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交古人,師古鑒今
——文瀾珊新作《大話詩詞》賞析
文?/周天啟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讀到了文瀾珊老師相繼創作出版的《山河故人》《大話詩詞》兩部文學作品,作家筆耕不輟的勤奮,真是不得不讓人欽佩了。如果說《山河故人》是作家在平凡歲月里,苦難生活中淬煉出來的人性光芒,那么《大話詩詞》則是作家跨越時空,神交古人,把古典詩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大話詩詞》是一部用現代人的審美元素,深究詩詞產生的時代創作背景,拷問今天的社會現象,是集古今審美情趣,兒女情長,英雄豪杰,家國情懷兼而有之的,堪稱為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詩詞鑒賞集。
在這部詩集里,有的詩詞我們耳熟能詳,有的詩詞則很少被現代人傳頌,包括文瀾珊獨辟蹊徑的解讀方式,對作家創作背景的挖掘和對詩詞內涵師古鑒今的考量、追問等等,堪稱為一部值得收藏,經得起茶余飯后細品的好書。
一、神交古人的時空對話
《大話詩詞》中突破了傳統詩詞鑒賞的學術化框架,用輕松,親切的解讀、品鑒、將古典詩詞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與當代文化元素有機結合。例如,她對蘇軾《龍尾硯歌》的分析中,通過引入現代情境,使古老的文字煥發出新生,其中作家對詩人借物詠志的解讀,賦予讀者更直觀的情感共鳴。這種“大話”式的解讀,既保留了對古典詩詞的崇敬,又通過幽默、詼諧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拉近了詩詞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此外,文瀾珊把對詩詞作者創作背景的解讀、品鑒,不斷地在古今時空社會中切換敘述、思考,她散文化的表現手法,更為靈活、輕松地走進讀者的內心世界。使其詩集中的人物形象更為豐滿。
二、深究詩詞產生的時代背景,追問今天是否是歷史的鏡像
作家在《大話詩詞》中,挖掘詩詞背后的社會歷史,特別是有著戰爭題材的詩詞,聯想到今天一些社會現象,不斷地追問。“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對人類社會的戕害,比起戰爭的起因,孰輕孰重?例如文瀾珊對曹操的《蒿里行》,辛棄疾的《破陣子》,王翰的《涼州詞二首》,岳飛的《滿江紅》等詩詞作品的解讀、品鑒,便深刻地詮釋出,今天的有些社會治理,依然是多數人為少數人的沖動買單。今天的地區動蕩,無外乎是歷史的重復上演罷了。所謂的文明社會,不過是物質文明,科學技術進步了。人類對地球上有限資源的索取、占有欲、打著民族利益的旗號,動輒驅動堅船利艦、揮舞大殺器震懾與自己有著利益之爭的假想之敵,已然成為兵戈相見捍衛自身安全的借口。動蕩時局,不斷地堂而皇之上演的鬧劇,說簡單也簡單,無外乎生存空間受到了威脅使然;說復雜也復雜,無外乎各種利益群體,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悉數登場,到頭來制造矛盾的人,又正襟危坐,到談判桌上來解決矛盾。君若問古代的戰爭與今天的沖突有何區別?
作家對李清照、陶淵明、辛棄疾、岳飛、杜甫等詩人的人生經歷考證,證實了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精神窘境,呼應了現代人對身份認同的追尋。
三、語言風格的創新,詩意與散文的交融
文瀾珊的詩詞品評語言兼具詩意與散文的靈動性。她以散文詩般的節奏,重構古典意象,在原詩詞意境之外,幽古思今,賦予其新的情感表達。
四、情感共鳴與人文關懷
文瀾珊在詩集中的解讀、品鑒尤為注重詩詞中情感力量的挖掘。她通過自己的調查考證,用細膩的分析,揭示了詩人創作時的個人與時代背景的情感糾葛。例如,她指出蘇軾的豪放詞風背后隱藏的政治失意,以及李清照婉約詞中女性獨立意識的萌芽。這種對情感的深度開掘,使詩詞從靜態的文學遺產轉化為動態的情感載體。此外,書中還強調詩詞的“公共性”,如岳飛《滿江紅》的家國情懷與當代社會責任的關聯,體現了對人文精神的崇敬與傳承。
五、解讀、品鑒蘊涵的文化價值
《大話詩詞》不僅是一部詩詞評論集,更是一部文化傳承、反思錄。文瀾珊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5位詩詞作者,81篇詩詞解讀、品鑒,構建了一個涵蓋歷史、哲學、美學等多維度的剖析、闡釋體系。
當我寫完這篇文字的時候,轉身窗外望去,文瀾珊老師溢美的詩詞品鑒仿佛在我心中縈繞,一邊是當空呈現出一條七彩云霞,衣袂飄飄的奇女子,從一個幽深久遠的朦朧年代款款而來,舞動七彩練帶,歌之,舞之,無不浸透著古舊的芬芳;一邊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發出的萬古愁腸的感慨。
【書評作者簡介】
周天啟簡介:中國一重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八九十年代曾在省市級報刊發表過詩歌,隨筆,散文,小說等作品。中篇小說《出墻紅杏》曾獲得青年作家網2020年小說組創作一等獎,中篇小說《請叫我娜哥》曾獲2024年小說創作一等獎。
《大話詩詞》簡介:
《大話詩詞》收錄作家文瀾珊近年撰寫的81篇詩詞鑒賞。全書精選杜甫、蘇軾、李清照、陶淵明、岳飛等25位詩詞作者的詩詞作品進行生動解讀,頗為有趣。所選作品經典、傳誦廣泛、具有一定代表性、可讀性、創新性,其中,蘇軾的《龍尾硯歌》等多首詩詞鑒賞,尚屬全網首個對其進行翻譯賞析的,《送虢令趙薦》等多首賞析被百科收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