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女詩人對話:“多元”是最美妙的詞匯
12月1日上午,2019湖北(卓爾)國際文學周進入海峽兩岸女詩人專場。來自中國臺灣的詩人顏艾琳與四川90后詩人余幼幼進行了一場關于女性書寫困境與突破的對話。兩人有境遇的相通,也有觀點的交鋒,討論熱烈,富于激情。兩位女詩人均表示,在其創作的詞匯表中“多元”是最美妙的詞匯。
作為女詩人,顏艾琳與余幼幼身上都有“先鋒”的標簽。在現場,她們分享,兩人寫詩、成名的時間均在年少時期,都曾遭遇作品的誤讀。
顏艾琳回憶,自己讀書時成績不好,卻熱愛文學。13歲前后,她就以希臘神話中的女神Echo為靈感,發表詩歌《回音谷》。14歲時就用稿費和自己攢下的錢買了20余本哲學、文學書籍,16、17歲時,她就期待成為一位奇怪的、獨一無二的詩人。
余幼幼表達尖銳,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她笑言,自己出入在各大詩歌活動,常常被誤認為是“誰家的孩子”。她在13歲即開始寫詩,20歲時就登上中國年度“90后十大先鋒詩人排行榜”榜首。
身為女性,兩位詩人對基于“性別”的創作有著敏銳的認知。余幼幼表示,自己早期的創作正是出于女性意識的萌發,在性別的差異性中找到了自己的寫作方式。
顏艾琳在現場詳細解構了自己的代表作《骨皮肉》。該詩集以女性的視角,回看欲望與生活中的女人。她回憶早期書寫女性視角時,在臺灣地區引起了較大的爭議。
“女性詩人需要更多的包容與更大的舞臺。”兩位詩人表示,近年女詩人、女詩人的作品在詩壇層出不窮,但對女性詩人的認知仍存在固化與刻板印象。
顏艾琳說,自己雖然進行新詩創作,卻熟識并喜愛《論語》、唐詩、宋詞、元曲等中國傳統古典。她認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等古詩修飾具有電影蒙太奇的魔幻,讓人獲益良多。
曾訪問全球多國詩人文人的余幼幼表示,好的詩歌生態應像物種豐富的自然生態般,祛除年齡、性別等界限看待詩人作品。顏艾琳認為,每個詩人都有階段性不同的創作方向與特征,每位詩人的每部作品都應被單一注視與評判。
來源:荊楚網
作者:姜振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202/c403994-3148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