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陳州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于絕境中破繭,重塑生命蒼穹
——讀陳州《我的世界》
作者:董銀林(甘肅武威)
勵志勇士陳州的《我的世界》是一本讓人重新審視生命與生活的奇書。這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陳州用殘缺身體與不屈靈魂,一筆一畫勾勒出的真實人生,它是用苦難作底色、以堅毅為筆觸,勾勒出的震撼人心的生命傳奇。在這個世界里,身體的殘缺并未成為禁錮靈魂的枷鎖,反而鑄就了一座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引領讀者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
我是無意間在視頻號上,看到陳州的視頻,一名失去雙腿的殘疾人,但自信樂觀地生活。他的自信的狀態打動著我,于是我就有意無意地觀看他的小視頻,在他的只言片語中得知,這是個少年不幸的人,自幼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帶著他討飯,13歲時因一個錯誤的決定失去雙腿,流浪、乞討……,但現在的成熟、睿智、樂觀,我看視頻的時候我就想,是怎么的經歷成就了現在的陳州,在視頻中得知,陳州寫了《我的世界》一書,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了這本書。
翻開書頁,命運施加給陳州的殘酷便撲面而來。年幼時父母離異,使他早早失去家庭庇護,被迫踏上流浪之路。而13歲時的意外,讓他永遠失去雙腿,墜入命運的無底深淵。這樣的遭遇足以擊垮絕大多數人,可陳州卻在這絕境中孕育出了頑強的抗爭精神。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氣,用雙手代替雙腿,開啟了與命運的殊死較量。他在街頭賣唱,風里來雨里去,忍受著饑寒交迫與旁人的冷漠。那些艱難歲月里,他在寒夜中瑟瑟發抖,在烈日下汗流浹背,卻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他的這份堅韌,宛如黑暗中永不熄滅的火炬,照亮了無數在困境中掙扎之人前行的道路。這讓我們不禁反思,生活中我們常常因一點挫折就抱怨連連,而陳州面對如此巨大的磨難,卻能砥礪前行,他的精神無疑是對我們最好的鞭策,讓我們明白只要內心足夠強大,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書中字里行間,也洋溢著愛與溫暖的力量。在陳州最艱難的日子里,陌生人給予的點滴善意,如同冬日暖陽,溫暖了他的世界。或許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碗熱氣騰騰的飯菜、一件抵御嚴寒的舊衣,卻成為支撐他熬過漫長黑夜的強大動力。陳州不僅銘記這些善意,更是將愛傳遞出去。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鼓舞那些身處困境的人,讓他們重燃對生活的希望。這種愛的傳遞與循環,深刻詮釋了人性的美好與善良的力量。它提醒著我們,在生活中要珍惜每一份善意,更要主動成為善意的傳播者,讓愛與溫暖在人與人之間流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陳州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同樣令人動容。盡管身體殘疾,但他心中的夢想從未熄滅。他渴望像正常人一樣去感受世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于是,他憑借鋼鐵般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登上了五岳之巔。站在山巔之上,他俯瞰大地,那一刻,他超越的不僅僅是身體的局限,更是實現了精神的升華。從街頭賣唱藝人到知名勵志演說家,他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夢想不斷邁進。每一步都飽含著汗水與艱辛,每一次突破都凝聚著無數的努力與堅持。他的經歷讓我們明白,夢想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不受身體條件的限制,只要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跨越重重障礙,抵達夢想的彼岸。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往往會因為困難和挫折而動搖,而陳州的故事則如同一劑強心針,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讓我們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我的世界》是陳州對自己人生的深情回望,更是對生命、愛與夢想的禮贊。陳州就像一只在絕境中破繭而出的蝴蝶,用殘缺的翅膀舞出了最絢爛的生命華章。這本書讓我們深刻領悟到,生命的意義不在于一帆風順,而在于在困境中堅守希望;人性的光輝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傳遞愛與溫暖;夢想的價值不在于輕易實現,而在于為之不懈奮斗。它激勵著我們在生活中勇敢面對挑戰,用愛擁抱世界,用堅定信念追逐夢想,去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
《月亮,老時光》,葉祥元著,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
于《月亮,老時光》中重拾生活的詩意
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渴望尋找一處心靈的棲息地,讓靈魂在歲月的長河中得以停靠。甘肅作家葉祥元先生的散文集《月亮,老時光》便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通往心靈深處的道路,引領我們走進那片充滿詩意與溫情的涼州大地。
《月亮,老時光》是一部以涼州為背景的散文集,它以細膩的筆觸、質樸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動的涼州畫卷。書中不僅有對自然風光的細膩描繪,更有對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對時代變遷中人與土地關系的深情思考。
葉祥元先生的文字質樸而真摯,仿佛是一位長者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他以“月亮”為線索,串聯起記憶中的老時光,將涼州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歷史傳說融入其中。在《夢里花落》中,他回憶童年時的鄉村生活,那些質樸的鄰里關系、簡單的快樂時光,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都通過細膩的筆觸躍然紙上。而在《以豆為羹》中,他又以食物為切入點,展現了涼州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的堅守,那些看似平凡的食材背后,是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歲月的深情。
書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作者對涼州這片土地深深地眷戀。葉祥元先生筆下的涼州,既有大漠的蒼涼與壯美,又有小城的寧靜與溫情。他通過對涼州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地方:這里有祁連山的巍峨,有石羊河的靈動,有胡旋舞的熱烈,也有涼州賢孝的悠揚。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立體、鮮活的涼州,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片土地的溫度與脈搏。
葉祥元先生的文字不僅僅是在記錄,更是在思考。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時代變遷中涼州的點滴變化。在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許多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正在逐漸消失,而葉祥元先生卻用文字將它們定格,讓這些珍貴的記憶得以留存。他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書寫著涼州的過去與現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也讓我們對未來的文化傳承充滿了期待。
在《月亮,老時光》中,葉祥元先生以詩意的筆觸,將涼州的山川、人物、風俗和歷史融入文字之中,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他用文字記錄了涼州的四季更替,描繪了從春日的繁花似錦到秋日的碩果累累,從夏日的烈日炎炎到冬日的白雪皚皚。這些細膩的描寫,不僅展現了自然的美麗,更傳達了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和眷戀。
《月亮,老時光》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文化記憶的寶庫。它以文字為載體,將涼州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生活智慧傳遞給讀者。葉祥元先生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涼州,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的悠長與生命的厚重。這不僅是一本關于涼州的書,更是一本關于時光、關于生命的書。
作者簡介:董銀林,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工作者,涼州區作家協會會員,愛好文學,長期從事教育宣傳工作,作品散見于《中國教育報》《甘肅教育》《甘肅教育報》及“作家網”“涼州作家”“作家聯盟”等各類媒體。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