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文學對話諾貝爾文學活動側記

勒克萊齊奧與邱華棟互贈著作

主持兼翻譯董強與勒克萊齊奧

左為董強,右為勒克萊齊奧,后排左為趙晏彪,右為邱華棟

趙晏彪代表組委會向勒克萊齊奧夫婦贈送“中國結”,代表百年好合。

趙晏彪迎接勒克萊齊先生
日前,“中國文學對話諾貝爾文學——首屆觀音山國際文學與生態文化座談會”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成功舉辦。這是一場別開生面,融對話交流與生態寫作以及文學作品評選于一體的盛會,將2019年國際文學交流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著名作家邱華棟、北大教授董強、文學活動家趙晏彪以“文壇三劍客”的姿態,在這次活動中展現實力派作家、國際著名學者、非凡策劃組織者調和鼎鼐的奮進者風采。
10月下旬,從寒風襲人的北京到溫暖如夏的廣東,他們闊步而來、抵掌而談,與法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一道,集中外交流的智性于一寓,細數中法文學的珠光寶翠,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為生態文學的快速發展注入強大而新鮮的活力。
在對話會舉辦的前一天,邱華棟走出深圳授課的講堂,披星戴月幾個小時趕到東莞樟木頭鎮的三正半山酒店,為第二天與勒克萊齊奧和青年作家的對話交流做著充分的準備。在中國作家龐大的群體中,邱華棟少年成名詩歌小說質量堪稱一流,而他還素以藏書最多、閱讀量最大而著稱。在對話會現場,他盡展“讀遍天下書,出語滿座驚”的文學大家所具有的精英氣質。如果說邱華棟身為作家、魯訊文學院教師、中國作協領導的三重身份時刻需要切換思維頻道,那么此次對話會讓在場的作家們領略到的,是他透視中法文學幾十年交輝相映,說經典、薦好書妙語連珠的學者風范。
北京大學教授董強,2016年10月以200年來第一位華人的榮耀入選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外籍終身通訊院士。他自然流暢、鏗鏘有力的法語自不必說,作為對話會的主持人,他調動、激發對話嘉賓的一招一式,都兼有學者與演講家的超凡魅力。董強與勒克萊齊奧相識30余年,他把這位年近八旬的法國文學大師當作師長、當作老朋友,翻譯的話語準確精當,行走和伴乘時關懷備至,一舉一動都透著法國禮儀的優雅謙和之態。董強與勒克萊齊奧神采秀澈、默契配合,達到了蘇軾詩中所說的“與君相従非一日,筆勢翩翩疑可識”的境界。董強翻譯的何止是勒克萊齊奧的話語,還恰到好處地解讀了他深邃的目光和豐富的表情。董強作為著名翻譯家、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讓與會的每一位作家和媒體記者,感受到了他豐姿瀟灑、飄飄出塵的氣度。
著名作家、文學活動家趙晏彪,素來以全才著稱。在中國作協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董經營、會管理、能寫樂編,善組織活動的全才,趙晏彪是其中之一。
至于文學活動家的稱號,也是大家封給他的。他到民族文學的時候,發行量才1202冊,經過他8年的努力,2017年就已經達到4萬冊,相繼開創性地創辦了“中外作家交流營”、“中國多民族作家寫作營”,“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影視劇本遴選活動”、金雞百花電影節·少數民族劇本征集、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一族一影”和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文學論壇的活動。
特別是2018年春在北京語言大學創建中外作家交流營,兩年來多次帶領采風團走進北京、廣東、長沙、重慶、吉林等地的市、州、區開展采風活動,促使中外作家共同攜手,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視角,體驗和感受中國地域性鮮明的文化特色,開辟了中外作家同題寫作之先河。外國作家理性而獨特的思維方式無不為中國作家的創作拓寬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在彼此切磋藝術技巧方面,趙晏彪是當之無愧的啟航者。素以有情懷有格局、做事嚴謹著稱的他提前三天來到此次對話會的舉辦地——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與工作人員一起梳理了會議流程的各個細節,因擔心有遺珠漏失事必躬親,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清爽通透的空氣給予他活力,談笑風生地迎接每位嘉賓的到來,向勒克萊齊奧夫人熱米婭贈送代表“百年合好”的中國結;指導青年作家們一遍遍地排練勒克萊齊奧散文作品的集體朗誦,使這項向世界文學大師致敬的活動具有完美無憾的呈現。
精誠所致,金石為開。“中國文學對話諾貝爾文學——首屆觀音山國際文學與生態文化座談會”,就這樣在邱華棟、董強、趙晏彪“三劍客”才藻艷逸的表現中,在與勒克萊齊奧縱橫馳騁的對話交流中落下了帷幕。
未來已近,中國文學將再步新航程,相信“三劍客”在未來的日子里,會為國際文學交流再展風采、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