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執一盞照亮心靈的燈火

執一盞照亮心靈的燈火

——評張東偉散文集《歲月燈火》

 

王德光

 

“其實記述的這些都是我漫漫人生歲月中的點點燈火,無形中指引著我前行方向,激勵著我奮發向上,使我更加領悟了生命的真正意義。”(張東偉:《文學是我的精神家園(代序)》)散文作家張東偉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歲月燈火》中以心為燈、以燈指路,以心傳心、以情寄情,為心尋找詩意的精神棲居,為尋根的生命靈魂尋找落葉的家園與深入的方向,為真誠的呼吸和漂泊的愛尋找記錄成長的旅途與溫暖的歸宿。縱筆云水襟懷,寫意情滿人間,歲月燈火通透的是作家明澈的雙眸和豁達謙和的笑臉,是字里行間的一山一水、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是嫩綠的破土禾苗、重新燃起的灶火和洞開的家門,是欲滴的晨露下薄翼輕顫的蟬鳴,更是映亮一路跋涉、一路堅守、一路芬芳的那一束束光照。人生漫漫路看過的千般風景,歲月點點燈閱盡的世間百態,都幻化成張東偉濃厚的戀土情結、豐富的內心情愫、縈繞的鄉愁記憶、堅實的風雨積淀和獨特的生命體驗,幻化成筆耕不綴下對故鄉的深情凝眸、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對生命的深度思考和對人生的深切洞察,以及時光流逝中那些讓人心懷敬畏、心懷感恩、心懷贊美的執著、堅持、奮斗、珍重和仰望。

大學畢業后執過教鞭、在編輯教育志書的崗位上埋頭故紙堆默默耕耘過的張東偉,后來長期在黨委宣傳部門工作。工作的豐富歷練使他站位高、視野闊、領悟深,善于從厚重傳統文化、鄉土根脈和火熱時代生活中汲取滋養、激發靈感,文化自信視角下的文學創作注重時代內涵和審美表達,勤奮筆耕的文字勾勒出現實生活的千姿百態和新時代的精神風采,他陸續在《經濟日報》《中國文化報》《農民日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能源報》《精神文明報》《天津日報》《當代人》《散文百家》《中國鐵路文藝》《共產黨員》《鄉音》《天津工人報》《河北工人報》《燕趙都市報》等三十多家報刊發表各類散文隨筆100多篇。他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文脈感知歷史溫度、留住鄉愁記憶、激活歷史文化生命力等方面也積極主動作為,主編或參與編輯出版《興隆詩選》《詩韻興隆》《走進興隆》《興隆榜樣》《承德文史文庫》等十余部書籍,為承德的文化發展增添一抹絢爛的色彩。

收錄了80余篇散文作品的《歲月燈火》分為八輯,以真情實感、細膩筆觸和血脈情思聚焦家國情懷和歲月滄桑,用具象寫實手法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活尋常、古韻今風、自然景致與人生邂逅,固有的求真精神,樸素的鄉風情懷,獨特的敘事語言,開放的文化視野,深刻的文化意蘊,充分表達了作者內心對鄉里鄉親鄉情厚土以及親情人性的敏銳入微觀察、獨到感知理解、至深情感體驗與深度思考共鳴,寫實寫心、寫真寫意、寫景寫情,抒情敘事生動鮮活,感思感悟娓娓道來,訴說著家鄉山水間的神韻氣度、人物故事和歷史變革,以強烈的現場參與感、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精彩的審美表達多角度地展現時代變遷、命運抉擇和無處不在的人生風景,濃濃的真情、鄉情、友情、親情、愛情、詩情、豪情注于筆端,師生情、同學情、故園情心心相印,情有獨鐘。作品語言真切、筆觸厚實、風格率真、敘事性強,有熾熱的鄉土溫度和鮮明的地域性、時代性特征,體現出作者熱愛生活敬畏生命笑對人生的態度和對文學創作一以貫之的執著堅守與不懈追求。

第一輯“故鄉之戀”,十三篇散文在無盡的回味與懷想中蘊含著一種淡淡的鄉愁、濃濃的鄉音和深深的鄉情。如數家珍的老槐樹、老戲樓、老井,音容笑貌猶在眼前的老繼祖父,癡愛農村廣播事業的老父親,名字叫岳素蘭的老母親和一首老歌:“最愛穿的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兒,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走天下”,還有,不服輸的表姐,鄉鎮企業家鐵頭兒,回到老家炒栗子的“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創造著屬于自己和家人們的幸福。故鄉的那些人、那些事、那段情、那一幕幕穿越時空再現眼前,撲面而來的是鄉里鄉親的人間煙火氣息和愛與被愛的親緣情境,這些銘刻在作者腦海深處、銘記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情節鏡頭無疑是安頓自己并可以永久流傳、永久珍藏的珍貴內容,是作者永遠要守護在生命里的那份看得見并會心一笑的至真鄉戀與摯誠親情。尋常人家歷經艱辛、簡單樸素卻又飽含純真快樂的生活,讓人體味到努力生活認真生活中的拼搏、樂趣與專注,一種質樸本真以及引人向往的眷戀與懷念,真切、純粹、明亮、溫暖,點亮了未來無盡歲月的憧憬和夢想,具有了打動人心激勵前行的力量,讓我們的心變得柔軟,充滿熱愛,情濃意切,倍加珍惜。

第二輯“歲月之河”,從作者的求學、高考、票證時代到赤腳醫生、發稿編輯、早逝的同學,我們看到,人生就像一場充滿遇見、離別抑或重逢的航行旅程,那些與作者直接相連、朝夕相處的生活歷程與成長陪伴,既是作者在歲月之河的波濤之間學會堅守堅持、擔當責任、不斷努力追求自己目標的學習成長過程,也是高揚風帆、直面困苦、保持真誠、珍視友誼、不斷進步的成熟詮釋和注解見證,心中永遠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溫暖記憶、輝映前路的希望之光和動人感懷的力量源泉。歲月之河的浪花,為我們拍打著一個充滿追求探索、充滿情感夢想、充滿詩意溫情、充滿人生審視的內心世界。

第三輯“人生之悟”,以七篇凝聚生活經驗、綻放智慧光彩的沉淀結晶,笑看風雨挖掘思考,發現人生闡釋心靈,與生存對話、與心靈交流、與自然想擁,沉淀自我、擁抱寧靜、遠離浮躁,使我們從中汲取到關于知識、智慧與力量,關于逆境中活出更加通透的人生,關于尋獲精神內心平和與安寧的一種神秘力量。恰如他在《一生做好一件事》一文中所言:“當今之世,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內心依然格外崇尚這種做事的純粹,自知、自制,看準目標,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一生做好一件事,人生就不會蒼白”。

第四輯“桃李之情”,六篇心血文字講述了愛潤杏壇、教澤流芳、師恩如山的幾位“大先生”的小故事。杏林結同心比翼齊飛的鄉村教師伉儷楊老師、趙老師,珍藏一本特殊的黨員登記簿的安老師,忠孝兩全的特級教師張老師,愛生如子似再生父母的杜老師,幾十年老黃牛般耕耘在教育沃土上的劉老師,病魔壓不垮教書育人情懷的趙老師……,大愛傳薪火激揚風華,丹心育棟梁各具風采。回首那些年,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都會有無數老師的陪伴,春風化雨傳授知識,弘開智慧培養思考,教給我們人生的道理,為我們留下了一段段啟迪心靈、照亮追尋、溫暖肺腑的動人佳話和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第五輯“承德之彩”,立足承德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稟賦、民族團結、歷史韻味、綠色生態等,以水美地綠天藍、非遺剪紙、山莊情緣、桃李芬芳和多民族團結交融的和合樂章等多角度取材,懷著對天地有大美的愛戴之情與敬畏之心,精心選擇人物故事,用充滿人文色彩的目光打量著承德大地,盡現了承德這片熱土浪漫而富有活力的歷史文化、民俗生活及其生命形態,構成了一幅厚重大氣的歷史、文化、生態異彩紛呈的承德畫卷。

第六輯“霧靈之韻”,輯入了十一篇美文。作者曾多年任職工作在承德霧靈山腳下的興隆縣,對這片靈韻的土地飽含深情與厚愛。可以看出,作者深入到這片土地的村村落落調研交友,置身其中感受火熱的生活和觸摸發展的脈搏,用心去發現、去記錄、去呵護、去贊美與這片熱土有關的主題,豪邁地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有血有肉、有根有魂、有旺盛生命力的見證之詩,發自內心地完成了心靈的呼喚,沒有辜負霧靈山水神韻對他的眷顧和豐厚的饋贈。《青松嶺紀事》從老電影《青松嶺》說到電視連續劇《青松嶺后傳》,再到大型原創現實農村題材話劇《青松嶺的好日子》,不同時代不同命運變化的三部曲不僅是鄉村變遷與振興的見證,更是時代進步跨越發展的真實縮影;《印象詩上莊》引領我們跟隨一個叫“上莊”的偏遠小山村一步步踏上成為中國詩歌之鄉、全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的蝶變之路,深切感受全村男女老幼攜手打造有文化、有顏值、有氣質、有詩情、有畫意和諧美麗新農村的信心合力;《在畫意中悠然棲居》的興隆梨花公社藝術民宿隱匿于秀水青山深處,多年堅持舉辦全國知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和展示交流活動,成立興隆特色的農產品研發中心推動農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走深走實,賦能“詩與遠方”為綠色發展與文旅產業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構建一處中外熱愛藝術者的朝圣之地、文藝青年的打卡之地和高雅人士的隱居之所,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令人無限向往的夢幻家園、靈魂棲居和靜好歲月。

第七輯“文心之旅”,作者拜訪紀曉嵐故居,徜徉天一閣藏書樓,解讀“中華宰相村”的文化密碼……,置身歷史故事現場,每一次在東方傳統文化韻味十足的勝景大觀的流連忘返,都不僅僅是對歷史文化遺跡的簡單駐足,而是在用他最個人的方式進入慢慢流逝的歲月當中,進入這些個性鮮明、魅力十足的歷史人物襟懷,揭開這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神秘面紗,對歷史、對文化、對世界、對人生近距離的端詳打量和對歲月風雨遠距離的深度審視思忖。

第八輯“紫塞故人”,定位于承德歷史名人、致仕官員、社會賢達的研究,借古開今,見賢思齊,為我們留下一份獨特的“承德故人記憶”。在浩瀚的史料文獻中探賾鉤沉并加以拓展,這需要執著的精神守望、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強大的文化定力及相當深厚的著述功底。作者歷史專業出身,對承德的地方文化情有獨鐘,又有豐富的研究地方史志的經驗,他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人物的記述評價客觀,深度閱讀下有其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讓我們對地方歷史人物的了解可以更多元、更深入、更立體。

數十載人生追尋路,歸來依然是少年。作家張東偉從青蔥時代的文學少年到今天褪去青澀、沉淀成熟的宣傳部門領導和散文作家,風雨兼程中不變的是積極豁達、求美向善、追求進步的生活態度,是孜孜不倦、筆耕不輟大寫人生的求索問詢,是對養育自己的家園故土的滾燙深情和剪不斷、化不開、理還亂的鄉土情結,更是個人情感融匯鄉土文化彌足珍貴、足以為榮的盡情抒發、坦誠表達和獨特感悟。心心念念的故鄉,真摯深沉揮之不去的情感,讓這位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愛,夢中有詩、靈魂有家的純真赤子,用自帶明亮的干凈質樸、真誠飽滿的激情刻畫,逼真揭示了紫塞大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祖祖輩輩的堅韌性格、頑強活力、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在對生他養他的這片熱土和心靈家園的傾情謳歌中,由里及外的厚實感、樸素感、關切感、悲憫感和個性氣質鮮明而強烈,一種難以割舍的愛、留戀與憧憬靜水流深地涌動在字里行間,我們從而潛心領悟到作者的精神沉淀與寫作目的,欽敬作者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性的關懷、對美好的追求、對歷史的探究和對純真的堅守,真切直觀地融入《歲月燈火》為我們燃亮的光、灼燒的熱、輝映的夢,融入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和想象空間,相互呼應,同心同向,同頻共振。


(本文作者王德光為承德日報社原總編輯,現任承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

 

【作者簡介】王德光,承德日報社原總編輯,現任承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高級編輯,終身享受政府津貼專家。文學作品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河北日報》《詩刊》《星星詩刊》 《詩選刊》《當代人 》《美文》《長城》《芒種》《延河》《草堂》《中國詩人》《上海詩人》《天津詩人》 《北京詩人》等多種文學期刊和文學選本。出版散文隨筆集《走向太陽》 《思想的風景》等。曾獲中國新聞獎、冰心散文獎、中國報人散文獎等多個獎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 | 高h全肉动漫在线观看最新| 老子影院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456| 日本乱妇bbwbbw| 在线无码视频观看草草视频|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站|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片|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一卡2卡3卡4卡公司|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动漫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一本大道高清香蕉中文大在线|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伊蕉国产av| 嗯嗯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你懂的电影在线|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艺校水嫩漂亮得2美女|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人人干人人干人人干|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