是司機的兒子,與人起了齟齬,動起手來,結果丟了性命。這是個十分悲劇性的題材,涉及了父母不和,在精神上以至肉體上帶給孩子的影響。小說中充滿了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壓抑感,也在讀者心中撩起酸楚的憐惜之情。

虹影是海外女作家中很有代表性,同時藝術特色又十分鮮明的一位。她成名于九十年代,經歷過憂患,所以她的作品多與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饑餓的女兒》是她的成名作,曾獲臺灣《聯合報》1997年度讀書人最佳書獎。這篇小說充滿著濃厚的自傳色彩,透過感懷身世,來反映一個時代的殘酷與黑暗,文中也飽含了反抗社會的率直情緒。和前面介紹過的唐穎一樣,虹影還是一位兩棲于文學、電影的作家。蜚聲國內外的電影《蘭心大劇院》就是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00年代,虹影出版過三本小說《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術師》,合稱為“上海三部曲”,據說是以《海上花列傳》為底本的重寫之作。后來她又出版了一個集子叫《鶴止步》,里面有八個從志怪傳奇故事,改寫而成的短篇小說。

我們這本選集收錄的《我們相互消失》,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小說用了馮夢龍《情史》里一個叫呂子敬的秀才的故事。呂秀才的故事香艷狎邪,講的是一段同性的三角戀愛。秀才與一個叫國秀的男子互有愛慕之情,國秀死后,秀才慟哭,也因多情吸引了已成鬼魂的汪度。在汪度的指點下,秀才又與國秀相見。最后秀才 “挾二男游江南,數載不歸”。虹影在《我們相互消失》中,把秀才改成了偏遠的北方省份的一名女教師。雖然三角感情、“失而復得”的情節不變,可是立意卻有很大不同。女教師將愛情視為一種美麗的情愫。一旦情思隨著外在因素而弱化或變質,愛情便不存在了。即使等待也徒然,因為所追求的東西已經消逝。當女教師最后離開學校時,她已不再追隨男性、憧憬愛情,而是成了一名作家,做到了獨立而審慎地抉擇,并充分地實現自我。虹影的這篇小說從技巧到文字都很見功力。同時,這篇小說繼承了現代文學史上故事新編的傳統,對歷史題材、典故傳說以新的、現代的形式進行再敘述,也讓人感覺興趣。

當代海外有很多有思想、有才華的女作家。她們的作品無論在題材內容方面,還是在技巧方面,都力求突破、不斷朝前發展。從海外的風土人情、社會變化,到對親人、故土、童年、往事的隔海相望;從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到奇思異想、怪夢幻象;從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到當代西方文學的影響;她們的篇章,讀來都讓人感到一種驚喜之情。

 

2024年4月28日于美國萊克星頓

 

原載《作家》雜志2024年8月


 圖片2

作者簡介:解芳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北京大學文藝學碩士,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系博士,先后赴日本、意大利、英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美國本土等地區,從事研究與參加學術會議,已在《文學評論》《戲劇藝術》等中英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曾獲多種論文獎。著作有:《早安,寫作》江蘇文藝出版社(2018年),譯著《竹書紀年解謎》上海古藉出版社(2018年)等,主編《越過群山與海——海外華語女作家小說選》等。主要研究傳統戲劇、現當代文學,海外華語文學,以及多媒體與當代劇場互動。2021年5月,獲美國高校杰出教授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最新作家網圖標.jp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第一页| 麻豆md传媒md00中国|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视频| 在公车上被一个接一个|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久草福利资源站|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绝美女神抬臀娇吟| 日韩在线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性生活大片|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 91香蕉视频直播| 欧美亚洲777|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站|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一级片在线视频| 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16女性下面扒开无遮挡免费| 激情捆绑国语对白|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观看| 国产丰满麻豆vⅰde0sex|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自拍网| 欧美成人aaa大片|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h视频免费在线| 神乃麻美三点尽露写真| 夫妇交换4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