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三曹”和“三蘇”家族文學的不同景觀

“三曹”和“三蘇”家族文學的不同景觀

 

原創 文/董元奔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家族中,一代、兩代或三代以上出現兩個甚至多個著名文學家的現象有很多,如西漢的司馬氏父子(司馬談、司馬遷)、東漢的班氏(班彪、班固、班昭)、三國的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唐代的杜氏祖孫(杜審言、杜甫)、南唐的李氏父子(李璟、李煜)、宋代的晏氏父子(晏殊、晏幾道)、宋氏兄弟(宋庠、宋祁)、蘇氏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王氏兄弟(王安石、王安國、王安禮)、晁氏兄弟(晁補之、晁說之、晁詠之、晁沖之)、明代的袁氏兄弟(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葉氏全家(葉清臣、沈宜修及他們的三個女兒葉小鸞、葉小紈、葉紈紈),還有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錢謙益和柳如是等夫妻文學家,甚至有綿延近千年的從葉夢得到葉清臣直到現代葉圣陶的蘇州的一個龐大的文學家族,綿延百余年的從呂公著經呂本中到呂祖謙的壽州的一個龐大的文學家族,等等,不勝枚舉。但是,在這眾多的文學家族中,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三曹”和“三蘇”?!叭堋焙汀叭K”的文學景觀是不同的,但是它們分別代表了建安時期文學和宋代文學乃至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三曹”和“三蘇”文學景觀的不同,說到底是不同的社會制度也就是門閥制度和科舉制度要求下的不同的社會存在。

 

一、“三曹”家族文學景觀

 

無論是“三曹”,還是“三蘇”,他們都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引領了時代潮流。以“三曹”特別是曹操、曹植為主的鄴下文學集團的詩歌創作形成了慷慨激昂的“健康風骨”,恢復了迷失已久的樂府詩歌關注現實的創作傳統,并且使樂府詩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三蘇”為代表的北宋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在繼承前代文學基礎上,超越了唐代,使中國文學進入最發達的時代,涌現了一批批傳誦千年的作品,而“三蘇”的成就最高。

 

但是,“三曹”和“三蘇”的文學景觀又有很大的區別。

 

“三曹”文學模式相對單一,主要是詩歌。他們的創作代表了當時文學的發展方向,他們的成就代表了當時文學的發展高峰,曹操站在了這個高峰上最高的一塊石頭上。

 

四言詩是中國詩歌的最初語言形態,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最多的句式就是四言。四言詩在中國古代文壇流行了很長時期才于東漢時期發展到五言詩,但是,五言詩的出現并沒有一下子讓四言詩失去光芒,曹操的四言詩是四言詩最后的一道最耀眼的光芒。

 

固然,曹操的詩歌作品中五言詩比四言詩多,曹操用五言詩描繪當時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現實生活圖景,則用四言詩抒發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雖然他的五言詩和四言詩都具有慷慨悲涼的風骨,但是,四言詩更代表了他的成就,后人耳熟能詳的是他的最著名的三首四言詩。這三首詩就是《觀滄?!贰ⅰ洱旊m壽》和《短歌行》。

 

公元202年,官渡之戰,曹操大敗勁敵袁紹,并于205年徹底摧毀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率袁氏殘余敗退到烏桓,協助烏桓貴族多次入塞侵擾河北,而那時,南邊的劉表、劉備也經常襲擊曹操。為了擺脫南北受壓的不利局面,曹操于207年夏天北征烏桓,一戰告捷,從而統一中國北方。九月,在回師途中,躊躇滿志的五十三歲的曹操東臨碣石,寫下了一組《步出夏門行》?!队^滄?!泛汀洱旊m壽》是其中最著名的兩首詩。

 

《觀滄海》是中國古代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山水詩,詩人寫道: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全詩幾乎都是寫景,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但是,這些景物進入詩人的眼睛后,與詩人的理想和抱負相結合,成為詩人主觀精神的凝結。詩人登高望海,遠看大海,看到的是滄海的浩淼動蕩,山島的突兀聳立;近看海邊,樹木生機盎然,風起波濤洶涌。正是祖國這大好河山,激發了詩人掃平四海,安頓民生的雄偉理想,因此,雖然秋風蕭瑟,但年過半百的詩人并沒有臨風落淚,卻展現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闊大胸襟。詩人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泵CS钪嬖诖蠛C媲岸硷@得渺小,而大海又是詩人心中激情的外化,茫茫宇宙連同大海本身都盛裝在詩人心中。沒有宏偉政治抱負的人,是寫不出如此充滿信心的壯麗詩句的。

 

《龜雖壽》不再寫景,卻是一首帶有浪漫色彩和議論色彩的詩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五十三歲的曹操從三千年壽命的神龜入筆,嘲笑了兩漢以來迷信長生不老的風習,一掃漢末文人感嘆人生如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晉大將軍王敦常常酒后吟詠曹操的這兩句詩,并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以至于壺口盡缺。這兩句詩可以說是“魏晉風骨”貼切的名片。接著曹操辯證的談了自己的“養生論”:人總是要死的,但是過得長久還是短暫自己也是能夠把握的,那就是充分珍惜和利用有限的生命,只有永不停息的積極進取才能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在此后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曹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曹操平定北方后,于208年率百萬大軍飲馬長江,準備與孫權決戰前。在決戰前的一個月夜,他于大江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之際,對統一天下躊躇滿志,卻又倍感時光流逝人生緊迫,渴望賢才紛至沓來的曹操橫槊船頭,吟詠了《短歌行》(前文有,此處略)。詩的開頭好像是勸人及時行樂,但是,我們馬上就明白了詩人的感慨。他是感嘆人生短促,大業未成,正如他在《秋胡行》中所說的“不戚年往,憂世不治”;他是渴望在有生之年珍惜時光,及時努力,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所以魏源說曹操“對酒當歌,有風云之氣”。但是,干一番事業,需要人才。兩漢時期,在董仲舒對儒術和神學相結合的讖諱學說的倡導下,迷信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文化思想逐漸僵化。曹操公開懷疑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等傳統觀念,一改通經、仁孝惡取士傳統,提出“唯才是舉”,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也只有像曹操這樣雄才大略、思想解放的改革家,才能夠吸引各種有用的人才,輔佐他建立三國一統的雛形,為后來司馬氏統一全國作了全面鋪墊。

 

在談到曹操的詩歌特別是四言詩時,現代學者陳子展說:“慷慨悲涼,千古絕調。……其詩之風格與其人之人格相稱?!?/p>

 

曹植跟曹操一樣,最大的成就在詩歌,但是,不是四言詩,而是五言詩,曹植是東漢開始出現文人五言詩以來成就最高的詩人,其五言詩被譽為“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曹植留下來的詩歌作品中,幾乎全是五言詩,涉及軍旅政事、宴游送別、詠史游仙、采桑美女、名都少年等等,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前期所寫的《白馬篇》和后期所寫的《贈白馬王彪》。

 

《白馬篇》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邊塞游俠的形象,歌頌了他視死如歸,為國獻身的精神,寄托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詩篇在一開始就先聲奪人:“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馬”、“金羈”,色彩鮮艷,在白馬“連翩”奔馳的時候,只看到馬而沒有看到人,但是詩人卻通過這種不凡的氣勢烘云托月,寫出了壯士豪邁的氣概。接著,在簡單的介紹了游俠的身世之后,詩人描繪了游俠高超的武藝和英雄業績:“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鞣,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猿猴,勇剽若豹貍?!薄伴L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曹操死后,曹丕爭得繼承權,對曹植百般迫害,《贈白馬王彪》抒發了詩人在政治上受催抑的憤懣及渴望自由的強烈愿望,頗多慷慨之音、悲涼之辭。詩人與白馬王曹叡同病相憐,詩人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后展殷勤。憂思成疾病,無乃兒女仁。倉促骨肉情,能不懷苦辛?”這首詩雖然不及《白馬篇》有豪情,但是,其時而激昂流轉,時而悲咽徘徊的感情旋律同樣是“魏晉風骨”的典型內涵之一。

 

除五言詩外,曹植還是辭賦創作大家,其《洛神賦》是漢賦衰微之后的又一次躍起?!堵迳褓x》雖然代表不了曹植文學創作的主體特征,但是,其文辭之美描繪心理之細膩,抒發情感之真摯,體現了曹植文學世界的另一面。

 

曹丕的五言詩水平雖然不及曹植,但是,其中的一些述懷之作寫得清俊悲涼,如《善哉行》:“飛鳥翻翔舞,悲鳴舉北林。樂極哀情來,廖亮摧肝心?!薄峨s詩》:“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輾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革w安得翼,欲濟何無梁。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這些作品同樣體現了“魏晉風骨”的特點。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曹操是四言詩的殿軍,曹植是五言詩的第一個高峰,曹丕則是七言詩的開路人。七言詩是曹丕文學世界中不可被忽視的風景,同樣反映了“魏晉風骨”的精神。曹丕的七言詩作品主要是兩首《燕歌行》,其中一首更著名。

 

秋風瑟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斷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

爾獨何辜限賀梁。

 

游子思婦是古代詩歌的常見母題,但是此詩把寫景與抒情有機結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在藝術上有渾然天成之妙。更重要的是,這首詩描繪的悲涼秋景和浩淼蒼宇都具有典型的“魏晉風骨”的特點。

 

此外,曹丕還是一個自覺的文學研究者,他是中國古代第一批文學研究者,他的《典論·論文》是中國古代現存較早的文學專論,與后來魏晉的其他文學論文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第一個自覺的文學總結時代。

 

綜上所述,“三曹”文學雖然形式單一,但曹操的四言詩、曹植的五言詩和曹丕的五七言詩構成了“魏晉風骨”的脊梁,恢復了樂府詩關注現實生活的傳統;而曹植的辭賦和曹丕的文論又豐富了他們的文學追求。

 

二、“三蘇”家族文學景觀

 

相對于“三曹”文學,“三蘇”文學模式多樣,呈現豐富多彩的景觀,在詩、詞、文、賦等各種文學體裁上都達到了藝術高峰,其中,尤其以蘇軾最突出。

 

蘇軾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文學包括藝術方面的集大成者,他不僅在古文、詩賦上有很大建樹,甚至在書法、繪畫方面也引領了有宋一代風氣,這使得蘇軾的文學景觀呈現出五顏六色的特點。

 

清代以來就有所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的說法,似乎宋代是以詞作為主要文學樣式的。固然,詞在宋代比前代更加繁榮,但是,宋代的詩、散文等其他文體同樣比前代更加繁榮,而且,在宋代,詞乃“詩余”,詩文比詞更在文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宋代是中國古代除清代以外各種文學樣式的大發展時代。而蘇軾,是各種文學樣式大發展的宋代文學家中最典型的代表。

 

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一直是后人津津樂道,也是人們贊譽蘇軾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蘇軾最重要的成就還是詩。蘇軾在詩的創作上最大的貢獻是“以才學為詩”,這為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上的突破,并與黃庭堅的“點鐵成金”、“脫胎換骨”一道為宋詩超越唐詩開辟了一條通道。

 

唐代是中國第一個詩歌普及的時代,上自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九州之內,幾乎人人能詩;詩歌的流派有李白的浪漫主義、杜甫的現實主義,有王維的山水詩、孟浩然的田園詩,有高適岑參的邊塞詩、白居易元稹的樂府詩。在唐代那二百多年間,李白的豪邁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王維的空明寧靜,孟浩然的自然平淡,高適的蒼涼慷慨,岑參的奇偉壯麗,白居易的明白曉暢,元稹的哀怨纏綿,韓愈的生新奇崛,孟郊的幽僻苦寒,李賀的冷艷怪麗,李商隱的凄艷綺麗,杜牧的清新俊爽,等等,一個個詩人各領風騷,在詩壇上爭相登臺,爭奇斗艷,演繹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美輪美奐的詩歌光景,唐詩的藝術成就似乎達到了人類難以企及的程度,也為宋詩的發展帶來無法回避的課題。除了黃庭堅“江西詩派”作了開創性的努力之外,“三蘇”特別是蘇軾以“以才學為詩”的方式開辟了迥異于唐詩的宋詩發展新模式。

 

唐代詩人似乎多是大自然的產物,寫詩也是信手拈來,以蘇軾為代表的北宋詩人,往往讀書很多,集多種文化修養于一身,這為以才學為詩創造了條件,從而也促使宋詩自身特點的形成。蘇軾詩詞書畫無不涉獵,儒家道家都有研究,經學史學也不放棄,淵博的學識加之深厚的生活閱歷使得他寫詩時“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楊萬里《誠齋詩話》),宋神宗曾比較李白和蘇軾道:“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p>

 

蘇軾的“以才學為詩”的寫作方法,具體來說就是:根據自己從書本上得到的藝術經驗和鍛煉出來的藝術感悟力,他善于從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中開掘詩材,發現新意妙理,寫出生動活潑的奇趣,表現耐人尋味的理趣。他善于聯想和使用比喻,他的聯想不但敏捷,還往往帶有生活的情趣,令人倍感親切,他的比喻不但豐富,而且花樣翻新,出人意料,“人所不能比喻者,東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東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用形容?!保ㄊ┭a華《峴傭說詩》)。詩人有一首長詩《百步洪》,這首詩前半部有四句就充分體現了蘇軾的才學。“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連用七個比喻,真是生擒活捉,窮形盡相。

 

我們不妨用蘇軾的兩首小詩來看看詩人的“以才學為詩”。

 

蘇軾有一首著名的小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這樣的: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這首詩寫夏雨驟來驟停的動態過程,四句詩寫了四個場面,分別是:烏云翻卷還還沒有遮住山頭;急雨以豆大的雨珠方式砸向小船;突然一陣風刮來云散雨停;望湖樓上復歸水天一色的境界。四句詩使用了三個比喻、三個形容,四個場景以急驟的節奏轉換,恍惚變幻,靈動有趣,真是醉中的神來之筆,沒有對平淡生活的敏銳觀察力和捕捉力,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的。

 

再如詩人的另一首小詩《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

人生看得幾清明。

 

雖然是寫景的作品,而且是寫常見的梨花,但是,在前兩句,詩人沒有把自己拘泥于梨花本身,而是把梨花放在一個廣闊的空間里,在滿城柳絮紛飛的時節,梨花也在城市的各處開放了,柳絮飛舞在低空,與旺盛的迎向空中的梨花渾然一體,詩人為我們渲染了一個熱鬧的春天。但是,這只是詩人跟我們耍的一個小聰明。在后兩句里,詩人的眼睛回到自己的書齋門口,帶領我們凝視東邊闌干外從樓下伸過來的一枝梨花,感慨萬分:“人生看得幾清明?!痹娙烁袊@花開花落,春光易逝,感嘆人生有涯,青春易老,詩的意境突然被引向深遠。這首詩固然有蘇軾同輩前人歐陽修、王安石等“以文為詩”的痕跡,帶有一點議論化的色彩,但是我們只能看出奇妙的聯想和精深的理趣,而正是因為奇妙的聯想使得濃郁的詩意籠罩著理趣,我們幾乎體會不出議論來。

 

金人趙秉文在談到李白、白居易和蘇軾的詩歌時說:“太白詞勝于理,樂天理勝于詞。東坡又以太白之豪,樂天之理,合而為一,是以高視古人。”

 

蘇洵、蘇轍的詩也和蘇軾一樣,具有“以才學為詩”的特點。蘇洵和蘇轍的性格偏向內向,寫詩精于內心體驗,平穩深醇,不像蘇軾汪洋恣肆,辯博無礙。蘇洵教導蘇軾兄弟寫詩,是從大量閱讀圖書開始的,蘇洵、蘇轍與蘇軾一樣博覽群書,同時他們又精通佛老之學,他們主張寫詩先要聞道,要知義理,然后還要去掉華而不實之辭。他們的特長是從日常生活中體會人生哲學,從大自然中感悟人生哲理,并工穩妥帖的加以表現。當然,與蘇軾相比,他們的作品議論相對生硬,寫景不夠生動,抒情相對收斂,但是,宋代如果沒有蘇軾,他們的詩仍然可以引領詩壇走向。在這里,我們只以蘇轍的一首詩來欣賞一下。

 

陽氣先從土脈知,

老農夜起飼牛饑。

雨深一尺春耕利,

日出三竿曉晌遲。

婦子同來相嫵媚,

烏鴉飛下巧追隨。

紛紜政令曾何補?

要取終年風雨時。

 

這首詩名叫《春日耕者》,是蘇轍四十歲在河南商丘任應天府簽判是所寫。由于詩人懂得許多農耕知識,才能夠以此才學為詩;由于詩人認真觀察生活,才能夠把農家的農耕生活寫得親切生動,富有情味;由于詩人才思敏捷,尾聯否定了新法,卻因為含蓄而沒有引起政敵的注意。

 

散文創作在“三蘇”的文學生活中也是比詞更加重要的,甚至比詩也重要。嫵媚都知道“唐宋八大家”。在唐代以前的數百年間,漢賦引發了為文講究雕鑿的毛病,到六朝時期更發展成駢文,這些文章大都脫離現實生活,作無病呻吟之語?!拔钠鸢舜ァ钡捻n愈掀起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要求散文恢復先秦兩漢傳統,關注現實生活,用語生鮮活潑,“文從字順”等。古文運動經過從中唐到北宋近二百年的倡導和推行,古文創作逐漸成為中國古代散文創作的主流。“唐宋八大家”就是唐宋古文運動的八大主將,八大主將中就包括“三蘇”。歐陽修掀起追隨韓柳“古文運動”的文學革新運動后,北宋散文創作逐漸形成三個派別:歐陽修和曾鞏為代表的文章派、王安石為代表的經術派、“三蘇”為代表的議論派。歐陽修去世后,蘇軾成為北宋文壇領袖。

 

蘇軾的散文創作對宋文平易自然、流暢婉轉主體風格的成熟和定型起了決定性作用。蘇軾散文的突出特點是視野宏闊,思想深邃,議論縱橫,中年以后的作品更是將事、理、情、景、意、趣融為一體,不斷變化視角發出議論,既博大精深,新警絕人,又境界高遠,豁達通脫。

 

比如其《前赤壁賦》,通篇表面上是記敘,像娓娓道來的故事,但是,記敘只是一種牽引手段,作者于記敘之中摻雜并融合了大量的寫景、抒情和議論。遠看,江面的霧氣勾起作者對超凡脫塵境界的向往?!鞍茁稒M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近聽,扣舷的歌聲和嗚咽的洞簫聲引發作者對歷史的思考。“此非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再遠看,奔流不息的江水指引作者對短暫人生和無窮未來的感慨?!鞍嵘汈?,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钡牵髡卟⒚髟乱晃断?,他時而低頭看江水,時而仰頭看明月,由物及己,繼續思索:“吾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弊髡呦胫胫歪屓涣耍f:“蓋將自身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身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釋然了的作者不再悲觀,而是欣然接受清風的撫慰、明月的關懷和音樂的悅耳,甚至與朋友們山吃海喝,直至大醉。

 

蘇洵和蘇轍都寫過一篇談論秦統一六國的論文,論點雖然有所不同,但思維方式卻大同小異,并且都體現了議論派長于議論的特點。但蘇洵的這篇文章比蘇轍高明,蘇洵的《六國》把六國滅亡的原因歸為“賂秦”,雖然我不贊成這一觀點,但是蘇洵借古諷今,諷刺了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外交政策,達到了以史為鑒的目的,文章的立意很深;蘇轍的《六國論》純粹從歷史出發談論歷史得失,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因循古人談什么合縱連橫的老話,而把六國滅亡的原因歸為四國沒有善待它們與秦國之間的屏障趙、魏兩國。這兩篇文章都是一邊敘事,一邊議論,還夾雜著抒情,具有濃郁的議論派古文特色。

 

談了詩文之后,我們才能來談“三蘇”的詞。

 

蘇軾開創了豪放詞,使詞只能婉約的局面被真正打破,詞的表現空間被大大開拓。平心而論,蘇軾的豪放詞為詞壇帶來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在南宋經張孝祥、張元干到辛棄疾時蔚為大觀;但是,蘇軾創作豪放詞只是偶爾為之,他的豪放詞雖然在當時就已廣泛流傳并負有盛名,但響應和摩仿他的人并不多,還沒有成為流派,蘇軾豪放詞的數量也不及其婉約詞的十分之一,包括蘇軾在內的“三蘇”主要還是致力于婉約詞的創作。不過,“三蘇”創作婉約詞,并沒有因循前人的道路,而是“以詩為詞”,即:無論是婉約詞還是豪放詞,凡是能夠用詩表現的都可以用詞來表現,凡是寫詩時使用的藝術手法都可以用在填詞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詞作為“詩余”的雕蟲小技的地位,進一步促進了自李煜、柳永以來就致力的詞的體裁的解放。在這方面,蘇軾仍然是“三蘇”的代表。

 

蘇軾的詞如同他的詩一樣,題材多樣,且可記敘,可抒情,可議論,可談理,可擷趣?!抖L波》云:“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鼻纹さ臄⑹鲋型赋鰹t灑的人生哲學?!督亲印吩疲骸耙箒碛膲艉鲞€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蓖纯嗟穆撓?,哀怨的抒情,灑脫的詞人也擺脫不了真情的打擊?!端{歌頭》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看似灑脫,其實何嘗不是無奈呢?

 

當然,人人稱道的蘇軾豪放詞,更多的表現了蘇軾曠達的人生態度;蘇洵和蘇轍的詞作雖然沒有多少豪放詞,但是偶爾也能看到,這里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三蘇”家族文學在面貌上遠遠比“三曹”豐富,文學情景也比“三曹”搖曳多姿。他們在散文、詩歌和詞的創作上都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水平,并且引領了宋代以致后代文學的發展走向。

 

三、“三曹”、“三蘇”家族文學景觀是適應不同社會制度的社會存在

 

文學景觀是生活景觀的反映,具體說是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叭堋奔易逦膶W和“三蘇”家族文學是各自時代的產物,因而它們的景觀在特點上就會有很大不同。

 

1、門閥制度的崩潰和科舉制度的興起

漢代,中國封建社會進入自覺發展的快車道,統治思想和統治制度逐漸形成并完善,生產方式逐漸更新和進步,社會物質條件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都逐漸提高。作為精神產品的文學作品來說,生產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專業性,二是不必終年為衣食奔波。這兩個條件其實是手心和手背的關系,文學家只有擁有了現成的物質基礎,才能夠專心研究文學和搞文學創作。

 

自先秦時代開始,讀書主要還只是貴族的專利,相對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使平民家庭無法養活一個“不勞而獲”的知識分子,先秦的諸子百家就是一個個貴族集團讀書做學問的俱樂部,每個俱樂部的主持人都是大貴族。先秦時代諸侯國爭相拉攏人才,其人才主要是通過相互介紹來自諸子門派。儒家在齊魯大地做大,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兵家代表到了吳國,小小的吳國也能稱霸;法家云集秦國,促使秦國首先強大并統一六國。

 

秦亡后,西漢恢復并神話儒家的尊貴地位,實現了統治思想的儒家化,社會得到大治,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國力得到提高,疆域也實現了最大化。但是,兩漢取士的手段仍然是先舉薦后考察。因此,自先秦到漢魏六朝,在長達千余年的時間里,讀書-舉薦-做官成為一部分貴族的人生軌跡,門閥制度的形成雖然有軍閥地方割據等原因,取士制度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魏晉時期,門閥制度登峰造極。那么,沒有持久顯赫的政治地位,沒有巨量的田產和佃戶,沒有雄厚的錢財,一個家族無法延續長久的名聲,也只有在這樣的家族里,才會出現專心讀書做學問的人。翻開魏晉甚至先秦兩漢的史冊,幾乎沒有一個大文學家或大學者不是官員和門閥家族中的一個官員: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本身就是世襲的奴隸主貴族;屈原是諸侯的后裔,而且自己也官至三公;司馬遷家族世代做史官,自己自幼就生活在宮廷里;班固的家族里文官武官都有,而且功勛卓著;軍旅生活之外偶爾弄點文墨的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就是世襲大地主,而且那時他的兄弟們還分別在吳魏做官。山水詩是不能閉門造出來的,沒有豐厚的家資,謝靈運和謝脁就不能在各地游山玩水,山水詩派就不能出現。田園詩倒可以在農田邊寫出來,也只能由陶潛這類做過官并擁有大量土地的人來寫。

 

寒門子弟不僅缺乏專心讀書的物質條件,即使有寒門神童也無法打破門閥制度的政治壁壘進入統治層。

 

“三曹”家族就是門閥制度下的文學集團。

 

三國時期,四百年一統的中國重新分裂,社會重回戰國時期的紛爭。曹操崛起的時候,國內的割據集團十多個,“小中央”數目超過戰國時期。曹操雖然不是門閥地主的后代,但是他是通過改姓以門閥地主“養子”的身份突破門閥制度的政治壁壘進入政治上層的。門閥制度的便利加之曹操本人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使得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剪滅了北方各個割據軍閥,促成魏蜀吳三國對立局面的形成。

 

在長期的軍閥紛爭中,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也深諳文學對于人才成長和人才集中的重要意義。本身就具有超凡的文學創作水平的曹操主持形成了鄴下文學集團,這個集團中的每一個文學家都是大地主的后裔,更不用說曹丕曹植兄弟了。“三曹”文學家族就在這樣的集團中成長著,并主宰著這個集團,使之為曹魏政治統治和軍事行動服務。

 

隋唐時期,在經歷了漢魏六朝三百多年的社會動蕩之后,被束縛了三百多年的社會生產力得到解放,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促使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的變革內容很多,涉及政府改制和官吏編制體制、土地政策和賦稅體制、科舉考試和任人為才的取士體制,等等,其中,門閥制度下的取士形式被科舉考試的形式所取代,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為庶族子弟通過讀書和努力進入統治集團創造了條件,在擴大統治階級統治基礎的同時,改變了一些下層士人的命運,也促進了社會在相對公平競爭形勢下的和諧穩定。

 

唐代,統治手段的寬松使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即便是平民家庭,通過兄弟相助,也有能力供養一個讀書人,使之通過科舉考試走秀才-舉人-進士的發家之路,即便沒有考中進士甚至沒有中舉,做個秀才也可以適當提高一下家族影響力,很明顯,供養孩子讀書,是一個很劃得來的投資方式。在唐傳奇中,貧家男兒通過讀書考中進士,然后娶得嬌妻,滿門進京,榮耀家鄉,成為一種寫作模式。

 

宋代,物質基礎繼續提高,科舉取士的規模比唐朝龐大數倍,平民供養孩子讀書的積極性更高,也更普遍,甚至出現一個家庭兄弟或父子一起讀書的現象?!叭K”就是這樣的一個家庭。蘇洵是四川眉山人,他的父親是一個農民,雖然不識字,地卻種得很好,家庭生活還算不錯,蘇洵小時候有條件入塾讀書,不過讀書之余也得幫助父親料理農活。到他二十七歲的時候,家境更好了一些,蘇洵開始專心讀書,雖然科舉考試總是不能過關,但是蘇洵在家鄉已經非常知名。即便自己科舉運氣不佳,但是蘇洵深知讀書對一個人未來的重要意義,他對蘇軾和蘇轍的要求很高,并親自教育他們,使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得到了正統的完全的教育。就這樣,在還沒有取得功名的時候,“三蘇”文學家庭就形成了。

 

2、家族文學不同的社會存在方式

“三曹”家族文學是曹操政治集團為了適應政治的需要而興起的,其政治功利色彩極其鮮明。固然,曹氏父子創作文學作品還是因為胸中有物,但是,他們組建家族文學集團并以此作為鄴下文學集團的核心,卻完全是以政治為目的的。他們想通過鄴下文學集團,廣泛招納天下賢才,為他們的政治統治和軍事行為出謀劃策;同時,這些文學賢才本身都是門閥家庭子弟,各地大地主,他們分別代表了一方勢力,他們的家族是曹氏集團統治各地的橋頭堡。

 

政治功利性使得家族文學能夠因為一個或幾個領頭人物聚集起周圍其他文學愛好者,家族文學集團因之可以演化成龐大的超家庭的文學集團?!叭堋蔽膶W就是由曹操起頭,二子參加,繼而吸收了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批文學家,這些文學家又影響了周身的其他人,集團像滾雪球一樣逐漸壯大起來的。

 

但是,政治是殘酷無情的,政治的功用因而往往是臨時性的,一旦政治目的達到,家族文學集團就會解散。曹操晚年,曹丕和曹植的繼承人之爭影響了鄴下文學集團的穩定,曹丕和曹植的斗爭促成了鄴下文學集團的分裂,而曹丕和曹植的文學成就也都是在建安期間建立的,曹操的去世和鄴下文學集團的分裂使得曹氏文學家族的榮光也消失了。

 

“三蘇”家族文學則不同,他們主要不是為了政治,而是為了功名,為了光耀門庭。雖然他們取得功名后也要從政也有獨立的政治追求,但是他們讀書,他們為讀書構筑家族文化氛圍,其動機并不是政治,相比較于“三曹”來說,“三蘇”家族文學要小家子氣得多。

 

曹操并沒有刻意教導孩子們從事文學事業,政治特權使他的兩個兒子并不需要發憤讀書,他們選擇文學實在是為了消遣,只不過而后被曹操意識到其政治意義才加以利用的,因而,“三曹”家族文學的集團性并不是很鮮明的,他們不可能經常坐在一起探討文學問題,他們的創作實踐是各自獨立進行的,所以雖然他們的作品都具有“健康風骨”的特征,但是,那只是他們共同生活的時代在他們的作品中留下的印記而已,他們的文學創作題材和體裁因而呈現出不同特點。因此,這樣的家族文學集團不能長久。

 

蘇洵時代的讀書家庭,不再有政治保護傘,這樣的家庭必須以血緣關系作為紐帶,慎終追遠,血親相愛,親族相助,使家族作為一個社會集團能夠戰勝困難,長久生存。蘇洵的兩個哥哥都是讀書人,大哥蘇澹曾中舉,二哥蘇渙是進士出身,蘇渙的兩個兒子蘇不欺、蘇不疑都是進士。蘇洵在兩個哥哥的影響下,廣羅各種典籍圖書,不僅自己博覽群書,而且從孩子牙牙學語時就有意識的培養他們讀書寫文章,培養他們嗜學的習慣,蘇軾、蘇轍兄弟在功名在身的族兄們的激勵下,謹遵父教。孩子長大和學問達到一定水平后,蘇洵父子仨能夠平等的在一起討論文學問題,平等的一起進步,所以他們在文學創作的內在精神、題材體裁上都有許多相似之處。據歷史記載,蘇軾去世后,蘇轍接著精心照顧蘇軾的兒子蘇邁、蘇迨和蘇過,教育他們讀書為文,雖然沒有取得什么像樣的功名,三個孩子在文學上也有一定建樹,特別是蘇過,寫詩作文遺傳蘇軾風格,蘇軾在世時就多次夸贊蘇過“作文極俊壯有家法”和“詩似翁”。蘇軾蘇轍的后代基本上一生安逸,好學之風也一代接一代的傳遞了下去。

 

蘇洵式家族文學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僅僅注重文化,還注重思想品德。他們用儒家正統思想教育后代,要求他們做學問之前首先要學會做人。蘇洵的妻子程夫人常引古人名節激勵蘇軾、蘇轍,并說“汝果能死直道,吾無戚焉”(司馬光《程夫人墓志銘》),后蘇軾兄弟做官后一直以切直公道為務。

 

博學的目的和好學、嗜學之風,加之嚴格的思想教育,使得以“三蘇”為代表的宋代文人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都遠遠超過唐代文人,更超過以“三曹”為代表的魏晉文人,他們以淵博的文化知識,為宋代文學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也使宋代文人思想融通,眼界開闊,不固執于一家一說,而且在仕途順利時能夠積極進取,遇到人生挫折時能夠豁達放曠,不以個人的窮通得失為懷。這些特點對以后歷代文人影響巨大,“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成為宋代以后直至今天讀書人的座右銘。

 作家網用01

【作者簡介】董元奔,1971年生于江蘇宿遷,早年在教育主管機關從事文字工作,后創辦江蘇省某著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培訓機構和某高校特色系部,2012年開始結廬鬧市從事傳統文化獨立研究和寫作,學業主攻唐宋文學,兼涉文史哲諸領域。已在各類媒體發表文史哲學術論文、文史隨筆、詩歌五六百萬字,其中文史哲論文近300篇。有論文獲人民日報出版社專題征文一等獎、中華詩詞學會梅堯臣詩學獎、今日頭條57篇次青云獎等。近年常應邀參加由重點高?;蚋叩燃墝W術機構主辦的文史哲類學術研討會,論文入選《山東師范大學第37屆中華詩詞(李清照詞作)研討會論文集》《中華詩詞學會宋詩宣城研討會論文集》《河海大學長三角水利文化學術會議論文集》《福州大學“中華詩詞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教育報刊社現代教育管理指導全書(論文匯編)》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福利午夜国产网站在线不卡 | 欧美在线一卡二卡一卡3卡4卡5|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体育生开房互操| chinese国产xxxx实拍| 热热色原原网站| 在线免费污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777|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中文字幕第23页| 黑料不打烊最新地址|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三区| 一级毛片直接看|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日本阿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www.com欧美| 欧美日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91精品嗷嗷嗷嗷| 久久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 秋葵视频在线观看在线下载|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一级毛片| 亚洲AV无码不卡|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动漫视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