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子
重磅丨第八屆“赤子詩人獎”揭曉!
由中國防災網獨家創辦的“赤子詩人獎”,經過評委會的推薦,評審,最終決定將第八屆“赤子詩人獎”頒給湖北詩人毛子先生,以表彰他多年來在詩歌領域的建樹和貢獻。當代詩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但是具有經典水準的詩人和作品鳳毛麟角,毛子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2020年,一場巨大的瘟疫席卷全球,第八屆赤子詩人獎授予身居疫情肆虐的中心地區的詩人毛子,無疑將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毛子授獎辭
作為一個生活在屈子故鄉的詩人,毛子的生命和創作都秉承了那樣一種貫穿千古的人格精神。在一個投機、追逐人世虛榮、甚至與罪惡共謀的年代,他毫不動搖地忠實于自己的本性和對詩歌的認知。他走在一條追求真理、正義和信仰的道路上,同時他又保持著作為一個詩人的誠實和藝術敏感,不斷地磨練自己的風格和技藝。他近年的創作,往往把現實的痛感和精神的追問結合為一體,尖銳而又多思,直接而又令人驚異。他忠實于自己的故土,屈身于自身存在的角度,而又站在了時代的前列。他是這個年代并不多見的既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又在不斷敏銳進取的詩人之一。他有著自己的根基和詩歌品性,堅定而又謙卑,真實而又可信賴。他來自一個痛苦而高貴的傳統,他所有的創作,都讓我們再次感到了那個依然在檢驗著我們的尺度。有鑒于此,經評委會商定,特將本年度赤子詩人獎授予詩人毛子。
赤子詩人獎
2020年4月25日
第八屆中國“赤子詩人獎”獲獎詩人簡介:
毛子,湖北宜都人,出生于六十年代。上世紀80年代末接觸詩歌,與朋友創辦“三葉草”、“傻孩子”文學社,作品散見紙媒和公眾平臺。出版詩集《時間的難處》(中國戲劇出版社)、《我的鄉愁和你們不同》(長江文藝出版社)、中英雙語詩集《從庸常中升起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英文詩合集《Thirteen Leaves》(紐約出版社)。有部分作品翻譯成英文、西班牙、葡萄牙等文字;曾參加香港國際詩歌節、重慶詩歌分享會等詩歌活動。作品曾獲首屆揚子江詩刊年度詩人獎、第七屆聞一多詩歌獎、十月文學獎、中國獨立詩歌獎、李杜詩歌獎、御鼎年度詩歌獎、奔騰年度詩人獎、后天雙年度詩人獎、第八屆中國赤子詩歌獎等獎項?,F居宜昌。
赤子詩人獎”是由中國防災網總監寧延達先生出資創辦,屬民間詩歌獎項,主要針對二十一世紀以來在當代漢語詩歌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個人。在每年的六月一日舉行頒獎典禮。
該獎項看重詩人的赤子精神品質,每年評選一位詩人。提倡詩歌的真性情、悲憫心,大情懷,尤其看重那些熱愛生活、珍視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作品。

赤子獎章

獎章設計:孟醒石
毛子的詩非常具有現代性,在價值觀上他也是一位普世主義者。難于想象一個居于大陸腹地的詩人在精神上與海洋連通,并行以致遠。他的寫作成熟而講究,可以期待。
——詩人:韓東
毛子的詩具備這個時代稀有的一種品質,鋒利,莊嚴,與時俱墜的切膚之痛。他從未躲在浮華背后軟語呢喃,我深知他在長夜為誰大慟。
——作家:野夫
毛子追求深邃的文本,同時,它們又須具有某種透徹的敞開性。這種看似矛盾的要求,給寫作帶來了很高的難度。所以,毛子詩歌所表達出來的復雜性,是減法做到極致之后的復雜性,有著毛子式的特別詩意。
——詩人:李元勝
毛子從人到詩均是低調的,這一方面可能緣于他的內斂秉性,一方面則或多或少地造成了詩界對他無意間的遮蔽。好在藝術的競技場永遠是公平的,優卓文本的魅力終究會穿越時空的阻隔而被凸顯出來,毛子雖然長時間置身于湖北宜昌一隅吟唱,但他作品影響的光束卻早已輻射向全國乃至整個華語詩歌世界。
——評論家:羅振亞
沉痛是毛子詩歌中一貫的主題,罪惡,羞恥感,以及由此帶來的自省和批判意識在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顯現。他的語言充滿了與世界的對峙和緊張關系,以及在與生活的牴牾和摩擦中發出的撕裂撞擊之聲。他一心向善,卻不得不惡中取善。
——詩人:張執浩
毛子的詩,是我們這個時代向后世所能交付的最好的語言學成果之一。
—— 詩人:陳先發
毛子是近年越來越引人矚目的優秀詩人之一。在薄情的世界里,他的詩始終有情有義。所謂義,即是他的詩歌品質可視為時代的急需品之一。毛子理解作為一個詩人的困難,洞悉詩歌的困境?!熬拖褚桓鸩?,未成劃亮/它在光明的一邊,也在黑暗的一邊”——他選擇的是點燃。
——詩人:余笑忠
是直取詩歌的核心,還是追求信仰的高度?毛子的詩歌仿佛有兩顆心臟,早年間他壯懷激烈,現如今已由夏入秋。詩歌的修行也是愛的修行,毛子的詩里有大愛,經由愛,抵達詩歌的核心或高度。
——詩人:朵漁
在混沌的世界里,毛子是極少數堅持個人詩學倫理的寫作者。他關乎人類生存和道德抉擇,也帶著舉起冰斧的最后勇氣。
——評論家:魏天無
毛子的詩透露出這敘述者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抒情詩人。毛子的詩讓我驚訝,是那種碰到一個好詩人的驚訝,雖然我此前與毛子稍有接觸,但在這個時代,讀到幾首好詩,碰到一種虛心的靈魂,還是不免驚喜。
——評論家榮光啟
當別人在鄉愁中渴望返回出生地時,毛子卻在擴大自己故鄉的版圖。那些給他留有精神追索空間的地方,都是他的故鄉,這種精神之鄉讓他走得很遠,越過了狹隘的小地方情結,將孤獨置于更廣闊的人生天地間。
——評論家: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