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認真拜讀江蘇作家、詩人吉榮華先生的詩歌,從中品味出一種文學的精神:一種可以給人啟迪、催人上進的精神;一種清凈純潔、聰善美慧的感動;一種哲思幽想、心靈震撼的悲壯。一個詩人的心靈時刻接受著大千世界的觸動,也時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一個詩人的責任就在于用自己心聲的去渲染純凈的世界凈土。雖然吉榮華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但是他在繁忙工作之余仍然能夠堅持文學創作。從1992年開始創作起,他在《兒童文學》、《今晚報》、《四川文化報》、《雜文報》、《寫作》、《散文詩》、《翠苑》、《金山》、《南方文學》、《江門文藝》、新華網、人民網等100多種報刊網站發表散文、詩歌、小說、文學評論等文學作品150多篇(首)60余萬字,同時發表新聞作品數百篇。詩歌多次被收入《視通閱讀》、《部落格•心靈牧場》(詩歌卷)等書籍,詩歌、散文作品先30多次榮獲全國性獎項。可以說,他是一位漸趨成熟的詩人。
他的詩歌創作特點較為鮮明:立意高遠、取材自然、手法嫻熟、感情充沛。在他的詩歌作品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寫的《脊梁 ——致魯迅》:
“醫術又怎能在黑暗中點燃民族生存的熱望/拿起筆吧/讓它化作匕首和刀槍/向惡的丑的腐朽的/宣戰!/用靈魂豎起人類向上的標桿/以文字渲染生命向善的壯美/風來吧 雨來吧/血雨腥風是你的戰場/人們經常看看你的文章/想起你的模樣/因為你是/民族的脊梁!”
一個詩人可以將自己的心聲透過這種贊嘆聲表達無疑,同時也間接提出了自己的奮斗方向,有心就有境,一個有高尚人生追求的詩人必定可以穿越千難萬險,最終取得勝利、迎來鮮花。正是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們應該欣賞這位校園詩人。相信他可以言傳身教,培育出更多擁有理想的青少年花朵。
就取材而言,他的視角廣闊,可以從《祖國,給你一個春天的擁抱》、《住在鄉下的母親》、《遙想春天》到《伊犁河月夜》,由大到小、由內到外,由社會到家庭、由大自然到人世間,是一個善于捕捉生活的有心人。
詩歌的語言創作需要精心的挑選和提煉,比如在他的詩歌《遙想春天》中有這樣一段:“懷念春天/關于溫暖和發芽的瞬間/總是憶起/花開的一瞬 小草的呢喃/以及/小鳥銜來的第一枚春光”,小草的“呢喃”、小鳥的“銜來的第一枚春光”,總是給人留下那么心動的幸福感,這其實也是詩歌語言的魅力!
在這樣一個需要激情和正義吶喊的年代,詩歌不僅給人以美的陶冶和心靈的啟迪,更應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講,吉榮華詩歌的思想光芒是非常凌厲的,充滿著熱情的謳歌,洋溢著沸騰的真情,散發著冷峻的理性思索。其字里行間所折射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最需要的。
如同暗夜里的花朵,亦如夜空里的星星,長歌短吟,有悲與喜的情愫,抵達人的心靈,給人以精神的滋養,吉榮華用詩,用詩意的心靈在凸顯著對祖國和民族的憂患和祝福。他在《祖國,給你一個春天的擁抱》中寫道:
“我的目光不會逗留在高鐵的陰影里/我的痛不會徘徊在重慶的陣陣濁浪中/960萬平方公里/在這春天/醒來,一起迎接溫暖”
這分明是一位時代歌者在縱情傾訴,我想,任何一位華夏赤子都會為此而感奮,為此而心靈震撼!
詩歌的靈魂就是作者思想的靈魂,是作者心靈的故鄉。無論是筆下“滄桑成回憶”的令人百感交集的《鄉村走筆》,無論是“那種如故鄉麥地般真實的聲音”的《父親》,無論是“記住一些歡樂和憂傷”的《歲月》,生活的本真,在吉榮華的筆下,又多了一份沉重的追問,使得作品的意義驟然凸顯,在深度和力度上有了更多的亮點。
當作品的光芒點亮一片星空,即使只是一縷縷或一束束光,但也總能給人以片刻的溫暖和恒久的回味。誠如吉榮華的詩歌中寫的“用靈魂豎起人類向上的標桿”,期望他豎起越來越多的時代和人生的“標桿”,用燦爛的文字點燃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