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首屆中國朝鮮族詩歌節 白庚勝、趙晏彪率中外詩人走進延邊
中華文化雜志,2019-10-25
本刊訊 日前,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宣傳部、延邊作協的邀請,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白庚勝為團長,著名作家、中外作家交流營組委會主席趙晏彪為領隊的中外作家(詩人)交流營,走進了美麗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10月19日至21日,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宣傳部、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延邊作家協會主辦,延邊歌舞團、延邊大學藝術學院協辦的首屆中國朝鮮族詩歌節開幕式在龍井市群眾藝術中心海蘭江劇場舉行。
白庚勝、趙晏彪以及吉林省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任白,延邊作協主席鄭風淑,副主席黃靈香,著名作家、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張慶和,著名詩人、作家網總編室主人安琪,著名詩人、北京昌平區作協副主席高若虹,著名作家、武警學院大校賈國祥,著名詩人、阿拉善盟作家協會副主席白愛琴,以及美國作家、詩人史凱文,拉脫維亞詩人西蒙,緬甸詩人張秋琳等200多人參加開幕式。
白庚勝致辭時說到:首先我要向首屆中國朝鮮族詩歌節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中國作家協會70年來的工作一直得到全國各地作家協會、作家朋友的支持、關心,特別是延邊作家協會從1956年成立以來,為中國文學藝術培養了大批人才、創作出許多精品力作,成為中國多民族文學版圖中最亮麗的一個領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延邊作家協會一定會在新時代奉獻出更多有溫度、有高度的詩歌力作,唱響美麗延邊、唱響主旋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中外作家、詩人交流營走進延邊,恰恰是響應中國作協鼓勵作家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倡議,讓作家走進他們不熟悉的地域,體驗新鮮的、有蓬勃生命力的領域,對他們的創作會大有裨益。
中外作家、詩人還參加了詩歌與旅游文化研討會,趙晏彪說到,這次中外作家詩人走進延邊,以弘揚民族詩歌傳統文化,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維護邊疆社會和諧繁榮為宗旨,以體驗民族文化特色、書寫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延邊經濟和社會發展、文學創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延邊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探索詩歌反映時代、走近群眾、提升旅游文化的新途徑、新形式。自古以來詩歌就是旅游文化的重要標識,比如李白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崔顥的《黃鶴樓》都成為當地旅游文化的寶貴財富。用優美的詩歌鼓舞人,為讀者和旅游者提供高品位的文化服務是作家詩人的職責,也是助力新時代文學藝術的發展。
中外作家、詩人也紛紛發言,表達了對延邊多姿多彩的文學藝術、民族特色文化的贊美。隨后,詩人和作家們,參觀了延邊州的龍井
他們第一次完整地近距離欣賞朝鮮舞,朝鮮舞全身動作幅度不大,但每一個細節都很有力量,內斂含蓄和瞬間爆發結合得很好。音樂有悲壯感和神秘感。在參觀尹東柱故居,了解到詩人尹東柱為了民族獨立反抗日本侵,28歲就死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殘害,他短暫而偉大的一生留下了117首詩,故居十幾塊石頭上有他的詩,朝文漢文都有,從漢文看,寫得很鮮活并且有現代意識。作家和詩人們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參觀過的光東村的稻浪,我們許多是南方人,從沒見過這樣廣闊無邊的稻田地,尤其秋天季節一片金黃,無比壯觀。作家詩人們,無不贊嘆這人與自然共同創作的神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