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華章自蓄其徳 攜情操不斷往行
——品鑒《張漢青詩詞選》并漫談
顧偕
漢青前輩是位老領導老同志,早有聽聞其政余或退居時,以才學揮筆,擅長用詩歌反映時局,用蘊含真實而純正的胸襟,寄托深沉的家國之感。這些言辭真切、情致感人的詩詞作品,盡管大多來自作者的行吟偶得、雅集酬唱等,但均不乏鮮明的傾向性,自是亦構建成了不少動人肺腑的篇章。
粲然白發與梅同,猶自心儀嶺上松。
且喜騁馳風雨后,漫吟山水得從容。
——《自題賞梅照片》
中華詩詞無疑屬于國粹的重要部分,今人所誦之句,縱然需有古今相通態勢,但萬里千山事在目前,仍更著意推陳出新,務必于“云卷云舒寫情懷”時,闡發出不少當下新意來。漢青同志在新世紀新時期的感懷一樣是多重性的,無論是“自古詩魂系國事”內容,還是與時代對話與往事談心,這些幾乎不用典就能盈面而來的新鮮大雅之作,既清麗樸實,又豪邁得當,一情一景筆力深厚亳無束縛,根本看不到襲用古人濫熟的字面,許多想象?意高邁蕩坦,多般浩然之氣亦非憑空寄托,而實有一種詩學思想的時代特征。清代顧炎武說“詩主性情,不貴奇巧”,故此能夠真正做到每每在“繁花灼灼抒清韻,珠水滔滔唱激情”澎湃胸襟抒發時,不追求幽深亦不迷失徑途,且可讓意象張力一泄千里,想來這般不玩詞采的另一種崇高與純粹,亦堪為詩詞創作,在今天的積極的時代意義和進步的文學精神。
“征程漫漫試回眸,邁步夕陽一老牛。新紀曙光催奮發。頻敲好句再登樓。”(——《生日述懷·三》)突破舊體系障礙,擺脫傳統重負,尋找思想的超越與創新,不受限制地為舊軀體注入新血液,這在如何提升舊體詩的肌理內涵上,應當至今仍是我們探求某種古老藝術品種的發展和發揚光大時,值得深思熟慮的一種價值觀的反映。
漢青同志曾經身居高位,但其作品卻無半點虛假張皇詩風。正所謂“初衷不改倚忠誠”,“漫吟山水得從容”,他實質的靈魂與心靈展現,亦都是不存私欲宣泄的社會投影,并且勃蓬向上,契合豐富的人文層次,平實中又不乏一定的精神高度:
錦繡河山盤古開,嫣紅姹紫匠心裁。
誰家春燕啁啾唱,閃亮銀星喚友來。
——《春郊路上》
詩歌要有主張,更不可或缺判斷準則。中國三千年詩史,盡管詩道變化興衰、迭嬗升降不同,但詩歌的發展,亦是個必然的進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舊體詩的創作與創新,一樣可以推動詩歌的繁榮與進步。唐詩能垂蔭,宋詞可開花,只要文學表現的對象,不僅僅是客觀世界,格律一樣更能融入格調,充分做到詩之所至,情無不至,進而卷舒獨立,情依以生。
尼洋碧浪憶遐荒,小鎮于今著靚妝。
街道平平迷眼綠,張張笑臉好風光。
巨桑千載迎風雨,古柏濃蔭沐艷陽。
靈氣獨憑心裁出,創新最是意飛揚。
——《入藏吟草·林芝》
“邀君共醉一壺醉”,聲色言情均氣骨。在婉情抒情方面,漢青同志縱然年歲已高,卻同樣并不遜然和保守,作品亦總有高出一般的磊落之大風。這是一種本質清朗造就的詩境魅力感受,思維指向的透達與透徹,或以瑰麗織就日月遠行的品格,或以素心之語大雅之響,光華流露出精神長河的磅礴浩涌。只要自始自終堅守美學原則,詩之心聲決不違心而出,便是舊風格亦會含新意境,詩境激蕩照樣能使遣懷言情的神韻,在別創詩界一樣遼闊。
曾憶當年小道行,鉗工巨匠繪心縈。
狂飆霜雪赤誠在,荊棘崎嶇似院庭。
——《贛南詩草·小平小道陳列館》
創作者的主體人格及其道徳修為,從來都會影響到作品的高下與深淺。心中向往的一草一木,依然可以包含更多的理念訴求和審美感受中見識的勇氣及膽略。好詩往往都是有針對性的,并非都是簡單的萬卷山積,一篇吟成,既然社會政治風俗在變,詩歌自然也會隨之而變。惟有在變中求繼承,在變中求創新,如此不拘套路的獨抒靈性,才猶顯自然的寶貴。譬如作者書中的較長制作《九寨溝》,就發揮得沛然大氣,不乏粲絲而絢麗。當然,更出色的上品亦在卷中,在此就不一一縷述。 飲色男女,皆可文章。若形為詩賦,自當其道萬千。古已有之的詩詞并非早已是枯木朽株,反倒漢青同志的這些作品,不少返樸歸真如清澈水質,空明而美觀。
詩人早已不是青春年華,卻在英雄暮年能以浪漫筆調,為歌唱生命率性而為。如此驕人狀態,總能攜思想與情感,繼續不忘在華章中人生前行,其既無愧“舊體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亦更為吾輩奮進之楷模。
說到底,這本厚重的“詩詞選”,固然談不上已是菁華極盛,但其光彩,卻亦足以用自己前后一致的追索流連,溢于世宙。
2025.3.28于廣州黃埔上午
注:張漢青,1931年生,廣東揭西人,曾為廣東省委《上游》雜志編輯,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中共中央中南局辦公廳、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南方日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編輯,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離休。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團成員,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嶺南詩社社長。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并一直堅持業余創作。出版散雜文集《挑燈集》《故鄉的榕樹》,論文集《在改革開放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專集《張漢青文集》;主編《精神文明學》《廣州百科全書》《改革開放在廣東——先走一步的實踐與思考》,參與主編《新三字經》《社會公德四字歌》《家庭美德五字謠》。《張漢青詩詞選》,2025年2月花城出版社第一版。
顧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當代著名詩人與思想批評家。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