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走進天津市河北區,就如同置身于近代中國的歷史中。梁啟超、李叔同、曹禺等名人故居,意大利領事館、覺悟社、造幣總廠等舊址,意式風情區,望海樓教堂,中山公園……一處處遺址遺跡,印證和記載著近代中國的發展足跡。 為進一步深化“看河北﹒知河北﹒愛河北﹒建河北”,廣泛傳播“美麗河北”,2016年5月12日至13日,天津市河北區區委宣傳部邀請洪燭、冰峰、李犁、李木馬、毛夢溪、王謹、劉萍、季曉涓、孟憲華、王道生等十余位中國知名作家、詩人走進天津河北區,走進天津的名勝古跡,感受河北區的人文景觀。
采風活動期間,天津市河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耀進,河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周維治向采風的作家們介紹了河北區“文化河北”建設方面的相關情況。詩人、天津市河北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羅廣才全程陪同采風活動。
天津市河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耀進在接受作家網記者采訪時說,這次采風活動是構建“文化河北”系列活動的開始,今后還將以研討會、論壇等方式對天津市河北區的文化遺跡和景觀進行梳理、宣傳,希望各位作家、詩人通過采風活動,創作出反映“美麗河北”、“文化河北”的優秀文學作品,并通過作家、詩人的筆,讓更多的人了解天津河北區和河北區的文化風貌。
作家網總編冰峰(趙智)在接受河北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說,近幾十年來,文化不斷向北京聚集,客觀上造成了天津文化的邊緣化,今天來采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近代文化的根須,看到了天津河北區豐厚的文化內涵。梁啟超、李叔同、曹禺的故居,還有馬俊、周恩來領導的覺悟社,都是推動中國社會變革、文化變革的引領力量和動力。天津地處海岸,一直是西方文化進口中國的通道,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應該對天津河北區的文化歷史進行重新定位。
詩人洪燭在接受作家網記者采訪時說,作家是文化的傳播者,這次采風,肯定會有好作品出現,肯定會為提升天津市河北區的文化建設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