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心靈的現實
——讀王曉波詩歌近作
作者:馬忠
真正的詩歌寫作如同大自然探險,是一個延續性的抵達的過程。這就要求一個詩人,一方面努力忠實地傾聽和感覺生命,一方面借助生活承載的重力,下沉到生活和人生底部,打撈深層的感受,體驗和情感,從而揭示和顯化生命的深度。
近日,曉波兄通過微信發來他在今年上半年創作的二十余首詩歌新作。一口氣讀完,給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他的詩歌創作可以歸屬一種情感,這種情感也屬于他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甚至說是一種精神。具體來說,其對詩歌藝術的把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意象營造上,詩人注意了選物的代表性,切入巧妙,給選取的意象注入他的哲理思考,詩歌意象更具有包容性,感情也更為充沛奔放。他的詩歌意象非常普通,庭院、遠方、小島、海鳥、雪花、綠樹、繁花、春風、陽光……就是這樣平常的景物,王曉波卻做出了詩味濃郁的詩歌大餐,不得不讓人佩服他信手拈來、運用自如的藝術功底。以《余生》為例:
疼痛,因為不透半點光亮
漆黑時時處處彌漫
縱是咫尺,也形如天涯
淺淺的笑,如雨絲
潤物無聲地朝著我
張開翅膀
一盞燈,一扇門
有了開啟
突然之間有了余生
“疼痛”“光亮”“漆黑”“笑”“燈”“門”,詩中沒有晦澀的意象,其清淺的旋律,悅目的造句,皆源自詩人對生命最初情感的抒發和嘆詠。諸如此類的詩,皆從具象出發,最終的落腳點卻是形而上的思維結果,從而使作品顯得格外凝練,耐人尋味。
在語言駕馭上,一方面,表現為鉛華洗盡的平易樸素和激越清朗的流暢生動,另一方面,還表現為善于融情于景,為情造文,使詩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相互映襯而融合為一,忠實地記錄作者在特定環境中勃發的真情實感,流動著內在情感的韻律美。隨著感情的起伏,想象的飛馳,很自然地形成了鮮明的節奏與和諧的韻律。且看《母親,是一種歲月》:
01
光芒一再向我涌來,晨曦中
年輕的媽媽背著不愿睡醒的孩童
提著早餐,在崎嶇的小路快步
02
光芒一再向我涌來,夕陽下
中年的媽媽牽著背著書包蹦跳的學童
提著菜籃,在悠長的小路漫步
03
光芒一再向我涌來,燈影下
年邁的媽媽正折疊衣服整理背包
提著背包,在小巷送別出外奔忙的青年
04
光芒一再向我涌來,燭光中,我看見
蒼老的媽媽在雷雨停電的夜晚侍食兒孫
仿佛看到年幼的我……
歲月的流逝是無言的,當我們對歲月有所感覺時,一定是在深深的回憶中。而對母親的犧牲真正有所體會時,我們也一定進入了付出和犧牲的季節。該詩通過再現典型環境,立體地動態地刻畫時光變幻下的母親,并將歷史的眼光和哲學的思考以及獨特的個人情感融入形象之中,頗有情景小詩劇的味道。
在藝術感染上,詩人善于把視覺、聽覺和其它感官協調起來,舒緩明朗,細膩生動,渲染出一種如歌如畫的唯美境界。首先,他寫“遠方蔚藍雪峰潔白”、“近處河道清澈見底”、“一抹晚霞伴海風和花香”,有線條和色彩的舞蹈,有音符和旋律的激蕩,無一不給人以無窮的美學享受。其次,以漣漪、燈火、雨聲等小景觀和平常意象訴說滄桑,以物寓人,以物代己,使作品始終躍動著人文情愫和靈動的張力。如《一月》:
日歷掀開了新的一頁
我聽到高鐵在呼嘯
看到歸程 已寫在面頰
一月是嶄新的美麗
嫣紅的紫荊是你在笑
一月是抵達的開始
只要一想到你
我就看到了一月的明媚陽光
看到了一月
梅花桃花菊花接連繽紛
灑脫在陽光下
一月如你笑聲
如銀鈴般撞響了
我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詩歌開篇以“呼嘯”而來的“高鐵”,“掀開了新的一頁”。接下來,連用三個比喻,“是嶄新的美麗”、“是抵達的開始”、“如你笑聲”,將抽象的“一月”具象化和情態化。結尾“如銀鈴般撞響了/我”,將無窮詩意留在了語言之外,留給我們去想象。整首詩比喻貼切自然,語言平實親切,想象空間廣闊。
總之,這組詩歌大多描寫的是現實生活,濕潤而不潮濕,激動而不竄動,空靈而不空洞。正如前面所說,詩歌寫作是有難度的精神活動,就像大海和峽谷一樣深沉和懸置在那里,等待詩人困難而又勇敢地去抵達,——抵達事物的本質,抵達生命的深處,抵達理想的愿景,抵達審美的境界。曉波兄,我們期待著!
※馬忠,現為中共清遠市委機關刊 《北江》 執行主編,文學創作二級。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文學藍皮書》撰寫專家組成員。1990 年開始業余寫作,2004 起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研究, 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國藝術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文學 報》《民族文學》《作品與爭鳴》《當代文壇》《藝術廣角》《世界文學 評論》 等發表文藝理論、評論文章 200 余萬字,論文入選高考語文 模擬試卷、《廣東文藝評論文選》等選本,被《馬克思主義文摘》等 刊物轉載、摘登。已出版 《站在低處說話》《詩美探真》《兒童文學 現象觀察》等評論專著14部,詩集2部。曾獲《人民文學》“近作短 評”銀獎,首屆、第二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評論獎, 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獎項。
※王曉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山市詩歌學會主席、中山市文聯主席團成員、《香山詩刊》主編。著有《山河壯闊》《騎著月亮飛行》《雨殤》等5部;主編《那一樹花開》《詩“歌”中山》《中山現代詩選》等13部;曾獲人民日報作品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中山市優秀精神文明產品獎、中山文藝獎、香山文學獎一等獎等獎項。其詩學評論《吹掉泡沫 還詩歌以亮麗》(載《人民日報》2002年6月11日)和《不敢茍同的錯誤詩學》(載《作品與爭鳴》2003年7月)曾受到廣泛關注;詩歌作品載《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青年文摘》《詩選刊》等刊物;入選《中國詩歌選》《中國詩歌年度選》《中國新詩日歷》《中國愛情詩精選》等選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