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咆哮處,正邪見肝膽
——讀《黃河英雄兒女傳》有感
雷鄧莉
最近剛讀完郭軍平老師的《黃河英雄兒女傳》,合上書還心潮澎湃。這本書以黃河為背景,寫的是抗戰(zhàn)時期陜西冷娃的故事,把中條山保衛(wèi)戰(zhàn)前的那段烽火歲月寫得淋漓盡致。最讓我上頭的是,作者用了好多鮮明的對比,一邊把情節(jié)推向高潮,一邊把黃河兒女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刻進骨子里,越品越有味道。
最讓人唏噓的就是李忠和李貴這對堂兄弟的對比。
他們倆人本是山東藝人,家人都被日寇殺害,家園毀于一旦,憑著一身武功上街賣藝糊口,還被皇協(xié)軍盯上差點出事,多虧韓誠、韓曉梅兄妹出手相救,于是,這弟兄倆才跟著韓誠兄妹倆走上了抗戰(zhàn)路。可走著走著,倆人就分道揚鑣了:李貴愛賭博,被壞人設(shè)套輸?shù)镁猓纸?jīng)不住美色誘惑,竟然當了叛徒,偷偷從暗道放走了伊藤等日本俘虜,徹底成了日本鬼子的走狗。而李忠滿腦子都是報仇雪恨,還想弄明白堂弟為啥背叛,主動深入敵營,最后為了掩護戰(zhàn)友突圍,把自己留在敵人包圍圈里,壯烈犧牲。讀到李忠犧牲那段,我真的是扼腕嘆息,淚水從眼眶里不由自主地往出流。同樣是國仇家恨,一個堅守本心成了英雄,一個貪圖美色淪為漢奸,選擇不同,結(jié)局天差地別。
再說說陜西冷娃和皇協(xié)軍叛徒,那對比簡直一目了然。
同樣是中國人,冷娃們個個眼神堅定,身上帶著一股不服輸?shù)难裕狭藨?zhàn)場吼著秦腔“兩狼山——戰(zhàn)胡兒——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國家——何懼生死”,哪怕彈盡糧絕也不投降,就像書中寫的,寧跳黃河死也不作亡國奴。而那些皇協(xié)軍漢奸呢?整天唯唯諾諾,趨炎附勢,滿腦子都是看風向、找退路,遇到點緊急情況就立馬變卦。這差距,說到底就是心里有沒有“正義”二字,思想不堅定,人就沒了骨氣。
還有國共兩黨軍官的對比,看得我既氣憤又感慨。
那時候正是國共二次合作,國民黨嘴上喊著“團結(jié)抗戰(zhàn)”,背地里卻搞小動作:嫌棄自己旗下原楊虎城將軍的十七路軍,還在內(nèi)部搞分裂,派人追捕殘殺和共產(chǎn)黨合作緊密的國民黨軍官。我實在想不通,怎么還有這樣的人?而共產(chǎn)黨的干部完全不一樣,他們不僅廉潔,遇到事兒還能先想辦法自己解決,從不依賴組織,每個戰(zhàn)士都練出了獨立的判斷力和行動力。后來中條山戰(zhàn)役調(diào)走了陜軍,結(jié)果慘敗,我爺爺就是那時候被抓壯丁上了戰(zhàn)場,最后也敗下陣來,讀這段的時候,真的能感受到那種憤懣——明明國難當頭,為啥不能真心團結(jié)抗敵呢?
這本書最妙的是,講的是舊時代的抗戰(zhàn)故事,卻藏著新思想。
比如廉潔自律的作風、獨立自主的意識,還有國共兩黨愛國將士之間的團結(jié)——就像書中寫的,共產(chǎn)黨的葉劍政委帶著大家以《論持久戰(zhàn)》為指導,國軍里也有衛(wèi)立煌、孫蔚如、趙壽山這些堅定抗戰(zhàn)的將領(lǐng),就連愛情里都有“國共合作”,神槍手郭飛(國軍)和女共產(chǎn)黨員韓曉梅在烽火中結(jié)為夫妻,真可謂是“家庭生活里的國共合作”,特別有趣。作者沒寫大團圓結(jié)局,最后《隕難》和《尾聲》里,國共兩黨的英雄們大多為國捐軀,這種真實更讓人動容。
黃河咆哮著見證了這段歷史,中條山上矗立著英雄的豐碑。《黃河英雄兒女傳》里的每一組對比,都在告訴我們:危難時刻,堅守正義、不忘初心的人,才能成為民族的脊梁;而那些貪生怕死、見利忘義的人,只會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該記住那些用鮮血換來安寧的冷娃們,記住黃河兒女的血性與擔當。這種精神,就像黃河一樣奔騰不息,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純貴坊酒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