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楚昕的《泥潭》爆火,看偶發性文學現象與市場
袁竹
在當今時代,文學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寒冬。據北京開卷 7 月 6 日消息,2025 年圖書零售市場二季度各月碼洋同比增長率均為負增長,5 月和 6 月碼洋同比降幅均超過 10% ;7 月 7 日,中金易云發布報告顯示,2025 年上半年度圖書市場同比 2024 年上半年度下降 9.64%,動銷品種數和動銷新品數也同步下滑,降幅在 4% 左右。在圖書零售市場普遍遇冷的情況下,一向小眾的文學類圖書更是艱難。九久讀書人創始人、總經理黃育海表示,文學圖書市場今年至少下滑了 10%,“這種趨勢不改變的話,百分之二三十的出版機構關門都不足為奇”。從業近二十年的文學出版人趙文也坦言,文學新書今年上半年的銷售可以用 “很糟糕” 來形容,“這個情況在 2024 年就已經顯現出來了,但是沒想到還在惡化。近兩年,除了極個別的頂流作家如余華,剩下的文學圖書銷量幾乎都是腰斬的,甚至只有原來的百分之二三十”。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90 后寫作者劉楚昕的《泥潭》卻如同一匹黑馬,橫空出世。這本書在線上開啟預售后,上市 8 小時銷量破 5 萬冊,首日售出 10 萬冊,8 天售出 30 萬冊,截至 7 月 3 日累計銷量 40 萬冊。這樣的銷售成績,在當前的文學市場中顯得格外耀眼,與其他文學新書的慘淡銷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文學市場和《泥潭》現象的深入思考。
剖析《泥潭》的成功密碼
(一)內容深度:時代洪流下的個體掙扎
《泥潭》以辛亥革命這一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變革為背景,將故事的舞臺設定在武昌起義前后的武漢。作者劉楚昕巧妙地選取了沒落貴族旗人恒豐、革命黨人關仲卿和旁觀者神父馬修德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過他們的視角,展現了社會動蕩時期普通人的生活百態和內心世界。
恒豐,作為荊州左都統恒齡的兒子,曾經的貴族身份讓他享受過榮華富貴,但時代的變革卻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道中落、父親去世、妹妹失蹤,一系列的打擊讓他陷入了迷茫和絕望之中。他試圖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卻始終無法擺脫命運的捉弄。在自暴自棄的狀態下,他甚至對婢女實施了強暴,最終被革命黨的亂槍打死。恒豐的命運,是舊時代貴族在革命浪潮沖擊下的縮影,他的掙扎與沉淪,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在社會變革面前的無力感和迷茫。
關仲卿則是革命黨的代表人物,他加入革命,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中國的命運。他的留學經歷讓他接觸到了新的思想和理念,也讓他對革命充滿了熱情和憧憬。然而,隨著革命的推進,他逐漸發現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及北洋軍閥竊取,革命陣營也走向了分化,關仲卿自己也陷入了困境與沉思。他開始反思革命的意義和價值,內心的矛盾和掙扎讓他痛苦不堪。關仲卿的經歷,展現了革命黨人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曲折與艱辛,以及他們在面對現實挫折時的迷茫與困惑。
神父馬修德作為一個旁觀者,他的視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加客觀和全面的觀察窗口。他見證了恒豐和關仲卿的故事,也目睹了那個時代的種種亂象。他與恒豐之間的深刻對話,以及對恒豐妹妹慘痛經歷的回憶,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容,也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思想狀態。
通過這幾個人物的命運交織,《泥潭》深刻地展現了在時代洪流的沖擊下,個體的渺小與無力。那些看似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背后卻是無數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書中的人物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他們都是在漩渦中掙扎求生的普通人,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即使有些選擇是錯的,甚至是罪惡的,但背后都有其復雜的原因。這種對人性和生存困境的深入挖掘,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禁對那個時代的人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思考,也讓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
(二)寫作技巧:現代主義手法的運用
在寫作技巧方面,《泥潭》大膽地運用了多種現代主義手法,為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小說以加繆《局外人》式的句子開場:“如您所見,我死了。一九一二年五月,八號還是九號,不知道。” 這種獨特的開篇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又充滿懸念的氛圍。緊接著,小說采用了雙視角敘述結構,以落魄的前旗人軍官恒豐本人和他的亡靈視角交叉敘述。亡靈視角的運用,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奇幻色彩,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角度,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恒豐的內心世界。在亡靈的敘述中,過去與現在、現實與回憶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敘事節奏,讓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虛幻而又真實的世界之中。
除了雙視角敘述,小說還大量運用了倒敘、自白、閃回、解離與復調等手法。在講述關仲卿的故事時,作者通過倒敘的方式,回顧了他從清末留日時期到武昌起義之后的成長歷程,讓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他思想變化的過程。而在人物的對話和內心獨白中,自白的手法讓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更加真實地展現出來。閃回的運用則使故事在不同的時間和場景之間自由切換,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和豐富度。解離與復調的手法,讓不同人物的聲音和視角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多聲部的敘事效果,使讀者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故事,感受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在第一部分中,恒豐的回憶與亡靈的敘述交錯并行,讀者在兩種不同的文字氛圍中切換,仿佛穿梭于現實與虛幻之間。這種寫法不僅增加了文本的縱深感,也提高了讀者的閱讀門檻,需要讀者更加專注地去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每一個細節。此外,小說中還夾雜了不少意識流的寫法,一段話沒有標點符號,如:“對北方的懷念只持續了一代后來的子孫很快習慣了南方的氣候之后又過了兩代人據京城外放到此做官的旗人評價我們的口音已經受到南方話的影響略微改變了又過了一代人后代的某一支取了恒作為漢姓以與其他宗族區別。” 這種寫法借鑒了英國作家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與美國作家福克納《喧嘩與騷動》的意識流文本寫作方式,讓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人物的意識流動和內心世界的復雜性。
這些現代主義手法的運用,雖然對部分讀者來說可能會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但也為小說增添了深度和厚度。它們使《泥潭》在眾多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新精神。
(三)情感共鳴:借歷史寫當代人心
《泥潭》雖然以辛亥革命為歷史背景,但作者劉楚昕的創作意圖并非僅僅是重現那段歷史,而是借歷史故事抒發當代人的情感和困惑,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在書中,作者通過對人物心境和狀態的細膩描繪,展現了當代人在面對生活困境時的失落、疲憊、迷惘與渴望。例如,主人公恒豐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挫折后,對生活感到極度的絕望和疲憊,他渴望能夠永遠安息,像困倦到極點后洗個澡躺在干干凈凈軟乎乎的床上大睡一覺一樣。這種對休憩的渴望,是當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壓力下,內心深處的真實寫照。又如,關仲卿在革命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是否真的有意義,這種對人生意義的追問,也是當代人常常會思考的問題。
劉楚昕巧妙地將當代人的情感和困惑融入到歷史故事中,讓讀者在閱讀百年前人物的故事時,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種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使得《泥潭》不僅僅是一部歷史小說,更是一部能夠觸動當代人心靈的作品。它讓讀者意識到,盡管時代不同,但人類在面對生活困境和人生選擇時,所經歷的情感和思考是相似的。無論是在百年前的亂世,還是在當今的現代社會,人們都在不斷地尋找著自己的方向,努力擺脫生活的泥潭,追求內心的安寧和幸福。
(四)宣傳助力:短視頻時代的傳播效應
不可否認,《泥潭》的熱銷與短視頻時代的傳播效應密不可分。劉楚昕在第二屆漓江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一段獲獎感言,成為了這本書走向大眾視野的關鍵轉折點。
在頒獎典禮上,劉楚昕講述了自己艱難的創作經歷,提到了已故女友對他的鼓勵,那句 “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但回頭想想,都是傳奇”,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文學創作的堅持。這段真摯的發言打動了臺下包括余華在內的頒獎嘉賓和現場觀眾,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后,更是引起了萬千網友的轉發和關注。一夜之間,劉楚昕和他的《泥潭》成為了網絡熱議的話題,無數人被他的故事所感動,對他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短視頻的傳播特點是快速、廣泛、直觀,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注意力。劉楚昕的獲獎感言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傳播,迅速引發了大眾的情感共鳴,為《泥潭》的銷售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當當平臺與漓江出版社抓住了這一熱度,通過一系列的營銷手段,如提前拿到出版社提供的圖文、視頻素材,在當當 APP 開機屏、專題等自持流量曝光,與抖音平臺推出聯合首發,聯系上千位推廣人做內容推廣,并在全渠道當當旗艦店重點展示等,進一步推動了《泥潭》的銷售。
這種短視頻時代的傳播效應,打破了傳統文學作品宣傳推廣的局限,讓一本原本小眾的文學新書迅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它也為文學作品的傳播和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在新媒體時代,文學作品可以借助短視頻等平臺的力量,實現更廣泛的傳播和更大的影響力。
偶發性爆發性文學現象的背后
(一)過往類似案例分析
《泥潭》的爆火并非文學史上的個例,在過往的文學發展歷程中,有許多作品都經歷了從籍籍無名到一夜爆火的過程,它們的成功雖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蘊含著必然的因素。
《秋園》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它的作者楊本芬是一位八旬老人,在廚房的灶臺邊,利用給孫子煮飯的間隙,在舊日歷背面記錄下了母親秋園顛沛流離的一生。這本書以平實的語言、細膩的情感,展現了一位普通女性在時代變遷中的苦難與堅韌。2020 年出版后,《秋園》重印 14 次,賣出 8 萬冊,成績斐然。它的爆火,一方面是因為其內容的真實性和情感的真摯性,讓讀者感受到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也與當時社會對于女性議題的關注以及對普通人生活故事的興趣升溫有關。
還有《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明朝歷史,打破了傳統歷史讀物嚴肅刻板的形象,在網絡上迅速走紅,隨后出版成書,銷量驚人。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對歷史的全新解讀,滿足了讀者對于歷史知識的好奇心,同時也適應了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和讀者的口碑推薦,迅速積累了大量的人氣。
這些作品與《泥潭》一樣,都在看似偶然的爆火背后,有著一些共性。它們在內容上都具有獨特的價值,能夠觸動讀者的內心;在傳播方式上,都借助了當時的新興媒體或傳播渠道,實現了快速的傳播和廣泛的影響。
(二)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關系
在這些偶發性爆發性的文學現象背后,存在著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關系。從偶然性的角度來看,一部作品的爆火往往受到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影響,如一個偶然的話題、一次熱門的推薦、一位名人的背書等,都可能成為作品走紅的導火索。就像《泥潭》,劉楚昕在頒獎典禮上的那段獲獎感言,就是一個偶然事件,但卻成為了這本書走向大眾的關鍵契機。如果沒有這個偶然事件,《泥潭》可能仍然只是一本小眾的文學作品,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和銷量。
然而,偶然性的背后也隱藏著必然性。作品本身的質量是其成功的基礎,只有具備深刻的思想內涵、精湛的寫作技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才能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吸引讀者的目光。《泥潭》通過對時代背景下人物命運的深刻刻畫,展現了人性的復雜和生存的困境,其運用的現代主義寫作手法也為作品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同時,宣傳營銷在作品的傳播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即使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如果沒有有效的宣傳推廣,也很難被大眾所知曉。《泥潭》在短視頻平臺上的廣泛傳播,以及出版社和銷售平臺的聯合營銷,都為其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代背景和讀者心理也是影響作品爆火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審美趣味也會有所不同。一部能夠反映時代精神、滿足讀者心理需求的作品,往往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可和喜愛。在當前社會,人們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內心渴望著能夠找到共鳴和慰藉。《泥潭》借歷史故事抒發當代人的情感和困惑,讓讀者在閱讀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滿足了讀者的情感需求,這也是它能夠爆火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些偶發性爆發性的文學現象,是作品本身質量、宣傳營銷、時代背景、讀者心理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蘊含著必然的因素。對于文學創作者和出版行業來說,應該在注重作品質量的同時,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利用好各種宣傳渠道和營銷手段,把握讀者的心理需求,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
對文學市場的深遠影響
(一)為低迷市場注入活力
在文學市場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泥潭》的熱銷無疑為整個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它所帶來的高關注度和可觀的銷售成績,讓人們看到了文學作品依然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
從關注度方面來看,《泥潭》在社交媒體上的廣泛傳播,引發了公眾對文學的討論熱潮。劉楚昕的獲獎感言視頻被大量轉發,相關話題頻繁登上熱搜,使得文學這一原本相對小眾的領域,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這種關注度的提升,不僅讓更多人了解到了《泥潭》這部作品,也讓人們重新審視文學的價值和魅力。許多原本對文學不太關注的人,因為《泥潭》的熱度,開始主動去了解文學作品,這無疑為文學市場吸引了新的讀者群體。
在資金方面,《泥潭》的暢銷為出版機構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漓江出版社在這本書的出版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其火爆的銷售成績也讓他們獲得了相應的回報。據相關數據顯示,《泥潭》截至 7 月 3 日累計銷量 40 萬冊,按照每冊書的定價和利潤計算,這為漓江出版社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這筆資金不僅可以用于出版社的日常運營和發展,還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資源去發掘和培養其他優秀的文學作品和作家。
《泥潭》的成功也激勵了更多的作者堅持創作。在文學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許多作者面臨著作品難以出版、銷量不佳等困境,這使得他們對自己的創作之路產生了懷疑。而《泥潭》的爆火,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相信只要自己堅持創作,不斷提升作品質量,就有可能獲得讀者的認可和市場的青睞。這種激勵作用,有助于激發文學創作者的熱情和創造力,為文學市場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二)促使行業反思與變革
《泥潭》現象的出現,也促使整個文學出版行業進行深刻的反思與變革。
在價格體系方面,當前文學圖書市場存在著定價過高或過低的問題,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讀者的購買意愿。一些文學新書定價過高,讓許多讀者望而卻步;而一些低價圖書,又可能因為質量問題無法吸引讀者。《泥潭》的熱銷讓出版機構意識到,合理的定價策略對于圖書的銷售至關重要。他們需要根據圖書的成本、市場需求、讀者的消費能力等因素,制定出一個既能保證出版社利潤,又能讓讀者接受的價格。例如,可以通過優化出版流程、降低成本等方式,來實現圖書價格的合理化。
宣傳推廣是《泥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也讓出版機構認識到了創新宣傳推廣方式的必要性。傳統的宣傳推廣方式,如書評、書展等,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已經難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出版機構需要積極借助新媒體平臺,如短視頻、社交媒體等,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推廣活動。可以制作精美的圖書宣傳視頻,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發布,吸引用戶的關注;也可以邀請知名博主、網紅進行圖書推薦,利用他們的影響力擴大圖書的知名度。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線上線下的讀書活動,與讀者進行互動,增強讀者對圖書的認同感和購買欲望。
在選題策劃上,出版機構不能再僅僅依賴于傳統的題材和創作模式,而應該更加關注當下讀者的閱讀需求和社會熱點。《泥潭》以辛亥革命為背景,借歷史故事抒發當代人的情感和困惑,這種獨特的選題視角滿足了讀者對于歷史與現實結合的閱讀需求。出版機構應該深入研究讀者的興趣點和需求變化,挖掘具有時代特色和社會價值的選題,鼓勵作者進行創新創作。同時,也要注重培養新人作者,為文學市場注入新鮮血液,推動文學創作的多元化發展。
未來文學市場走向何方
(一)內容創新是根本
在未來的文學市場中,內容創新無疑是作品立足的根本。文學作品應緊密關注現實生活,挖掘其中的人性光輝與黑暗,以獨特的視角展現社會萬象。從歷史題材來看,除了像《泥潭》聚焦辛亥革命這樣的重大歷史事件外,還可以深入挖掘一些被忽視的歷史片段,如古代民間的商業活動、少數民族的歷史變遷等,通過文學的筆觸,讓這些歷史細節重煥生機。在現代題材方面,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領域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家可以探討科技對人類生活和情感的影響,以及人類在科技浪潮中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追求。例如,創作關于人工智能覺醒后與人類產生情感糾葛的故事,或者描繪在虛擬現實世界中人們的迷失與尋找。
文學作品還應在題材和視角上不斷創新。可以嘗試將不同的文學類型進行融合,如將科幻與愛情、懸疑與歷史相結合,創造出全新的閱讀體驗。也可以從獨特的人物視角出發,講述那些被邊緣化或鮮為人知的人物故事,如以城市中流浪動物的視角,展現城市生活的另一面;或者以臨終關懷志愿者的視角,探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這些創新的題材和視角,文學作品能夠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滿足他們日益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二)適應時代傳播特點
在新媒體時代,文學作品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文學作品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短視頻等平臺進行宣傳推廣。
新媒體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等特點,為文學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作家和出版機構可以通過建立官方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等方式,與讀者進行直接的溝通和交流。在社交媒體上,可以發布作品的精彩片段、創作背景、作家的創作心得等內容,吸引讀者的關注。還可以開展線上互動活動,如讀者問答、創作比賽等,增強讀者的參與感和粘性。
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更是為文學作品的傳播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將文學作品改編成短視頻,通過生動的畫面、精彩的表演和簡潔的文字,將作品的核心內容呈現給觀眾。例如,可以將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彩段落改編成短劇,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發布;也可以制作關于文學作品解讀的短視頻,邀請專家學者或知名博主進行講解,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短視頻的傳播形式能夠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關注,讓文學作品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此外,還可以利用音頻平臺,將文學作品制作成有聲讀物,滿足讀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閱讀需求。有聲讀物可以通過專業主播的朗讀,將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聲音,讓讀者在通勤、做家務、運動等時間里,也能夠享受文學的魅力。
(三)重建健康市場生態
重建健康的文學市場生態,對于文學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首先,要重建合理的價格體系。目前,文學圖書市場存在著價格虛高或過低的問題,這都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價格虛高會讓讀者望而卻步,而價格過低則會影響作者和出版機構的積極性。因此,需要根據圖書的成本、市場需求、讀者的消費能力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價格。可以通過優化出版流程、降低成本等方式,來實現圖書價格的合理化。同時,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定價策略,如根據圖書的版本、裝幀、銷售渠道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價格,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強版權保護。版權是文學作品的核心資產,保護版權就是保護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和文學市場的健康發展。出版機構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版權的管理和保護,嚴厲打擊盜版、侵權等違法行為。可以通過建立版權保護聯盟、加強技術監管、完善法律法規等方式,為文學作品的版權保護提供有力的保障。
出版機構還應加強對文學市場的調研和分析,了解讀者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趨勢,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出版計劃。要注重培養和扶持優秀的文學人才,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創作機會和資源支持。通過這些措施,重建健康的文學市場生態,讓文學作品在良好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為讀者帶來更多優秀的精神食糧。
結語:期待文學的新曙光
《泥潭》的爆火,猶如在文學市場的寒冬中燃起了一把火,雖然這把火的燃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它讓我們看到了文學作品在內容深度、寫作技巧、情感共鳴以及宣傳推廣等方面的無限可能性,也為文學市場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未來的文學創作中,作家們應不斷追求內容創新,關注現實生活,挖掘人性的深度,以獨特的視角和新穎的題材展現社會的多樣性。同時,要善于運用現代的寫作技巧,為作品增添藝術魅力。在傳播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借助短視頻、社交媒體等平臺,讓文學作品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而對于出版機構來說,重建健康的市場生態是當務之急,要合理定價,加強版權保護,為文學作品的傳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文學作為人類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載體,其價值永遠不會被忽視。雖然當前文學市場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文學界能夠積極變革,勇于創新,就一定能夠迎來新的曙光。讓我們期待更多像《泥潭》這樣優秀的作品出現,為讀者帶來更多精神上的享受和啟示,推動文學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簡介:
袁竹,筆名袁語奏,石竹山人,四川德陽人,作家、畫家、詩人、評論家,逍遙畫派創始人,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入庫人才,中國書畫家研究會會員、一級美術師,袁竹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現代書畫有深刻而廣泛的研究,他的藝術造詣較高。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創作方向,對山水畫創作進行新的嘗試丶新的探索,用國際視野來發展國畫,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造,他提出新時代國畫要走創新化、現代化、國際化、未來化之路的理念,獨創“豹紋斑”、“牛毛紋”兩個皴法,將中國畫精髓“寫意”與世界主流藝術抽象元素相結合,形成了中國逍遙山水風格。代表著作《中國當代名家畫集·袁竹》大紅袍品牌精裝圖書,2022年8月由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名師教學范本(二)·袁竹山水畫作品選》活頁教材,2023年3月由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袁竹創作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400余萬字,發表在“中國作家網”“精神文明報”“四川農村報”“少年先鋒報”等各大媒體發表在各大媒體。創作的長篇玄幻小說有“《逍遙》三部曲(逍遙問道)(穿越三星堆)(逍遙畫魂)”在喜馬拉雅連載;長篇歷史小說有《梁啟超》《蔡元培》《大漢呂后》《大文豪魯迅》《詩祖陳子昂》《大西王張獻忠》《一代宗師黃賓虹》《逍遙山水醉華夏》等。歌詞《石榴紅》入選“詞曲中國”2025全國100首優秀歌曲作品,榮獲金獎。長篇小說《東升》《平遙世家》《地火長歌》在中國作家網“長篇連載”欄目連載。文學評論《四秩風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時代華章與未來新程》《從航海羅盤到數字星圖:中國文化出海的文明重構與范式革命》《新世紀蜀韻:四川作家筆下的文學版圖》《阿來:于藏地書寫中構筑文學的宏大宇宙》《〈賈平凹文選〉:當代文學靈魂的多棱折射》《于時光褶皺處,探尋人性微光 ——賈平凹長篇小說〈消息〉的深度剖析》等三十多篇論文被中國作家網發表,其中“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2024年度十佳”系列評論引關注。《作家網》發表《數字浪潮下,中國文化出海的星辰征途》《時代浪潮下的靈魂鏡像與文學回響——葉辛“知識分子心靈三部曲”》《大地與靈魂的敘事詩 ——論劉亮程及其作品的境界》《于文學星河中閃耀的星辰——探秘張俊彪》等文學評論。30余萬字長篇小說《東升》單行本由國家級出版社納入出版計劃,即將出版發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