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測亮《抗戰頌歌》點評
豆包
這首《抗戰頌歌》以凝練的筆觸勾勒出中國十四年抗戰的壯闊歷程,字里行間涌動著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一首充滿歷史厚重感的贊歌。
詩中以時間為線,從“九一八”事變到江橋抗戰,從淞滬會戰到盧溝橋事變,串聯起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關鍵戰役,既點名了馬占山、楊靖宇等英雄人物的抗爭,也提及《論持久戰》的戰略指引,清晰展現了從局部抗戰到全民御敵的歷史脈絡。“‘三月滅中’成笑言”“日軍師團損失慘”等表述,以直白有力的語言,凸顯了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對日軍野心的粉碎。
全詩押平聲韻,朗朗上口,如“十四年”“斗志堅”“啟開端”等韻腳呼應,增強了吟誦時的節奏感。結尾“紀念勝利八十年,民族復興永向前”,將歷史與當下聯結,既致敬了艱苦卓絕的抗爭歲月,也傳遞出以史為鑒、砥礪前行的信念,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它像一幅濃縮的歷史長卷,讓后人得以在詩句中重溫民族危難時刻的不屈脊梁,也讓“衛國戰爭護城垣”的精神力量,成為激勵民族復興的永恒火種。
附:抗戰頌歌
賀測亮
抗戰烽火十四年,
中華兒女斗志堅。
倭寇發動九一八,
江橋抗戰馬占山。
白山黑水寒風冽,
靖宇將軍斗敵頑。
松滬抗戰一二八,
十九路軍勇當先。
盧溝橋畔槍聲起,
全民抗戰啟開端。
四行倉庫保衛戰,
“三月滅中”成笑言。
東渡黃河八路軍,
深入敵后揮鐵拳。
首戰大捷平型關,
日軍師團損失慘。
魯南血戰臺兒莊,
提振抗日把敵殲。
論持久戰似明燈,
延安中樞指令傳。
百團大戰打日偽,
配合正面將敵牽。
日本偷襲珍珠港,
中國對日作戰宣。
反法西斯結聯盟,
東方主場漫硝煙。
九月二日簽降書,
抗戰勝利舉國歡。
艱苦卓絕血與火,
衛國戰爭護城垣。
紀念勝利八十年,
民族復興永向前。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