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下午,西班牙巴斯克作家、2009年西班牙國家圖書獎獲得者、科爾曼·烏里韋先生做客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與我國著名作家蘇童展開對話交流,與會者包括著名西班牙語翻譯家趙德明教授、北師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授張清華教授、西班牙文學機構新意擴思平臺總經理羅德偉先生,以及烏里韋的長篇小說《什么讓這個世界轉動》的譯者羅秀女士。對話由張清華教授主持。
羅德偉先生首先發言介紹科爾曼·烏里韋及其作品的情況。《什么讓這個世界轉動》是烏里韋作品的首個中譯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發行。科爾曼·烏里韋屬于西班牙新世紀一代作家,寫小說也寫詩歌。他的作品往往巴斯克人的角度去觀察世界,書寫歷史,關注時代浪潮下人的命運。
烏里韋先生和蘇童先生對話隨后展開。通過講述“西班牙戰爭孤兒”的遭遇,烏里韋先生將自己的寫作觀、創作歷程,以及《什么讓這個世界轉動》的主旨等逐一闡述。在他看來,是千千萬萬有良知的人、心中充滿愛的人、幫助別人的人,讓這個世界持續地有效轉動。小說主人公羅伯特·慕斯切正是這樣一個溫柔而又勇敢,平凡而又偉大的人類之子。這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收養西班牙孤兒,在二戰期間堅持做文學翻譯,并反法西斯的抵抗運動。不幸被俘后,在集中營幫助難友,與敵人周旋。在二戰勝利前夕,羅伯特·慕斯切不幸死于英國空軍的轟炸。也正因為這次誤炸事件,他的英勇事跡被刻意掩蓋和遺忘了。
蘇童認為,該書許許多多的文學化細節描寫最讓他印象深刻。但隨著敘事推進,文學的光暈逐漸退場,紀實寫作的風格逐漸加強,給讀者以獨特的閱讀體驗。作家對于歷史、政治、時代發聲,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達成。故事講得好不好,至關重要。作為一名作家,蘇童首先關注文本,其次才是文本背后的所謂歷史真實。《什么讓這個世界轉動》字數不多,但字里行間流露的柔情,感人肺腑。他祝賀科爾曼·烏里韋這部優秀的作品能夠譯成中文與我國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