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意蘊與當下關懷
——讀王曉波的詩歌
作者:辛泊平
在當下,“國學熱”不僅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而且還有越演愈烈之勢。然而,當我們撥開形形色色的國學班、國學課的凌亂幔帳,卻并沒有發現我們期待的古典詩意的回歸,古典情懷的升溫。更多的是,被塵世遮住眼睛的人們,在孩子手中塞上一本所謂的國學經典,然后,用現實的功利逼迫他們把那些自己都不相信的人生信條背出來。說得刻薄一點,許多人口口聲聲說的“國學”,不過是現代欲望的翻版,不過是以傳統經典之名,實現當下的蠅營狗茍。一句話,國學中的人生智慧和家國情懷,國學中的經世致用與詩意期許,并不在這缺乏理性思考的追風趕浪中。
真正的文化傳承,決不是那種口是心非的利益構建,而是真正認同那古老倫理與優雅緩慢的生命節奏。在我看來,王曉波的詩歌中,張揚的就是這種對古典人生的體認,彌漫的就是這種對詩意存在的追尋。“花鳥作賦,草木入文/你我的汗水澆灌成春綠/從晨光讀到月色/半江瑟瑟半江朗朗書聲”(《半湖月色》)在詩人心中,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兩情相悅,而是對流淌著生命琴弦與自然平仄的天地倫理。在這個生命譜系中,人與萬物融為一體,情與思琴瑟和鳴,而那讓人唇齒生香的唐詩宋詞,就是這種生命存在的忠實記錄,有呼吸,有體溫,有草木之心,有山水之魂,有生命之根。
這是一種古典情懷。它拒絕污濁的名韁利鎖,而是直抵生命本原意義上的無用與無為。而恰恰是這種與欲望自覺疏離的生命姿態,讓詩人的心靈沉靜如水,并在寧靜中,頓悟了人為的界限是那樣的偏執與虛妄。蘭波說過,生活在別處。對于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這似乎就是一個人生的法則。然而,對于閱盡人世的人而言,遠方也就是此在,此在也就是遠方。這也是一種萬物入懷的禪意。所以詩人才會淡然——“什么也不想 遠近平淡安然/遠方蔚藍雪峰潔白/路旁小草小花 近處河道清澈見底”(《遠方》);所以,詩人才會驚喜——“你聽聽 多年前紛飛的大雪/現在還是開出了禪意的雪蓮”(《聽雪》)。
當然,詩人并沒有一味地沉溺于古老的韻律,置身火熱的生活現場,他并沒有規避現實的人生困境與人世的不堪。他的眼中有苦難,他的心中有關懷。這也是古典情懷中的一部分。在光谷地鐵車站的出口,他看到“一中年漢子赤裸上身跪求路人/痊愈的傷痕從腰背/一直扭曲到臉龐耳根/而此時,光谷資本大廈的霓虹/正有規律地閃爍/那光芒還照亮了/一名三四歲的男孩/肌黃而茫然的臉”(《照亮》)對于向往世界大同、萬物和諧的詩人而言,這是一種深深的傷害。雖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消除這種苦難,讓生命有生命的尊嚴,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的責任,是構建詩意人生的重要內容。所以,詩人并沒有刻意遮蔽這種看似不和諧的存在,而是直面它。這是詩人的良知,是詩人的道義。為此,他向前輩先賢們求助,他讀魯迅,“我渴望手中這點燭火/能讓我找尋到光明/能讓我不再害怕孤單”(《夜讀魯迅》)。
可以這樣說,“直面慘淡的人生”并沒有讓詩人陷入絕望。因為,他心中有對詩意秩序與古老倫理的希望,有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深情惦念。“每次我將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總覺自己被一尊菩薩攙扶” (《菩薩》)在這里,菩薩是一種隱喻,它不是物化的雕像,而是代代相傳的倫理粘合與生命繁衍。可以這樣說,只要心中有善念,只要心中有愛,這生命便有生生不息的理由,這世界便有值得留戀的光景。
王曉波的詩有頓悟,也有境界;有對現實的關照,也有對生命的期許。這些都源自他對生命的深刻理解,源自他對人世的善意期許。所以,他選擇的話語方式沒有那么激烈,而是平和而又沖淡。即使在寫苦難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光谷地鐵站出口處/霓虹是那么公平/照耀著武漢市民燦爛的笑臉/也同時照亮了我這個旅人”(《照亮》)。這不是欺世,而是讓那苦難不那么緊張,讓那苦難也染上一絲柔軟的色彩。這樣處理,并沒有消減詩歌的批判力量,相反,因為現實與心靈的反差,產生了巨大的張力。詩人善于化用古典詩詞以回應自我的人生寫照,也是王曉波詩歌的一大特色。“在空山新雨后幾度悵望/在潯陽秋色中幾分相送/隔著多少春秋 千百度 遙望/枯禪苦等中/灑落了多少唐風宋雨”(《相信愛情》)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這不僅僅讓詩人的古典情懷有了文字的依托,更讓詩人的現實關照有了文化的參照。可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書名:山河壯闊 作者:王曉波 出版發行:暨南大學出版社
(注:京東、淘寶、當當網、亞馬遜、中國圖書網網上書店,新華書店公開發售)
※辛泊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詩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秦皇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詩刊》《青年文學》《星星》《雨花》《青春》《文藝報》《文學報》《中華讀書報》《南方都市報》等海內外百余家報刊,作品被《讀者》《中華文摘》(香港)等二十多家報刊及人民網、新華網轉載,有作品被譯介到國外,并入選幾十種選本。著有詩歌評論集《讀一首詩,讓時光安靜》《與詩相遇》,隨筆集《怎樣看一部電影》,歷史小說《廉頗》等。曾獲《詩選刊》中國年度詩歌評論獎、河北省文藝評論獎等獎項。
※王曉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山市詩歌學會主席、《香山詩刊》主編。著有《山河壯闊》《騎著月亮飛行》《雨殤》等5部;主編《那一樹花開》《詩“歌”中山》《中山現代詩選》等13部;曾獲人民日報作品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中山文藝獎等獎項。其詩學評論《吹掉泡沫 還詩歌以亮麗》(載《人民日報》2002年6月11日)和《不敢茍同的錯誤詩學》(載《作品與爭鳴》2003年7月)曾受到廣泛關注;詩歌作品載《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等刊物;入選《中國詩歌選》《中國新詩日歷》《中國愛情詩精選》等選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