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新世紀女性詩歌的獨異書寫


新世紀女性詩歌的獨異書寫(張德明/文)
——從容詩歌論
 
在新世紀女性詩人群中,從容以其對“現代心靈禪詩”的開創和集中書寫,彰顯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藝術個性,并有效拓寬了當代詩歌的審美空間。對于新詩的內在特性,從容不乏獨到的領悟與認知,她曾說過:“我認為詩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向度——向上和向下。向上的仰望能維持我們精神的高度和靈魂的純度;而向下的叩問和觀察則使得我們知道我們仍然卑微地處于滾滾紅塵的世界之中。”[1]這段話可以看作她對“現代心靈禪詩”這一特定的詩歌體式的詩學闡釋。我理解到,在從容所創制的這種獨特的詩歌類型里,集納著有關新世紀詩歌如何生長、拓展與深化的諸多美學問題。其中的“現代”既強調了詩歌應該直面當下、向當下敞開的詩學態度,也指明了現代性是新詩的本質屬性這一內在邏輯,從容對“滾滾紅塵的世界”所作的觀察和叩問,無疑是立足于“現代”這一基點上的;“心靈”是詩歌有別于小說和散文的一種重要人文指標,一定意義上,詩歌是語言的心靈化或者說心靈的語言化,采用內視點進行精神觀照和藝術言說的新詩,所有的字句都經過了詩人心靈的過濾和精神的淘洗,因而是語語含情、字字生光的,從容認為詩歌創作應該“維持我們精神的高度和靈魂的純度”,顯然是從“心靈”的層面上來闡發自我的詩歌理念的,事實上,抓住了“心靈”也就抓住了詩歌表達的根本脈絡,也就抓到了詩意言說的核心;“禪詩”凸顯著詩與禪的有機結合,這既是對中國新詩應該樹立宗教維度的一種觀念申訴,也暗示著新詩創作的頓悟性與升華性等特征,并強調了詩歌是一種意蘊含蓄、言簡義豐的文學樣式。“現代”“心靈”“禪詩”三個語詞分開來看,都具有普遍的詩學意義,對當代詩人的創作有著明確的指導作用,而將它們凝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特定的詩學術語,進而將一個具有獨特的詩學主張和獨一無二的詩歌文本的詩人從容的個性化形象有效地建構起來。可以說,在從容的詩歌作品中,無論是對輪回的生命境界的精彩言說,還是對慈愛的女性心靈底色的直觀袒露,以及基于戲劇化策略的詩情展開,都與現代心靈禪詩的美學路向密切相關,都是現代心靈禪詩在不同向度上的藝術展示。
 
輪回:揭示生命的佛理禪趣
 
輪回是佛家對人類生存和命運的基本假說,這種假說折射著佛教關于生命的循環觀和不滅論等教義。把佛經誦讀作為自己日常功課的詩人從容,對于佛家的學說是頗有心得的,對佛教也葆有著一份可貴的執著與虔誠。生死輪回的佛家旨意,由此構成了其詩歌入思的起點和詩情綻放的原發地,從容的不少詩歌,都流露出生命輾轉、死生輪回的佛趣和禪意來。《北京哭了》如此寫道:“北京哭了/哭得像一個孩子/我夢見一塊長方形木板上刻著一個朝代:戰國/就在你騎著駱駝飛向鏡面如冰的世界/我的頭發從紅色到金色,又從黑色變成白色/你一見我就記起亞特蘭蒂斯城沉沒海底時/曾對我說的諾言/......//我名叫凱瑟琳、從貞、艾比蓋拉、葉卡捷林娜二世、陳邦彥/我們生過許多孩子/從戰國時代開始/他們無數次掩埋我與你衰老相愛的身軀/你說我們癡迷引頸交鳴的前世/一生又一生沉淪人間”,這是該詩的前兩節,詩人在時間與空間的超異跨度中自由往來,隨意穿越,顯示出個體生命的無限可能性。從“戰國”到當下,從古希臘到現實中國,詩人將“一生又一生沉淪人間”的生命奇觀進行了大膽的想象與書寫,某種耐人品嚼的佛意與禪理在字里行間流淌而出。
事實上,在從容的創作中,生死輪回的佛理禪趣不僅是其詩歌入思的起點和詩情綻放的原發地,更構成了詩人理解與闡釋世界的一種個人化視角,依照這種獨特的視角,詩人展開了對現實人生的奇幻構想和對自我生命的立體塑造,從而將一個亦真亦幻、客觀與主觀交融互滲的詩意化生存氛圍和包孕著宗教與哲學深意的文學空間呈現在我們面前。在《告別》一詩的結尾處,詩人寫道:“難道一萬年后的清晨,必然在寺廟的一角相遇/你以彌勒佛的化身出現/讓酥油燈閃爍著微笑/為我們某一世的無明/拜懺”,“告別”與“重逢”的相反相成,被生死輪回的佛教思想悄然照亮。《催眠師讓我看到了往昔》以這樣的兩節開頭:“她被畫進宋代的墻壁/用一面銅鏡擋住一千年后的我//一千年前她把白綾系在梨樹上/今生的我癡心長跪/嗡嗡刺痛”,“我”與畫中女子的對視形成了互相辨認的生命奇觀,兩個相距千年的陌路女性竟是一個人的前世今生,奇特的輪回術賦予了這種超凡脫俗的時空穿越以充分的合法性。在《前世的秘密》里,“我”對過去的用心藏匿與“決不供出未來”的堅定誓言之間構成了一種富有張力的生命場景,詩人巧妙地暗示我們,“前世的秘密”背后其實也同樣隱藏著有關未來的玄機,這種富有意味的詩情設計顯示的也正是人世輪回的深雋禪意。
在從容的詩歌中,集中體現著生命輪回、時光輾轉這一人生真意的篇章也許是那首《倒車》。據詩人陳述,這首詩是她于廣西北海的潿洲島上行游時,在那種恍惚的意念沖刷和抓攫中一揮而就的。《倒車》首先是對早逝的妹妹的深切悼念,詩人的親妹生前是一位播音員,國內流行的“倒車,請注意”這一車行通用語正是由她的嗓音所灌錄的,因此,每當聽到這一熟悉的車語符號,那種思念和追懷親人的情緒就將不由自主地涌上詩人心頭。在這首詩里,從容以極為精細的筆法,詳盡描述了觸發自我念妹之情的諸多細節和情景:“倒車,請注意”的熟悉車語,與妹妹生日相同的412房間號,硬朗裸露的火山巖(“多像你愛過的男人”),我們共同的親人“姥姥”,等等,這些細節和情景構成了不斷點燃詩人心中情緒的觸媒。與此同時,詩人還有意設置了一面在過去與現在之間跳來跳去的時光翻轉鏡,借用此鏡映照出我與逝去妹妹的通靈際會,并在由此展開的兩個人反復的精神對話與心靈交流中,將親情的珍貴、時光的神奇、不同地域和場景間的似曾相識等內涵揭示出來。其次,《倒車》不僅是追悼親人的詩化寫照,也是對于輪回的生命旨趣的一次細致言說。在詩人的描述中,“倒車”不只是車輛行駛的一種信號傳遞,還是生命運行的某種神奇規律的巧妙暗示,“我想到了你,故意讓我聽到的聲音:‘倒車,請注意!’/你是在暗示我‘過去,請注意!’”正是以輪回的生命假設作為思想基礎,在此基礎上,現實生活中的過去和現在彼此兩分、難以交匯的物理學邏輯被破除了,從當下到過往的回溯、從過往到當下的穿越,便成為了一種可以頻繁發生、毫無外力阻礙的事情。自然,對于個體生命而言,生死輪回的佛家信仰與時光無法折返的現實鐵律之間,構成了一對永遠無法化解的巨大矛盾,這種矛盾也因此成為了正生存于當下場域的人們心間難以擺脫的時間悖論,也許正是這種悖論的突出存在,才鑄就了《倒車》一詩中“我”與妹妹超越時空欣然聚會的莫大驚喜以及陰陽兩隔永難重逢的無限傷痛這兩種互為沖突的復雜情緒相互交織、彼此糾纏與撕扯的斑斕圖景,也鑄就了這首詩不斷生長、無止無息的蔥蘢詩意。
從上述對《倒車》的細致剖解中,我們似乎還可以得出,生死輪回的佛家旨趣,某種程度上構成了從容組織自己詩意生成和詩情鋪展的結構形式。按照佛家的生死輪回假說,人類生命應是一個不停反復、永無斷絕的循環體,在這種生命循環、前世與今生對接和互證的假設中,人類作為一種獨特的生命形態永遠不會被消亡,而是在不斷輾轉和流變中延續著他的芳彩與風韻。從容的詩歌有不少篇章,正是在這樣的思維邏輯中展開的,詩人也以精彩的詩語綴接和情緒流溢,藝術地展示了這種生死輪回的佛趣禪理。更令人稱奇的是,生死輪回的佛趣禪理不僅造就了從容獨特的人世領悟和生命理解,也滲透在她結構詩章的詩學思想之中。讀從容的詩歌,往往會感覺余味無垠,意猶未盡,會感覺詩歌雖寫完但情緒似乎還在不斷延展、沒有停息,也許得益于那種詩意呈現的輪回術。在每首詩的寫作中,從容沒有在詩句結束處將情緒戛然中止,而是任其彌散,甚而悠久不絕,或許正是這種基于輪回之術的詩章結構發生作用的結果。試舉《前世的秘密》為例,詩歌以“我怎樣才能把你藏好”起句,以“我們就像大象那樣離群而去”收束,很顯然,按照輪回的假設,這種“離群而去”并不意味著“我們”的從此消失,而是隱含著“我們”還將回到人間的意味,而重回人間的“我們”,又將面臨著被人追問“前世的秘密”的處境,于是,“我怎樣才能把你藏好”再度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被提了出來,經過人世的掙扎和抗爭,“我們”可能還會蹈入“像大象那樣離群而去”的命運軌轍,這就構成了無法違逆的輪回線路,而詩歌的意義便沿著這一線路無限敞開,難以窮絕。
 
慈愛:敞現女性的心靈底色
 
閱讀從容的詩歌,我們不難發現,愛是其中最為突出的情感符號,對親人之愛,對朋友之愛,對自我之愛,這諸多愛的內涵,滲透在從容寫下的所有字句之中。從容以海納萬物的寬闊胸襟和友善待人的仁厚心懷,將慈愛這種人間最可貴的能量盡情釋放出來,并借助分行的詩歌文字將這種源于女性生命直覺和學佛者柔軟內心的積極能量加以藝術的闡釋。
眾所周知,慈悲為懷、愛及眾生,是習佛之人一貫秉有的一種道德準則。《大智度論》如此批注佛家的“慈愛”之意:“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穩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愁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2]又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3]換言之,“慈就是關愛護念眾生,悲就是免除眾生的痛苦。慈,以與樂為主要特性,指關愛護念眾生,常求樂事以利益眾生,以種種方便令其快樂……悲,以拔苦為主要特性,指見眾生于六道中受種種身心之苦,而心生憐憫,視眾生之苦如同己受,而積極的給予救助,免除其痛苦。”[4]其實,在佛家那里,慈也好,悲也好,都是大愛的一種表現形態,也就是說,慈愛是佛家倫理中最為核心的思想范疇。對佛經誦讀既久、體味很深的詩人從容,其人生態度中也灌注著佛家的慈悲精神,這種慈悲精神在她創作的詩歌中不時流溢出來。例如短章《這是我在最孤獨時寫下的詩》寫曰:“用經書填滿夜/直到它的長度上升/連接黎明/把自己蜷縮進經書里/渴望被展開/被圣潔的目光閱讀/點燃身體成為一炷香//燒成一顆象牙色的/舍利”,對于習慣群體生活的人類來說,“孤獨”無疑是一杯難以下咽的苦酒,沒有誰樂于吞飲它的,然而面對“孤獨”的侵襲,詩人從容并沒有消沉頹靡,并沒有想方設法尋找必要的對象去傾訴和釋放,而是在經書的指引之下,“點燃身體成為一炷香”,甘愿“燒成一顆象牙色的/舍利”,這不凡的舉動,顯示的是一種超越平庸生命的思想,是佛家精髓中那閃光的慈愛賦予了詩人的這一思想情懷。“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心經》)它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高尚靈魂的自然結晶,崇尚舍利子的信佛之人,才有可能在觀自在菩薩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經》)。
佛家的慈愛之光照亮了詩人從容的心靈世界,她的身體內,便自然而然地綻放著“隱秘的蓮花”:“我要聆聽開示/在山中閉關在蓮花旁靜悟/羞愧于塵世的愛欲情仇/你就為我剃度  青絲入土從此清心//我以弟子的謙恭陪你云游直到老去/你將在此生圓滿羽化而升//在另一個沒有汗水沒有淚水的世界/我會乘愿追隨/在億萬朵未開的蓮花中 你輕輕//喚醒我”(《隱秘的蓮花》),在這首詩里,詩人理性地承認自己“羞愧于塵世的愛欲情仇”,希望佛陀能“為我剃度  青絲入土從此清心”。我們不禁要問:她為什么對塵世中的愛欲情仇深感“羞愧”呢?這是因為,在佛家看來,塵世的愛欲情仇只是一種小愛,一種將自我深陷其中的有限之愛,而佛家宣講的慈愛是一種超越性的大愛,是放棄自我私欲的無邊之愛。詩人甘愿棄絕凡塵中的愛欲情仇,追隨佛陀而去,正是為了覓見那更為高遠的超越之愛,在詩人眼里,那才是愛的最高境界。
話說回來,對于超越性大愛的追尋,并不妨礙詩人對于基于親情的人間真愛的眷顧和表露,畢竟,兩種愛分別屬于不同的精神領域,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意蘊。在從容的創作中,展現親情之愛的詩作還是不乏其例的。《姥姥,姥爺抱》是一首具有蘇格蘭風情的抒情詩,詩人以對一首英文童謠的誤聽為契機,引出對爺孫之間濃烈之愛的藝術書寫。《姥姥的清明》借對姥姥彌留之際難忘場景的追憶表達了詩人對遠逝親人的無限緬懷。《妹妹》《眼界》等詩則將姊妹之間的深情厚誼進行了獨具特色的書寫與呈現。自然,最集中體現出親情與愛意的詩歌,便是從容耗費較大心思創作的長詩《媽媽,我第一次原諒你》。在這首長詩里,詩人采用紀錄片式的影像攝制術,從孩童時代一直追憶到當下,展演出我與母親之間無法消除的一段宿怨。對于母親這一形象的塑寫,詩人并沒有按照我們習慣的套路,盡顯其善良、溫柔、賢惠等美好品質,而是袒露了她的自私,她對我的暴戾,這自然引發了我的怨恨。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那積壓在心靈深處的對于母親的怨恨也與日俱增,詩歌中渲染的那種壓抑和抗爭之情極為強烈,強烈到令讀者感到窒息的程度。然而,當我們讀到最后的部分,詩人在卸下了滿腔的怨怒后,表達了對母親的體諒和理解時,那種感動的淚水不覺從我們的眼眸中奪眶而出。詩人如此寫道:
 
      媽媽,已經四十年了,我無法均勻地呼吸
      我難以啟齒地愛你,恨你
      我知道可能世界上的一切冥冥中都早已安排
      就像我必然出現在你肚子里
      就像我必然在睡夢中迎接你有力的手和沉重的身體
      就像我今天仍然在噩夢和窒息中恐懼萬分地驚醒
      媽媽,我知道
      我如果每年365天都記著這個傷痛
      我就多了365天的傷害
      媽媽,我知道
      你的人生也有苦難,多少次你疲憊不堪地出現在我的門口
      重壓之下變了形的你也無數次不能順暢地呼吸


從不共戴天似的怨怒到終于徹悟般地諒解,這樣的情感轉折是顯在而突然的,其藝術表達效果也是強烈的。當對母親的怨怒如山一般長期擠壓在女兒心頭時,我們也和詩人一樣,感覺到異常的壓抑和難受,猶如本該歡騰的水卻被閘門死死閘住那樣,然而,當詩人寫到對母親的最終原諒,當女兒與母親之間終于冰釋前嫌,我們內心涌蕩的情感便一如那出閘之水,自由奔瀉,好不快慰。女兒對母親的最終諒解,不僅意味著女兒的成長與成熟,更顯示著慈愛所具有的寬恕一切、包容一切的偉大力量。
 
戲劇化:彰顯詩意的獨特美學策略
 
在大學期間,從容念的是戲劇學院,學習的是戲劇專業,戲劇不僅成為了她畢業后長期從事的一項專門工作,而且也對她的思維和思想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對戲劇這種藝術形式的接觸既久,體驗至深,自然而然影響到她的詩歌創作與詩情表達,在從容的詩歌作品中,戲劇化可以說是一種極為突出的美學策略,詩人通過對戲劇性美學元素的大量使用,有效強化了詩歌的現實氛圍,凸顯了情景化和陌生化的表達效果,給人帶來強烈的藝術感染。
對于近百年中國新詩來說,戲劇化并不是一種今天才出現的新鮮的藝術手段,早在上世紀30、40年代就被現代詩人多方面采用,卞之琳、馮至、穆旦、鄭敏等詩人的詩作中都有戲劇化的美學成分。在1940年代,九葉派詩人袁可嘉還曾撰寫過《新詩戲劇化》的詩學論文,細致闡釋了新詩戲劇化與新詩現代化的密切關系。可以說,在新詩發展史上,戲劇化手法對于提升中國新詩的現代氣質、擴充其審美內涵而言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從容自覺繼承了戲劇化這一現代詩歌的寫作傳統,并將其發揚光大。在她的詩歌中,其戲劇化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戲劇性獨白和對白的設計,也有戲劇性場景的描摹,還有戲劇時空的安排、戲劇角色的配置、戲劇情節的構筑等,這些戲劇化藝術形式進入詩行之中,無疑豐富了詩歌的結構方式,使詩歌更顯得氣韻生動,搖曳多姿。從容詩歌中的戲劇性獨白較為常見,這種戲劇性獨白白的取用,有時是為了交代某種情緒的起因,如《倒車》中的“倒車,請注意”,《姥姥,姥爺抱》中的“row row row your boat”,《姥姥的清明》中姥姥的話語,等等,這些詩歌中的情緒正是以獨白性話語為基礎而不斷散發開來的。有時是為了增強人物的在場性,如《妹妹》第一節:“我在一間玉器店遇見一只玉鐲/戴在你羊脂般的手腕/賽里木湖水環繞你的臂彎/這該是怎樣一種灑脫/‘親愛的 親愛的,我愛你勝過愛自己’”,最后這句獨白可能是出自姐姐之口,也可能是出自妹妹之口,但無論出自誰之口,那種姐妹之間因意外聚首而產生的驚喜是溢于言表的,獨白顯然將這種人物的在場情態進行了鮮明揭示。有時則是為了與隱含讀者展開及時的交流和對話,例如《減法練習》中,詩人描述刪掉了若干電話后,突然插入一句獨白:“呵呵,你懂的”,這個獨白的插入,顯示著詩人同隱含讀者及時對話的心理吁求,表現力無疑是很強的。
從容詩歌對戲劇性場景的鋪設和摹狀也較為用心,讀她的詩往往會有一種情與景鮮活生動、如在目前的感覺。如《倒車》中“我”與妹妹聲音的遭遇、摩乳巷與姥姥的重逢,《告別》中“我”與“你”的神遇,《無中生有》中“我”目送逝去姥姥的肉身被推進熔爐的情形,《隱秘的蓮花》中“我”在一萬朵含苞待放的蓮花中被“你”輕輕喚醒的情狀,都是較為典型的戲劇化情景。與此同時,在從容那里,同一首詩的戲劇化場景往往不止是一個,而是多個,多個戲劇化場景的并置,顯然更充分揭示了變化無常的戲劇性人生底蘊。如《一樣的,不一樣的》一詩,就設置了三個不一樣的男性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的戲劇場景,第一個:“我在華山路遇到過一個病人/跳過矮墻拿著刀/只為讓我愛他”,第二個:“在安福路劇場排練廳/一個戴眼鏡的胡人為我戴上手銬/抱著我 血洗滌夜晚的大街/你和他長得一樣”,第三個:“草原上我見過一個男人/他把我的鉆石放進梳妝匣背走/他不抽煙不喝酒/他的名字和你一樣”,對這三種戲劇場景(同時也含有戲劇情節)的鋪敘,是為了引出“我”對“你”的至愛的表達,詩歌的最后一節就顯得水到渠成:“你的聲音和他一樣,/但你手里永遠不會有刀。/你長得和他一樣,/你的手里永遠不會有手銬。/你的名字和他一樣,/你永遠不會背走我的一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從容詩歌中的戲劇化情景的描摹,使我們對人生不覺生成更為深刻的認知。
在從容詩歌中,詩人對戲劇時空的設計和安排可以說是最有特色、最富個性的,這可能跟她對佛禪的習學和諳熟有關。某種意義上,佛教的輪回生命假說里是含有獨特的時空觀念的,具體地說,在生命的輪回過程中,人類其實并不只是生存于單一的時間和空間里,而是存在于多重時間與多維空間之中。受佛學深刻影響的詩人從容,也就秉有著一種與眾不同的生命時空觀,她把不同時空之間的自由穿越、隨意往來看作極為稀松和平常之事,在她那里,同一個人或者同一種物可以同時存在于不同時間與空間之中,這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老了,去哪兒》一詩這樣寫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灰白色深巷里/一次次遇見你/挽留我,去看烏桕葉穿紅衣/炊煙成佛”,“我”和“你”的相遇,顯然是在多重時間里展開的。該詩的最后一節:“石板路上,你老了的腳步聲和著/我輕聲的密語/馬頭墻 在聽”,又寫出了多維空間共在的宇宙特征。此外,在《倒車》《告別》《北京哭了》《催眠師讓我看到了往昔》等作品中,我們也都能明確地窺見到詩人對時間多重性和空間多維性的形象闡釋。
另外,從容詩歌中還呈現出戲劇角色的配置、戲劇情節的構筑等戲劇化藝術手段。在從容的絕大多數詩歌中,除了一個個性突出的抒情主人公“我”經常在場外,一般都還會有另一個與之形成生命交會和精神對話的他者——“你”的存在,兩個人的登場,將一曲人生之戲精彩上演。同時,從容還精于構筑戲劇性情節,前述《一樣的,不一樣的》一詩已驗證了此點,再如《那些田野》一詩:“突然斷電了,你站在舞臺的光圈里/對我說,年輕的時候,我愛過一個女子/背叛了我,我不知道怎么來愛你/用一輩子,一輩子都是你一個人的”,這里呈現的也是一個戲劇性很強的情節片段。除此以外,從容詩歌中的戲劇性意象、戲劇性主題和戲劇性節奏等戲劇元素也普遍存在,可以說,戲劇化構成了從容在詩歌表達中慣常采用的一種獨特的美學策略,這種美學策略的使用,既促進了詩歌意蘊的有效彰顯,也使從容詩歌的個性化特質得以強化。
 
結語
 
毋庸置疑,在新世紀女性詩人中,從容是獨特的,是富有個性的,是其他詩人難以替代和復制的。她的詩歌以輪回的佛家教義為思想基礎,來揭示生命中蘊藏的佛理禪趣;以慈愛作為情感基調,來敞現一個心寬若海的現代女性所具有的晶瑩透亮的心靈底色;她將自己熟悉的戲劇藝術的審美形式,移用到詩歌表達之中,戲劇化由此構成了其詩彰顯詩意的獨特美學策略。從容經過心靈的冶煉而孵化出的“現代女性禪詩”,構成了新世紀女性詩歌的獨異書寫形態,因而值得我們長久的關注和不斷的闡釋。

2013年12月3日,南方詩歌研究中心

 
[1] 從容:《關于現代心靈禪詩》,《星星》2013年第1期。
[2] (后秦)龍樹菩薩造、雞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二十,《大正藏》卷二十五,第208頁。
[3] (后秦)龍樹菩薩造、雞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二十,《大正藏》卷二十五,第256頁。
[4] 倪秀蘭:《佛教的慈悲觀》,四川大學2005屆碩士學位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资源在线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性满足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18男男gay同性视频|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又大又湿又紧又大爽a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机机对机机120分免费无遮挡 |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jizzjlzzjlzz性欧美| 日本插曲的痛的30分钟| 免费视频爱爱太爽了|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4虎永免费最新永久免费地址|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亚洲精品91在线|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女人洗澡一级特黄毛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福利午夜国产网站在线不卡|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国产一级片网址|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护士在线视频xxxx免费| 亚洲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操|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