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于文學星河中閃耀的星辰

于文學星河中閃耀的星辰

——探秘張俊彪

 

作者:袁竹

 

引言:踏入張俊彪的文學宇宙

 

張俊彪在當代文學的璀璨星空中,無疑是最為耀眼的星辰之一。他以橫跨多個領域的創作實績,構建起一座宏大而深邃的文學殿堂。從反映底層民眾生存狀態的紀實之作,到承載著歷史厚重與人性思考的史詩巨著,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面鏡子,既映照出時代的風云變幻,也折射出人性的幽微與復雜。他的創作不僅豐富了當代文學的表現形式,更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世界、審視自我的大門。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我們將深入其創作生涯的各個層面,探尋這位文學巨匠的創作密碼與精神內核。

 

一、人生軌跡:創作靈感的無盡源泉

 

(一)農村歲月:苦難中孕育的文學之種

1952 年 11 月,張俊彪出生于甘肅正寧,祖籍陜西旬邑。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時期的他跟隨父母背井離鄉,在農村這片廣袤而貧瘠的土地上,開啟了與貧困和艱辛抗爭的歲月。那是一段與牛馬為伴、與泥土相依的時光,簡陋的牛圈不僅是他童年生活的場所,更成為他文學創作的精神搖籃。在《牛圈娃》中,他以細膩而質樸的筆觸,還原了那段充滿苦澀與希望的歲月:清晨破曉時分,年幼的主人公牽著牛走在鄉間小道,露水打濕褲腳的涼意;農忙時節,全家人在田間勞作,烈日下汗水浸透衣衫的疲憊;夜晚躺在牛圈旁,聽著老牛的低鳴,望著滿天繁星的遐想…… 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在他的筆下化作了對底層人民生存狀態最真實的寫照。正是這段與土地緊密相連的經歷,讓他對生活的苦難有著切膚之痛,也培養了他對弱勢群體的悲憫情懷,這種源自生活本真的情感,成為他日后創作中最堅實的情感根基。

(二)軍旅生涯:紀律與磨礪鑄就創作視野

1970 年,高中畢業后的張俊彪應征入伍,在西北工程兵某部開啟了為期五年的軍旅生涯。軍隊嚴格的紀律和高強度的訓練,不僅錘煉了他的意志,更拓寬了他的人生視野。在部隊中,他先后從事測繪、統計、新聞報道及宣傳等工作,這些經歷讓他得以接觸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聆聽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也讓他深入了解到軍隊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常訓練的艱苦,到戰士們之間深厚的情誼,再到軍人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念。這段軍旅歲月為他日后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在軍事題材作品《鏖兵西北》中,他對戰爭場面的精準描繪、對軍人形象的生動刻畫,都離不開這段親身經歷。例如,在描寫戰士們執行任務時的緊張氛圍,他能細膩地捕捉到戰士們在黑暗中屏息凝神、相互配合的細節;在刻畫軍人面對危險時的英勇無畏,他筆下的人物仿佛帶著從軍隊中淬煉出的堅毅氣質,讓讀者真切感受到軍人的擔當與奉獻精神。 

(三)機關任職:格局與閱歷的升華

1975 年春,張俊彪退役后,進入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部、辦公廳任職。從基層干事、秘書起步,逐步成長為黨的高級干部,這段長達數十年的機關工作經歷,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服務省級領導干部的過程中,他得以站在更高的視角觀察社會、思考問題,培養出了宏闊的格局和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工作中,他接觸到來自不同領域的精英人士,參與處理各類復雜的社會事務,這些經歷極大地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他將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社會底蘊和人文關懷。例如,在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中,他能夠透過表象,深入剖析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他筆下的角色往往具有多面性和復雜性,展現出人性在不同環境下的種種可能,這些都得益于他在機關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社會經驗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二、多元體裁與獨特風格:文學花園中的奇花異草

 

(一)體裁的多元綻放

1. 詩歌:真摯情感的詩意表達

張俊彪的詩歌創作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敏銳感知和熾熱情感。他的早期詩歌多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描繪田間地頭的勞作場景、農民們的喜怒哀樂。在一首描寫秋收的詩歌中,他寫道:“鐮刀劃過金黃的波浪,汗珠墜地濺起稻香,疲憊的脊背彎成新月,裝滿希望的籮筐壓彎夕陽?!?短短幾句,便將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和對豐收的期盼生動地展現出來。這些詩歌不僅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還蘊含著對生命、對土地的深沉思考,體現了他對底層人民命運的關注和對生活本真的執著追求。同時,他善于運用獨特的意象,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詩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 散文:細膩筆觸下的生活感悟 

張俊彪的散文作品如同精美的生活畫卷,以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感,展現出他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在《情感與魂靈》中,他通過回憶童年時光,將與父母、兄弟姐妹相處的溫馨畫面娓娓道來。他描寫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為家人縫補衣物的身影,那穿梭的銀針仿佛串起了無盡的母愛;講述與兄弟姐妹在田間嬉戲玩耍的歡樂場景,字里行間流淌著濃濃的親情。在描寫友情時,他回憶與朋友共同追求文學夢想的歲月,那些相互鼓勵、共同成長的瞬間,讓讀者感受到友情的珍貴與美好。而在描繪愛情時,他既展現了愛情的甜蜜與浪漫,也不回避其中的苦澀與無奈,使作品更具生活的真實感。他的散文不僅是對生活的記錄,更是對內心世界的坦誠展示,能夠引發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3. 小說:思想與情節的盛宴

小說創作是張俊彪文學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幻化》三部曲更是其巔峰之作。這部鴻篇巨制以宏大的敘事結構,跨越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漫長歷史時期,將眾多人物的命運置于時代變革的洪流之中。在《塵世間》中,主人公田廣榮從農村走向城市的歷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他在土地改革的浪潮中積極投身其中,卻又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遭遇各種困境,其命運的軌跡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巨大轉變。在《日環食》里,作者將視角拓展到更多人物身上,通過展現他們在復雜社會環境中的理想追求與現實困境,深刻揭示了人性在利益、權力等因素沖擊下的掙扎與變化?!渡c死》作為終結篇,對人物的結局進行了深刻反思,同時也對整個時代進行了全面審視。小說中,張俊彪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生動的對話和精彩的情節設置,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與書中人物一同經歷命運的起伏。 

4. 傳記文學:歷史與文學的交融

張俊彪的傳記文學作品兼具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以《鏖兵西北》為例,他通過深入研究歷史資料、采訪當事人,真實還原了彭德懷率領西北軍民解放大西北的戰斗歷程。在描寫青化砭戰役時,他詳細闡述了戰役的背景、雙方的兵力部署和戰略意圖。為了突出彭德懷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他生動地描繪了彭德懷如何巧妙地運用戰術,以一小部分兵力佯裝主力撤退,引誘敵軍進入預設的口袋陣。在戰斗過程的描寫中,他對戰士們奮勇沖鋒的場景、戰場上的激烈交鋒進行了細致刻畫,讓讀者仿佛能聽到槍炮聲、感受到硝煙的刺鼻味道。同時,他還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了彭德懷等將領在面對復雜戰局時的思考和決策過程,使歷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具有血肉之軀、豐富情感的鮮活形象。這種將歷史事實與文學創作相結合的方式,既保證了作品的真實性,又增強了其可讀性和感染力。 

5. 其他體裁:兒童文學與電影文學的別樣風采 

在兒童文學領域,張俊彪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充滿童趣的語言,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個奇妙的世界。他的作品常常以小動物或兒童為主角,通過有趣的故事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例如,在一部講述小動物團結互助戰勝困難的故事中,他用生動的情節和擬人化的手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懂得了友誼和合作的重要性。在電影文學創作方面,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和故事性。他善于運用鏡頭語言來構建場景、推動情節發展,為電影創作提供了優質的藍本。他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無論是緊張刺激的戰爭場面,還是細膩動人的情感戲,都能通過文字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展現出他在不同文學體裁創作上的全面才華。 

(二)獨特的創作風格 

1. 現實主義基石:扎根生活的真實描繪 

現實主義是張俊彪創作的核心風格,他始終堅持將作品扎根于現實生活。在《牛圈娃》中,他對農村貧困生活的刻畫毫不留情,真實地展現了那個年代底層人民面臨的饑餓、勞作艱辛和生活的無奈。他描寫孩子們穿著破舊的衣服,光著腳丫在泥濘的道路上奔跑;農民們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日復一日地在田間勞作,卻依然難以擺脫貧困的困境。這種對現實生活的如實反映,不僅是對歷史的記錄,更是對社會問題的深刻反思。他通過作品呼吁社會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展現了一位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同時,他對現實生活的觀察細致入微,能夠捕捉到生活中最真實、最細微的瞬間,并將其融入作品之中,使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

2. 浪漫主義情懷:詩意與希望的交織

盡管張俊彪的作品以現實主義為主,但他巧妙地融入了浪漫主義元素,為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在《幻化》三部曲中,他對愛情的描寫充滿了浪漫色彩。主人公之間純真而熱烈的愛情,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例如,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男女主人公在偶然的機會下相遇,他們相互吸引、相互扶持,愛情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彼此的心靈。此外,他還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詩意描繪,營造出浪漫的氛圍。在描寫鄉村景色時,他寫道:“春日里,桃花灼灼,粉色的花瓣隨風飄落,宛如一場夢幻的花雨;夏日的夜晚,螢火蟲在草叢中閃爍,與滿天繁星遙相呼應,仿佛整個世界都沉浸在童話之中?!?這些優美的描寫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好,也寄托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作品在反映現實苦難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希望和慰藉。

3. “后現實主義” 手法:深度挖掘與超越現實

“后現實主義” 表現手法的運用是張俊彪創作風格的一大創新。在《幻化》三部曲中,他大量運用象征和隱喻來深化作品的內涵。日環食這一自然現象在作品中象征著命運的無常和不可捉摸,當主人公們的生活看似即將迎來光明時,日環食的出現往往預示著新的危機和挑戰。生與死的輪回則象征著生命的永恒和不斷延續,通過這種象征手法,作者引導讀者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入思考。此外,他還運用意識流的手法,展現人物內心深處復雜的情感和思想活動。在描寫主人公面對重大抉擇時,他通過意識的流動,將主人公內心的矛盾、掙扎和糾結一一呈現,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運。這種 “后現實主義” 手法的運用,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傳統現實主義的局限,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和藝術價值。

 

三、代表作品深度剖析:文學豐碑的細致解讀

 

(一)《幻化》三部曲:人性與時代的交響

1. 故事架構:宏大歷史背景下的人物命運 

《幻化》三部曲以其宏大而精巧的故事架構,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圖景。從《塵世間》開始,作者以主人公田廣榮的成長經歷為主線,將讀者帶入了從民國末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長河中。田廣榮在農村的生活經歷,讓讀者看到了舊中國農村的落后與貧困,以及農民們在封建制度下的艱難生存狀態。隨著他走向城市,讀者又跟隨他的腳步,見證了城市在時代變革中的發展與變遷?!度窄h食》進一步拓展了故事的廣度,將視角延伸到更多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物身上。這些人物來自社會的各個角落,他們有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但在時代的浪潮中,他們的命運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渡c死》作為三部曲的高潮和結局,對所有人物的命運進行了總結和反思。作者通過對人物結局的描寫,展現了時代變革對個體命運的巨大影響,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歷史、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整個三部曲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命運扣人心弦,展現了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和駕馭宏大題材的能力。 

2. 人物塑造:復雜人性的生動呈現 

張俊彪在《幻化》三部曲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豐富多樣且極具立體感。以主人公田廣榮為例,他是一個充滿矛盾與掙扎的人物。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他展現出勤勞善良、堅韌不拔的品質。為了改變家庭的命運,他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在土地改革中勇敢地站出來,為農民爭取權益。然而,在權力與欲望的誘惑面前,他也曾一度迷失自我。當他在城市中獲得一定的地位和權力后,逐漸變得驕傲自滿,開始忽視身邊人的感受。這種人性的多面性塑造,使田廣榮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仿佛是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人物。書中的女性形象同樣光彩照人,她們在男權主導的社會環境中,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價值和尊嚴。有的女性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的愛情;有的在事業上獨立自主,展現出不輸于男性的智慧和能力。通過這些豐富多樣的人物形象,張俊彪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復雜內涵,展現了人性在不同環境、不同歷史時期下的演變與掙扎,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3. 主題思想:對人生與社會的深度思考 

《幻化》三部曲蘊含著深刻的主題思想和哲學內涵。作品以歷史為背景,展現了社會發展的曲折歷程,揭示了時代變革對個體命運的決定性影響。書中的人物在歷史的洪流中奮力前行,他們的命運或被時代的浪潮所裹挾,或在變革中實現自我價值,但無論結局如何,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同時,作品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進行了深入探討。主人公們在不斷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磨難,他們的經歷引發了讀者對人生目標、理想追求的思考: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應該追求什么?當面臨困境和挫折時,我們又該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此外,作品還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提出了思考,指出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不能忽視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如果人們一味地追求物質利益,而忽視了道德、倫理等精神層面的建設,將會陷入精神的困境。這種對社會、人生的哲學思考,使《幻化》三部曲超越了一般的文學作品,具有了更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境界,成為一部值得反復品味和研究的經典之作。 

(二)《鏖兵西北》:歷史與文學的完美融合

1. 歷史還原:真實的戰斗歷程再現 

在《鏖兵西北》中,張俊彪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富的史料積累,真實還原了西北解放戰爭的壯麗畫卷。在描寫延安保衛戰、青化砭戰役、蟠龍戰役等重要戰役時,他不僅詳細敘述了戰役的背景、雙方的戰略部署,還對戰斗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了生動描繪。以青化砭戰役為例,他首先介紹了當時的局勢:國民黨軍胡宗南部憑借優勢兵力妄圖一舉攻破延安,而陜北的解放軍兵力相對薄弱。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中共中央果斷決定主動撤出延安。隨后,他著重展現了彭德懷的軍事指揮才能,彭德懷經過深思熟慮,制定了聲東擊西的戰術,以一小部分兵力裝作主力部隊向安塞方面撤退,將真正的主力部隊隱蔽在青化砭地區布成口袋陣。當敵軍胡宗南部的 31 旅進入青化砭地區時,早已埋伏好的解放軍迅速發起攻擊,戰斗瞬間打響。作者通過對戰士們的奮勇沖鋒、武器的轟鳴、戰場上的硝煙彌漫等細節的描寫,將戰斗的緊張與激烈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種對歷史事件的真實還原,不僅為我們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記憶,也讓后人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北解放戰爭的艱辛歷程。 

2. 文學表達:生動的人物與精彩的情節

盡管《鏖兵西北》是一部基于歷史事實的作品,但張俊彪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文學的魅力。在人物刻畫方面,他將彭德懷等將領的形象塑造得豐滿而立體。彭德懷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軍事指揮家,在戰場上能夠冷靜分析戰局、果斷做出決策,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智慧;同時,他還是一位關愛士兵、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好領導。作者通過描寫彭德懷深入基層,與戰士們一起吃飯、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和需求,展現了他平易近人的一面。當戰士們因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時,彭德懷會親自為受傷的士兵包扎傷口,用樸實的話語鼓勵大家堅持下去,這些細節描寫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充滿人情味的將領形象,使歷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符號,而是鮮活地躍然于紙上。 

在語言運用上,張俊彪的文字極具張力與感染力。描寫戰爭的殘酷時,他用 “炮彈的轟鳴震碎了黃土高原的寧靜,彈片如死神的鐮刀,無情收割著年輕的生命,戰壕里堆積的尸體與泥漿混作一團” 這樣極具沖擊力的語句,瞬間將讀者拽入戰火紛飛的戰場;而在刻畫戰士們的信念時,又以 “哪怕最后一人一槍,也要守住這片熱土,因為身后是萬家燈火,是父老鄉親” 的質樸話語,直擊人心,展現出戰士們堅定的信仰與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種多樣化的語言風格,既貼合戰爭題材的悲壯氛圍,又能細膩地傳達人物情感,使作品兼具史詩的厚重感與文學的感染力。 

在情節設置方面,張俊彪更是巧妙地運用懸念與沖突,牢牢抓住讀者的眼球。在講述榆林戰役時,他先渲染國民黨軍隊憑借堅固城防和充足物資負隅頑抗的嚴峻形勢,解放軍數次進攻受阻,傷亡慘重,讓讀者為戰局的走向揪心不已。隨后,筆鋒一轉,描述彭德懷如何在困境中發現敵軍補給線的破綻,秘密制定奇襲計劃。在實施奇襲的過程中,又設置了偵察兵遭遇敵軍巡邏隊、炸藥運輸途中突發意外等一系列意外狀況,將情節的緊張感推向高潮。這些懸念與沖突的合理運用,不僅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更凸顯了戰爭局勢的瞬息萬變,以及我軍將士在逆境中破局的智慧與勇氣。 

3. 歷史意義與文學價值的統一

《鏖兵西北》的歷史意義深遠而厚重。它以文學的形式為西北解放戰爭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留下了生動注腳,填補了部分歷史細節在文學呈現上的空白。對于當代讀者而言,在影視作品對戰爭場景過度藝術化、娛樂化的當下,這部作品憑借詳實的史料和嚴謹的考證,成為人們觸摸真實歷史的珍貴窗口。通過閱讀,我們得以知曉,在延安保衛戰中,戰士們如何在缺衣少食、武器落后的情況下,憑借頑強的意志與敵人周旋;在解放蘭州的戰役里,無數英雄兒女如何用血肉之軀突破敵人的防線,為西北的解放事業獻出生命。這些真實的歷史記憶,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致敬,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時刻提醒著后人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從文學價值層面來看,《鏖兵西北》開創了軍事紀實文學的新范式。它打破了傳統歷史紀實作品枯燥說教的桎梏,將歷史事件與文學創作有機融合。在保證歷史真實性的前提下,通過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設置跌宕起伏的情節、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嚴肅的歷史題材煥發出文學的魅力。這種創作方式,為后續軍事文學、歷史傳記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激勵著更多作家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大膽運用文學手法,創作出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佳作。它不僅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題材領域,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讓歷史文學在新時代重新煥發生機,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文學的重要橋梁。

 

四、結論:張俊彪文學成就的深遠回響


張俊彪的文學創作,猶如一座屹立于當代文壇的豐碑,承載著時代的記憶與人性的光輝。他豐富多元的創作體裁,從詩歌、散文到小說、傳記,全方位展現了文學藝術的無限可能;獨特鮮明的創作風格,將現實主義的冷峻真實、浪漫主義的詩意情懷與 “后現實主義” 的深邃哲思完美融合,形成了極具辨識度的藝術標識;而《幻化》三部曲、《鏖兵西北》等經典之作,則以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湛的藝術水準,為中國當代文學寶庫增添了璀璨的瑰寶。 

在當下快餐文化盛行、文學創作趨于浮躁的時代背景下,張俊彪的創作精神尤為珍貴。他扎根生活、關注現實,始終以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和強烈的責任感,書寫著時代的變遷與人民的命運;他不斷探索創新,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點,為文學創作注入新的活力。他的作品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更激勵著無數文學創作者堅守初心,深耕創作。展望未來,張俊彪的文學世界將繼續散發著永恒的魅力,成為后人研究當代文學發展、感悟人性真諦、探尋歷史脈絡的重要源泉,其文學成就也必將在時間的長河中愈發閃耀,為中國文學的繁榮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

 

作者簡介:袁竹,四川德陽人,作家、畫家、文藝評論家,逍遙畫派創始人,代表著作《中國當代名家畫集·袁竹》(天津人美版);《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名師教學范本(二)·袁竹山水畫作品選》(河北美術版)。袁竹創作文學評論、小說、散文、詩歌等400余萬字,發表在“中國作家網”“精神文明報”“四川農村報”“少年先鋒報”等各大媒體。歌詞《石榴紅》榮獲金獎。 長篇小說《東升》《平遙世家》《地火長歌》在中國作家網“長篇連載”欄目連載。文學評論《新世紀蜀韻:四川作家筆下的文學版圖》《阿來:于藏地書寫中構筑文學的宏大宇宙》《〈賈平凹文選〉:當代文學靈魂的多棱折射》《于時光褶皺處,探尋人性微光 ——賈平凹長篇小說〈消息〉的深度剖析》等三十多篇論文被中國作家網發表,其中“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2024年度十佳”系列評論引關注。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青青草原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av影片|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特黄aaa大片|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 三级中文有码中文字幕|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两个人看的日本高清电影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一级黄色大片网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 免费看特级淫片日本| 黄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 大香伊蕉国产av|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国产ts人妖系列视频网站| 天堂va在线高清一区| 婷婷久久五月天|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免费A级毛视频|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 极品唯美女同互摸互添| 免费va在线观看|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 欧欧美18videosex性哦欧美美|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