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界碑
——淺析寒冰詩作《致巡邊員》
作者:史映紅
在仔細品讀軍旅詩人寒冰的《致巡邊員》第一節的時候,想起前天在一個叫“AL科技頭條”的公眾號上看到關于科學泰斗錢學森的一個視頻:美國政府為了表彰錢學森曾對美國火箭技術發展所做出開拓性的研究和重要貢獻,邀請他到美國接受兩院院士稱號,并計劃在白宮舉行頒獎儀式,像他的老師馮卡門一樣,由總統頒發美國國家科學獎;而錢學森對此不屑一顧,置之不理,他說:“我不稀罕那些外國的榮譽和頭銜;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和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無獨有偶,很早就看到一個關于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朋友到居里夫人家做客,她正忙著做試驗,就讓朋友隨便轉轉;朋友發現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耍她的諾貝爾獎獎牌,不禁大吃一驚,說這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給孩子當玩具?居里夫人卻平靜地表示這沒什么:“我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對不能永遠守著,否則將一事無成”。
無容置疑,當下是一個焦慮急躁,浮薄功利的時代,別的不說,就我的朋友圈里,不少人除了標榜炫耀,就是顯擺賣弄,煙酒飯局、外出旅游、接受表彰、文稿發表、稿費領取等,沸沸揚揚,鋪天蓋地,發表一篇小文章,便急匆匆地設為“置頂”,天女散花般分享至上百個群,著實讓人驚嘆。想起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馬蒂曾言:“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
來看“你不是士兵/忠誠勇猛的硬度卻與士兵一樣”,是的,不少巡邊員,沒有名分,沒有編制,沒有工資,也沒有統一的服裝,更沒有必要的巡邏巡邊巡查設備,卻“年年月月”“忠誠勇猛”地巡邏在祖國漫長而神圣的邊境線上,他們“忠誠”果敢“與士兵一樣”,剛毅“硬度”“與士兵一樣”,盡職奉獻“與士兵一樣”,默默無聞還是“與士兵一樣”。
“祖國、硬度、忠誠勇猛、士兵、界碑、漫長的邊界線、遠在天邊”等詞句,能輕易看到寒冰繼承了我國邊塞詩歌,或者說軍旅文學的優良傳統,有著“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魏晉·曹植《贈白馬王彪·并序》)的博大情懷;有著“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唐·楊炯《從軍行》)的豪邁氣質;也有“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唐·祖詠《望薊門》)的慷慨激昂。這些鋼性十足的軍旅詩行,充盈著濃濃的“擬容取心”的境界,或者說格局,從而實現藝術形象外在形態與內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文字里有血有鐵,有火有鋼,有情有愛,有箭鏃擦過耳際的聲響,有戰馬前蹄騰躍的弧線,有刀劍相擊、矛戈碰撞的耀眼火花。
我曾在一篇拙文里寫過:“這些年里,我一直邊讀邊寫,對自認為寫得好、有心靈契合、有情感共鳴的作品,總寫點讀后感,表達閱讀感受。拙評發表發布多了,一些交往或深或淺的文朋詩友讓寫評論,這時候總是很為難,很多人作品總停留在自言自語、個人呢喃上,停留在裁云鏤月、標花寵草上,停留在小情小調、忸怩作態上。為了友情,我也嘗試著寫,總是無話可說,半途而廢。我喜歡有疼痛感、撕裂感、悲楚感的文字,有底層的呼聲與吶喊,有百姓的喜樂與哀愁,有民間的憂慮和苦惱”。寒冰的軍旅詩行,多是謳歌先烈先輩,志士英雄,甚至無名英雄和他們可歌可泣的故事,寒冰對新時代需要英雄,英雄精神需要代代相傳,英雄情結和思想境界需要發揚光大做著不懈努力。他在字里行間盡力書寫國防邊疆,戰備執勤和邊界安危;竭力表達戍邊士兵精神面貌、思想品格和人生際遇;全力描述邊關將士青春履歷,生活體驗和生命感悟。表達一位老兵對邊關邊防和邊境深深的愛,對文學文字和詩歌濃濃的情。
“你雖然距離祖國的心臟最遠/但你是祖國的/眼睛、聲音、腳步、笑容、尊嚴/有你在,祖國/遠在天邊的哪怕是/一塊石頭、一棵草木、一捧泥土/就在”,寒冰用細膩筆觸描寫山高路險、谷深崖峭的危險巡邏路;描述風大雪深、冰刀雪劍的嚴酷氣候,描摹臥雪眠霜,櫛風沐雨的異常艱辛。這些義務巡邊員,往往沒有豪言壯語和信誓旦旦,沒有慷慨陳詞與言之鑿鑿,卻又真真實實用“眼睛、聲音、腳步、笑容、尊嚴”,表達對祖國神圣領土的愛,對五星紅旗的愛,對界碑界樁的愛,對“一塊石頭、一棵草木、一捧泥土”的愛。文字抑揚頓挫,逼真形象,富有節奏感層次感;比擬、喻指、排比等修辭手法使用,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感染力。
請允許我武斷的說一句,這樣的文字,外行寫不出來,對連隊生活,軍營歲月,戍邊日子體驗不足的人也寫不出來,只有對上述生活觀察久了體驗久歷練久了,且發自內心的熱愛了回味了思考了才寫得出來,讀者朋友,您同意嗎?
致巡邊員
作者:寒冰
你不是士兵
忠誠勇猛的硬度卻與士兵一樣
你年年月月
與天空對話,與鳥對話
與風雨對話,與心中的河山對話
你把刻上名字的石頭扔出去
就是界碑,你在
雪山、森林、草地、河谷間喊話的回音
就是界碑。其實
在祖國漫長的邊界線上
你站在哪里
那里就是祖國的界碑
你雖然距離祖國的心臟最遠
但你是祖國的
眼睛、聲音、腳步、笑容、尊嚴
有你在,祖國
遠在天邊的哪怕是
一塊石頭、一棵草木、一捧泥土
就在
作者簡介:
寒冰:本名劉高舉,另有筆名岱海,內蒙古涼城縣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詩歌散見《解放軍文藝》《星星》《法治日報》《中國藝術報》《橄欖綠》《草原》《中國文藝家》《鹿鳴》等,有作品被《中國新歸來詩人詩典》等多個重要詩歌選本收入,曾獲國防大學第三屆軍事文化節“優秀軍事文學作品獎”,出版詩集《低吟的蒼茫》。
史映紅:男,70后,甘肅莊浪人,筆名桑雪;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等,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