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劍與筆:曹操用戰火淬煉“建安風骨”

劍與筆:曹操用戰火淬煉“建安風骨”

 

文/董元奔(江蘇省)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東漢皇權被嚴重削弱,天下陷入諸侯割據狀態。從這時到三國時代開始的黃初元年(220),可謂英雄輩出。袁紹、呂布、劉表、劉備、孫堅、袁術、曹操等等幾乎同時登上政治舞臺,他們都是響當當的大英雄,但其中可拔得頭籌的無疑只能是曹操。曹操通過文治武功,統一了大半個天下,為魏代漢、晉代魏和晉完成天下一統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曹操感染我的并不僅僅于此,他一手揮劍,一手揮筆,在繁忙的軍旅生活間隙,用詩歌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記錄了他的軍事生涯,也記錄了他的政治抱負和憂傷,這才是曹操的真正魅力所在。——曹操是這一時期樂府詩“建安風骨”的開啟者和代表性詩人。

 

曹操馳騁沙場三十六年,這里,我結合曹操刀光劍影的軍事生涯和其“建安風骨”的詩歌藝術追求,從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慷慨激昂的功業情懷和壯心不已的暮年情懷等三個方面,也大約是三個階段,談一談曹操樂府詩的行間春秋。 

 

一、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184-199年)

 

曹操生活在東漢末世,國勢興隆的漢家皇朝早已成為年輕的曹操眼中那一去不復返的歷史了。

 

漢朝自建立之初就存在著外戚干政的現象,西漢后期又開始出現宦官干政的現象,此后,朝廷士大夫、外戚和宦官之間互相爭權奪利。到了東漢的漢桓帝(146-167年在位)時期,宦官勢力獨大,漢桓帝被宦官控制,許多忠臣被排擠出朝廷,東漢的國勢江河日下。漢靈帝(168-189年在位)時期,國家大政基本上都被宦官把持,政局更加惡化。為了弱化或轉移士大夫、外戚和宦官之間的矛盾,統治當局發動了針對西羌的戰爭,戰爭持續了十多年,沉重的兵役和逐年增加的賦稅壓得老百姓直不起腰來。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全國大旱,許多地方甚至顆粒無收,走投無路的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率領下揭竿而起,史稱黃巾起義。

 

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東漢朝廷改革了地方行政機構,把原來的郡、縣兩級行政機構正式改為州、郡、縣三級,賦予州的主官牧以軍政大權,這為類似于晚唐藩鎮割據現象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和起義被鎮壓下去之后,各州的牧擁兵自重,他們或互相勾結,或互相攻伐。不久,掌握朝廷大權的外戚何進集團與宦官集團爭奪權力,何進死于非命,軍閥董卓趁勢率軍進京,將外戚與宦官盡數殺盡,董卓執政。董卓執政伊始就放縱士兵在京城燒殺搶掠,同時,董卓執政也令各州牧眼紅,于是各路諸侯相約討伐董卓。

 

多年間無休止的混戰使社會生產停滯不前,大量土地荒蕪,瘟疫四處蔓延,人口大幅度減少。

 

曹操雖然也是漢末軍閥之一,但是他有著深厚的儒學修養,具有一定的愛物愛民思想和憂國憂民情懷。他既憂慮紛亂如麻的東漢政局,又憂慮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他在軍帳中寫下了兩首被明人鐘惺稱為“漢末實錄”“真詩史”的著名的帶有“建安風骨”鮮明色彩的五言樂府詩《薤露行》和《蒿里行》。

 

《薤露行》大約寫于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戰事間隙,即初平元年(190),主要反映了曹操的憂國情懷。

 

詩以“惟漢二十世,所任誠不良”十個字開篇,直截了當的表達了曹操對漢靈帝重用外戚何進的不滿情緒。其實,東漢皇帝哪里是心甘情愿重用外戚的呢?強大的西漢滅亡于外戚王莽之手,東漢的哪一個皇帝能不清楚?只是,整個東漢時期,宦官勢力一直壓著皇帝,朝廷士大夫力量弱小,皇帝不堪依靠,因此,皇帝只有同時依靠外戚,才有可能牽制宦官。東漢末期,除了士大夫、外戚和宦官,又出現了州牧割據勢力,皇帝已經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依靠哪一方勢力,他基本上就是誰得到了就是誰的菜。當然,討伐董卓之初的曹操尚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和愿望,他以“惟漢二十世,所任誠不良”批判何進誤國,是著眼于何進無能終于招來董卓之亂,曹操接著評論何進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進一步表明,曹操只是看不起何進,那么曹操之所以憂國,所針對的自然也就主要不是何進。

 

曹操心憂天下,心憂皇帝,主要是針對正在禍國殃民的天下公敵——董卓集團。在《薤露行》的后半部分,曹操寫道:“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殺主”說的是中平六年(189)董卓殺死少帝改立獻帝的事,“滅宇京”說的是在天下諸侯這次共同討伐董卓的過程中,董卓挾持漢獻帝西遷長安,臨行前放火燒毀了京城洛陽。皇帝不在京城,跟亡國沒什么區別,袁紹、韓馥、孫堅、袁術、劉岱、張咨、曹操等討伐董卓的目的是奪回皇帝,匡扶朝綱,不做遺民,具有儒家情懷的曹操的這種目的性應該比其他軍閥還要明顯得多,自覺得多。曹操站在洛陽的廢墟中,想起商朝滅亡后微子路過殷墟時的悲容,哭訴道:“瞻彼洛城廓,微子為哀傷。”

 

《蒿里行》寫于《薤露行》之后數年,大約是在建安二年(197)或三年(198),當時,雖然董卓已死,但是天下諸侯之間的混戰正酣。詩回憶了諸侯混戰的最初跡象,即數年前各路軍閥討伐董卓時心懷異志的情形。詩在反映了曹操的憂國情懷之際,更突出了他的憂民情懷。

 

關東群雄討伐董卓,軍事進展順利,但是,董卓之亂尚未平定,各路軍閥便私心泛濫。特別是當董卓被各路軍閥包圍時,無人愿意首先發動進攻,所謂“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大家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以便在董卓被剿滅后作為逐鹿天下的資本。《蒿里行》中所說的“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雖然說的是袁術早就有自立為帝的愿望并于不久前公然在淮南稱帝的丑劇,其實袁紹、公孫瓚、孫堅那時候也都沒有掩飾自己的稱帝欲望。曹操為此感到震驚和悲哀,他震驚的是心懷帝王之夢的人竟然那么多,悲哀的是漢朝的根基將會因此被軍閥們拔除。當然,曹操更悲哀的是老百姓將會在今后漫長的軍閥混戰中繼續流徙和死亡,他在這首《蒿里行》中描繪了老百姓未來的遭際:“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想到老百姓將要面臨的這種慘狀,曹操無限傷感的說:“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痛恨軍閥們這種“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的卑鄙現象,力量比起那些軍閥相對弱小的曹操率領自己的三千人馬獨自向董卓的部將徐榮發動進攻。曹操雖然沒有在《蒿里行》中表達他的下一步計劃,但是我想,他在批判各路軍閥討伐董卓夾帶“私貨”的時候,在自己率先向敵人發動進攻的時候,他應該已經想到:今后若干年,他將要獨自扛起剿滅各路叛賊,解救黎民于水火的歷史重擔了。

 

歷史果真如此。建安元年(196)曹操奉漢獻帝遷都許昌之后,遂于二年(197)和三年(198)先后討伐已經稱帝的袁術和結盟袁術的呂布,并驅逐了袁術,處死了呂布,不久,曹操趁勢基本上統一了淮河流域。到官渡之戰前,曹操已經占據了今陜西、河南、江蘇全部或大部,及安徽一部,曹操在占領區召喚逃亡的民眾回鄉,組織發展生產,鞏固經濟,使首都許昌在位置上成為統治區的中心,在戰略上成為“大后方”。

 

《薤露行》和《蒿里行》作為寫實作品,不僅弘揚了樂府詩的現實主義傳統,而且詩中所透露的曹操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正是“建安風骨”的思想基礎。 

 

二、慷慨激昂的功業情懷(199-209年)

 

《三國演義》丑化了曹操的形象,把曹操描寫成“亂世之奸雄”,其實這是與史實不相符的。《三國演義》中屢屢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曹操常以周公自許,以周公輔佐周成王類比自己輔佐漢獻帝,雖然這種類比并不太貼切,因為周成王時期是西周政權初創需要鞏固的時期,而漢獻帝時期是東漢政權行將就木需要挽救大廈使之不至于傾覆的時期。總的來說,在維護漢家正統方面,曹操是當仁不讓的。他嘔心瀝血發展經濟,振興軍事,親自領兵四處出征,以圖逐步恢復漢朝的朝綱,真是既有苦勞,更有功勞。

 

建安前期,天下雖然分裂為好多塊,但是在勢力上能夠跟曹操有的一拼的首先是實力超過曹操的北方的袁紹,其次是實力跟曹操相當的南方的孫策(孫權),至于被曹操視為可以跟自己并稱英雄的劉備尚未取得立足之地,而已經占據一方的劉表、劉璋、張魯、馬騰等都是曹操看不上眼的庸碌之輩。人們常說柿子撿軟的捏,但是已經四十幾歲的曹操急于統一天下,他決定先啃硬骨頭。

 

建安四年(199)夏曹操部署軍隊,于建安五年(200)秋與袁紹在黃河中游南岸展開決戰,史稱官渡之戰。官渡一戰,曹操根據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的性格特點,經過精心謀劃,以奇兵偷襲存于烏巢的袁紹糧草,最終以少勝多,擊潰袁紹主力,袁紹北逃。曹操乘勝追擊,相繼占領了冀州和青州,袁紹在絕望中病死。袁紹死后,其殘余勢力有兩股,一是占據并州的袁紹部將高干,一是出關投奔烏桓的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

 

建安十年(205)冬末,曹操北征高干,在大軍翻過太行山時,曹操揮筆寫下了樂府詩《苦寒行》。曹操在詩的開篇以夸張的筆法描繪了太行山凜冽、蕭殺的暮冬之景:“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雖然風景如此不堪,但是字里行間卻看不到曹操對太行山的厭惡之情,相反,詩句所透出的是他戰天斗地,建功立業的雄偉氣魄。蕭殺的太行山綿延于冀州和并州之間,鋪在太行山崇山峻嶺中的是氣凌萬仞、志在統一天下的曹操那巨大的身影。“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時歸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不怕太行山中的惡水,不怕太行山中的夜色,不怕迷路,不怕沒有宿營的地方,不怕疲勞和饑餓,曹操的寶劍直指太行山西北:前進,向并州前進!《苦寒行》通篇顯示了慷慨之氣,顯示了曹操的悲壯情懷,這是“建安風骨”的核心內涵之一。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平定并州,稍事休整,即于次年春末夏初出發征伐烏桓。大軍翻越燕山時,正值雨季,山路上有許多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通過當地向導,改走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行軍。七月,大軍出了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塹山堙谷五百余里”。當曹操大軍于八月份到達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以南二百里處時,烏桓單于踢頓及袁尚、袁熙兄弟才發覺,遂倉促組織軍隊迎戰。曹操督陣,派大將張遼指揮先鋒部隊出戰,一戰即打敗烏桓,斬殺了踢頓。隨后曹操解散了烏桓政權,這不僅解除了烏桓對關內的潛在威脅,而且徹底肅清了袁氏殘余勢力,鞏固了北方。

 

在班師回許都的路上,建安十二年(207)十月,曹操登上冀州碣石山(在今河北樂亭縣,已沒入渤海),想到自己已經統一了半壁河山,如能一鼓作氣,乘勝前進,遠征孫權,統一天下將指日可待,曹操不禁心潮澎湃,他隨口吟詠了一首四言樂府詩《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以及日月星漢,都是眼前之景,這種寫眼前之景的詩歌在過去尚未有過,因而這首詩是中國最早的完整的山水詩。但是,曹操并未滿足于描繪眼前之景,那浩瀚動蕩的大海,正是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那挺拔雄偉的海島,正是詩人屹立在碣石山上的身軀;那蔥蔥郁郁的草木,正是詩人身后那密密站立著的軍人;而那秋風動地而來,掀起滔天巨浪,這不正是曹操大軍排山倒海的軍威嗎?大海吞吐著的那鮮紅的太陽,大海倒映中的那燦爛的群星,不正是曹操胸懷中容納著的天下嗎?《觀滄海》這首寫景詩寫出了曹操的霸氣,陽剛之氣,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主要內涵。

 

建安十三年(208)夏天,曹操率軍南下,欲奪取荊州,并飲馬長江,平定東南。八月,荊州牧劉表病死,曹操收降繼任者劉琮,隨后占領江陵,與孫權、劉備聯軍對峙長江。按照當時的軍事實力,曹操擁有陸軍八十萬,而且又收降了荊州的數萬水軍,孫劉水陸聯軍只有數萬人。而那時正值秋末,多刮偏北風,有利于曹操水軍南渡長江,卻不利于孫權水軍北渡。曹操對打敗孫劉聯軍充滿信心。

 

而一旦統一天下,曹操將需要大批人才,這些人才不是將軍,而是善于治理國家的文士。國家分裂已久,各割據政權都對自己境內的人才洗了腦,這些人才一時半會兒不會依附曹操。想到將要統一天下的大好局面和撓心的人才問題,曹操依槊船頭,遙望對岸,吟詠了樂府詩《短歌行》。在《短歌行》中,曹操如同朗誦《詩經》里的句子一樣表達了自己對人才的長久渴望之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接著他寫道:“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由己推人,想到了賢者的苦惱,語氣中不乏人才政策尚不夠好的自責。而“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則形象的寫出了曹操期待賢者的熱誠。曹操向全天下的賢者發出發自內心的呼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雖然寫的是曹操對人才的渴求,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曹操慷慨激昂的功業情懷的真情告白呢?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我們知道,孫劉聯軍通過“連環計”、“苦肉計”,施以火攻,最后打敗了曹操,曹操損軍大半,被迫北歸,今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在這時候已經初具雛形。

 

三、壯心不已的暮年情懷(210-220年)

 

赤壁之戰的失敗,極大的打擊了曹操,曹操由戰略攻勢轉入守勢,由軍事至上轉為軍事、經濟并重。既然短期內無法統一天下,那就要有長遠打算,所謂長遠打算,就是要扎扎實實的發展統治區的經濟,扎扎實實的操練軍隊。于是,赤壁之戰后,曹操在內政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制度。

 

曹操采取了相對比較開明的政治制度。首先是加強中央集權。在侍奉好漢獻帝這尊菩薩的前提下,曹操廢除了三公,恢復丞相,把三公的權力歸于丞相,他自領丞相,把軍政大權集于一身。其次是抑制地方豪強,打擊自東漢自建立以來就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兼并行為,把沒收的土地分給無地的流民或少地的農民,以減輕農民困苦,緩和階級矛盾。再次是下達“求賢令”,用人唯才是舉,打破漢代的門閥觀念,用人不論出身和籍貫,一大批來自九州各地中下層的文武人才歸于曹操門下。

 

在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上,曹操主要實行了三個措施。一是屯田。在治下各州郡設置田官,實行軍屯,這既解決了軍糧問題,又做到了不擾民,不干擾農民對被戰爭破壞了的農業生產的恢復。二是扶持農業。召回流民,合理遷徙人口,以充實編戶,同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勸課農桑,降低農業稅收。三是節流。曹操批判東漢長期形成的奢靡之風,提倡節儉,規定貴族婦女不得穿錦繡衣服,官員不得同時擁有兩雙鞋子,他自己也以身作則,他的帷帳打滿了補丁,他所睡的床是用敗絮作填充料的,他臨死前規定不得以金玉做自己的陪葬品。

 

軍事上,曹操做了兩件重要的事。第一件,他從自己二十年的軍事實踐出發,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總結戰爭規律,寫成《兵書接要》一書,他還注釋《孫子兵法》,寫成《孫子略解》,兩書均強調“兵以義動”,主張師出有名,這完全不是后人所罵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實實在在的戰爭原則,也是曹操的制勝法寶。第二件,就是嚴肅軍紀,《通典·兵典》中收錄的《魏武軍令》、《魏武船戰令》、《魏武步戰令》等篇章,都詳細記載了曹操對軍紀嚴明重要性的三令五申。

 

有了這一系列措施,赤壁之戰后僅僅數年,曹操統治區即政治清明,經濟生機勃勃,階級矛盾緩和,東漢的這半壁江山呈現出數十年來少有的“盛世”圖景。這一切,從遠的方面說,將有利于曹操的繼承者統一天下,從近的來說,也能支撐曹操晚年的軍事動作。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平定了西涼;建安二十年(215),他又奪取了漢中。漢中是四川的門戶,曹操知道,如果從漢中出兵南下,占領四川,就可以順長江東下,再度與孫權決戰。然而這一過程將不僅是艱難的,而且要耗費好多年的時間,而這時曹操已經年過六旬,衰老和頭疼病折磨著他。他常常登上高山,遙望著南方,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唉,如果能長命百歲,曹操也許就沒有了這種憂慮,他就可以一步步的從容統一天下。

 

誰不渴望長命百歲?曹操也不例外。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寫了一首樂府詩《精列》表達了自己長命百歲的愿望,他寫道:“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莫不有終期,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思想昆侖居,見欺于迂怪,志意在蓬萊。志意在蓬萊,周孔圣殂落,會稽以墳丘。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曹操在詩中幻想自己乘著“螭龍”遨游在“昆侖”和“蓬萊”仙境,與天地共存。由于曹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憂傷的說:“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人生自古誰無死?傳說中的那些不死之人都是虛妄的。自古帝王都渴望能夠長生不老,永遠享受富貴,但曹操在這首詩中渴望長生不死,是完全不同于先前的那些帝王的。那些帝王渴望長生是自私的,他們僅僅是為了延續自己的肉體和精神享受,而曹操渴望長生,卻是因為他統一天下的大業未竟,他為此因衰老而憂慮,這是英雄的渴望,也是英雄的憂慮。《精列》另辟蹊徑解說了長命觀,抒發了曹操渴望天與壽年,以便他能夠統一天下,建立歷史偉業的憂時之悲,賢臣之悲,其慷慨之氣比早前的詩歌更多了幾分悲壯,讀來令人唏噓。

 

人總是要死的,暮年的曹操當然知道自己的余生已經不長了,他尊重自然法則,但是,他又認為,憑借修養身心總還是可以增加數年生命的。多出來的這幾年生命對他有什么意義呢?他認為,如果能多活幾年,只要勤勤懇懇,部署周密,他就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想到這些,曹操不僅不再因暮年和多病而憂傷,相反他“壯心不已”起來,他要用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樂觀奮發的戰斗精神,永葆自己思想上的青春。于是,曹操揮筆寫下了令后世慷慨之士擊節的千古名作《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首“傲氣橫語”,筆夾風雷,激昂高亢的四言詩一掃東漢中期以來萎靡不振的詩風,逼真展示了一個暮年英雄“梗慨多氣”的風骨,奏響了“建安風骨”的最強音,千百年來,這首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老當益壯的創業者們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雖然在短時間內組織實施大規模的統一戰爭不現實,但是曹操晚年還是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自己“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生命觀,完美的執行了自己的“暮年計劃”。建安二十二年(217),六十三歲的曹操親自率軍南征孫權,在濡須口(今安徽無為縣北)大敗孫權,迫使孫權求降,并在表面上奉北方政權為正統。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率軍進抵漢中,與劉備在陽平關(今甘肅寧強縣境內)激戰并取勝,雖然曹操尚不具備乘勝追擊劉備入川的能力,但是此戰也打消了劉備的北上圖謀。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曹操再次親自西征劉備,與劉備在定軍山(今陜西勉縣)激戰,雙方互有勝負。為了嘗試入川,同年七月,曹操從漢中移兵到南方的樊城(今湖北襄陽樊城區),試圖從東邊進攻劉備,襄樊會戰,曹操打敗關羽,關羽在撤退的路上被孫權擒殺,此戰打亂了劉備的戰略,并成功的拆解了孫劉聯盟,極大削弱了劉備的實力。

 

我們常常把曹操作為三國人物,其實,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去世之后,魏、蜀、吳三國才相繼建立。作為軍事統帥,曹操手中所握的寶劍是屬于“建安”的;作為著名詩人,曹操手中所握的筆抒寫的是“建安風骨”。以上,我從三個階段展現了曹操豐富多彩的軍事生涯;同時也分三個方面總結了曹操詩歌憂國憂民、慷慨激昂和壯心不已的“建安風骨”。

 2025-3-22(7

【作者簡介】董元奔,1971年生于江蘇宿遷,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知名輔導工作者,兩度被選為教育廳機關雜志封面人物。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家網簽約作家,今日頭條“優質深度長文精選頻道創作者”,頻繁大量獲今日頭條青云賽事獎之后被今日頭條聘為“專家評審百人團”成員。已發表作品500多萬字。有論文獲人民日報出版社專題征文一等獎、中華詩詞學會梅堯臣詩學獎等,有論文或長文獲今日頭條青云獎56次,還有詩文獲湖南省社科院文學匯展獎、中國散文網生態文學征文特等獎、《詩詞百家》雜志十年作品評選一等獎等,有駢文被市屬重點中學勒石于校園。相關作品入選《福州大學“中華詩詞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詩詞學會宋詩宣城研討會論文集》《山東師范大學李清照暨第37屆中華詩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指導全書(論文匯編)》《中國詩典(1917-1999)》《中國最美游記》等。個人傳記入選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放首發式的大型文化工程《中華百年人物(現代篇)》,有關事跡載入《江蘇教育年鑒》。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欧美中日韩在线| 日本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免费看黄a级毛片|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观看| 色吊丝最新网站| 91video国产一区| 一个妈妈的女儿在线观看5|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三级| 免费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幻女free性zozo交|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理论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啊啊啊好大好爽视频| 又粗又硬免费毛片| 同性女电影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岳的大白屁股光溜溜| 欧美性色xo影院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影院内射中出高潮| 性色爽爱性色爽爱网站| 404款禁用软件onlyyou|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