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豫軍:中原沃土上綻放的璀璨之花
作者:夢情
在閑暇之余,我漫游于網絡世界之中,不經意間翻讀到了河南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先生的大作《攀登:從中原文藝的崛起看文學高峰的跨越》。此文如春風拂面,悄然觸動我的心田,為我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它深入探討了中原文藝的獨特韻味,對當前文學豫軍的繁榮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生動地將其比喻為“名家成群”的景象。
讀罷此文,我心中對中原文學的熱愛與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李庚香先生提及的李佩甫、鄭彥英、張宇、邵麗、喬葉、墨白等優秀作家,如同一顆顆閃耀的明星,點綴在文壇的天空。他們的作品以深刻的主題、獨特的風格和精妙的語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與尊敬。而柳建偉、閻連科、周大新、李洱等雖身處外地,卻始終心系故鄉的豫籍文學名家,更是憑借對中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卓越的藝術造詣,為文學豫軍增添了光彩。他們共同構建了中原作家群的強大陣容,成為了中國文壇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事實上,中原作家的創造力和活力遠不止于此。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原大地都涌現出了無數杰出的創作者,他們用自己的筆觸描繪著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
20世紀80年代初,當文學藝術界從沉寂中逐漸復蘇,河南省文聯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歷史性的機遇,有意開設一期文學講習班。這次培訓的目的旨在培育出新一代的創作人才,為此重任交給了時任省文聯副主席的南丁先生。因是首次開辦,其重要性受到了組織與領導的極高重視。他們精心挑選指導老師,均為國內、省內一線作家評論家;而學員們也都是從各地市精心挑選出的創作尖子,可謂是優中選優。這屆文學講習班后來被譽為河南文學界的“黃浦一期”。南豫見先生曾深情地回憶起那段歲月:“競爭相當激烈,最終我們四人有幸都被選入,結下了此生難忘的同窗之誼。此間,我與佩甫、向陽、金速被譽稱‘豫南四條漢子’。”而其中的佩甫,正是后來當選為省作協主席并榮獲茅盾文學獎的李佩甫先生,他無疑成為了“黃埔一期”學員們的學習榜樣。
進入21世紀后,河南文壇更是煥發出了勃勃生機。2004年,何向陽、邵麗、戴來、藍藍、喬葉這五位青年女作家脫穎而出,她們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思考,贏得了讀者的廣泛贊譽,被譽為河南文壇的“五朵金花”。她們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女性的柔情與敏感,更傳遞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與人文關懷,為中原文學增添了新的活力與色彩。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016年,河南文壇宛如春日里的一股清泉,再次噴涌出新生的力量,這股力量深刻且璀璨奪目。南飛雁、陳宏偉、李清源、趙文輝等八位優秀作家,憑借其深厚的文學底蘊與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如同文壇上的八座燈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被人們贊譽為“中原八金剛”。他們不僅在文字間游刃有余,更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觸動了無數讀者的心靈,為河南乃至全國的文學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緊隨其后,2017年的鐘聲敲響,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又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馬叛、夢情、衣水、鄒相、古保祥、彭永強、馬東旭、盧姣姣、尚攀、馬原、李柏林等青年才俊脫穎而出,被評為“河南青年作家30強”。這是一支以80后為主力,兼容并蓄了部分70年代末與90年代初生人的創作隊伍,懷揣著對文學的無限熱愛和對生活的敏銳洞察,用筆觸勾勒出一幅幅青春洋溢、創意無限的文學畫卷。
近年來,河南省文學學會小說研究會會長墨白先生牽頭推動了一系列文學研究工程。如“河南小說二十家”“河南散文二十家”“河南詩人二十家”等項目,不僅深入挖掘了中原文學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魅力,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賞中原文學的機會。這些舉措廣受關注和贊譽,為文學豫軍的進一步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日報社的頂端新聞平臺,其文學頻道猶如一匹黑馬,在主編張茹的領導下,吸引了無數文學名家大咖的入駐。該平臺連續兩年推出的“頂端文學十佳小說創作者”“頂端文學十佳散文創作者”等十佳系列評選,在全省文學界乃至全國文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并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最為令人振奮的是,2024年11月,劉震云先生當選為新一屆省文聯主席。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其個人卓越文學成就的認可,更是對中原文學深厚底蘊與廣闊前景的有力背書。他的領航為文學豫軍的發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引領中原作家群在新時代的文學浪潮中乘風破浪,勇立潮頭。
不可否認,近幾十年來中原作家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他們憑借自身的才華和努力,在文壇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茅盾文學獎的榜單上,豫籍獲獎作家人數已達十人之多,這充分展現了中原文學的強大實力和深厚底蘊。
河南文壇始終關心青年作家的成長,注重后備人才的培養,從“黃埔一期”走出的“豫南四條漢子”,到熠熠生輝的“五朵金花”,再到當下巍然屹立的“中原八金剛”,以及今日嶄露頭角的“河南青年作家30強”,他們每一步都堅實地踏在了文學發展的快車道上,展現出中原文學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我們深信,憑借著文學豫軍的才華橫溢與不懈努力,他們必將在文壇上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他們以筆為劍、以夢為馬,不僅在國內舞臺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將在國際文學的廣闊天地中,用獨特的中原視角和深邃的文化底蘊,講述中國故事,傳遞東方智慧。他們的作品讓世界各地的讀者都能領略到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刻內涵。
這不僅是我們的熱切期盼,更是我們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愿景。讓我們攜手并進,在這條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文學之路上,共同見證并參與中原文化的復興與繁榮,讓文學之光照亮世界,溫暖人心!
(作者系中國作協會員、河南省作協理事、鄭州市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