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似捧蜜,甜得人迷離。記憶是杯酒,濃淡總相宜。捧讀胡廷武先生的《九聽》,不下三遍了,每有新意,感觸很深。
先生遣詞用句平實、自然,行云流水,仿佛在家里和老朋友交談。
九聽,聽書、聽鳥、聽吆喝、聽戲、聽蟬、聽歌、聽風、聽雨、聽鼾。每一聽,既有散文的韻律和語句之美,又有小說委婉動人的故事情節。韻律和語句給人美的享受,而雅致的故事情節無疑給人生命震撼和靈魂感悟。讀《九聽》,我既把它當散文看,也把它當小說看。
我不認識胡廷武先生,但我知道他是我的同鄉,是我們文學青年的前輩,是滇東南一道高高的山梁。
《九聽》里的詞兒,是我們白馬鎮常用的呵?!皣澜z合縫、滾瓜爛熟、只消、大通四亮、當真、懶心無腸、飛天神玩、亮堂堂、吃頭、扛槍舞棒、哄鬼的話、幫補”等,我都熟悉。 “從樹上梭下”是我們小時候常有的動作;“跟屁蟲”是我們臊小伙伴的話;“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氣”媽媽常掛在嘴邊;“簸豆子、燒晚飯火”是奶奶做的事;“打響舌”我們會;“吆雀”要在院子里或田埂上;“瘦成一根皮條”是憐愛的話;“牛眼睛杯”父親常用來喝酒。等等這些,都是流淌著的鄉音。
《九聽》里的地名兒——“開化(文山)、三元洞(西華公園)、盤龍河、玉皇閣、中山公園、老熊箐、石丫口、南山、老馬店、倮灑河、牛場壩、火燒地、椎栗街”等,就沒有變,一直這樣叫著?!毒怕牎防锏某詢?mdash;—“油炸肉、板豆腐、包漿豆腐、臭豆腐、鹵豆腐、水酸菜、玉麥粑粑、沖菜炒餌塊、炸螞蚱豆”等我們都愛吃,且會做?!毒怕牎防锏摹爱嬅鉴B、蟬、牯子?!钡榷汲R?,只是“麂子”卻不大見了。
《九聽》是流淌在伙伴、同學、老師、祖輩、父輩間的濃情厚義,是山澗奔騰的水,是高原吹拂的風。翻開《九聽》,我看到了陳小玉對愛情的執著、當待和奉獻。那個癡迷畫眉鳥的王拴,簡直到了無我的境地。許富成長的歷程,發人深思。聞操對上官月的迷戀,讓我感動。會聽蟬的高老師,說不定就和我擦肩而過。阿樹唱了兩天兩夜山歌,為了得到愛情,跑幾架山終于逮到了麂子。我仿佛親臨了那場五十年不遇的大風,看到了公羊老師指揮若定的神情,聽到了楊瑩瑩老師的尖叫……
閱讀《九聽》,你會看到大山的神秘,感受到愛情的甜蜜和人間的幸福?!毒怕牎肥且汇迦幤鹦暮i漪,讓你感動不已,甚至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